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兩大臣在朝堂上討論三月三,一個受賞賜,一個被貶

西晉兩大臣在朝堂上討論三月三,一個受賞賜,一個被貶

蘭亭修禊圖 (局部一) 明錢榖繪

今天是三月初三,這一天是上巳節,古代不僅以干支紀年,還以干支紀日,上巳節最早是指三月裡第一個逢巳的日子,到了魏晉時期,便固定在三月初三。後來便成為水邊沐浴、飲宴、春遊的日子。杜甫的《麗人行》開篇即寫道:“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王羲之《蘭亭集序》裡的“暮春之初,會與會稽山之蘭亭,修禊事也”,這些寫的都是三月三。

上巳節是一個相當古老的節日,其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周禮》:“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說的即是上巳的沐浴風俗。三月正當換季之時,人容易患病,所以應到水邊洗滌一番。所謂“禊”,即“潔”,通過潔淨身體來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也頗符合現代衛生保健的理念。《詩經·鄭風·溱洧》寫到上巳的盛況:“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當時鄭國的男男女女傾城出動,手持蘭草,在溱水和洧水中沐浴,男女之間還互贈芍藥,因此,三月三又是中國最為古老的情人節。除了沐浴,還有曲水流觴之戲,即在彎曲的水渠旁聚會,在上游放置酒杯,杯隨水流,流到誰面前,誰就取杯把酒喝下,這便叫做流觴。王羲之便是在東晉永和九年的三月初三流觴之會上,寫下了《蘭亭集序》。

西晉兩大臣在朝堂上討論三月三,一個受賞賜,一個被貶

蘭亭修禊圖 (局部二) 明錢榖繪

關於三月三曲水流觴的起源,在西晉時已有人開始討論。南朝吳均的《續齊諧記》載,晉武帝司馬炎在三月三這天,向尚書郎摯虞問起三月三日曲水流觴的起源,摯虞說:“漢章帝時,平原郡有個人叫徐肇,在三月初一生了三個女兒,到了第三天都死了,全村人都認為這是一件怪事,因此到水邊洗浴,在水上飲酒,想把這種晦氣除掉。”司馬炎聽了,似乎不甚滿意:“如果像你所說,這好像並不是一件吉利的事。”

這時尚書郎束皙說:“摯虞這人太年輕,哪知道古時的風俗,當年周公在洛邑時,就有過借流水傳杯的事了。秦昭王在上巳這天去河邊飲酒,看到有個金身的神人從河水中冒出來,手中捧著一把水心劍,對秦昭王說:‘命你去管轄西北地區’。後來秦國稱霸諸侯,便在河邊建造一座曲水祠,以感謝神人的指點,此後三月三的活動就固定下來,從秦一直到兩漢,延續至今。”

西晉兩大臣在朝堂上討論三月三,一個受賞賜,一個被貶

蘭亭修禊圖 (局部三) 明錢榖繪

司馬炎聽了束皙的話,深為嘉許,賞了束皙五十兩黃金,將摯虞貶為城陽令。現在來看,二人所說,應是不同版本的上巳的起源,摯虞所說的,似乎更接近上古的巫風,而束皙所說,更能迎合皇帝的心意。

說到束皙,還值得一提的是,此人倒是博學之士,曾對汲郡發掘的魏安釐王墓的竹書作了整理,是為《竹書記年》,同時,束皙也是第一個寫到“田螺姑娘”的人。在其《發矇記》中有一則簡短的故事:“侯官謝端,曾於海中得一大螺,中有美女,雲:我天漢白水素女,天矜卿貧,令我為卿妻。”後來這一故事逐漸演變為“田螺姑娘”的民間故事。

回到束皙與摯虞在朝堂上的交鋒,束皙在這裡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上古巫風逐漸淡去,代之以祥瑞之說,看來,至少在西晉時,上巳節的起源已經開始含混不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