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越好的公立小學教師教學水平越低?

飛天147225555


題主背後的金主是民辦學校吧?要不怎麼會這麼顛倒是非黑白、下死力氣來黑公立學校?一點常識都沒有就敢信口雌黃!

公立學校的教師逢進必考。首先得拿到教師資格證,然後參加縣教育局、人社局組織的面向全國的公開招聘考試。招聘條件很高,考試分為面試和筆試,從高分到低分錄取,被招錄的老師都是層層選拔出來的,素質怎麼說也不會差。以我縣為例,我縣屬於廣東經濟欠發達地區,去年應聘和實聘比例為300:1,招錄的高中教師全部研究生畢業,其中大部分畢業於名牌大學,初中教師全部畢業於985、211學校本科,小學教師全部為本科生。

民辦學校招錄教師也有門檻,但在招錄的過程中,學校既是規則制定者,同時又是裁判,錄取哪些人學校說了算。那些實力一般的民辦學校,或者是教師缺員嚴重的學校,應聘者有教師資格證就可以去上課了,如果不是主管部門查得嚴,有些沒資格證的人一樣可以被招錄。從教師的招聘上來看,無論是應聘條件還是招錄程序,民辦學校都沒有公辦學校嚴謹。

素質誰高誰低,一目瞭然。





趣看教育


一所好的小學學校一般來說都是家長和初中公認的,才會被稱之為好學校。消息一般來源於初中一年級入口考試或分班考試成績,各區文教系統也會宣傳一些自己的所謂好學校,基本不可信,多數是聽話的肯花時間和精力跟著領導搞各種活動的學校,你說的好學校恐怕是各區自己宣傳的好學校。而能把學習成績搞好也需要二個重要條件1、生源好,指的是學生家長的素質好,例如橋西區的維明路小學,家長多數是省直機關的公務員,可想而知大部分家長基本是本科畢業生,自身素質相對比較高,對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再比如新華區的西苑小學,此學校就坐落在省直機關宿舍大院,招生又嚴格把關,對不在範圍內的務工子女嚴之又嚴,生源加管理,口碑就一直不錯。除生源外,學校一把手的管理方向也很重要,比如新華區的xx小學,2000年前口碑一直不錯,生源大部分是五十四所的孩子,一小部分周邊部隊的孩子,成績敢跟當時的頂尖學校較真,2000年後換了一把手,不抓成績,拼命搞建設,混亂的管理,為了錢,大招不在範圍內的孩子,雖然老師還是原來的老師,卻因一把手的方向不是原來的方向,一所響噹噹的小學被搞的大滑坡,2007年後又換了一位一把手,這位校長工作作風正派,成績,思想,教學都很用功,用了近10年的功夫,總算把學校又帶的欣欣向榮,但,要想把成績搞成第一名恐怕有難度,畢竟不再是20年前的單純生源。所以說,一所好學校,生源,和一把手是兩個必要條件。老師不是決定條件!


四季如春579


教學成績差怎麼還能稱之為好學校?題主是來搞笑的吧?

當然,小學生的學習成績,老師並不少唯一因素,學區非常重要!

一、家庭環境是決定小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

其實,中小學階段,家長的素質和陪伴是非常重要的!不信,你看看本地最好的公立小學,所處的位置,那些處於公務員社區、教師家屬院、醫生家屬院附近的學校,往往都是本地的名校。

我們這裡有個小學,原來非常出名,很多人相近辦法往裡擠,原因是處於公務員家屬院附近,後來政府搬遷,公務員多數都搬走了,這所小學就沒有原來那麼有名氣了,而在公務員社區旁邊的那個新建的小學,幾年就發展成了“名校”。

所以,學校的發展,生源是最重要的,而對於中小學來說,良好的生源,來自於家庭對教育的重視和投入。

二、好的公立小學老師水平絕對不可能低!

當然,這並不否定老師的作用,越是好的學校,老師的要求越高,壓力越大,教學水平也是最高,這是毫無疑問的!

兩個差不多的大學生到了不同的學校,那個進入好學校的大學生成長一般比差學校的要快的多。

所以,不知道題主這個問題是怎麼想的,越好的學校,老師水平肯定越高,這裡說的高,是整體的高,並不是個題,差學校裡也有好老師,這不可否定,但是差學習的好老師一般也會被好學校“挖走”。

我是“贏在高中”,專注教育,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江湖滿第一愚翁認為,有些所謂的“好的公立小學”,其教師教學水平的確很低。簡直就是教育的災難。

首先,我們看看,社會上某些所謂的“好的公立小學”。好的公立學校有真好和假好兩種。教師教學水平被吐槽的大都是假好的公立學校。

有一位教育專家說的好,小學辦得好不好,有個很簡單的鑑別標準:看孩子書包的重量。書包越重,作業越多的小學越差,反之則越好。

雖然,這位專家的話難免以偏概全,但基本是正確的。

從教近二十年的我來跟大家描述描述所謂的“優質小學”。

我們區名頭最響,借讀費最高的學校就是某某附屬小學了。如果,你想讓孩子在該校借讀,你得動用強大的人脈,才有可能獲得交“贊助費”(即借讀費)入學的資格。贊助費是15萬。有些人脈不夠強大的家長,就是有1.5億的身家,其孩子也沒法就讀。

瞭解實情的人都清楚,這些家長們擠破腦袋,奉上15萬,是用自己的血汗錢來購買摧殘人性的反教育。我同事的孩子就讀於這所“著名”學校。他很悲痛地告訴我,到了二年級,音樂、美術課就常常被語、數、英老師佔用了。他的孩子在幼兒園,整天歡天喜地,上了小學,從二年級開始就不笑了。原因是作業太多,太難,期末考試總是排名不佳。我有個老鄉是三甲醫院精神心理科的副主任醫師。他的孩子是這所學校的地段生。為了躲避這所學校,他花了400萬買了一個20年房齡的二手學位房。他告訴我,現在常常有五六年級,甚至三四年級的小孩到他那看病。這些可憐的孩子大多是這所“著名”學校的。從這兩個案例,我們就可以想象這是一所怎樣的“好小學”。我們常用“小學初中化,初中高中化,高中軍事化”來形容我們的中小學教育。這所小學就是因為讓學生提前進入中學的應試教育模式,而變成這個樣子。那麼它是如何“著名”起來的呢?我們區最早的省一級學校、各級別的教育課題特別多(教職工幾乎人人有課題)、學習成績特別好。我在另一篇“問答”中講述了省、市級學校的評估故事,這裡不再贅述,一言蔽之,基本都是造假造出來的。至於中小學的課題也基本是“造出來”。跟中小學課題打過交道的人相信會同意我的看法。該校孩子學習成績好是“小學初中化”的揠苗助長,是提前透支孩子未來的學習潛力。

揠苗助長,不僅違法教育的基本規律,也是對人性的摧殘。幾乎沒有意義的所謂的“課題研究”佔用了老師太多的時間以致於使他們真正用於教育教學的時間嚴重不足。但是,要保住老牌名校的地位,必須要靠學習成績。於是他們就用沉重的課後作業來彌補。這樣的學校教師教學水平已經不是很低的問題了,而是在製造教育災難。特級教師吳非說:“一所學校最可怕之處,在於一群愚蠢的老師在勤奮的工作。”這所學校的教師越勤奮,製造的教育災難就越可怕。

江湖一愚翁認為,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學習的熱愛和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對小學生而言,愛學習,愛運動才是最重要的教育。其實這也是教育界的共識和常識。可是,一些所謂的名小學、“好小學”就是不尊重最基本的共識和常識,用摧殘人性,摧殘未來的方式來增添學校門口的榮譽牌。

江湖滿地一愚翁,提醒各位家長,一定要睜大雙眼,辨別“名小學”的真假,否則被毀掉的就是您孩子和您的一切!

江湖滿地一愚翁還認為,名教師也有真假。假作真時真亦假。不要光看學校宣傳欄上對名教師的介紹,其實有些人根本不配,甚至連合格教師都算不上。選學校、選老師,不能光看“名頭”,還要看口碑,瞭解的越詳細,李鬼的真面目就會暴露出來。

我的那位孩子就讀“著名”附小的家長,孩子六年的小學生涯成了他人生最殘酷的記憶。我的那些看宣傳欄選名師的同事們也是往事不堪回首中。

江湖滿地一愚翁用生命來答題,渴望您的欣賞和批評!


江湖滿地一愚翁


教學水平根本就不存在高低,都是教的課件,課件都是仔細研究過得,不論公立私立還是什麼學校,在教的內容上,都是國家統一的教材,真正存在高低的是學生自身的生活條件不同,那些進私利學校(我下邊會說明私立學校的選拔模式),進去的時候學習就好,進公立學校則是魚龍混雜,但是,可以肯定的說,還是公立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多,而公立學校不注重宣傳,私立學校不宣傳沒人知道,所以我覺得說公立學校不行的,應該是私立學校造的謠言。

專門來說一下,早期的私立學校招收的模式,私立學校實際上是反體質的,最開始私立學校招生時一套,收完錢又一套,為了保證升學率,陰招用盡,比如招生的時候無底線,上到三年級開始選拔,不行的留級,到四年級再次選拔,不行的留級,到五年級再次選吧,不行的開除,到六年級的時候,剩下的學生都能考到很高的分數,就靠這種模式,保證了升學率,坑了很多人,現在終於做大做強了,做成牌子了,學費死貴,條件不好的學生不收了。


姜宏霏工程師


這句話簡直是無稽之談,最好的公立學校,軟件和硬件都是一流的,也是各位家長削尖了腦袋想把自己孩子塞進去的,一般這樣的公立學校都是集中了該地區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如果這樣的教學水平還算低的話,真不知道還有什麼地方能教育好你的子女了。

公立學校,特別是教學水平優越的公立學校,周圍的房屋價格絕對都是當地最高位的,而帶動房價的便是優質的教育資源,教師的教學水平的高低便是教育資源很重要的一方面,不論從優秀教師的選拔錄用等方面,都是優中選優的,舉例來說,北京的公立學校的小學教師一般都要是研究生學歷,而五線城市的小學教師本科畢業便可以,兩者相比較,教師的起步門檻高低立判,而外加上現代化的配套教育設施,在整體的教學水平上差距也就顯現出來、

雖然不能否定其他公立學校老師的教學水平,但總體而言,越好的學校教師的教學水平也越高,即使進入同一所學校,家長也會想法設法將孩子安排進口碑好、出成績的教師班級內,而學校的總體的教學環境,也會促進整體的教學水平的提升。

就拿小升初來說,越好的公立學校的成績也越高,如果題目假設成立,其結果便成了教學水平越高的教師,其學生的成績便越低,這也與常識不否。

所以,整體上越好的公立學校的教師教學水平越高,這是毋庸置疑的。


心情保溫杯


閱讀了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體會。首先是要弄清楚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在我國現階段的作用和“法人”地位。從新中國建立以來,教育就實行了兩條腿走路的方針,開初叫“公辦”和“民辦”吧。隨著社會的進步,如今發展到了“公立”和“私立”吧。公立是我國教育的主體,私立是我國教育的補充。私立學校一旦獲得辦學許可證,其法人地位和公立學校是平等的。不同的是,辦學資金來源不同,師資的管理權限不同。相同的是,都必須依法辦學,依法施教,使用統一教材,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完成統一的教學任務,接受黨的領導。其二是師資問題。一名被公認的好老師,不但應具備高尚的品德,還應具備多方面的才能,比如學識水平,教學經驗,駕馭教材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課堂板書能力,對學生的親和力。更應具備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耐心細緻的工作方法。只看一個方面,就給老師下一個優和差的結論,是不正確的。因此,好老師不但公立學校有,私立學校有,山村學校同樣有。其三是,公立學校在硬件,生源(即入口成績)等方面有優勢。但影響學生成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是嗎,歷年高考中,小城市的學校中,山區的學校裡,私立學校的校園裡,不是也飛出了很多金鳳凰嗎!以上發言,僅屬個人交流意見,不妥請同行指正。


李勇8194


有一種心理叫做“酸葡萄心理”,說的就是這種現象,吃不到葡萄,總不能說自己無能吃不到吧,就說葡萄酸,不好吃,這樣裝足了面子,其實心裡對葡萄是十分的嚮往!

世上從來就沒有無緣無故的好,好的公立學校那是經過幾代校長几代老師奮發進取,才有了好的口碑。口碑,不是可以浪得的,是不折不扣的汗水換來的,是真刀真槍打下來的,是高水平教師隊伍幹出來的。

有些外行,竟然說這是這的,而且,這些外行,還說自己是教師,毫不客氣地說,你就是個假教師!連教育的基本常識都不懂。

越好的公立學校,教師教學水平越低,這話不就是把吃瓜群眾看成白痴的嗎?不就是在侮辱吃瓜群眾智商嗎?如果是這樣,那麼,找一些根本不懂教育的人,比如街頭的乞丐之類的人,到公立學校做教師,那麼,這就是最好的公立學校了。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

優質的公立學校,必然有一位有思想的優秀校長,比如像李鎮西那樣的校長,然後,有一群在教育教學上孜孜以求不斷追求進步的教師。

在這個教師群體中,有特級教師、名教師的引領,即使原來很普通的教師,到了這個群體中,在這樣的氛圍中,也會被激發出不斷向上的力量,在這樣的群體中不斷刷新自己的高度。

在這樣的公立學校裡,校長出思想出思路定方向,教師群策群力,在各自的崗位上履行職責,在各自打造自己的品牌的同時,打造出了學校的品牌,於是,品牌學校誕生了,也就是所說的好的學校。

這樣的學校,校風正,學風濃,充滿正能量,竟然有人越好的公立學校教師水平越低,腦袋被驢踢了吧?


當代師說


目前的學校,大家根據學校建設的出資方和所屬權益主體,把學校分為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無論是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由於生源,招生政策,管理,學校位置,學校歷史等原因,必定造成有些學校優秀一些,有些學校相對差一些。

目前對於學校優劣的評價,主要集中在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硬件設施包括學校建築,學校內環境,教學設備等;軟件設施包括學校師資,學校文化,學校歷史,學校管理等。大家公認的好學校,這些設施一般都不錯。

然而,即使是優秀的學校也不見得每個方面都非常好,優秀的學校,尤其是優秀的公辦學校往往有以下問題:

一,門檻高,收費高,要求高。“三高”現象往往讓部分家長難以接受。

二,由於名氣大,生源好,學生高手如雲,成績表現相對較差,表現較差的學生往往會被邊緣化!畢竟,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有限的精力自然優先放在更優秀的學生身上。

三,優秀的學校往往管理精細化,除了學生群體的緊密配合外,往往需要家長來完成相當多的配合任務。比如經常的家長聯繫,家長會的召開,違紀問題的處理,學生在家時間的控制,學生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養成,甚至是家庭作業的批改等等。跟不上節奏的家長往往一肚子的火氣。

最後,我想說,孩子的優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學校一方面的事。每一個優秀孩子的形成,都需要家長、學校,社會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更優秀的學生,自然需要更多的付出和艱辛!

公辦學校也好,民辦學校也罷,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孩子是否優秀,因素太多。但是有一點,孩子本身的努力是所有因素中最為關鍵的那一個!

“教育平臺號”帶給你不一樣的精彩教育,敬請關注!


教育平臺號




為什麼有人說越好的公立小學教師教學水平越低,我覺得沒有為什麼,也不會有多少人這麼認為。

有的人這樣說,可能是孩子難以進入辦學不錯的公立學校,故意如此說說,痛快痛快嘴,滿足一下心理平衡。不可能是“越好的公立小學教師水平越低”。不看別的,看看重點小學周邊虛高的房價就一切都明白了。

有人會說那是硬件設施好,人文氣氛濃,有歷史文化底蘊。錯!!學校名聲的好壞主要看辦學者,看教師,看校長,成就名校要靠辛勤的教師們一代一代的傳承接續。濃濃的人文氣氛,深厚的文化底蘊,是由各個時期教育者們的經驗與心血的結晶積澱而成。


按常理教學水平低的教師是很難在一所辦學特別好的公立小學立足的。特別好的公立小學一把手,萬眾矚目,正常情況下業務水平都不會低。年年招錄的教師,錄取的門坎也不是一般的高。除了硬性規定外,要過五關斬六將,經過面試,說課講課,層層篩選。進來後短時間內也輕鬆不了。

各地重點公立小學的老師,我想大多數教師都屬於那種不用揚鞭自奮蹄的類型。較為激烈的競爭環境讓人不得不自加壓力,很難停下來。全新的教學理念與先進的教學方法會首先從比較好的公立小學教師的教學實踐中體現出來。

越好的公立小學教師教學水平越低的觀點肯定是站不住腳的。
歡迎您加入討論留言,謝謝網友點贊轉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