醫學上將多少周出生的胎兒稱為足月?

一見你就笑5414


目前國際醫學界對於胎兒足月的時間定義是較為統一的,幾乎所有國家的各類醫學組織均將妊娠滿37周而不足42周的胎兒稱為足月兒,也即妊娠第37周整當天至妊娠第41周加6天。

早於這一時間段,可能是早產兒、極早產兒或流產兒;晚於這一時間段則被稱為過期產兒。

當然,一名孕婦妊娠是否足月還與妊娠開始計算的時間有關。對於有些月經不規律或排卵異常的女性,如果僅僅以末次月經時間記為妊娠開始的時間,則可能有一定的誤差,甚至造成嚴重的錯誤!

因此,最好能夠結合孕婦在妊娠早期(妊娠第8周左右或妊娠第12周左右)的超聲檢查結果對妊娠時間進行準確的計算,對預產期(妊娠第40周當天)進行校準。當超聲提示的胎兒大小與患者停經時間(臨床孕周)不相符時,一般以早孕超聲計算結果推測出的孕周時間為準。


產科佳育苓蘢


醫學上將多少周出生的胎兒稱為足月?這是有明確規定的,全世界標準一致,不像早產的下限是不統一的。

妊娠滿37周至不滿42周分娩者稱足月。也就是講孕37-41+6周間分娩者,叫做足月兒,正常胎兒體重在2500-4000克之間,大於等於4000克稱做巨大兒,小於2500克稱做足月小樣兒。

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近期有報道認為不是所有的足月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講足月也是有區別的,根據ACOG指出足月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孕37-38+6週期間出生的寶寶稱早期足月。

第二,孕39-40+6週期間出生的寶寶稱為真正意義上的足月,這也就是為什麼擇期剖宮產,需要在孕39周安排的原因,過早的干預可以導致不成熟兒的出生。雖然概率不是很大,但是畢竟對於你的寶寶就是有或無的概念。

第三,孕41+41+6週期間出生的寶寶稱為晚期足月,相對而言繼續妊娠存在一定風險,相比孕39-40周分娩的寶寶,寶寶預後不良的概率增加。

總結,醫學上來講,妊娠滿37周至不滿42周分娩者,稱足月。

溫馨提示:過期妊娠:妊娠時間大於等於42周仍未分娩者,稱過期妊娠,過期妊娠發生羊水渾濁,胎兒缺氧,羊水過少的風險增加。寶媽們儘量在孕42周前終止妊娠,畢竟過期的東西,即使順其自然了,又能怎麼樣。

專業產科醫生,為你的整個孕期保駕護航,每日更新孕期科普,不定期孕期疑惑解答。

產科醫療顧問


懷孕滿37周,就是胎兒足月。

懷孕37周~42周為足月產,懷孕28周之前為早產,懷孕34~36+6為近足月產,懷孕過了42周則為過期妊娠。

但是隨著產科學的發展,美國婦產科醫師協會提出一個新的建議,就是將懷孕滿39周之後分娩的胎兒定義為真正意義上的“足月兒”。

這是因為經過大量的臨床經驗顯示,胎兒在滿39周之後分娩,寶寶的胎肺發育更加成熟,發生新生兒窘迫症的概率將會更低。


所以美國婦產科醫師協會建議,孕婦如果沒有妊娠併發症的症狀,應該儘量等到寶寶滿39周之後分娩。

胎兒足月除了孕周之外還有哪些特徵呢?

1,寶寶出生之後,能夠第一時間啼哭。啼哭的聲音越大,表示寶寶發育更加成熟。如果寶寶第一時間沒有哭,醫生要打屁股或腳底板的哦!

2,新生兒寶寶啼哭的過程,能有效刺激寶寶肺泡的擴張和收縮,這是寶寶建立呼吸方式的重要標準。通常新生兒呼吸頻率比較快,而且是以腹式呼吸為主。


3,新生兒寶寶體重達3.3公斤以上,身長45cm以上,膚色紅潤,如果沒有新生兒黃疸則更好。

4,寶寶出生之後能自主吸吮母乳,最遲在12小時之內就會排出胎便;

5,寶寶出生後排出胎便後,體重降低不超過7%,以上這些都是“足月兒”的表現。


爸爸不講理


醫學上的正常足月兒是指胎齡≥37周並<42周,出生體重≥2500g並<4000g,無畸形或疾病的活產嬰兒。

但是從醫學上來講,足月兒和早產兒在生理指標上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1)呼吸系統:

足月兒生後第1小時內呼吸頻率可達60~80次/分,1小時後呼吸頻率降至40~50次/分,以後維持在40次/分左右。

早產兒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呼吸常不規則,吸奶後可有暫時性青紫,甚至發生呼吸暫停(頭頸位置不當,會厭阻擋,呼吸中樞發育不健全等導致,可採取彈足底或託背處理。呼吸暫停常發生於早產兒,呼吸停止在20秒以上,伴心率減慢,<100次/分,並出現發紺。)。

(2)心血管系統:

足月新生兒在睡眠時平均心率為120次/分,醒時可增至140~160次/分,且波動較大,範圍為90~160次/分。足月兒血壓平均為70/50mmHg(9.3/6.7kPa)。

早產兒心率偏快。

(3)消化系統:

足月兒出生時吞嚥功能已完善,但食管下部括約肌鬆弛,胃底發育差,呈水平位,幽門括約肌較發達,故新生兒易有溢奶(哺餵完後拍背,防止嗆奶),早產兒更多見。

早產兒各種消化酶不足,膽酸分泌較少,不能將脂肪乳化,故脂肪消化吸收較差。早產兒在缺氧缺血、餵養不當情況下,易發生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新生兒生後24小時內排出胎便,3~4天排完。早產兒由於胎糞形成較少和腸蠕動無力,胎便排出常延遲。早產兒肝功能更不成熟,生理性黃疸程度亦較足月兒重,且持續時間長,同時肝內糖原貯存少,肝合成蛋白質亦不足,常易發生低血糖和低蛋白血癥。

(4)泌尿系統:

嬰兒出生時腎小球濾過率低,濃縮功能差,不能迅速有效地處理過多的水和溶質,易造成水腫或脫水症狀。

早產兒由於排鈉分數高,腎小管對醛固酮反應低下,如不注意補鈉,易產生低鈉血癥。

(5)造血系統:

足月新生兒出生時臍血平均血紅蛋白值為170g/L(生後8-10周降至90-110g/L,原因是血容量增加,但紅細胞壽命縮短)。

(6)神經系統:

新生兒腦相對較大,重300~400g,佔體重10%~20%(成人僅2%),脊髓末端約在第三四腰椎下緣,故腰椎穿刺應在第四、五腰椎間隙進針(與成人腰椎穿刺不太一樣,一般腰34.)。

足月兒出生時已具備一些原始反射如覓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應、擁抱反射,新生兒神經系統疾病時這些反射可能消失。正常情況下,生後數月這些反射亦自然消失。

早產兒神經系統成熟與胎齡有密切關係,胎齡越小,以上原始反射很難引出或反射不完整。 在新生兒期,年長兒的一些病理性神經反射如克氏徵、巴氏徵均可呈陽性反應。

(7)體溫調節:體溫調節很差。重點在於對早產兒的護理。

(8)能量和體液代謝:

新生兒熱能需要量取決於維持基礎代謝和生長的能量消耗,在適中環境溫度下,基礎熱能消耗為50kcal/kg(209kJ/kg),加上活動、特殊動力作用、大便丟失和生長需要等,每日共需熱量約為100~120kcal/kg(418~502kJ/kg)。初生嬰兒液體需要量與其體重和日齡有關。

足月兒每日鈉需要量12mmol/kg,<32周早產兒約需34mmol/kg;新生兒生後10天內不需補充鉀,以後每日需鉀量1~2mmol/kg.早產兒皮質醇和降鈣素分泌較高,且終末器官對甲狀旁腺素反應低下,常有低鈣血癥。

(9)免疫系統:

新生兒的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均不夠成熟,皮膚黏膜薄嫩,易擦傷;臍部為開放傷口,細菌易繁殖並進入血液;血清補體含量低。缺乏趨化因子,故白細胞吞噬作用差;T細胞對特異性外來抗原應答差;免疫球蛋白IgG能通過胎盤,但與胎齡增長有關,

早產兒體內含量低。IgA、IgM不能通過胎盤,特別是分泌型IgA缺乏,使新生兒易罹患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

(10)常見的幾種特殊生理狀態(重在掌握髮生的時間):①生理性黃疸:生後2-3天,重點在於與病理性黃疸的鑑別。②乳腺腫大:男女足月新生兒均可發生,生後3~5天出現,如蠶豆至鴿蛋大小,是因為母親的孕酮和催乳素經胎盤至胎兒,出生後母體雌激素影響中斷所致,多於2~3周後消退,不需處理,如強烈擠壓,可致繼發感染。③生理性貧血(生後8-10周,血容量增加,紅細胞數量減少。);④


J媽學堂


你好,恩秀兒為你解答!

醫學領域,一般將滿37周的胎兒稱為足月兒。

這是因為,胎兒在發育到37周的時候,身上的各個功能器官的發育已經完整,從37周開始到臨產前這段時間胎兒的每個部位還會進一步發育成長,但是不會有新的功能性發育,而是變得更大個兒、更成熟。

不過,雖然從理論上37周以後出生的胎寶寶都不算早產了,但是並不意味著37周分娩與40周分娩是一樣的。人類進化數百萬年,早已經進化出最有利於繁衍生息的最佳臨產時機。因此,預產期的臨產反應才會是40周左右,而不是37周。

因為在37周到40周這段時間,胎兒除了長個兒外,還會在器官穩定度、成熟度,身體免疫力、抵抗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以迎接出生後生存環境上的巨大變化可能帶來的常見狀況。

在臨產數據上,預產期左右出生的寶寶,的確在存活率、疾病發生率上都有最好的表現。

另外,如果是多胎寶寶,如雙胞胎,足月的標準會有所提前。雙胞胎寶寶較少有孕媽堅持到37周以後分娩的,一般在35到37周就會出生。通常認為,雙胎寶寶到了35周,就能算是足月兒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題主,歡迎關注恩秀兒頭條號,更多孕期健康流行文化盡在恩秀兒手機端,安卓應用市場或蘋果商店均可下載。讓孕育成為您最美的經歷,恩秀兒與您一起。


恩秀兒


醫學上,將孕滿37周(259天)至42周前(294天)出生的胎兒稱為足月,生下來的嬰兒稱為足月兒。


孕37周的胎寶寶體重約3kg,身長約51釐米,雙頂徑的平均為9.00士0.63釐米,腹圍的平均為:30.14士2.17釐米,股骨長的平均為7.10士0.52釐米,孕育到37週末,胎兒大腦發育完善,眼睛活動協調,視力增加。胎兒胸廓飽滿、皮下脂肪沉積、肢體強壯,並已習慣於子宮的包裹。胎兒的皮膚變得柔軟光滑,胎毛幾乎完全脫落。

從理論上37周後出生的小寶貝都不算早產,但並不意味著37周分娩與40周生產是一樣的。人類進化數百萬年,講究順其自然、瓜熟蒂落的道理,自然有他的最佳生產時期,37周後的胎兒在母體裡繼續生長髮育,更多的是能增強小寶貝的器官穩定度、成熟度和提高小寶貝身體免疫力、抵抗力等多方面,迎接未來生活的挑戰。


大多案例說明,足月自然生產的嬰孩,出院後的併發症遠遠低於提前生產的嬰孩。


楊謐說


醫學上將多少周出生的胎兒成為足月?整個孕期是40周,滿37周到41+6出生的嬰兒都是足月的,稱為足月兒,算是足月妊娠了。


足月妊娠又分為早期足月妊娠和晚期足月妊娠,37-39周是早期足月妊娠,39--41+6為晚期足月妊娠。雖然都算是足月妊娠,但是早期足月妊娠和晚期妊娠還是有一點區別的。晚期足月妊娠的胎兒會更成熟呢。




胎兒還是需要滿足以下條件才能真的算是足月了。

體重一般要在5斤以上,

身長一般在47釐米以上,

皮膚紅潤,皮下脂肪豐富,

發育良好,四肢肌張力佳,

哭聲響亮。

雖然37周以後出生的胎兒也算足月了,但其實,大部分的胎兒都會在預產期的前後兩週出生,在胎兒沒有出生的時候,孕媽都應該均衡飲食,按時產檢的。


文海撈夢話育兒


曾經國內外的圍產醫學專家將新生兒定義為:早產兒是指妊娠滿28周至不足37周(196~258 d)出生的新生兒;足月兒是指妊娠滿37周至不足42周(260~293 d)出生的新生兒;過期產兒是指妊娠滿42周(≥294 d)以上出生的新生兒。

一直以來,全世界的準媽媽們都被告知在胎齡37周~42周之間出生的新生兒屬於正常的“足月兒”,擁有相對更佳的健康狀況。

但是近年來開展的一些研究發現,足月妊娠的5個孕周跨度(37+0~41+6周)中,妊娠結局存在異質性,呈“U”形特徵,不良結局的最低點大約在妊娠39+0~40+6周。

於是這一醫學術語在2014年12月被美國圍產學界重新定義,新定義旨在阻止醫生與患者過早(小於39周)進行不必要的引產與剖腹產。早產兒與過期兒的時限沒有改變,但是足月兒的時限則已經細分為:早期足月產兒(early term)是指妊娠滿37~38+6周出生的新生兒,足月產兒(full term)是指妊娠滿39~40+6周出生的新生兒,足月晚期兒(late term)是指妊娠滿41~41+6周出生的新生兒。並認為出生於39~41周之間的新生兒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足月兒。

最近幾年的研究結果均提示早期足月產兒病率及死亡率均高於足月產兒,所以我們應嚴格把握擇期終止妊娠時機及指徵,預防不必要的早期足月產,儘量選擇39周後終止妊娠,以減少新生兒病率和死亡率。


辛舒醫生


足月期是指從妊娠期的第37周~第42周這一段時間。足月出生的新生兒一出生就會自主呼吸,體重一般在2.5kg~4kg,體長48cm左右,各項身體特徵,頭、手、腳等發育健康良好,會主動吮吸媽媽的乳 頭。

胎兒沒有滿37周就出生叫早產,早產的寶寶身體機能一般沒有發育成熟,出生後不能保持穩定的狀態,可能需要進保溫箱。

懷孕時間超過42周還沒有分娩,叫過期妊娠,羊水減少,臍帶受壓,胎兒還在繼續長,使得供氧供血不足,胎兒危險性較高。

所以,準麻麻們一定要定期檢查,知道自己的預產期大概是多久,學習瞭解待產期每個階段的變化,可以做一個日程表,在上面記錄,做好心理準備~


甜甜圈伐木累


哈嘍!寶媽沐沐來為你解疑答惑咯!

醫學上將多少周出生的胎寶寶稱為足月?一般來說,滿37周到42周之間出生的胎寶寶,都屬於足月兒。

37周的胎寶寶身體各器官基本發育成熟,但也不是意味著37周孕媽咪就可以去剖腹產了,自古以來都有一個瓜熟蒂落的道理,只要沒有必須結束分娩的指徵,建議孕媽咪們還是再等一等為好。

但是最近又有了新的研究發現,早期足月兒,即37周-38周出生的胎寶寶,與晚期足月兒,39周以後出生的胎寶寶相比,發生疾病率要遠遠高於39周以後出生的胎寶寶,而且39周以後出生的胎寶寶,對於外界的適應力更強,在母體中通過胎盤從母體中獲得的免疫球蛋白數量也更多,因此39周以後出生的胎寶寶免疫力更強,新生兒併發症出現的幾率更小。由於胎寶寶的肺部是發育完成的最晚的器官之一,所以39周以後出生的胎寶寶肺功能也相對來說完善一些。所以如果沒有什麼特殊情況,剖宮產的孕媽咪最好等到39周以後比較好。

我是沐沐,一名90後寶媽。謝謝你顏值這麼高還來看我的文章!祝姐妹們好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