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上墳要不要帶孩子一起去,為什麼?

q閒扯人生p


我們這裡的風俗,過年的時候是不上墳的。每逢春節,我們這裡都請家譜,如下圖。也就是說把祖宗請回家過年,以前都是在家廟裡供奉,現在家廟沒有了,所以各個家族選一家德高望眾的,在他的家裡掛家譜。每到過年的時候掛上,拜年的時候都會先去拜祖宗然後才能拜年。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吃過晚上的餃子後我們這裡才開始上墳,上墳的時候男孩子可以去,女孩子是不能去的,老人們說男孩子是自家人能延續香火,所以要去祭拜。女孩將來要嫁人,是別人家的人,所以不能去。當然現在有很多女孩子也去祭拜,畢竟新社會了,男女都一樣。





玲聲如玉


在我國有上墳掃墓的習俗,若非清明,便是重陽,此所謂春秋兩祭,對於上墳這件事,每個地方有不同的習俗。

我們這裡上墳的習俗一次是在清明左右,一次是在過世長輩的週年時候,還有就是過年時,去墳地請老人回家過年。

請老人回家過年,這算不上是上墳,就連老人週年那次也算不上上墳,因為這兩次都只是燒紙錢,不添墳。真正算得上是上墳的,只有清明那一次。

我們這裡,在清明時去上墳,兒女可以去,孫子輩的那一代人,孫子、外孫可以去,孫女和外孫女不成年不能去。

我從小在外婆這邊長大,也在這裡生活,外婆外公去世後,我們去上墳的人有我大舅、二舅、我媽、我還有我表弟,我兩個表妹就從來沒去過。長輩的說法是,女孩子屬陰,容易遭惹不乾淨的東西,所以未成年或者沒有婚配的女子不讓去上墳。而男孩子就沒這方面的忌諱,男子陽氣旺盛,不怕遭惹那些不乾淨的東西,除非這個男孩子身體特別孱弱,才不能去。

雖然也聽說過別的地方,小孩子去上墳容易生病,容易被髒東西影響的說法,但是在我身上就從來沒有發生過這種情況,而且我也沒有在現實中見過這種情況。

我想那些小孩子去上墳會生病,主要是因為小孩子心智不成熟,在墳地裡容易害怕,心裡留下了陰影,所以回去後才會生病,就像是小孩子玩火容易得癔症是一個道理。


驛城異客憶鄉人


過年上墳要不要帶孩子一起去,為什麼?

在我們北方的農村有年節上墳祭祖的習俗,大年三十這天要上墳請神,請祖宗回家過年,正月十五元宵節也要上墳,清明和十月朝就更不用說了,上墳的時候不是所有的人都去,有的人能去,有的人不能去。

一般的習俗是男的去,女的不去,未婚的去,懷孕都不能去,至於孩子能不能去,要看具體多大了。特別小的孩子最好就不要去了,因為一方面用老人們的話說,祖宗們看到家裡添的新子孫會比較親近,小孩子容易害病。另一方面上墳時要鳴放鞭炮,容易嚇著小孩,所以孩子可以不用去。女的一般不去,農村人常說女孩兒是“外姓人”,遲早有一天要嫁人去到別人家,那時候就不是本家人了,所以不能請孃家祖宗,上墳也就沒有意義了,如果家裡沒有兒子的,可以讓女兒去上墳。



小男孩兒在十多歲以後基本就應該跟著大人去上墳了,尤其是在過年這樣大的節日裡,上墳祭祖是對祖先最基本的尊重,是對家族家風最基本的傳承,銘記歷史,不忘祖先才能代代相傳,越過越好。不過有時候也會出現怪事,我們家鄰居有個小男孩在10歲那年,過年跟著他的叔叔大爺去上墳,本來小男孩想在家裡玩不愛動彈,是被媽媽逼著去上墳請神的,回到家後就感覺不舒服,過了沒幾天就得了一場重病,好容易從生死邊上救回來了,從那以後再也沒有跟著大人去上墳,如今小男孩已長成了大小夥子,家裡人也很糾結,是否該讓他跟著大人們去上墳了,可是生病的陰影一直還存在。



當然,沒有人說生病就是與上墳有關,但是在農村一直有這樣的說法,就是老祖宗們稀罕誰,就會“纏著”誰,太小的孩子就不需要上墳了,畢竟還有父輩們在,長大一些還是應該按傳統習俗上墳祭祖的。


小十六123


平常上墳是沒問題的,清明節和中元節不可以。

為何要這麼說呢?因為清明節是一個重大節日,通常家族的人會悉數到場,即使不能全到,起碼也能來個七七八八,這是後會有隆重的儀式感,儀式感這種東西最容易形成心理震懾。

古代法場、庭審、文武百官上朝都有非常嚴格的儀式感,除了印證“話事人”的權威外,也是對參與者有一種心理震懾。

上墳是對逝者的追思,平常上墳帶孩子去沒什麼,但清明節和中元節不可以,因為清明節這天儀式感非常強,氣場太過強大,容易對孩子形成心理暗示,加上上墳當天通常都會有老年人或體弱者出現意外狀況,這對於小孩都有很不好的影響,所以小孩子能不去就不要去,如果有特殊情況需要去的話,六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去,六歲以下的孩子說什麼也不要讓ta參與,無論男女,切忌切忌!

中元節俗稱鬼節,這一天是民間所謂的鬼門大開的日子,陰氣很重,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但在我國農村,鬼節這天很多地方都有悼念活動,尤其晚上燒香、求神、禱告、哭靈的人很多,小孩子們儘量不要外出,理由同上。


另類文史


我過路的,說說。

中華民族有很多優良的傳統,都有它產生的現實意義。有的傳統做法用現在的眼光看就是迷信,確實也沒有它存在的意義了;有的仍然需要繼承和發展。

就說上墳燒紙,無論怎麼說,燒紙錢、燒紙馬、燒紙房等,沒有一點直接、實在的意義。人死了死了,哪裡還有陰間,死去的親人哪裡還會得到陽間的錢物?

古人編造了一個陰間,設定了一個清明節,很多現實意義通過這個迷信平臺得到了實現。

祭祀中複雜的行為多半是給別人看的,當然有的對自己也有意義。比如:母親去世了,為了不忘母恩,懷念母親的恩德。平時大家也許很忙,清明節大家都回去上墳燒紙,自己也回去上墳燒紙,到了墳前,你自然想起了母親的音容笑貌,想起了母親對自己養育的點點滴滴。沒有這個節日,你可能只忙於追求自我價值,多年都無暇想起這些。

說是給別人看的,主要還是鄰居或自己的子女吧?人家都上墳燒紙,你去是迎合傳統,你不去,可能會被鄰居視為不孝,但是你與死者沒有真情,完全可以不去;做給自己孩子看的,燒紙時講述死者的恩德,回憶過去的生活,無疑是教育孩子不忘家族歷史的最好的方法。

傳統必須要繼承和發展。比如燒紙,有的地方不讓女孩上墳,這就是封建糟粕了。舊社會很多禮儀是在以男性為中心的情況下設置的。現在有不少獨生子女,本身就是女孩怎麼辦?難道就真“斷了香火”?這應該也不是古人設定迷信平臺的目的。

還有,我們家鄉有個傳統,母親去世,長子首先要披麻戴孝去跪請舅舅前來參加喪禮。舅舅不到場,是不允許將母親蓋上蒙面紙的,其他儀式也不能舉行。

古代,婦女出嫁離家十里都難得回孃家一趟,一是小腳行動不不便,二是通信不暢,三是交通不便。母親去世了,披麻戴孝去跪請舅舅前來參加喪禮,一是表達對母親孃家人的尊重,二是讓母親孃家人來“驗屍”。即讓舅舅看看,母親不是被打死或其他原因害死的。舅舅看完屍體後才能蓋上蒙面紙。

如今女人不裹小腳了,交通、通信都發達了,嫁出門的女子在婆家受了丁點委屈,一個電話就能通報孃家了,甚至現場視頻直播。回孃家再也不需要找人用獨輪車“嘎吱嘎吱”地推回去,或騎個毛驢了。再說,獨生子女也多了,母親去世了,子女悲傷的同時,還要籌劃喪事,再苛求長子披麻戴孝去跪請舅舅前來參加喪禮,就有點過分了,也實在沒有必要。類似的傳統得遺棄。


軍轉少校


這個問題問得莫名其妙啊。

我給人其實不相信神學的,所以我一點都不迷信。

小孩去給老人上墳,這個是尊敬老人的,我覺得是有必要去的,我們國家其他的禮儀可以沒有,這個我覺得一定要傳下去。

他 至於有些人說陵園不乾淨,我覺得作為大人都會有這種擔憂,這種其實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並不要害怕,如果擔心的話,讓男人拉到帶小孩,都說男人有3把火鬼魂難近。

去上墳,山上還是有點冷的,所以記得給小孩帶件衣服以防萬一,在打鞭炮的時候大人,還是要告訴小孩把耳朵捂住,以防嚇到小孩。

小孩子不舒服,肯定是身體有異樣,和迷信沒有關注,不要自己嚇自己。





小勁貝貝


“清明時節雨紛紛,行人路上欲斷魂”上墳祭祖是自古以來就有的一中風俗。隨著時間的推移,真正在清明時節上墳的人已經不是很多了,但是過年上墳的傳統在全國都依然保留著。這對於我們來說,即是過年的一種習俗,又是一種對逝者的思戀和懷戀。

對於上墳,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去的。通常孕婦和年齡偏小的孩子(還不能走路的小孩)是不去就儘量不去。一方面,對於孕婦來說,上墳時的錢灰渣和焚香,放鞭炮時的煙對胎中的嬰兒是不好的。對於偏小的孩子來說,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和健康隱患。

另一方面,對於稍大一點的孩子(2歲以上)來說,還是該帶著一去上墳。俗話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對於中華名族的傳統風俗也應該自小學習。或許他們還不能完全的理解和明白這樣做的意義,但通過大人的言傳身教,至少能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一定影響。

最後,對於讀了書的孩子就更應該一起去上墳了。說句不好聽的話,當自己百年後,在過年時還有人來看看自己。再說,讀了書的孩子通過每年的上墳,在他們心中也就慢慢明白了這樣做到意義了。


悟文化


過年上墳那是一定要帶著孩子去的,而且只能帶男孩。女孩兒是不能上墳的。

為什麼呢?因為上墳呢,面對的是老祖宗的先輩們他們更在乎的是延續香火。女孩兒呢,遲早是要嫁人的,所以呢,是別人家的人不是本本族的人了。

這當然是傳統的說法。

現在呢,應該不太講究這些了。現在上墳呢,表達的是對先輩們的一種尊敬和緬懷。

所以,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呢,都要都可以帶。

同時我認為上墳也是一種家族教育,那麼在上墳的時候呢,可以在路上跟孩子講一講先輩們的歷史,那麼增強孩子的家族自豪感。

哈佛大學的有一項研究表明,擁有這個家族自豪感的人呢,他們在社會上具有更強的競爭力,他們的受抗挫折能力也是更強,他們的事業會做得更大,他們的時間感歷史感也會更強,更加容易走向成功。


家庭教育指導師石長青


過年上墳要不要帶孩子一起去,為什麼?在農村,過年期間很多人都會在這個時候去給祭拜祖先,給祖先上墳,而祭祀祖先同時也是對於先人的緬懷、尊敬。每到大年初一,很多人就會用香火把“祖先”請到家,並且有美味佳餚每供奉著。其實每個農村的民俗也不太一樣,對於上墳有一部分人是不去的。



小於10歲的孩子不能去。在我們這邊,過年祭祖都是大人們去墳頭燒香、祭祀,然後祭祀完以後放一些鞭炮,整個祭祀活動就算完了。在農村習俗裡面,人們認為孩子太小去上墳會對孩子不好,孩子會抵擋不住神靈侵擾,對孩子不吉利。就比如在村裡面如果別人家有喪事,第二天抬棺材的時候孩子都是躲避的,而這樣的習俗也一直延續至今。



婦女不能去。在我們這邊對於一些懷孕的婦女或者是已經生過孩子的女人是不去上墳的。在以前農村觀念裡,婦女不屬於這個家族的人,她們只是外嫁到這裡,因此對於上墳也不會參與。雖然說對於上墳的很多禁忌會被人們認為迷xin,但是記得幾年前我們這裡有一個懷孕八個月大的婦女在春節期間跟他老公去上墳,後來不知道為什麼,沒過多久孩子就流產了,後來很多人也比較忌諱,對此深信不疑。



其實過年上墳是對於祖先的一種思念和緬懷,後人在外拼搏、奮鬥,一年又一年都希望自己家人平平安安、事業有成,家族興旺發達。而上墳就是一種最好的寄託方式,它用行動來表達了人們對於祖先、不忘本的思想,長江後浪推前浪,用祭祖的方式表達此刻心情。而現在對於上墳也不論太多了,很多男女都會去,人們觀念也漸漸變了。


鄉村波比


幾十年前是不是野外古怪也多容易犯忌,現在人氣旺好像沒這種說法了,清明上山像去旅遊一樣,以前到嶺上看牛坐了墳頭回來奶奶說犯著了,用把爛油紙傘點燃,抱著我在上邊燻口裡唸唸有詞,還是山上還有那種叫狐狸狗的也許就是成精的狐狸,會把夭折丟棄小孩衣物穿上戴著瓜皮帽在叫,有人看見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