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虎”是借口“万能法则”不一定适用,找到“扣分点”才是关健


“马虎”是借口“万能法则”不一定适用,找到“扣分点”才是关健

孩子学习成长中的各种考试中,不少对自己孩子期待很高的家长和考生一起,在考试中受挫变得不自信。感到迷茫找不到方向,没有从付出和收获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其实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老师和家长所能提供的支持和作用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孩子成长和进步的需求也在变化,但是家长的认知却没有跟着孩子的成长一起成长,进而产生了很多的焦虑和无奈。

问 题 出 在 哪 里 呢?

其实对于三到六年级的孩子,在一次考试中的扣分点主要有三类:

1、读题或者计算错误(比较好理解,就是试卷中由于读题理解或者计算问题出现的错误);

2、题目逻辑串联错误(一般就是在没有第一个问题的前提下,你可以指出孩子出错的点,孩子可以根据自己之前的学习自行修正完成题目的问题或者看完答案感觉恍然大悟感觉题目在自己掌控范围之内);

3、题目题型不会(不在自己知识结构掌控范围之内)。

另:一二年级的孩子会多出一个问题,就是文字信息审题阅读障碍(年龄所限,随着年龄增大慢慢没有了)。


“马虎”是借口“万能法则”不一定适用,找到“扣分点”才是关健


既然有了分类,接下来我们对三点问题进行一个深入剖析,各位家长可以进行简单的对号入座。

随着孩子学习内容的加深,其实进步还是会有的,但是在进步的过程中,孩子的失分构架也在发生着变化,而很少会有家长十分明确孩子的问题,并能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把所有额侥幸心理都寄托给老师和孩子自己。

不少家长都会有这样的言语“我做了所有能为他们做的,能学成什么样只能靠他们自己”。

如果你曾经也这么认为,那么后面的内容会让你对孩子的学习和家长做作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普通学生的上述三点扣分比例大概在20%、10%、70%,主要扣分点在数学常规模块或者基本的数学逻辑结构,主要原因是没有接触过对等的学习和练习,让数学在自己的世界显得既神秘又遥远,所以“题目题型不会”属于他们的主要试卷痛点。

所谓主要特点,就是孩子在一个阶段内的主要扣分点或者阻挡孩子成绩进步的绊脚石。

这部分孩子走进课堂以后会发现随着自己的学习可以快速的缩小和前面同学的差距,这个现象不假,但是就是孩子和家长在这个阶段看到了太大的收益效果,就把“高级的知识点和思考结构”的学习,奉行为孩子进步成长最关键最重要的点(甚至在有些孩子和家长心中是唯一重要的点)。

普通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和思考会提升带尖子生的范畴。


“马虎”是借口“万能法则”不一定适用,找到“扣分点”才是关健


在整个尖子生在这个体系内的考生在考试中一般扣分比例分布是30%、45%、25%左右。

孩子接触到有效的模块学习以及思维培养后,第三个扣分点“题目题型不会”的问题扣分比重急速下降,但对于所有的扣分点来说,前两点在扣分中的比重会有所上升,外加上孩子在对于知识本身可能掌握的不够熟悉,第二个扣分点会显得十分突出,这种问题被家长归结为“马虎”(当然前两个问题在一般家长看来就是马虎造成的,可是却永远解决不了,在每次考试后都感觉心里有颗雷,炸不炸看天命)。

这时的家长对这样的变化明显没有充足的理解和准备,所以也就没有特别好的计划和帮助孩子进步的计划,最终只能选择一条最低效的“万能法则”,让孩子刷题。


“马虎”是借口“万能法则”不一定适用,找到“扣分点”才是关健


说实话,没有规划的刷题对家长和孩子都是一种伤害,因为家长并不知道真正孩子需要解决的不是书上的几道题,而是对做题节奏的认知态度和急待修正的考试习惯。

高端生(这个体系内的学员个性问题区分度较大,整体扣分总量比较前两种学生会降低不少,这里主要说平均情况)的三项扣分比重一般在,40%、45%、15%。随着的不断学习和对难题的把控能力增强,第三部分扣分点会被持续压缩,这时前两类问题的呈现也是家长可以直接观察到的。

但是往往除了在考试前后进行提示和批评外,不少并没有在平时做出比较高效的针对训练方法(主要痛点是家长也是对这样的问题手足无措),一些希望通过训练来修正这些问题的家长,在有些计划安排上不具备针对性和持续性,所以长期折磨着孩子的分数和家长焦虑的心情。

案 例 分 析

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尖子生到高端生的努力过程中,把20%的知识结构盲区降低到5%的时候,如果其他方面没有足够的修正和改善,那么可能你付出的巨大努力在一场120分的考试中,你以前的实力上限为100,最终考出85分成绩,而现在实力上限达到115却也仅仅只能靠到90而已,不少学生和家长也会有一种错觉,孩子怎么越学越退步。(我在给高中生讲课的时候称为得分效率,伴随着知识结构的加深,得分/承受知识的系数会持续下降)其实是孩子的在竞争力上并没有给他们的学习内容匹配最高效的输出习惯。

这个向上冲击的过程,在时间和精力上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却始终收效甚微。这个阶段被称为数学学习的瓶颈期

那么明白了问题的由来,接下来可以和家长们说说我对问题的理解和一些简单的建议。(不一定对每个学生都有效,大家选取适合的角度帮孩子训练就可以)。

针 对 性 解 决 问 题


“马虎”是借口“万能法则”不一定适用,找到“扣分点”才是关健


第一问题需要孩子提升基本功以及做题态度。

第二问题需要孩子对不同结构的试卷做题节奏有灵活的把控。

第三问题主要的解决点,就是适合的老师、有品质的课程体系和有效教学思路。

随着孩子的成长,从扣分的比重来看,老师方面所能支撑的比重会有所降低,学生自身因素以及家长作用比重会陡增。

并不是因为老师没有能力和经验解决这些问题,而是同样是80分的考卷,每个学生需要提升的点都不一样。

学习对于每个学员都有共性的问题和个性的问题,授课过程中,老师会集中解决共性问题,学习中存在的个性问题的处理,是需要家长给孩子提出一些合理的要求和训练计划的,而不能把所有的期望仅仅寄托于“名师”,和期待孩子自己突然开窍。个性问题的解决,需要家长的发现、分析、引导。

所以家长在孩子成长中一些阶段的作用,是远大于老师的授课的。


“马虎”是借口“万能法则”不一定适用,找到“扣分点”才是关健


那么接下来重点说说家长怎么从孩子的弱点出发,在孩子不反感的情况下帮孩子注入一些要求,从而帮助孩子修正的习惯,完成”低级错误问题解决“的蜕变。

我身边的大多数孩子其实并不是很反感做题,但是无论是谁,都希望能少做些题,然后快速提高自己的成绩。

计算的训练其实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基本的计算法则。

第二个层次,基本的计算技巧。

第三个层次,高效的运算正确率。

读题经常会出错的同学我之前也做过研究,大部分同学的习惯无非分为两类一点。

所谓两类就是包括:读题速度过快,力争快速完成试卷的学生,和读题过程中还在犹豫上一道题目是不是有什么疏漏的学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读题分心。

其实有一些常见的技巧,比如标记关键字,或者信息罗列转化等等,所有的方法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读题的专注度。

读题常出现问题的学生在检查返工的时候是很难检查处问题的,所以我经常会用“30分英雄”来比喻这样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学生可能在前30分钟的做题得分很高,主要因为做的题多,但是在做完题目之后,这套逻辑链条直接拉低了一个人的检查能力,所以无论检查多少次,都不会检查出什么问题。

第一,对于低级错误较多的同学,第一个需要提升的就是检查能力。

关于检查能力,我一般跟家长都会说这样一种方式,就是每周选择五个中档题,然后限时完成,(时间要求必须充裕,题型一定不能过难,因为目的是修正孩子的检查能力而不是做题)。如果没有错误,那么本周任务结束,如果出现错误,那么不要告知孩子具体的错误点和错体量,给孩子10分钟检查自己检查问题。

初级题目和中档题对大部分成绩忽上忽下的同学都属于致命的扣分点,通常出错的理由归结起来就是孩子觉得题目难度不大,所以降低了对这样题目的防备心和态度。上述的训练会潜移默化的引入一个习惯概念,做题过程中中即便是不算太难的题,也会有出现错误可能的,无论训练或者考试中都需要保持这这样的态度来完成题目。

很多学生难题得分高,前面基础题各种扣分,其实就是“态度”问题,这个“态度”是久而久之的做题习惯形成的,并不是真的故意出现。

通常情况讲,过于希望在难题上追求得分的人经常会在简单问题上掉以轻心。

对于长犯低级错误的人,在确认答案准确无误之前,这个题的正确率的心理预期就是50%。

第二步就是有意识的迁移检查节奏。

其实很多小学的考试,即便是填空题也都是分档的,对于一档题难度,一般只需要带入检验即可快速判定对错。一般在3分钟就可以完成所有简单题目的带入检验复盘。第二档题通常完成后也给出5分钟的时间进行检查,而这个检查的体量和节奏应该大致和我们每周训练要求都是一致的。三档题往往大家做错一般都不会有马虎的感觉,主要由于题目变难,做题速度放缓,所以态度和注意力比较集中,这时候”低级错误”的发生可能性就会极大降低。如果拿做三档提的态度做一档提,才是我们需要的解题态度。

慢慢的随着能力的增强,各部分扣分的比重会有变化,而扣分最多的点就代表着你接下来的阶段需要尽快修正的方向。

就好比说数学小白需要学习模块才能提升成绩,数学尖子生对计算准确率和公式、知识点的熟悉提取要求较高,而更高端的学生想要在成绩上有所突破,除了前面的问题之外,控制做题的态度和检查节奏,降低失误率才是最重要的取胜方式,相比之下其他进步点,比如追求高级的知识点和技巧,会成为成长中次要的选择。


“马虎”是借口“万能法则”不一定适用,找到“扣分点”才是关健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家长不断的发现问题并给出有效的理解和引导,大多时候不是家长不负责,而是所谓的负责增加了自己侥幸的心理。

太多的家长把孩子的成长寄托交给了老师的引导、孩子的觉悟和自己牺牲的时间,却没有停下脚步想过孩子每每犯下那些“不该犯的错误”到底能不能减少,毕竟“马虎”的出现影响了孩子的成绩、挫伤了孩子的士气,他们才是真正会影响到孩子进步的蛀虫。

关注孩子成长,我们一起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