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自小,老師父母不停在我們耳邊說,好好學習,不讀書就沒有出路。每天揹著重重的書包,穿梭在家裡與學校之間,繁重的學業讓大部分的我們絲毫沒有感受到讀書的快樂。相反,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心裡的某個角落厭惡著學習。

長大後,我們才漸漸明白,原來學習真的是我們大多數人改變人生的一種有效途徑。工作多年後,開始深深反思,為什麼工作三五年之後,大家的差別越來越大。除了努力工作,勤奮學習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多不斷學習、持續輸入。

“學習就是閱讀“,通常學習是以閱讀開始,通過懂得這方面知識的大咖們的言傳身教,讓我們掌握更多的知識。所以閱讀是學習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成人的世界,我們要掌握自我閱讀的技巧,已達到掌握某種知識及技能。

《舊唐書·魏徵傳》中太宗謂梁公曰:“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唐太宗李世明在大臣魏徵去世的時,悲痛萬分,並且親自撰寫的碑文。他把魏徵比作一面鏡子,時時警醒自己。

《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一書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觀點:書是照見你自己的“鏡子”。不過此次的鏡子不在是人,而是無情無盡的書籍。

既然書是鏡子,那麼問題來了,要讀什麼書。怎麼讀書呢?書又為什麼能成為照見自己的”鏡子“呢?

回憶一下我們小的時候在看什麼書?大部分人都在看《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等故事書,因為那時候人們的理解能力正處於慢慢打開的狀態,太過複雜的書籍即便認識了文字也不見得能理解。

上學後,我們閱讀的書籍難度就上來了,現在往回看,當年那麼難的數理化,我們竟然都能讀懂,並且還做了一些相應的實驗,最簡單就是利用電池正負極讓小燈泡亮起來。充分讓我們感受到了理論結合實踐的重要性。

人成長了,書也會成長。——如何利用閱讀改造大腦。

閱讀,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重點向我們闡述用對讀書法,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改造大腦的思維結構。書中一共分為五章,通過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如何培養聰明的頭腦、找到促進自己成長的書籍及吸收並且運用書中知識等方面,為讀者形象的展示通過閱讀可以在無形中影響並且重塑大腦,最後還為讀者介紹了可供一生使用的十本精選書籍。

作者茂木健一郎是日本著名腦科學家、腦科學創意經濟的領跑者。曾任職於劍橋大學,現任索尼電腦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客座教授。茂木健一郎喜歡以輕鬆有趣的方式指導人們學習如何善用大腦,他的個人網站中也展示了他教小孩子如何活用大腦、快樂學習的照片,廣受大眾的喜愛。同時還是很多暢銷書的作者,主要著作有《創意腦》《大腦活用學習法》《大腦活用工作術》等。

一、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獨立思考看似簡單,真正做起來非常的難。舉個例子,昨天我父親去買接燃氣灶臺的軟管,結果回來發現軟管帶了接頭,廚房灶臺上穿軟管的孔太小,接頭穿不過去,這樣父親著急了,給我打電話問,能不能把灶臺的孔開大一點。我就給他說這個孔都是標準的,如果開大了將來其他東西可能會不小心掉進去,然後我告訴他去找管子的賣家,告訴店家需要換軟管,要軟管和接頭分開的那種。

父親是做建築的,但是十多年前就退休了,所以對於記憶中的常識已經模糊,簡單的道理已經不記得,如果沒見過或者不清楚軟管和接頭其實可以分開,那麼很多人可能真的會跟父親一下,直接在臺面上把孔加大,難看不說,可能還會有著火的風險。

閱讀,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1、讀書越多,看世界的角度越高。

世界從來都是一點一點打開在我們眼前,從出生顯示感知這個世界,再是看到這個世界,然後接觸這個世界,最後思考這個世界。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感受。世界很大,總想去看看,卻奈何囊中羞澀,無法成行。然而讀書卻可以把世界展現在我們眼前,讀書的數量不同,對於事情的認知也會不同。

2、要鍛鍊大腦,讀書是首選。

話誰都會說,但我們都知道語言也分口頭語和書面語,為什麼呢?因為口頭語更為隨意,說話不講究邏輯,措辭,只要交流的人們能相互理解就行。可是書面語就需要雕琢,精煉,讓記錄下來的每一個都有意義,這個過程就要求作者反覆修改打磨,不斷讓大腦運轉以尋找更好的語句來記錄。這些都為後人學習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和模仿的依據。

二、培養聰明的頭腦

1、創造知識附加值

記者佐佐木俊尚曾經預言:“今後,使用網絡的人會分化為兩類。”一類是人會為了蒐集信息和提升自我而使用網絡;另一類人覺得活在自己封閉的小圈子裡就足夠了。

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你利用網絡都幹了什麼呢?

對於社會打拼的我們來說,不斷學習才是不被淘汰的根本。即便我們沒有開發新技術的能力,至少我們有了解世界變化的能力,這些都將是未來我們增加自己提升自己,創造屬於自己人生所必須的。

2、為什麼要做一個稍微”危險的人“

早在《孟子》的《盡心章句下》就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意思就是讀書不要拘泥於書上或迷信書本,需要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當今世界書籍無數,不是每一本你讀的書都適合你,也不是所有書本上的知識都是對的。在讀書的時候,我們需要有一種心理準備:

越是看得見廣闊的世界,就越有可能踏入危險區域。

有些時候,”危險性“恰恰就是我們突破思維束縛的導火索,所以需要正確看待讀書的”危險性“,這些“危險性“也會是探索未知領域的導航燈。

三、尋找合適自己成長的書

1、接觸優質文章

優質文章之所有優秀,一定是經過作者精心雕琢打磨的作品,也必將是經歷過時間的洗禮。尋找適合自己成長的書,不妨從閱讀各個領域”冠軍“的作品開始。

2、一本好書就是好的話題

剛工作的時候,我問前輩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看見客戶,我不知道該說什麼來打開局面。這個問題困擾我很多年。雖然隨著工作時間的推移,跟客戶接觸時間久了以後,話題慢慢打開,仔細想來這些話題似乎還是圍繞著工作。只談工作時永遠做不好客戶工作的。這幾天閱讀《如何用閱讀改變大腦》後,我好像開悟了。讀書也是非常好的一種打開話題的方法,不是說去討論一本書的好壞,而是書中的某個點可能就是那把話題的鑰匙。

四、學以致用的技能

1、從簡單開始

很多人一提到讀書,就理所當然的認為,讀書就是把全本書都讀下來。其實我們是被定式思維束縛。沒有人規定書一定要讀完,要知道一本書中重要的知識只有20%左右。讀書應該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從簡單開始,每天閱讀十頁書,同時可以多本書一起閱讀,一來可以降低閱讀的難度,二來總有一些書是自己覺得有有趣的,穿插閱讀,降低閱讀牴觸心理。

2、與”萬事通“做好朋友

作者茂木健一郎在一次演講的時候,遇到一位年輕女性的提問:“我是文科生,不懂理科知識,但是生活中理科的人做出了很大的成績,我感覺社會還是要求人們具有理性思維,我幹怎麼辦?“

茂木健一郎靈機一動說:”是呀,你是文科生,現在開始學習理科知識可能有些困難,那就交個理科的朋友,或者交個理科男朋友也行。“

中國有個成語叫做”耳濡目染“,意思就是形容聽得多了,見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響 。有些時候對於過於複雜的知識,我們不一定非要自己啃書弄懂,與瞭解它們的人做朋友同樣不失為一種學習的好方法。

《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告訴我們閱讀就是要接觸優質書籍,讀書就是一種潛移默化影響大腦改變的途徑,讀的書閱讀,看待問題的角度就閱讀,思維也就越寬廣。

書籍就是一面鏡子,不同時期,鏡子映射出來的自己也就不一樣,並且這面鏡子將伴隨著人們的成長而成長。讀書,是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