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秦太昌研究魏華存(2)

通過學習,瞭解了很多這方面的知識。《懷慶府志·金石篇》有多處記載:魏華存在沁陽陽洛山修煉得道,封為紫虛元君,號南嶽夫人。未見到“二仙奶奶”這一詞。而道教資料和史書中只說魏華存在陽洛山修道及江南的一些情況,根本未提她在沁陽修煉的事,更沒有“二仙”一說。這是咋會事呢?《懷慶府志》說的,是修志的沁陽人偽造的麼?志書是慎重的,不可能。

我陪秦太昌研究魏華存(2)

二仙奶奶只是民間的稱呼,不上志可以理解。而史書和道書上沒有記載她在沁陽的一段歷史值得追究。再說史書和道書上說的陽洛山在哪裡?是否就是沁陽的陽洛山?我把這些疑問向太昌敘說後,我們認為:要弄清楚這些,需瞭解她在江南的情況,要找到她在南方和北方的聯繫紐帶。

我陪秦太昌研究魏華存(2)

之前我們雖經五、六年的學習查對,閉門研磨,作了些本地的膚淺的訪問考證,成績是有的,但證據不足。故按魏華存的行蹤到南方考察,非常必要。九五年我的職稱晉升基本過關,故於一九九六年初(農曆正月二十六日)背上方便麵第一次遠征湖南。

我陪秦太昌研究魏華存(2)

在南嶽衡山集賢峰下的黃庭觀找到了當時已七十多歲的王性忠道長。當下就介紹了魏華存從道的情況,並說經常有國際友人、華僑、港澳臺同胞來此朝拜魏夫人,隨即拿出日本東京大學東方文化研究所的蜂屋邦夫教授給她的信和蜂屋在中國各地考查所拍攝的照片(沒有沁陽的)。王道長很熱情,我們吃、住在觀內。第二天,又領我們看觀內的碑刻、觀前的飛仙石,香港青松觀捐資修建的觀前照壁等。

我陪秦太昌研究魏華存(2)

又領我們拜謁了魏華存墓地,聽說原來的墓地修建很好,文革中被毀,現在只留下一個土坑。之後,我倆在觀內轉悠,詳細看了所有古今碑文和楹聯。最使我們興奮的是在《黃庭觀簡介》中看到“魏夫人於建武二年(公元318年)來南嶽”之句,這和我們掌握的資料所說的公元317年西晉滅亡後,魏夫人隨南逃人流經洛邑達江南是吻合的。根據王道長的介紹和劉氏碑記所說,我們在到黃庭觀的第三天就去衡山縣師古鄉躍進村十勝利組找劉氏後裔。那天一大早,就下山。為了省錢,決定步行走小路。我倆對南方的稻田小路很感興趣,一路高興沿稻田繞來繞去,一直向前走。天下著閈閘細雨,迷了路,心急路滑,我不慎掉到了稻田裡,棉褲都弄溼了。正好碰到一個老鄉,說:“走錯了,拐回向西再向北走四、五里就到了。”就這樣又向回走,好不容易到了師古鄉。

我陪秦太昌研究魏華存(2)

三里路走了四個多小時,此時已是下午一點。在師古鎮吃了點東西,在躍進村找到劉氏五十五代孫,時為族長的劉雪春。費了很多口舌,方拿出三十代以後的半部家譜(三十代以前的半部已失落)。摘抄了一下午,有用的資料還未抄完,把我的照相機抵押在那裡才把兩本待抄的家譜帶回黃庭觀。連夜抄寫,次日天剛亮,將家譜送還,遂乘火車離開湖南迴沁陽。

第一次遠征,取得不小的成績。我倆異常興奮,弄了一瓶白酒一分為二,就著自帶的鹹蘿蔔條,分享著勝利後的幸福。1996年,對我來說是難忘的一年。從湖南迴來,給二兒子辦喜事,接著我母親的心臟病加重住院,半年後病故。母親的靈柩移出後,老秦提出要和我一塊守靈,他哭泣著說:“你是無兄無妹,無姐無弟,我是獨生子,咱倆就是親兄弟,你媽就是我母親。”一席話說得我無話可說。就這樣,他穿上孝服,給母親守了一夜靈,我倆就這樣由朋友成了兄弟。這夜我倆天南地北談了整整一夜。不久,我的主任醫師職稱也批了下來,真是“悲喜交集”的一年。

我陪秦太昌研究魏華存(2)

在悲痛中又和太昌哥去山東濟寧,再南下江西安福縣,二次去南嶽黃庭觀,帶回了不少資料,三地都達到了目的,圓滿地完成了考察任務。受太昌哥的委託,我把兩次三地所得,結合以前騎腳踏車奔跑於懷川各地二仙廟,遍訪耆老、二仙信徒的資料,經反覆查閱史書、道書和地方誌,進行日夜研磨,對照揣度整理成《魏華存史料(交流稿)》。這本《資料集》於1997年初付印2000冊,並附《倡議書》200張。我們這個勞動成果,雖不是什麼名篇鉅著,只是些散碎的資料。但我倆的心是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