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不止是一座橋


廊橋,不止是一座橋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是自古以來人們為了克服自然條件的障礙所總結出的經驗。在山高林密,河谷交錯的浙江西南部和福建東北部,分佈著數目眾多的廊橋。隱藏在深山中的廊橋雖千百年來默默無聞,卻為當地人的交通出行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同時也逐漸融入了人們的世俗和精神生活。

廊橋,不止是一座橋


廊橋按結構可分木拱、平梁、石拱3種。閩東北浙西南木拱廊橋是我國木結構橋樑中的一種獨特類型,它通過大木縱橫相貫、交錯搭接的結構形式,在繼承汴水虹橋建造技術的基礎上創造性地以較短木料構成較大跨徑的結構技術,被認為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個偉大奇蹟。建造過程不用一釘一鉚,由三節苗與五節苗貫穿,成一個整體,並以其他構件輔助,共同承擔橋面的荷載。木拱的優美弧度配上斜坡頂廊屋,整座廊橋橫跨在溪澗上,看起來猶如一座飛橋,如彩虹飲澗,使人倍感輕盈,充滿靈動之美。

廊橋是出行的路


木拱廊橋廣泛分佈在閩東北的壽寧、屏南、周寧和浙西南的泰順、景寧、慶元等縣。這一地區位於浙閩隆起區組成部分,山脈屬武夷山系,主要有仙霞嶺、洞宮山、括蒼山,呈西南向東北走向。而當地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因此山谷峽澗水量充沛,受山區地貌的影響,河谷狹窄,河床陡峭,造成河流湍急,多險灘峽谷。山高溪深的地貌導致了行路難,修路、鋪橋,成為當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廊橋,不止是一座橋


同時,閩東北浙西南地區森林資源豐富,寧德市森林覆蓋率達62.7%,溫州市現有森林覆蓋率是60.03%,麗水市素有“浙南林海”之稱,森林覆蓋率達79.1%,為建造木拱廊橋提供了豐富的材料。比起石橋,使用木材建橋,除了可以就地取材,節省人力物力外,還因為木材本身彈性好,不僅能防震動,如果發現朽壞的地方,也方便拆換。在這片縱橫交錯的深山溪谷中,分佈著100多座不同年代,形態各異的木拱廊橋,其中最早的可以追溯至宋朝。

南方地區雨水豐沛、日照強烈。古代橋工匠師根據力學原理,在橋上建屋,以屋護橋,橋屋一體,可以保護橋樑免受風雨、烈日侵蝕,同時可以增加橋身重量,較好地彌補了在山區河流溪澗上建橋橋基岩石難,以鑿深、埋入深度不夠而造成基礎安置不當、橋易沖垮傾斜的缺陷,防禦洪水衝擊。所以木拱廊橋整體上看起來堅固、實用、美觀。

廊橋,不止是一座橋


廊橋是風水形勝

木拱廊橋傳統營造技藝的發展及傳承主要依靠民間造橋工匠。只有活躍工匠群體的存在才能延續木拱廊橋的生命。工匠不僅建造橋樑,也是維修橋樑的主要技術保障,更是傳承技藝的源泉。木拱廊橋是民間橋匠實踐的產物,橋竣工後常常會把造橋工匠及建橋時間,董事、緣首、捐款人的姓名等墨書於橋屋內樑上。這種以梁代碑的形式一直延續至今。


廊橋,不止是一座橋


大凡建橋都選擇河床最窄處,這樣的地方往往是峽谷地帶,施工難度較大。在生產力相對落後、技術和安全保障普遍缺乏的年代,人們往往把施工中的危險歸咎於天地鬼神作怪,因此要想橋樑營造順利進行,就必須敬天敬地敬神明。因此,木拱廊橋的營造有著一套傳統習俗,擇日起工、置辦喜梁、祭河動工、上樑喝彩、取幣賞眾、踏橋開走、上喜梁福禮、圓橋福禮。通過這些繁雜的建橋儀式,工匠們希望能與神秘的超自然力量建立聯繫,藉此護佑橋樑工程的順利完成。

中國人對居住地風水理念根深蒂固,從中原一帶遷居而來的閩浙先民概不例外。在閩東北、浙西南地區,風水是村落民居選址、建造的重要依據。木拱廊橋一般建在村口,因為村口風水的好壞,在鄉民們看來,可以決定當下和子孫的生活,而村口的營造可以彌補村落選址的不足。

廊橋,不止是一座橋


廊橋在村落中,風水補救的功能普遍受到人們的重視。廊橋如果受到破壞,水口的風水也因此不完美。廊橋建了毀,毀了建,無論家族經濟薄弱或雄厚,族人都要想方設法儘快將廊橋恢復如初。這除了廊橋本身的功能以外,與它在風水方面的重要性是分不開的。如此,廊橋與家族的興衰就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了。橋存村興,橋毀村敗,在實用功能和精神寄託的雙重功用下,鄉民們如此看重廊橋的營建和維護就不足以為怪了。

村落水口的古樹與廊橋往往互相烘托,相映成趣,使村落水口成為鄉村中一道獨特、優美的風景。這種方式恰似園林佈局的對景手法,村落的水口環境被文人士紳所看重而著意去營造,使之更符合人們對環境美和趨福避兇的心理追求。

廊橋是精神家園

廊橋除了起到聯絡交通的基本作用外,還可以供村民遮風避雨、消暑納涼、社交娛樂、聚會交易。而像泰順和慶元由於多山、多水、少平地,幾乎很少單獨修廟,因此編梁木拱橋大多兼有宮廟的功能,為民間祭祀提供了獨特的場所。自古以來,閩浙地區民間信仰崇拜非常盛行,每座橋上幾乎都有供奉各路神仙的神龕,以便路人或居民來此祭拜。但橋屋中的神龕所處的位置並不一致,有的設在廊屋正中邊廊間,有的是設在橋頭一邊,正對廊橋走道,有閣樓的廊橋,便將神龕設在樓上。


廊橋,不止是一座橋


每年的正月,是浙閩地區廊橋祭祀活動最隆重的時候,虔誠的村民們從四面八方聚集到橋上,隆重地擺上祭品,插上幾炷香,便開始磕頭作揖,禱告祈福,一邊祈求廊橋的平安,同時也表達闔家團圓、老少平安、風調雨順、財源廣進等願望。此外,每月初一、十五也常常有善男信女前來行祀。

廊橋,不止是一座橋


正因為廊橋的這一重要功能,所以廊橋的外形也因此而格外漂亮。不但色彩濃烈絢麗, 而且有許多都是雕樑畫柱,重簷飛樑。支撐廊屋的斗拱也極其繁複,工藝精湛。浙南廊橋中唯一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慶元縣如龍橋,便以其斗拱花式繁多、造型巧奪天工而著名。因為濃濃的信仰情結,所以當地人對村裡的廊橋百般呵護,無論是設計、建造、維護都一絲不苟,這才使得不少廊橋得以留存至今。



廊橋,不止是一座橋


如此,木拱廊橋在閩東北、浙西南的存在,因山具有了鮮明的地域性特徵,因水具有了風水的屬性,因神具有了宗教朝聖的色彩,是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的和諧表現。廊橋,早已不僅僅是一座橋,而是更是一個精神和文化的符號。

廊橋,不止是一座橋

廊橋,不止是一座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