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自小,老师父母不停在我们耳边说,好好学习,不读书就没有出路。每天背着重重的书包,穿梭在家里与学校之间,繁重的学业让大部分的我们丝毫没有感受到读书的快乐。相反,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心里的某个角落厌恶着学习。

长大后,我们才渐渐明白,原来学习真的是我们大多数人改变人生的一种有效途径。工作多年后,开始深深反思,为什么工作三五年之后,大家的差别越来越大。除了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多不断学习、持续输入。

“学习就是阅读“,通常学习是以阅读开始,通过懂得这方面知识的大咖们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所以阅读是学习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成人的世界,我们要掌握自我阅读的技巧,已达到掌握某种知识及技能。

《旧唐书·魏徵传》中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唐太宗李世明在大臣魏征去世的时,悲痛万分,并且亲自撰写的碑文。他把魏征比作一面镜子,时时警醒自己。

《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一书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书是照见你自己的“镜子”。不过此次的镜子不在是人,而是无情无尽的书籍。

既然书是镜子,那么问题来了,要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呢?书又为什么能成为照见自己的”镜子“呢?

回忆一下我们小的时候在看什么书?大部分人都在看《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故事书,因为那时候人们的理解能力正处于慢慢打开的状态,太过复杂的书籍即便认识了文字也不见得能理解。

上学后,我们阅读的书籍难度就上来了,现在往回看,当年那么难的数理化,我们竟然都能读懂,并且还做了一些相应的实验,最简单就是利用电池正负极让小灯泡亮起来。充分让我们感受到了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

人成长了,书也会成长。——如何利用阅读改造大脑。

阅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重点向我们阐述用对读书法,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改造大脑的思维结构。书中一共分为五章,通过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如何培养聪明的头脑、找到促进自己成长的书籍及吸收并且运用书中知识等方面,为读者形象的展示通过阅读可以在无形中影响并且重塑大脑,最后还为读者介绍了可供一生使用的十本精选书籍。

作者茂木健一郎是日本著名脑科学家、脑科学创意经济的领跑者。曾任职于剑桥大学,现任索尼电脑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东京工业大学研究所客座教授。茂木健一郎喜欢以轻松有趣的方式指导人们学习如何善用大脑,他的个人网站中也展示了他教小孩子如何活用大脑、快乐学习的照片,广受大众的喜爱。同时还是很多畅销书的作者,主要著作有《创意脑》《大脑活用学习法》《大脑活用工作术》等。

一、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看似简单,真正做起来非常的难。举个例子,昨天我父亲去买接燃气灶台的软管,结果回来发现软管带了接头,厨房灶台上穿软管的孔太小,接头穿不过去,这样父亲着急了,给我打电话问,能不能把灶台的孔开大一点。我就给他说这个孔都是标准的,如果开大了将来其他东西可能会不小心掉进去,然后我告诉他去找管子的卖家,告诉店家需要换软管,要软管和接头分开的那种。

父亲是做建筑的,但是十多年前就退休了,所以对于记忆中的常识已经模糊,简单的道理已经不记得,如果没见过或者不清楚软管和接头其实可以分开,那么很多人可能真的会跟父亲一下,直接在台面上把孔加大,难看不说,可能还会有着火的风险。

阅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1、读书越多,看世界的角度越高。

世界从来都是一点一点打开在我们眼前,从出生显示感知这个世界,再是看到这个世界,然后接触这个世界,最后思考这个世界。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世界很大,总想去看看,却奈何囊中羞涩,无法成行。然而读书却可以把世界展现在我们眼前,读书的数量不同,对于事情的认知也会不同。

2、要锻炼大脑,读书是首选。

话谁都会说,但我们都知道语言也分口头语和书面语,为什么呢?因为口头语更为随意,说话不讲究逻辑,措辞,只要交流的人们能相互理解就行。可是书面语就需要雕琢,精炼,让记录下来的每一个都有意义,这个过程就要求作者反复修改打磨,不断让大脑运转以寻找更好的语句来记录。这些都为后人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和模仿的依据。

二、培养聪明的头脑

1、创造知识附加值

记者佐佐木俊尚曾经预言:“今后,使用网络的人会分化为两类。”一类是人会为了搜集信息和提升自我而使用网络;另一类人觉得活在自己封闭的小圈子里就足够了。

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你利用网络都干了什么呢?

对于社会打拼的我们来说,不断学习才是不被淘汰的根本。即便我们没有开发新技术的能力,至少我们有了解世界变化的能力,这些都将是未来我们增加自己提升自己,创造属于自己人生所必须的。

2、为什么要做一个稍微”危险的人“

早在《孟子》的《尽心章句下》就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思就是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需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当今世界书籍无数,不是每一本你读的书都适合你,也不是所有书本上的知识都是对的。在读书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种心理准备:

越是看得见广阔的世界,就越有可能踏入危险区域。

有些时候,”危险性“恰恰就是我们突破思维束缚的导火索,所以需要正确看待读书的”危险性“,这些“危险性“也会是探索未知领域的导航灯。

三、寻找合适自己成长的书

1、接触优质文章

优质文章之所有优秀,一定是经过作者精心雕琢打磨的作品,也必将是经历过时间的洗礼。寻找适合自己成长的书,不妨从阅读各个领域”冠军“的作品开始。

2、一本好书就是好的话题

刚工作的时候,我问前辈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看见客户,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来打开局面。这个问题困扰我很多年。虽然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跟客户接触时间久了以后,话题慢慢打开,仔细想来这些话题似乎还是围绕着工作。只谈工作时永远做不好客户工作的。这几天阅读《如何用阅读改变大脑》后,我好像开悟了。读书也是非常好的一种打开话题的方法,不是说去讨论一本书的好坏,而是书中的某个点可能就是那把话题的钥匙。

四、学以致用的技能

1、从简单开始

很多人一提到读书,就理所当然的认为,读书就是把全本书都读下来。其实我们是被定式思维束缚。没有人规定书一定要读完,要知道一本书中重要的知识只有20%左右。读书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从简单开始,每天阅读十页书,同时可以多本书一起阅读,一来可以降低阅读的难度,二来总有一些书是自己觉得有有趣的,穿插阅读,降低阅读抵触心理。

2、与”万事通“做好朋友

作者茂木健一郎在一次演讲的时候,遇到一位年轻女性的提问:“我是文科生,不懂理科知识,但是生活中理科的人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我感觉社会还是要求人们具有理性思维,我干怎么办?“

茂木健一郎灵机一动说:”是呀,你是文科生,现在开始学习理科知识可能有些困难,那就交个理科的朋友,或者交个理科男朋友也行。“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耳濡目染“,意思就是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有些时候对于过于复杂的知识,我们不一定非要自己啃书弄懂,与了解它们的人做朋友同样不失为一种学习的好方法。

《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告诉我们阅读就是要接触优质书籍,读书就是一种潜移默化影响大脑改变的途径,读的书阅读,看待问题的角度就阅读,思维也就越宽广。

书籍就是一面镜子,不同时期,镜子映射出来的自己也就不一样,并且这面镜子将伴随着人们的成长而成长。读书,是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