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有人覺得近年來水利發展相對滯後,你贊同嗎?

太行竹林小溪


小編一直從事農牧工作,專注三農問題,獨立、認真、有態度是一貫答題風格。

毋庸置疑,水利就是農業的命脈。但是,我不贊同“近年來水利發展相對滯後”的看法。下面,我們試著梳理一下水利建設歷程。

一是水利建設輝煌期。我國本就是一個農業大國,早在1934年,毛主席就提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我們也應予以極大的注意”號召。在新中國成立後30年間,國內水利建設如火如荼。廣泛挖水庫、修堰塘、建水渠、治理江河等等。現在農村有好多地方的水庫或者水渠還叫“XX人民水庫”“XX人民渠”就是以前修建的。可以說,在當時工業不發達、基本上依靠農業的時候,水利工程建設為國內經濟建設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是水利建設欠賬期。上世紀80年代,國內工業、服務業的興旺,農村種地的人越來越少,撂荒地越來越多,以前修建的水利設施缺乏維修維護等原因,導致一段時期內水利設施損壞,溝渠被堵塞、填埋,水庫成了病庫,在乾旱需要引水種地的時候就不能輸送到地裡,降低了土地產出。

三是水利建設再出發。隨後自2004年起,2005、2011、2015、2016-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明確強調水利建設的重要性,也在積極推動。特別是近幾年以來,水利設施建設成效明顯,老渠翻修、水庫池塘加固、小農水工程建設等等,又把農業的這個脈絡打通了。

綜上,雖然在歷史上一段時期水利建設有一定欠賬,但是現在基本上都已經補齊,甚至建設得更好了,特別是南水北調、長江流域建設等等,不僅為農業提供了水源,更是對防止洪澇災害起到了極大作用。

關注三農,關注我,更多回答,等你分享;下方留言,共同交流。


東哥解三農


不是滯後,而是改開後農田水利建設只花錢不賺錢,所以倒爺們拋棄了不賺錢的,一門心思往錢眼兒上奔,記得八十年代時,農田水利設施被大自然毀壞時,那些個九大衚衕出生的蠢貨就咋咋呼呼說是前面造的質量不好,卻獨獨不反思自己根本就不再投資於農田水利,就連最簡單的日常維護也都做的簡單粗暴,根本就不考慮安全可靠,出事了就推給前任!妥妥的蔡英文的【好兒子】,怎麼都一個德行呢?到現在我也搞不明白,做點兒正事不行嗎?就為了自己兜裡能多點兒錢!

都【抽菸基本靠供,喝酒基本靠送,工資基本不動,老婆基本不用】了,還想著錢,真不愧是錢生出來的呀!


清泉不流水


中國平原少山地多,上世紀五、六、七十年代,中國農民在毛主席的指引下,興修了大量小水利,初步解決了乾旱缺水靠天吃飯的問題。小水利,大作為,為改革農村耕作制度闖出了一條新路,不少一季田變成了兩季田,大幅提高了糧食產量。可是,近30年來,大量農民外出務工,大片農田撂荒,大批小水利、小水渠年久失修,或人為毀壞,形勢不容樂觀。中國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碗裡要裝自己的糧食,各級政府必須重新把農民組織起來,重新振興中國農業。除了規劃實施一批重點大中型農業水利設施外,還應當拿出資金和力量搞好原有小水利的維修恢復,這是花錢少,見效快,效益高的捷徑。小水利有大作為!


永樂叟1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這是最基夲的國情!歷史上重視這一點的多,而真正讀懂了這一點的唯有毛主席!他老人家為了從根本上改變農村落後狀況,指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號召廣大農民組織起來大搞農田水利基礎建設!我是50後農民,曾經在父輩們的帶領下,吃苦耐勞、肩挑背扛,扛著原始工具先後參加了數座水庫的築建!在那些年裡,全國築建了十萬座水庫!從此改變了旱澇災害年裡饑荒不飽、靠天吃飯的悲慘苦境!而實現了這一前無古人的宏大水利工程,靠的就是人民公社“人定勝天”的大集體力量!遺憾的是,在近些年裡,這些水利基礎設施,除了大部分供城市用水,而對於“三農”來說,已逐漸喪失了其功能和作用!這一狀況,真地令人痛心!令人嘆息!


168⺁9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足以說明水利設施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當時的口號是“人定勝天”,不是說人類真的能改變天文氣象,而是因地制宜,建設水利設施,使每一塊田地,能有基本的排灌條件,在普通的旱澇情況下,莊稼不受大的影響,保證糧食的穩產。在當時的條件下(5..6十年代)沒有大型機械,是集體的力量,整治了海河,淮河,等大中型河流。公社,大隊,生產隊,冬閒季節,整治本區域內的溝,塘,河,渠,圩堰上栽有經濟樹林,對農業的穩產,高產,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土地承包以後,除了大江大河,國家投資維護,區域內的小河流,灌溉溝渠,幾乎完全損毀,喪失功能,又回到了完全靠天收的狀態,可惜。


手機用戶61693860816


在農業學大寨的年代,人民缺衣少食,想方設法找水引水,有水就有糧田,就有解決溫飽的希望,水利確是是農業的命脈,自從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利益調節機制失衡,農民不再受土地的束縛,對農田和農田水利設施的愛惜大不如前,甚至不如雞肋,大自然和人為蠶蝕,無人可惜,一些大中型水利設施毀損嚴重,基本不能發揮灌溉作用,農業又迴歸要水靠天的原始狀態。現在似乎要倒過來,農業是水利的命脈,農業興則水利興,農業強剛水利👍。


初升9


記得小時候每年春天生產隊都要組織勞動力清理溝渠,以保障水能夠到達每一塊田地,那時候一個生產隊在大堰(比較大的灌溉池塘,我們當地有一個叫九口塘的地方,就是九個非常大的池塘匯入大河的地方)都有一個抽水站,以保障一個生產隊的農田用水。



現在這些水利設施已經廢棄多年,雖然前兩年也都修繕了一下,很多地段都已經不通了,已經沒有任何的用處,只是表示重視小水利建設而已。現在都是在地頭打井,幾家或者是一家打一眼水井用來灌溉。

這既是農民出於理性的選擇,也是面對現實的無奈應對。

一方面是在自家地頭打井,既方便又省事,田裡什麼時候需要用水,什麼時候就能抽水,只要把電機通電即可,以前集體用水的時候,常常因為爭水吵架的比比皆是,甚至會因此大打出手。

另一方面,現在小水利與大河的連接處基本上是不通的,水源無處解決,而且由於最近這一二十年大家蓋新房都集中在大路邊,很多溝渠被亂佔,已經無法走水,至於田頭的小溝渠甚至很多都消失了,客觀上也沒有辦法指望從公共灌溉渠中取水澆地。



客觀來講,農村的小水利系統已經遭到嚴重的破壞,不僅僅是發展滯後的問題,是嚴重的倒退。

這些年,國家也對農村的小水利進行了重視和投入,但是基本上投入的成效不大,就如我們家鄉的小水利,在有溝渠的地方加深設置拓寬,不通的地方任然不通,配套的也很少考慮,基本上是為了完成任務和指標而修建的,基本發揮不了實際作用,成了“瞎子點燈白費蠟”。




我是熱愛農村的小許,關於農村小水利,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交流。


熱愛農村的小許



榕容寅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這話不假,過去就提倡人定勝天,一切都在人的掌控之中,其實水利是最有機動性的一個工作,好多時候不是由人來支配的,它不聽話,主要是和老天爺打交道,消耗了國家大量的資金,人力物力,多少代人都沒有徹底的解決好,所以,國家把水利提高到是農業的命脈的高度,希望有一日,我們國家能強大到人定勝天,不發生地震,不發生海嘯,不發生洪澇災害,讓人民不受自然災害的侵擾,都能安居樂業,相信人定勝天!


手機用戶lxf1958


公允地說,從國家層面上來看,政府對水利建設投入了巨資。特別是對大江大河的治理也是卓有成效的。人們不會忘記,九八年長江全流域的洪水,對人民生命財產構成了威脅,對國民經濟造成了影響。自三峽水利設施投入運營以後,江湖安瀾,再也沒有出現超警界水位的長期滯留,三峽大壩起到了調峰的作用,確實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工程。象三峽這樣的大型水利工程在全國還有很多,不僅提供了強大的電流,帶來了經濟利益,而且對通航、灌溉、防洪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也不可否認,近年來在農村水利設施很少有新建,大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成的。由於農村人口減少,對水利設施的管理、維護、投入滯後。有的損毀,有的佔用。甚至溝渠淤泥淤集,堤防破損,山塘失修,隱患猶存。一遇大雨即潰或成汪洋。

我認為是抓大放了小。方知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與人生死悠關。三農問題的解決,首要的是水,有了水就能生存發展。加強對農村的水利建設是脫貧致富,城鄉協調發展,美化鄉村,記住鄉愁,利國利民的大事。只能強化,切不可削弱,更不能偏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