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一段贈言,成為她人生一盞燈

雷鋒一段贈言,成為她人生一盞燈

57年前,雷鋒送給她的一段珍貴贈言,伴隨她度過了短暫而快樂的一生……

雷鋒一段贈言,成為她人生一盞燈

姓名:劉勝利

年齡:50

劉勝利,江西于都人,1943年12月出生,1965年9月考入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習,1970年畢業後入伍,歷任排長、通信修理技師、車間主任、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等職,1993年10月因病去世,年僅50歲。

雷鋒一段贈言,成為她人生一盞燈

遇見雷鋒那年,她19歲,雷鋒22歲,一個僅比她大3歲的“解放軍叔叔”。

令她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次邂逅半年之後,一場意外事故,讓雷鋒永遠停留在了22歲。從此雷鋒的名字,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成為幾代中國人溫暖的記憶。

這個故事的女主角,名叫劉勝利。故事是在26年前的初春時節,由她親口對我講述的。

當時,劉勝利是原第二炮兵司令部通信修理所一名高級工程師,我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的身份,前去對她進行採訪。

採訪的起因是,這一年的3月5日,是毛主席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為雷鋒同志題詞發表30週年。為配合宣傳,我從相關部門得到了一份表彰學雷鋒標兵的名單,其中就有劉勝利。對於她與雷鋒之間的那段淵源,事先我一無所知。

雷鋒一段贈言,成為她人生一盞燈

少女時代的劉勝利

那時的劉勝利,五十歲上下,留著齊耳短髮,面龐清瘦,顯得很乾練。

講這個故事之前,她先遞給我一份複印件,那正是人們非常熟悉的雷鋒筆跡,上面寫著這樣一段話:“劉勝利同志:請您記住,偉大的理想產生於偉大的毅力,祝您在學習戰線上創造出奇蹟。雷鋒。1962年2月22日。”

雷鋒一段贈言,成為她人生一盞燈

雷鋒贈言複印件

劉勝利有些歉意地解釋道:“留有雷鋒贈言的那個筆記本,送到軍事博物館展覽去了,只好讓您看複印件。”

這讓我有些吃驚,如此珍貴的文物,以前從未聽人提及過,今天才第一次見到它的“真容”。難道,這其中有什麼隱情?

劉勝利笑道:“哪有什麼隱情?只是覺得自己這些年做的工作,與雷鋒同志贈言所期望的相差太多太遠,實在不好意思拿出來給別人看。”

接著,她攏了攏額頭的劉海,稍一思索,陷入了對往事的回憶之中……

採訪錄音回放

1962年年初,我是瀋陽八一學校初三的學生。2月22號那天,瀋陽軍區在軍區俱樂部召開團代會,特邀雷鋒等一批先進模範人物,作為列席代表參加會議。會議開始前,學校一位老師讓我們幾個團員去做接待工作,大家聽了都非常高興。

在休息室裡,我給代表們倒水的時候,一位個頭不高的解放軍同志走過來,把暖瓶接過去,接著給其他同志倒水。這時不知誰說了句:“雷鋒同志總是閒不住啊!”這時我才知道,這位同志就是雷鋒。

當時的雷鋒,是瀋陽軍區的先進典型,到處做報告,也經常在報紙上露面,已經很有名了。所以,我特意仔細打量了一下,發現雷鋒比我的個子略高一點,長得挺敦實的,面帶笑容,顯得和藹可親。

那個年代的人,有濃厚的英雄情結。我當然不會放過這個難得的機會,順手把帶在身邊的一個筆記本遞到雷鋒跟前,請他給我留言,沒想到雷鋒爽快地答應了。他放下暖壺,接過本子,問我叫什麼名字,在哪兒上學,我都一一告訴了他。接著,他就寫下了這樣一段很有意義的話。

雷鋒一段贈言,成為她人生一盞燈

1962年5月,劉勝利在瀋陽八一學校,與全班師生合影

歲月滄桑,轉眼間30多年過去了,當年那個天真單純的姑娘,已早生華髮。然而,提起那段往事,劉勝利仍激動不已。

原來,劉勝利本是將軍的女兒,她父親是1932年參加革命的老紅軍。1965年9月,劉勝利以優異成績考入了北京航空學院。以她的條件,畢業後完全可以留在北京,留在父母身邊,但她卻主動要求下部隊,毅然從北京來到中原山區的一個基層連隊接受鍛鍊,在那兒一干就是5年。

雷鋒一段贈言,成為她人生一盞燈

在北京航空學院上學時的劉勝利(左一)

採訪時,我有些好奇地問她:“你後來的人生選擇,是不是受了雷鋒這段贈言的影響?”她不願過多地談論自己,只是淡淡一笑,平靜地說:“不能說是直接因素,但間接的影響肯定是有的。”

我們無從得知劉勝利得到這份珍貴贈言的時候,有沒有今天年輕人那種“追星”的快感,或者像當年他們那一代人一樣,只是出於對英模典型的敬重和崇拜?但可以肯定的是,雷鋒的這段贈言,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劉勝利的一生。

採訪之前,我從相關材料中得知,劉勝利在連隊當排長時,連隊器材倉庫遭遇火災,她奮不顧身衝進火海,搶救出十幾臺裝備器材,而她自己的一頭秀髮,卻被大火撩掉了半邊。望著端坐在我面前的柔聲細語的劉勝利,我暗自思忖:當年如果不是雷鋒贈言的激勵,這個瘦弱的女人怎麼會奮身一搏,成為“救火英雄”?

在那場大火中,為了搶救連隊的裝備器材,劉勝利個人所有的財物毀於一旦,只留下一摞殘缺不全的照片。

雷鋒一段贈言,成為她人生一盞燈

這幅被燒掉一個角的殘圖,為劉勝利與三妹劉榕賓(左)合影

對於這個問題,劉勝利所在單位領導的一段話,也可以佐證。

採訪錄音回放

劉勝利最大的特點,就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她到通信修理所工作的20多年裡,當過技師,搞過科研,幹過車間主任,管過計劃生育,真正做到了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她先後參加或者領導過30多個科研革新項目,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卻從未表過自己的功勞。

1980年以來,劉勝利幾乎每年都要拖著瘦弱的身體,上高原,跨戈壁,穿叢林,鑽山溝,到部隊巡迴檢修通信設備,行程達 10多萬公里。她因此被上級評為優秀共產黨員,樹為巾幗建功模範,並榮立三等功。她的一言一行,總是在努力踐行著雷鋒同志所倡導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這一崇高理想。

是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最美麗的花朵,總是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綻放。就像那首《雷鋒,我們的戰友》所唱的那樣——

雷鋒我們的戰友

我們親愛的弟兄

雷鋒我們的榜樣

我們青年的標兵

學習雷鋒 紅心永向黨……

1997年1月,為紀念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軍事記者站組建 10週年,中央臺軍事部策劃出版了廣播軍事報道10年精品選《軍旅之聲》。接到散發著油墨清香的新書,我第一時間興沖沖地敲開了劉勝利的家,想把這本新書送給她,讓她把這段珍貴的記憶保存下來。然而,走進劉家客廳,映入我眼簾的卻是一幅鑲著黑框的遺像,照片上那個面帶微笑的女軍人,竟是劉勝利!

雷鋒一段贈言,成為她人生一盞燈

雷鋒送給她的珍貴贈言,陪伴她度過了短暫而快樂的一生

她丈夫老朱告訴我,因積勞成疾,劉勝利已在1993年下半年病逝了……

我半晌無語,輕輕地將書放在桌上,然後緩緩地舉起右手,對著遺像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心裡默默唸叨著:大姐,安息吧!有這樣一段美好記憶相伴,相信您這一生是幸福而快樂的!

雷鋒一段贈言,成為她人生一盞燈

主管 | 火箭軍政治工作部

主辦 | 宣傳文化中心

刊期 | 第 15 期

監製:毛勳正

主編:王 濤

郵箱:[email protected]

電話:010-6633866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