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齡童:不甘於做一隻普通的猴子,才會有那成功的一躍

六小齡童:不甘於做一隻普通的猴子,才會有那成功的一躍

孫悟空出生之時其實不過是一隻嬉鬧于山水之間的小猴子。我清楚地記得那一集拍攝是在貴州的黃果樹大瀑布前。山崖陡峭,絕壁懸空,氣勢雄偉磅礴,景色秀麗可餐,真是一處理想中的神話境界。那時我穿著北京電影製片廠毛髮班的師傅們為我特製的一套尼龍毛衣毛褲,身後還拖著條猴尾巴,就是所謂的“猴衣”了。當初為了這條尾巴能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道具師傅們還真花了一番心思:最初尾巴是用布和紙做的,做出來的尾巴僵硬,效果不理想;後來改用一根細鋼絲,然後再用膠水把一塊長一尺多、寬不到三寸的海綿捲成頭粗尾細的圓柱狀粘牢,又在外面塗上一層與毛色相近的化妝油彩,縫在毛褲上,就有了一條“真正”的尾巴。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我的這條“尾巴”後來竟然不見了,它是什麼時候不見的呢?在孫悟空剛出世的時候還拖著這條尾巴蹦來跳去的,後來大鬧天宮時,悟空和二郎神鬥法時變成一座小廟,但這條尾巴沒處安置,悟空沒辦法,只好將它變成了一根旗杆,想矇混過關。誰料卻被二郎神一眼看破,撲了上來,悟空只好夾著尾巴逃命去了。這是這條“惹火”的尾巴最後一次出現,從此孫悟空便“進化”了。

話說孫悟空出世後就拖著尾巴興奮地到處跑,它出世後具有猴的生物性,是和當時的大自然完全和諧共處的。按照吳承恩的寫法,孫悟空採山花,覓樹果;與狼群為伴,虎豹為群,獼猴為親,甚至是枕著老虎睡覺的。可惜當初的拍攝條件不允許,不然一定會很好看的。就是這樣一隻普普通通的猴子,怎樣成為了花果山的美猴王呢?

猴子們看見一股瀑布,像是從天而降一樣。猴子們覺得驚奇,商量說:“哪個敢鑽進瀑布,把泉水的源頭找出來,又不傷身體,就拜他為王。”石猴呼地跳了出來,高聲喊道:“我進去,我進去!” 那石猴閉眼縱身跳入瀑布,覺得不像是在水中,這才睜開眼,四處打量,發現自己站在一座鐵板橋上,橋下的水衝貫於石竅之間,倒掛著流出來,將橋門遮住,使外面的人看不到裡面。石猴走過橋,發現這真是個好地方,石椅、石床、石盆、石碗,樣樣都有。這裡就像不久以前有人住過一樣,天然的房子,安靜整潔,鍋、碗、瓢、盆,整齊地放在爐灶上。正當中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石猴高興得不得了,忙轉身向外走去,嗖的一下跳出了洞。猴子們見石猴出來了,身上又一點傷也沒有,又驚又喜,把他團團圍住,爭著問他裡面的情況。石猴抓抓腮,撓撓癢,笑嘻嘻地對大家說:“裡面沒有水,是一個安身的好地方,颳大風我們有地方躲,下大雨我們也不怕淋。”猴子們一聽,一個個高興得又蹦又跳。猴子們隨著石猴穿過了瀑布,進入水簾洞中,看見了這麼多的好東西。猴子們都遵照諾言,拜石猴為王,石猴從此登上王位,將石字省去,自稱“美猴王”。

只有不甘於做一隻普通的猴子,才會有那成功的一躍。孫悟空的這一躍,看似簡單平常,然而需要的是勇氣;如果沒有勇氣,機遇就不會垂青於孫悟空了。如果沒有這勇敢的一躍,就只能甘於平庸。在躍向水簾洞的瞬間,孫悟空就與其他的猴子區別開了。他勇敢地嘗試,使他從眾猴子中脫穎而出。

機會總是垂青於那些有勇氣的人。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你是否在關鍵的時刻敢於嘗試那成功的一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