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別做中年網奴


未來十年,別做中年網奴



十多年前,楊永信通過“電擊療法”幫助青少年戒除網癮的事蹟一度成為輿論的焦點。事件讓公眾深刻認識到,網癮真的客觀存在,同酒癮、煙癮一樣,會讓人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多年以後,昔日的“網癮少年”們已經步入中年、成家立業,互聯網也步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癮”這個詞,卻很少有人提及了。

究其原因,無處不在的網絡包圍著城鎮、鄉村,當全民都陷入網絡之中時,“網癮“這個刺痛大家神經的詞,人們自然不願提及。

無論是伴隨互聯網誕生的80、90後,還是新生代00後,哪怕是50後、60後的老一輩,都在各自的網絡世界裡尋找著精神寄託。

舉例來說,一箇中年人一天的日常生活可能是這樣的:

早上洗漱完畢,趕地鐵上班,在地鐵上,掏出手機,翻一翻感興趣的新聞,或著打打遊戲,看看網絡小說。中午午休時間,掏出手機,重複以上動作。晚上下班,掏出手機,重複以上動作。回到家後,發現10歲的兒子沒有好好寫作業,拿著妻子的手機偷偷玩王者榮耀。吃過晚飯,老媽微信發過來好幾條養生文章,讓你早點睡覺,不要熬夜玩手機。凌晨12點躺在床上,刷朋友圈,發現老爸今天又發了十條“心靈雞湯”。妻子在旁邊端著手機追劇,臨睡之前,告訴丈夫今天在淘寶上發現了一條漂亮的裙子,價格便宜,已經放入了購物車……

可以說,在互聯網的新時代尚未全面來臨之際,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已經離不開互聯網。很多人除了吃飯、上班、睡覺,大部分時間都與網絡為伴。

而2019年,作為5G技術商用元年,從此時此刻到未來十年,我相信人類社會會因5G網絡而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網奴”取代“網癮”,成為新時代討論的焦點。

後知後覺,不如先知先覺,最怕不知不覺。

5G的互聯網時代,我們能做些什麼,有哪些機會?今天跟大家好好聊聊。

但無論做什麼,未來十年,別做中年網奴。

未來十年,別做中年網奴


5G與新賽道


未來十年,別做中年網奴


國內外關於5G的新聞鋪天蓋地,哪怕是此時此刻,5G的消息都在博人眼球。在我1月6日撰稿的同時,四川移動宣佈在成都地鐵開通全國首個5G站點。

可以預見,5G在2019,最遲2020,必會在全球範圍內迎來商用化的爆發期。

我在《5G套餐刷屏?別高興太早,這幾個真相你需要知道》中曾提到過,5G時代真正率先開啟時代浪潮的,極有可能是基於電商、文娛的虛擬現實產業。

換一句話說,5G的新賽道,將圍繞內容產業展開。

一個明顯的徵兆就是,美國幾個科技巨頭和電信運營商,紛紛開始進軍內容市場。

早在2015年,美國電信巨頭Verizon收購了美國在線(AOL)和雅虎。2018年7月,也傳出了Verizon打算與蘋果或谷歌合作,通過YouTube TV或Apple TV提供5G電視服務的消息。2018年6月,全球第一大互聯網服務提供商 AT&T 以 854 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三大媒體和娛樂內容供應商時代華納。此外,2018年,蘋果公司達成了一系列備受矚目的內容交易。包括與電影製片商A24簽訂了幾部電影的多年協議、獲得了《查理·布朗》和《史努比》版權等等。蘋果預計將在內容方面投資至少10億美元。

國內的科技巨頭也不例外,阿里、騰訊、百度、網易等科技公司同樣在加速內容產業佈局,無需再一一舉例。

更快的網速、更豐富的數據,帶來的是更完美的細節,更逼真的內容體驗。而對於5G內容產品的受眾們來說,雖然網速更快,但泡在網絡裡的時間,比4G時代不會更少只會更多。

未來十年,別做中年網奴


區塊鏈與創業藍海


未來十年,別做中年網奴


王陽明說,心存善念,人人皆可為聖賢。在5G時代,普通人創造財富的機會也更加豐富。可以說,心懷創作,人人皆是藝術家。

4G時代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催生了粉絲經濟。網紅也好、IP作品也罷,當你形成一定粉絲量級,不僅有“硬核”粉絲為你買單,還可以通過流量來變現。

但4G有兩個問題沒有解決,只有5G才能實現。一是“無法精準分發”,二是“無法衡量弱價值”。

無法精準分發。打個比方,你寫了一部小說、畫了一幅畫、唱了一首歌,或者拍了一個小視頻,然後分享出去,沒有收到太多關注。原因有兩點:1、你的作品不受大眾歡迎。2、你的作品根本沒有被人看到。

這就是4G無法解決的第一問題,無法精準分發。4G就像一個自助餐館,它不知道哪道菜受歡迎,索性全擺在檯面上,供來往食客挑選,然後把最暢銷的菜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即使你做的菜有人愛吃,但因為吃的人太少,或者沒人發現,而被撤下來。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內容產業都講求“套路”。自古套路得人心,各種各樣的套路,可以滿足普通大眾的內容需求。創作另類的作品,往往很難成功。

5G時代則可以實現精準分發,通過海量的數據分析,可以精準的判斷你的需求,從而把內容推薦給你,類似今日頭條的智能推薦。當然,要比現在的智能推薦精準強大的多。至於如何做到,之後會說。

4G第二個無法解決的問題是衡量內容的弱價值。舉例來說,我與羅振宇老師同樣為一款產品做推廣文案,廣告主要求,閱讀量達到1萬,就可以獲得推廣提成。結果羅振宇老師的文案有1萬的點擊量,我的只有1千,我無法獲得提成。而實際上,看過我的文案而選擇購買產品的,可能有100個,與看過羅振宇老師文案選擇購買的人一樣多。但4G無法溯源每一個節點催生的價值,只能“以量算價”,因此我的弱價值被否定了。

配合5G完成弱價值判斷的,就是區塊鏈技術。這即是剛性任務,也是大勢所趨。

因為更快的網速,就需要更多的內容、信息去填補,但優質的內容永遠是稀缺的。對於內容產業的上游,也就是創作端,5G運營者和內容分發平臺會想方設法的激勵大家去創作,那麼對弱價值的衡量就顯得非常重要。不優秀的作品,同樣有受眾、有價值。

區塊鏈的智能合約技術不僅可以對每一個節點進行溯源,衡量其價值,還解決了內容產業自古以來的一個大問題——知識產權。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點,可以有效溯源某個作品真正的作者是誰,杜絕抄襲,減少侵權行為。

總體來言,5G時代將瓦解粉絲經濟的模式。形成人人皆是網紅、人人皆是粉絲的新業態。與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理念吻合。

這對熱愛創作的人來說是一個利好,你完全不用擔心自己的作品沒有受眾,可以大膽的去創作並收穫粉絲和內容紅利,全民創作將成為一股浪潮。

當然,真正的弄潮兒不是上游的內容生產者,就如製造業不如“新經濟”受人期待一樣。

未來十年,別做中年網奴


物聯網與網奴


未來十年,別做中年網奴


無論是內容創作者還是受眾,都是5G時代的玩家而已。真正制定遊戲規則的,是5G運營商、智能硬件商以及分發內容的平臺。

5G的最終形態是物聯網,即萬物互聯,例如天天說無人駕駛。但這只是表面,你不可能指望物聯網能夠賺錢,或是不斷賺錢。想要把別人的錢源源不斷揣進自己口袋了,你就需要源源不斷的滿足人們的慾望和需求。

最關鍵的是,你需要知道他們的需求是什麼。

物聯網最終實現的,是對消費者生活行為、消費習慣的精準判斷,同時精準的向人們推送他們所需要的產品。

這種商業模式一旦實現,對內容產業來說,可以說是究極、永恆的,是所有內容平臺的理想鄉:

第一,只賺不賠,精準推薦給你的產品,你一定會買。第二,成本低廉,知道你喜歡什麼樣的內容,就製作什麼內容,不需要耗時費力做無用功。第三,利潤最大化,同一個產品,不同的人,通過捆綁銷售達到差別化定價,使利潤最大化。

舉例來說,一場周杰倫的演唱會,票價2000,我推薦你再多付300,可以獲取一張周杰倫的現場簽名照,你一定會買,因為我知道你是周杰倫的鐵桿歌迷。

而對於喜歡陳奕迅但不喜歡周杰倫的人,我會推薦他,買周杰倫的門票,下次陳奕迅的門票可以打7折,那麼他也一定會買。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智能合約。通過精確算法測算出來的需求傾向,幾乎百分百的成功誘導你消費。你每時每刻的喜怒哀愁,行為動態,都在掌握之中。

那麼這是如何做到的?——物聯網智能硬件。

目前來看,手機算是唯一一個智能硬件。眼下流行的智能音箱,還沒有達到真正的物聯網高度。

未來10年,伴隨5G技術成熟,智能硬件發展會迎來一波爆發。李彥宏說手機將會在20年內消失並非沒有道理。物聯網時代也就是“屏時代”,能夠聯網的顯示屏不會僅僅只有手機電視。外到路牌、路標,內到家裡的桌椅板凳、灶臺、馬桶都可以連接網絡,並實現你現在在手機上能使用的所有功能。你完全不用帶手機,就可以在洗碗的時候看電影,在洗澡的時候聽歌。

而當你被鋪天蓋地的物聯網智能硬件環繞時,你每時每刻的一舉一動,也被硬件記錄下來,形成數據,被用來分析你的行為方式。

需要思考和警惕的是,這種精準推送可能十分強大,強到你根本意識不到,不是對人喜好的簡單判斷。

比如,我知道你喜歡看修仙小說,我並不會反覆的給你推薦“爽文”。因為你看多了,一定會膩。如果你今天失戀了,那麼我就推薦你一本符合你口味的治癒系小說,你一定會買;如果你今天訂婚了,我推薦你一部喜慶的電影,你一定會去看。

當你在享受科技文明帶來的高效同時,無數雙看不見的眼睛,也在背後盯著你。物聯網可以做到如你肚中蛔蟲一般懂你,然後推薦你此時此刻最想要的精神食糧,讓你消費。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很難抵擋這種精準判定下的推送,尤其是文娛為主的內容產業。物質產品的需求,相比精神世界的慾望,根本不值一提。

由運營商、智能硬件商、幾大內容推送平臺組成的5G大網正在加速撒網,大佬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在新賽道上讓自己的網布的更大、更深。如果你不想做網中的魚兒,從現在開始就需要提高自己的控制力,尤其是已經步入中年的80後、90後,現在繼續當溫水中的青蛙,未來就會成為5G的網奴。

如果一個人想成為一個偉大的人,那麼他必須時刻保持著超強自控力,為實現人生的目標去奮鬥、努力。

但對我們芸芸眾生來說,很難擺脫時代洪流的裹挾,那不如以年輕的名義,奢侈的幹夠幾樁荒唐事,然後在三十歲之前,及時回頭、改正。從此褪下幼稚的外衣,將智慧帶走。然後,做一個合格的人,開始負擔,開始頑強的愛著生活,愛著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