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現代化的路在何方?

卜算子w


農業要實現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話誰都會說,真正要做起來,不知道有多難!農業的規模化喊了多少年了,現在連個影都沒見。我坐火車從陝西跑到浙江,一路上見到的都是自家戶的自留地,傳說中的大農場連個影都沒見,戴著牛仔帽的農場主那就更是電影上的事了。偶爾見到一個上點檔次的,仔細一看卻是某個研究所的種植基地,鶴立雞群地待在自留地中。

現在種地農民中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種那有啥用,連本錢都不夠。穀賤傷農,傷不起。以前人們種地家裡大部分開支都要出於其中,人們也主要忙於種地,而主要支出就是食物支出,不上學,不買衣服,不看病,或者說不看大病,也不旅行,生活貧窮也簡單,人們的平均壽命三十上下,有些子個倒了血黴的,媳婦還沒娶先得了個肺癆,吃倆血饅頭照樣拜拜!沒辦法,醫學太落後了,錢也成問題。現代人很少去地裡,種收全是機器,主要靠打工養活一家老小,上學看病買衣服,就地裡那點錢,還是算了吧!偶爾還要去趟大城市鐵嶺旅旅遊,開個party玩個小浪漫。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古代根本沒有可比性,這麼多開銷,自然地裡的產出不能滿足需求,況且我們投入地裡的勞動確實很少。

給大家背倆概念,商品的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人類勞動。價值的大小由勞動量決定,勞動量由勞動時間與勞動強度決定。現在中國農業大部分活都讓機器幹了,糧食價值自然低。可有人卻非說糧價低得不正常,這種看法不對!所以,抱怨現在糧價低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生活需求多了,成本高了,農民還單純地認為一切都應該從種地裡產生,產生心裡價格差;第二,糧價的高低根本是由市場決定的。

商品的價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主要由貨幣表現。貨幣價值既反映商品價值,也反映商品的的稀缺成度,商品的市場供應情況。所以,糧價如果太低,種的人就少了,糧食供應過少,又會因起糧價的強力反彈,利益驅使,種的人就會多起來。有人會說,等市場調節,社會早亂了!的確,糧食這種戰略商品,一旦缺了,是會死很多人的。不過中國目前幾千萬噸的糧食進口實在讓人憂心忡忡。有人會說,咱們是把壞的賣出去,好的買進來!沒那麼簡單!

現在那些所謂買地的開發商,十有八九都是炒地的,倒個手弄個他孃的幾萬億,誇張了,是的,但心態是對的。要是靠他們來實現中國的農業規模經營,到處都是爛尾樓了!單純地想要依靠股票、期貨來拉動需求,這是所有經濟危機的根由。那種不勞而獲的心裡,那種利令智昏的智商,種種一切都表明,好好的日子讓你他孃的給毀了!

都知道大部分農業勞動力要轉化為非農業勞動力,我就害怕這種轉化中,大部分土地都變成非農用地,而且都毀得種不了地了,那可就問題大了。

城鄉發展規劃就怕那些牛鬼蛇神搞亂了,這是我們能不能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的根本同題,值得每一個人好好想想!





彩虹的星星


中國農業的出路在於集體化,機械化!一家一戶為生產單位只能解決溫飽問題!如果分田單工能富裕,那還鬧哪門子革命?幾千年中國就是這麼過來的!!

過去大集體時農民苦,是由於中國是農業國,家底子薄,要實現工業化只能從農業生產中積累建設資金!農民勒緊褲腰帶支援國防,工業建設,到七十年代中後期,中國工業基礎初具規模,十三套大中型化肥生產設備已產出尿素,雜交水稻育種試驗取得成功!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也完成了!差不多也到了工業反哺農業的時候了!

就算是繼續搞大集體,四十多年過去了,單就農村來講應實現了機械化,灌溉自動化!

有人講是分田單工解決了溫飽問題,我不這麼認為,我是八零年進城讀的大專,我所在的江南農村已經可以吃上飽飯了!


有二說一


中國農業要想跨入真正的現代化農業,必須拋棄傳統的農業模式,闖出一條適合中國農業快速發展的新路子。

以目前的農業現狀來分析,既不適合農村的形勢,又違背了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市場規律!國家加大對農業生產的投資和補貼不但很少落實到位,反而被一些人利用,或以權謀私,或中飽私囊。項目投資錢沒少用,事沒少幹,可收效甚微,最終大部分投入還是打了水漂。

像現在的私營老闆,農業合作社和一些大承包戶,都是在挖空心思或千方百計在套用國家的投資和項目補貼,他們並沒有將投資和補貼用於新型農業生產的開發與發展規模,而是片面的追求形式主義,以假象來矇混過關!

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首先要考慮農業人口的生存環境!可以將農業人口改為農場職工,農村人口一律按政策拿工資,實行工齡工資掛鉤的制度,享受離退休養老金待遇!改鄉鎮為國營農場。以農場為單位將土地全部收為國有,鼓勵年輕有為的農民出外創業,留在農場的農民統一按勞分配,統一規範管理!

只有這樣,才能加快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才能有效的縮小城鄉之間的差別,才能減輕農民的負擔,免去農民的後顧之憂!





沱江人社會領域創作者


中國農業現代化首先實行集體化。如果以村屯為單位建立起來大集體是很容易實現農業現化的,單幹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實際單幹已經影響了農業的現代化進程,限制了農的快速發展與農村的扶貧攻堅,建設新農村的速度。我們要想快速實現農業現代化就要大張旗鼓的進行農業改革,撥亂返正。使農村的發展跟上工業的發展,使農業的發展更加適應新時代的社會主義的發展。在農村實現共同富裕,共同奔小康。南街村與小崗村同樣發展了四十年,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經營模式不同,結果也大相竟庭。南街村實現了共同富裕,小崗村呢?一切事情的可行於否,主要是靠結果去證明。南街村實現了農業現代化,小崗村還是小農經濟,他們由於走的道路不一樣,結果是成了兩個世界兩重天。

這只是個人的微見,農業究竟怎麼發展是上層的事,誰也左右不了。大家覺得呢?


先生634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永遠不可能實現農業現代化。因為實實現農業現代化,就必須要有大規模的投入。一、受地型限制,很多地塊要使用機械化平整,由小變大,由坡變梯。二、供水設施(溝渠、管道)建設,由於大包乾這些年,8一90%的設施都毀壞了。三、各種農業機械設備。這三樣投資算下來就是個天文數字,這麼大的資金投進去,能有回報嗎?你搞得再好,在開放的今天,外國農產品都會進來把你搞死。所以,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只有政府調控,實行農業計劃經濟體制才有可能。


歡樂一生170050633


美國200萬職業農民,拿著令人羨慕的高薪,管理22億畝耕地,不僅滿足3億多美國人海吃海喝,還以低廉價格大量出口。中國3億多可憐的老農,死守著相對落後的農村,用落後的管理手段,半手工打造著20億畝田地,卻不能滿足14億人的生活需求(17年進口1億噸糧)。有人說美國農業補貼很高很高,咱就以美國每個職業農民補貼10萬可以吧,也就是2仠億,中國3億務農人平分也就是667元。中國農業實際補貼遠高於此!

分田單幹只能解決溫保,與人們追求富足及農業振興背道而馳!要實現民富國強,就必須實現農業振興。而農業振興土地連片集中,實行規模化現代化經營是唯一必行之路。

根據目前現狀,土地集中切實可行的方法以土地經營權流轉為主,一次性買斷為輔。但目前土地宅基地村集體所有制,小農戶承包經營嚴重阻礙了土地集中,城鎮化發展。鉅額農業補貼漏洞大,種類繁多的農補效益差,按地按人補貼成福利,總之農業補貼存在不合理、成本高、效益低。甚至有的成為腐敗的溫床,土地集中的減速器,勞民傷財,得不償失。所以要快速振興農業,實現民富國強就必須深化體制改革,改變農業補貼辦法。對此本人見意如下。

1,首先進行體制改革,土地及宅基地由現行的村集體所有改為鄉鎮所有。以行政手段,將放棄土地承包權、放棄土地使用權及不願棄權的土地分別調整集中在一起。取消種類繁多的農業補貼,集中用於贖回農地、農地流轉。鄉鎮以較高價用支農資金贖回進城農戶自願放棄的農地,再將贖回農地以低價出讓或發包,其收益歸鄉鎮財政,這樣財政有所收益也避免財政投資個別村民受益。有利於農戶落戶城鎮,加速城鎮化。搬遷村、空心村的農地山田收歸鄉鎮另行出讓轉包得以合理利用。鄉鎮用國家支農資金適當高租金(比如50O元/畝)流轉農戶農地,再以低廉〈比如200元/畝)租金(甚至零價、補貼),以適當規模(百畝左右為單元)流轉租給有意願有能力的承包人。中間地租差價用支農資金補貼。這樣以鄉鎮為媒,價格統一,雙方互信,補貼單一透明,效率高,成本低,土地集中會大大加快。

2,尤先支持大平原宜農基本農田區農村人放棄農地、流轉土地,安居城鎮。大力推進貧困山川地區農村人放棄農地山田搬遷至城鎮定居。對放棄農地按人頭地畝補、棄民宅按處補,一刀切、成本低好執行,比如1人棄農田轉城補1萬另1畝地補1萬,一處宅基地補2萬,依照先易後難,先少補後多補,逐年推進。鼓勵資本下鄉購買土地所有權、使用權,承包權,經營權。

2,規模化流轉的農地必須按國家用地規劃管理,尤其是基本農田必須接國家規定種植。如此可避免供給失衡,比如必須種植適合機械化種植的糧油棉等,限制種樹種草種菜等,

3,享受國家補貼的規模化經營者必須適當安排有勞動能力的貪困人員就業脫貪。這樣在有人關照下貪困人員即可發揮能力也可持續脫貧(比政府給點錢,給點羊等有效)。

4,對不願放棄土地且有能力耕種者可將其承包地調整集中在一起!不再享受農補,但鼓勵其種植不宜機械化生產、收益較高的的農品!(因大規模土地不種此類農品,其價格會高,不補也收益可觀)。

如此推進,兼顧各方訴求,保證各方利益,易推廣!望國人參與討論。

附:振興農業歌

農村窮,農民苦,

人多地少是因素。

補貼多,糧價高,

幾畝良田富不了。

要脫貪、想致富,

外出打工是條路。

忙耕種、閒外出,

兩項難顧窮跑路。

棄良田,背水戰,

創出天地一片片!

人入城、地拋荒`,

規模經營路寬廣。

城域廣,農村亡,

農家柴雞變鳳凰。

農業興,農村旺,

國家強盛民富康!


婁一LGS


土地都分產到戶,全國各地道路修到哪,房子建到哪,到路兩旁全是工廠、倉房、住房等,因為土地都分為私有了,大集體時土地為公社大隊小隊,誰在有能耐也無法建,還有到處私人賣墳地,因為土地是他自己的。給社會環境和水利舒通造成很大的破壞。現在無不感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眼光,下象棋能看多少步,下圍棋可布多個眼。不象之後的當權人鼠目寸光,把土地分了,生態環境規劃各方面都破壞了,小農經濟還制約了機械化發展,制約了農作物優良品種的推廣。總之壞處舉不勝舉,太多太多……


龍行天下175857324


中國農業現代化路在何方?

一些人立馬提出恢復原有的集體經濟,事實上這是一條不可能再重複的道路。振興中國農業,儘快走上農業現代化的道路,非快速發展城鎮化別無選擇。

加快城鎮化發展,我還有話要說:

關於集村並鎮的幾點想法:

1.集村並鎮是國家政策指導下的系統工程,是政府行為,可以在東北平原華東平原條件適宜地區率先試點。

2.集村並鎮應該以保護和擴大耕地為主導思想。

3.集村並鎮以後為解決就業問題必須有配套的產業,保證人員有工作,能夠搬出來穩下來。

4.集村並鎮儘可能佈置在國家主要交通線上,形成一帶一路經濟走廊。

5.集村並鎮後現代化的公益設施生活配套設施必須跟上。

6.農業生產由國家指導下的產業化運營,基礎設施建設早期可以讓農民參與以工代補。

7.集村並鎮完成後,農業生產機械化為主,致力培養現代化農業工人。

8.集村並鎮是把農民從土地中解脫出來,應該是以贖買加置換的方式。當前雖然說土地是國家的,但是從根本上來說,還是農民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並賴以生存的最根本的生產資料,而宅基地上的附著物則是長期積累的基本生活的必需品,都具有私有產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因此對原住民的土地宅基地的徵用,只能用贖買加置換的方式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強制性的剝奪。

特別補充——9.要避免造成長期糾紛,最好是打亂行政區劃,異地分散安置,而接手的農業生產企業必須有組織的及時全面進駐並不誤農時的及時運作正常的農業生產,甚至可以先期以軍墾的方式接手。這個說法其實就是根據國家需要進行的大遷徙,大換血。



問題不在這理


我看到這個話題,不得不想說兩句,又害怕被漫罵,我雖然多年不種地了,但一直沒有離開過農村,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基本上不會餓死了。解決了溫飽問題,有些分田到戶之前沒有參加過集體生產隊勞動的人,一些年輕的人,拿小崗村和南街村作比較。認為分田到戶剝奪了自己享受南街村集體主義的紅利。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學大寨的時候有多少人為不能溫飽而傷心難過。農業穩定發展國家就穩定,現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土地入股,參加分紅。有特色產品的地方可以發展專業合作社。產供銷一條龍扶持種殖戶發展,土地可以流轉。才能適應機械化種植的需求。我們建昌的紅香芋專業合作社辦得很好,從種到收全部實行了機械化了,一臺機器一天可以節省幾十個勞動成本。


user2967448950190


路在何方?

路在土地歸屬享有權上,首先看集體所有權,集體有名無實,畫耕地紅線,是誰突破紅線?徵地何用誰在用?土地紅利集體得到了多少?由誰分置?該得多少?到誰手中?總結是政府權力運作,單幹是突破口,商業工業佔地是土地紅利的得易者,潛規則操作讓集團個人有攻關能力者受益,集體有名無實,無權維護,村鄉兩極不會也不敢不想為村民維護利益,受損是集體,得利者是勢力派。

歷史或近代都有欺詐壓迫農業之操作,各種資源產出於土地,使用各種政策手段獨立於農業,多數都是收益高效益快,贈受於勢力派,再招收愚民為其效力,詐騙最後的人力資源。歷史在重複上演。

歷史上農民暴力運動繁雜,真正為農民求變的少之有少,獨有一人毛澤東!可是有少人變成李自成,不得而知,並且延用了民國體制中的大部分,又有多少被打倒扶正的家族精英?但相信共產黨是先進的組織,敢向自身問責,立志壯士斷腕,不被勢力左右,重提振興母體農業,一定會有改變,推動是艱辛的,也是持久長遠的。共同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