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依靠什麼生存下去?

扒一扒超市的收入來源有哪些

目前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我們的身邊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超市。有新開張,也有關門大吉的。超市自身不生產商品,超市是靠哪些收入來支撐運營呢?(這裡我們討論的是標準大超市,不是你家樓下叫**超市的便利店)其實,作為超市運營公司來說,利潤主要來自於以下幾方面:

超市依靠什麼生存下去?

1、商品差價之間的收入。供應商將商品以5元供給超市,超市按市場價6元賣出去,賺取中間的差價。一般來說,超市自營也就是進貨自己賣的毛利率在30%以上,供應商提供的商品整個超市平均毛利率在15%左右,算是控制得不錯的。

2、商品的銷售提成。這裡是指與超市合作方式為聯營的商品,超市按照銷售額的百分比例來分得利潤。一般來說聯營給超市分成為銷售額的20%以上。

超市依靠什麼生存下去?

3、宣傳費用。宣傳費用包括海報宣傳與店內廣告位的宣傳費用。超市的海報宣傳一般每月出兩期,有國家法定節假日另外出海報。有的超市是直接在合同上註明一年海報費用是多少,也有的是上海報的單品每支每次多少錢。店內廣告位一般是商品的生產廠家為了擴大名度,提高商品出現在顧客眼前的頻率,在超市的醒目位置張貼廣告畫。費用與超市的銷售有關,超市銷售越好廣告位的費用越高。超市的柱子、收銀臺、電動扶梯處、購物車等等凡是可以引起顧客注意的地方,都是超市可以變成廣告費創收的地方。

4、合同費用。超市出面與房東溝通,墊付資金將空置場地租賃下來作為超市經營場所。購置貨架,對場地進行相應的裝修等。那麼供應商想讓超市銷售其代理的商品,就按商品的知名度、商品數量多少不同來繳納相應的費用。就像你在外面開飯店,不可能還讓房東還給裝修好一樣。所以這部分費用是要分攤到各個供應商的戶頭上的,且每個合同期費用只升不降。

超市依靠什麼生存下去?

5、陳列費用。是指供應商想將客流量大的位置陳列商品,那麼就要單獨支付費用,類似於廣告位費用一樣。陳列費用分為貨架陳列費用與堆頭陳列費用。堆頭陳列費用是指在主通道以堆碼形式陳列貨品所支付的費用。有些人不理解,供應商已交了合同費用,做活動怎麼陳列商品的堆頭怎麼還要出費用呢?如果按超市與房東的合約,超市的每一寸地方都是有成本的,也是要向房東交租金的,做活動單獨多佔用位置,收取合理費用是理所應當的。

6、租賃費。就是一塊場地,將最偏僻的位置規劃為超市。將相對較好靠近出口、入口這些地方,出租給其他行業的商戶。如奶茶店、飾品店、服裝專櫃等等。也就是超市做起了二房東的生意,有的時候這些超市租賃出去的地盤,每月收回的租賃費足夠超市每月交給房東的租金。當然,前提條件是超市的生意很好,客流量大,這些商戶才會願意高價租賃。

超市依靠什麼生存下去?

7,收取供貨商合同履約金。每戶與超市合作的供貨商,無論哪種方式,都需要繳納合同履約金。在雙方不合作時,退還給供貨商。一家標準超市合作供應商至少在200家以上,合同履約金每位供貨商以1萬元起支付。超市收取合同履約金的目的,在於供貨商的商品出現質量問題或因供貨商的商品導致消費者出現意外,用這筆款進行墊付。如果沒有發生意外,這筆款是一直在超市的戶頭裡,相當於200萬的無息貸款。就是什麼也不做,這200萬存銀行也能收到不少的利息。

總的說超市的利潤來源主要是以上7方面,有的人會說原來超市這麼賺錢啊。其實大家只看到超市收錢,沒有看到超市支付出去的錢。員工的工資、社保,房租,稅收,水電等等,每樣都是一大筆的支出。舉例說明,我以前呆過一個大的標準超市。夏天開空調,每小時超市要支付的電費是200元,超市每天營業時間是14小時,一月下來僅電費一項就要支付8.4萬元。大家想一下身邊的超市,有些還是很知名的超市,在一夜之間就關門大吉了。所以,每家公司能存活下來已經很不容易,能持續給員工發工資的企業,大家還是好好珍惜吧。

超市依靠什麼生存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