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網紅帶貨,馬雲曾入局,今赴美上市,網紅帶貨能火多久?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顏值就是市值!

近年來,“網紅經濟”蓬勃興起,關於網紅月賺十萬的一夜暴富故事層出不窮,如今,“網紅”們再玩出新高度,竟然跑到美股去上市了!

北京時間2019年4月3日晚9點,如涵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赴美上市的網紅孵化營銷MCN,納斯達克股票代碼為RUHN。

你可能沒聽說過“如涵”這家公司,但是你肯定聽說過它的大股東“張大奕”,中國最有名,最賺錢的網紅之一,自稱是比范冰冰還會賺錢的女人!

靠網紅帶貨,馬雲曾入局,今赴美上市,網紅帶貨能火多久?


2015年張大奕的淘寶店進賬3億人民幣(約合4600萬美元),而范冰冰同年收入約為2100萬美元,的確甩了范冰冰幾條街!

相關資料顯示,從2014年到2016年,三年的時間裡,如涵先後從阿里巴巴、聯想等機構,獲得了數億元的融資,估值一度達到31億元;而且據說如涵是馬雲公司入股的唯一一家MCN(網紅經紀公司)!

靠網紅帶貨,馬雲曾入局,今赴美上市,網紅帶貨能火多久?


然而,雖然網紅在中國圈粉無數,美國投資人卻是無動於衷。上市首日,如涵就低開8個百分點,並一路低開低走。盤中最大跌幅達到38.2%。至收盤時,如涵股價報收於7.85美元,較12.5美元的發行價下跌37.2%,市值跌至6.49億美元,較開盤時縮水近三分之一。

好看的臉蛋沒能拯救難看的評價。一向高調的王思聰也在微博上給其一個大大的差評,稱其網紅電商模式根本就沒有驗證成功。


提到王思聰,就不禁讓人想到了他的前女友雪梨——和張大奕一樣,也是淘寶網紅店店主。

靠網紅帶貨,馬雲曾入局,今赴美上市,網紅帶貨能火多久?


近年來,若論最為賺錢的女性職業,網紅絕對是個中翹楚,我們聽過太多女孩一夜暴富的故事。雪梨、張大奕、ANNA、Lin張林超等淘寶網紅,能在上新兩小時內,把一件款式賣掉上萬件。

靠網紅帶貨,馬雲曾入局,今赴美上市,網紅帶貨能火多久?

阿里巴巴發佈的2017《網紅消費影響力指數綜合排名》


而張大奕、雪梨等人的光鮮收入,則是得益於趕上了時代的潮流、站在了市場的風口。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社交媒體的興起,人們的追星態度發生了改變,由“仰望式”轉變為追求“平視之”,而網紅恰恰不像傳統明星那樣高高在上、遙不可及,拉近了與消費者的距離。

另一方面,隨著人們收入的提升,消費升級開始崛起,人們開始追求更個性化的消費,比起在傳統媒體上大規模投放廣告的大品牌,他們更願意信賴相同年紀而又站在時尚前沿的網紅們。

而張大奕的命運轉折正是抓住了這一“天時”。幾年前的張大奕,不過只是時尚行業的一個平面模特,長相甜美、身材修長,有一群固定的粉絲,也算是小有名氣,但中國的漂亮女孩實在太多,她還遠遠不算最突出的一個。

不過,眼界決定境界。

張大奕不甘於僅僅做一名被他人挑選的模特,她想成為一名挑選別人的老闆。這時,她看準了時代的機遇,決定試水網紅經濟,於2014年創立淘寶服裝店“吾歡喜的衣櫥”,成為淘寶上最早一批做搭配指導的服裝店主,憑藉積澱的粉絲人氣為自己的店鋪做導流。

靠網紅帶貨,馬雲曾入局,今赴美上市,網紅帶貨能火多久?


而真正的爆發期則是在與馮敏的合作之後,僅用一年時間,兩人合開的網紅店(後來逐漸演變成網紅孵化公司如涵)就成為淘寶服裝品類的銷量冠軍。

2016年雙11期間,張大奕憑藉淘寶直播創造了2小時2000萬的銷售記錄,從此穩坐“淘寶第一網紅”的寶座。同年,如涵也得到馬雲爸爸的青睞,獲得了來自阿里巴巴的投資。

2018年雙十一,張大奕的網店銷量再次破億,只用了28分鐘。阿里巴巴2017年發佈的《網紅互聯網消費影響力榜單》中,張大奕排名第二,僅次於王思聰前女友雪梨。

2019財年前三個季度,如涵僅僅用了9個月的時間,在各電商平臺上達成達到了成交額22億元。如今,如涵又轉戰美股,成為第一個在納斯達克敲鐘的網紅。

在招股書中,如涵提及自己的商業模式分為兩類。一是全服務模式(full-service model),為網紅提供從粉絲運營、開店到供應鏈的全鏈路服務,其實就是“自營電商”;二是平臺模式(platform model),簽約其他網紅為其店鋪品牌做導流,類似於“經紀服務”。

截至2018年底,如涵旗下有113個簽約網紅,91個自有網店,1.484億粉絲。這群粉絲中,超過80%是千禧一代,78%以上是女性、時尚追求者和經常網購的人。



那麼,“直播2小時成交2000萬,網店28分鐘賣了1個億”的“淘寶第一網紅”,為何卻備受華爾街投資者的白眼呢?

其實王思聰的點評還是比較精到地指出瞭如涵的問題。

靠網紅帶貨,馬雲曾入局,今赴美上市,網紅帶貨能火多久?


“收入是有的但是錢花的也莫名其妙,特別是近1.5億的營銷費用令人費解,花這麼多營銷費用那KOL的意義何在;如果停掉這個營銷費用業績又會如何。”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令人費解,因為要打造一個網紅,需要持續不停的炒作營銷,因此需要巨大的投入,而隨著人員規模的擴大、支持費用的增長,培養網紅的成本勢必會越來越高。

2016年Q2,如涵的營銷費用就達到了992萬,而2018年Q4則是一路狂飆到了7084萬,增幅高達614%!

然而,雖然投入如此巨大,但是卻面臨血本無歸的風險,因為網紅不是你想造就能造出來的,受到很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正如王思聰說的那樣,“二是不可複製性。“簽了一百多個網紅,但是就一個張大奕。”

是的,張大奕的成功不僅僅是靠個人,更重要的是趕上了時代的機遇、市場的風口,所以搶佔了空白,而如今大量網紅前赴後繼,早已是紅海一片,不可能再複製張大奕昔日的成功。

所以,即使現在如涵簽下了那麼多網紅,但大頭仍然是依賴於張大奕。2017財年,2018財年,2019財年前三季度,張大奕分別貢獻了如涵總收入的50.8%,52.4%和53.5%,一個人撐起了半壁江山。

“三是如涵的網紅孵化、網紅電商、網紅營銷模式沒有驗證成功,也沒有證明出自己可以培養出新KOL。”

雖然網紅淘寶店的帶貨能力很強、吸睛能力很旺,但是卻有一個致命的痛點——只有外形好看,產品根本不過關。

一方面是質量問題,之前有一款節目還專門為其做了評測,直言其質量差,利潤太高,呼籲大家不要買這種粗製濫造的衣服。但是張大奕隨後在直播裡回懟“測評”節目根本不懂設計,不懂時裝。

小編就不明白了,難道設計好看就可以沒有質量、可以粗製濫造了?

靠網紅帶貨,馬雲曾入局,今赴美上市,網紅帶貨能火多久?


另一方面是抄襲問題,這些網紅店主們雖然說起來一套一套的,但真的要動手設計衣服,卻是本領不足的,沒有專業學習過設計的她們,甚至還會堂而皇之地稱爆款是其靈感來源。

之前有個原創的設計師在被張大奕抄襲、來跟她討版權說法之後,她卻是理直氣壯地回應道“版權婊又來了”、“申請專利了?”

所以,無論是產業還是產品,網紅們往往都是外表很風光,實質很淒涼。

這一點,從如涵的營收就能看的很明顯,雖然每個月賣貨收入達到2個億,但在各種巨大的花銷之下,如涵實際上還是不賺錢,目前已經連虧三年。

根據招股書顯示,2017財年如涵控股的淨虧損為人民幣4010萬元,2018財年淨虧損為人民幣9000萬元(約合1310萬美元);2019財年前三財季的淨虧損為人民幣5750萬元(約合840萬美元),上年同期淨虧損為人民幣2610萬元。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前9個月如涵控股營收增長14%至8.56億元,淨虧損擴大120%至5750萬元。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但一旦風停了,豬也會被摔死。

隨著互聯網流量紅利的漸漸消失,網紅這一行業必然也會迴歸理性,“第一網紅”能否“長紅不衰”?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