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老了,誰來養?

八字預測先生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農村人是一個既讓人敬佩又讓人傷心的稱謂。從新中國建立以來的幾代農民都是最讓人敬佩的人,他們勤勞、樸素但也是最窮苦的幾代人。以前我們農村人所想的只有養兒防老。但隨著中國農村老齡化的加快,現在也真的出現了農村人養老無門的問題。這究竟是什麼造成的呢?現在農村的老人大部分都是五十年代及之前出生的一批人,他們的子女大多也是計劃生肓的一代。這代人要養小孩、四個以上的老人(父母、岳父母)。可想而知壓力有多大。雖然現在國家有農村醫保等,但是當老人們進醫院了才知道到底要多少錢,就算老人去世了又要多少錢才能讓其“入土為安”,可能大部分農村人都是知道的。所以真心的希望國家和政府能真正的為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多做些實事,農村人不是國家的拖累,他們是真的為國家四化建設出過大力氣的人之一。以上只是個人觀點,望評論關注。

圖片來自網絡


古鎮剛哥


農村人老了誰來養,提起這個話題,不得不使農村現在失去了勞動能力的老人心 酸流淚。在年輕力壯的青年時代,正敢上農村,農業支援城市工業建設,把自己的一腔熱血,一身力量全貢獻給了城市工業建設,沒有得到任何一絲回報,因當時國家貧窮。到了四五十歲,把生產的糧食幾乎全交給了國家,盛下的連溫飽都解決不了,到了六十歲,還多少有點力量種地,但敢上國家糧食是基本國策,種糧不但沒利潤,什至有時賠錢。從年輕力壯,到六十多歲,一生沒有一分存款,現在七八十歲了,完全失去了勞動能力,因一生出力,出汗太多,身體嚴重透支,落下一身疼痛疾病,沒有錢治療,生不如死。每天的一日頓飯,吃壞吃好,全靠兒女善養,因現在的農村年輕人經濟壓力也大,這些七八十的農村老人生活過的非常艱苦。雖然國家補肋了幾十元錢,只是杯水車薪,不頂多大作用。總之農村老人養老還得靠自已的兒女善養,不象別的老人有國家全部養老。因為我們是農村農民老人。


純正農家蜂蜜人


最近朋友間一直談論這個話題。有人簡單概括了四條路可走:一是指望自己,將來活的理直氣壯;二是指望自己子女,將來手心向上;三是指望社會和政府,將來不知咋會事;四是乞討要飯,活的可憐又悲壯。簡單想一下,這個概括確實很有道理。哪個適合自己,自己看著辦唄。談談我的認識,供朋友參閱。

一、指望自己。1.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這就要求我們年輕時就要早行動,繳費慢15年,達到退休年齡就可以領錢了。即使最低標準,每月也有個千八百的。2.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在沒有辦法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 就參加這個了。只要不到60歲就可以參加。很多地方允許補交15年,按月領取。如果當地經濟水平低,估計也就是100多元,。最多的有1000多元。3.自己賺夠養老本錢。攢的多少沒關係,但一定要有。就算有保險,也要有部分養老積蓄,這樣更有保證。

二、指望子女養老。做為兒女,父母年齡大了就應該養老。不但要給錢,好要多陪伴他們一下。

三、政府和社會優撫和幫助。這個要符合當地政府規定的生活極其困難,需要救助的優撫對象的標準。才可享受這個待遇。最好不要達到這個標準,因為它很悲催﹏。

四、乞討度日。現在在外面會經常遇見這個群體,讓大家有種厭煩的感覺。感覺在坑蒙拐騙。無論掙多少錢,這應是下下策啊,因為大家都有尊嚴,這樣混吃等死實在不是好辦法。

希望每位中國人,尤其是咱農民,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歡迎大家積極留言,繼續探討這個話題。






李偉81563


這個問題不光是農村人要遇到,城裡人同樣也要面對這個問題.

現在生活水平高了,老人的劃分年齡不再是過去的60歲以上就算是老人,但是中國的老齡化問題已經呈現出來了。

在農村,養老問題相對城市來說還是要比較難,因為國家補助的錢還不能滿足日常生活的需要。養老問題,我認為主要還是靠個人,其次才是兒女,能跑會走的時候,除了自己生活,還要幫兒女帶孩子,種地的收入除了給孩子結婚之後也沒有多少餘留,除非就是有一些思想觀念超前的,除了農活再經營其他生意,這一部分人是不愁養老的,相對來說,兒女在父母的翅膀下成長起來也有一定的積蓄.

絕大部份的老人都是過著普通人的生活,溫飽肯定是沒問題的,每年的新農合報銷,只要是沒有大病基本上生活還是不錯的。

農村還有一部分有殘疾的,這個國家現在的政策有補助,無兒無女的五保戶有鄉鎮和民政局的敬老院.

目前社會不再是養兒防老,有好多年輕人還是啃老族,在農村這種情況也還有,我認為都是大人嬌生慣養的,總認為是孩子,因為自己受苦了不想讓孩子再像他一樣的.


農村的養老和城市都是一樣的,能幹的時候都不願意麻煩孩子的,兒女們為了更好的生活都還在奔波,打拼也是為了讓家裡的父母孩子更好的生活,所以農村的養老只要一家人都勤快我感覺問題還不是很大,因為我在我的家鄉,我的周圍,還沒有幾個為養老犯愁的人.


黃曉紅果果


農村人老了,當然是由兒女養老了,這是做兒女的責任和義務,也是沒有任何疑問的,別說是農村的人老了,就是城裡的人老了,也是要由兒女來養老的,這也是沒有任何疑問的,所以,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只要人老了,最後在養老過程中,在需要有人照顧的時候,都是要兒女養老,都是需要兒女照顧的!

城裡人裡有退休金,城裡的人退休金也可以夠城裡老人生活的,城裡的老人拿著自己的退休金生活,在沒病沒災的時候,這是生活,這不是養老,而當城裡的老人得病了,動彈不了的時候,那就必須要兒女陪在身邊,由兒女照顧他們,由兒女給他們養老的!

所以,農村人老了,也必須是由兒女給他們養老的,而在農村,沒兒沒女的老人,那就是五保戶了,而五保戶的老人是有國家財政供養的,是由國家養老的,這也是沒有疑問的,農村五保老人的供養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集中供養,一種是分散供養。

集中供養就是在五保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五保老人就會住進當地的養老院,在養老院裡養老,他們的吃穿住行都是沒有問題的,有病也會得到及時有效治療的,他們的生活是會得到充分保障的,他們也會在養老院裡無憂無慮的度過他們的晚年生活的,這種集中供養的方式是最好的,也是最穩妥的!

分散供養,就是由五保老人的直系親屬對老人進行供養,而由財政提供養老金的,當地的民政部門會把供養老人的的養老金交到老人直系親屬的手中,並於他們簽訂分散供養老人的供養合同,由他們全權照顧老人的老年生活的,這種供養的方式雖然也很好,但是在老人後期得病臥床需要照顧的時候,分散供養老人親屬也有把老人放棄不管的,最後還得把老人接進養老院養老送終的!

或者若干年以後,我們的養老制度完善了,我們的養老機構健全了,那個時候農村人老了,就會免費住進農村的養老機構的,就會在養老機構安度他們晚年生活的,但是,在我們的養老制度還沒有完善,在農村的養老機構還沒有建全的今天,農村有兒有女的老人,還是要由他們的兒女給他們養老的!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從善如劉L


當小編看到這個問題時,不禁聯想到了自己,當自己老了的時候,又由誰來養。當然,對於這個話題大多人會不假思索的說肯定是子女來養啊,是的,百善孝為先,作為子女最基本的義務就是孝敬父母,讓老人老有所養,但是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在農機發展的比例較少,導致農村留守老人較多,就會出現子女時刻不在身邊,不能照顧到老人的飲食起居,國家對老年人頒佈了非常多的優惠政策,為的就是讓老人和子女無心理負擔,所以對於農村人老了,誰來樣的問題,其實小編這麼認為,可以子女和政策相互融合,作為子女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其實人到老了的時候,要的並不多,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常回來陪陪自己。


小農伊人


這個提問可能是寫錯了吧!原意是不是這樣:

1.農村人老了,如何養老好?

2.農村人老了,應如何養老?

3.農村人老了,兒女不孝怎麼辦?

4.農村人老了,沒有兒女又沒有積蓄,地也種不動了,養老問題如何解決?

5.農村人老了,沒有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又沒積蓄,應如何養老?

6.農村人老了,靠土地能解決養老問題嗎?

...

整出個“誰”來養?這事還真有些難度!都說“世上還是好人多”,希望有好人站出來“領養”🙏🙏🙏!


鞠維坤1


這是一個現實和無奈的話題,農村老人老了,自己養自己,還能誰來養,指靠那一點少的可憐的養老補助,能養活自己嗎?

不要說農村老人老了誰養,如今農村老人哪個不在幹農活,因子女一般在外打工,老人不做誰做,再說老人自己還得生活,不做怎麼生活,如果你去農村走一走,看一看,農忙時到處都是老人在田間地頭揮汗如雨的身影,這是現壯。

有些子女好的每年還能給點老人生活費,其實農村老人很樸實,很簡單,只要一日三餐有吃即行,並沒有什麼講究,這樣的農村農人在農村來說,算好的了。

有個別農村子女在外打工,不但一分錢不給老人,每年過年回家吃老人的,用老人的,走時還要帶走老人養的,種的家鄉土特產,更有甚者,把自己的子女留給老人照看,老人即要照顧自己,又要照看孫子輩,能不辛苦嗎?更不用說養老問題。

農村老人老了誰養,自己養!





皖俠漂泊


關於農村老人老了以後誰來養返個問題比較複雜,從人禮上講由兒女們養是天經地義的,在我們村子裡有很多的老人都有兒女每年中秋節春節都回來看看自己的父母走的時候給老人留點錢,平時這些老人也無人給他她們做體檢在什麼病也不知道,雖然各大隊都有醫療衛生室都是假的是個擺設從來就不給老人們體檢更別說看病。等老人發現了病情已經是晚期了兒女們都在城市裡外出打工,這樣的老人就無所謂了等兒女們回去了他她們也就是死到臨頭已經不省人事了實在可憐,國家給的一些補貼根本就沒有花這樣的老人從小就受窮的引向有錢不捨得花,這樣的老人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去和兒女們去大城市一起住,究竟是誰養老很難說。


zhangyong7660


養農村人老了誰來養?兒女養,但是在農村大部分稍微有點勞動力的老人都不需要兒女經濟上的“養”,只有在他們生命的最後幾年,才需要兒女的照顧,老人那個時候吃不了兒女幾個錢,花不了兒女幾個錢,他們需要的是兒女的照顧,就是起床的時候有人扶一下,吃飯的時候有人給送口熱的,衣服髒的時候有人給換洗一下,孤獨的時候有人陪聊聊天。而更多的農村兒女都在忙著打工掙錢,因為他們也是父母。農村老人晚年的時候老伴在的還要好點,倆個人有個照應,如果老人喪偶的,是最孤獨的,最可憐的,更多的是被兒女送到養老院,由於農村的鄉鎮養老院的娛樂休閒設施也不太到位,當然收取的費用也低,好些老人去養老院都是兒女沒時間照顧,才去的。在農村好些老人是不願意去養老院的。

隨著現在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會有更多的人住進養老院,這是大勢索去的,國家也會越來越注重農村老人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