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出過哪些名人?

蕊xin芳


鄭和:雲南昆陽州(今雲南昆明市晉寧區)人,著名航海家、外交家。明初率船隊七下西洋。

段思平(893年-944年),大理喜瞼(今雲南大理州大理市)人 ,大理國的開國皇帝。

錢灃(1740年-1795年),雲南昆明人,清代書畫家。

盧漢(1895年-1974年),雲南昭通人,著名抗日愛國將領,最後一任“雲南王”。1949年12月9日,盧漢率部起義,解放後,歷任雲南省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等職。

唐繼堯(1883年-1927年),雲南會澤縣城關人,滇軍創始人與領導者,滇系軍閥首領。

龍雲(1884年-1962年),雲南昭通市昭陽區人。民國時期滇軍高級將領,雲南省政府主席。1949年8月13日,宣佈起義,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職。

卓琳(1916年-2009年),雲南曲靖市宣威市人,鄧小平的夫人。

聶耳(1912年-1935年),雲南玉溪人,音樂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

徐洪剛,雲南省彝良縣人,見義勇為的英雄戰士。

楊麗萍,雲南大理州洱源縣人,中國舞蹈藝術家。


林慮散人


段思平(893年—944年)大理國開國皇帝。即位後,更改制度,發展生產,結束了南詔國末期戰亂分裂的局面,使大理國的社會經濟在短期內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


蘭茂(1397年—1476年)雲南省嵩明縣楊林人,祖籍河南洛陽。明代醫藥家、詩人、教育家、音韻學家、理學宗匠。雲南開館教學第一人。


鄭和(1371-1433),明朝太監 ,原姓馬,名和,回族,雲南晉寧人。明朝時期的航海家、外交家。於公元1405-1433年,率27800餘人,分62艘船,先後七次下西洋,到訪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是我國古代航海史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它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之間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交流和友好來往,使中國先進的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同時也豐富了中國人民的地理和航海知識。


孫髯翁(1685-1774)昆明滇池大觀樓長聯的作者,。大觀樓長聯被譽為“天下第一長聯、海內長聯第一佳作”號稱“聯聖”。大觀樓長聯概述了雲南獨特的歷史發展,以及昆明秀麗風光,為雲南文化的傳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唐繼堯(1883—1927年)滇軍創始人與滇系軍閥領導者,雲南會澤人。唐繼堯參加過重九起義,昆明起義。在護國戰爭中,與蔡鍔聯合宣佈雲南獨立,自任中華民國護國軍總司令,護國戰爭結束後,任雲南督軍兼省長。護法運動中被護法軍總裁之一,並任滇川黔鄂豫陝湘閩八省靖國聯軍總司令。1913年至1927執政雲南,興辦教育、籌辦市政、發展實業。為雲南的近代化事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龍雲(1884-1962)“雲南王”,雲南昭通人。中華民國時期國民黨滇軍高級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雲南省國民政府主席,雲南陸軍講武堂校長。 1948年加入民革,歷任民革第二屆中央委員,第三屆中央副主席,第四屆中央常委。龍雲先後主政雲南17年。期間,他努力革新,支持-,堅持抗日,使雲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設都取得了重大進步。


盧漢(1895—1974)雲南昭通人,著名抗日愛國將領,原國民黨滇軍高級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義,和平解放雲南。歷任雲南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國家體委副主任、國防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二、三屆常委、全國政協二、三、四屆常委。


聶耳(1912-1935年)雲南玉溪人,音樂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


王德三(1898 -1930)雲南祥雲人,中共雲南第一屆省委書記。1922加入中國共產黨。


周保中(1902—1964)。1932年,任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1945年9月中旬,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擴建為東北人民自衛軍,任總司令兼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雲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軍政委員會政法委員會主任兼民政部長等職。


曲煥章(1880—1938)玉溪人,“雲南白藥”創始人。


李根源(1879—1965)。雲南騰衝人。生於雲南騰越(今雲南梁河九保鄉)。近代名士、中國國民黨元老、上將,愛國人士。 武昌起義後,和蔡鍔等人一同發動新軍響應,併成立大漢軍政。曾擔任雲南陸軍第二師師長兼國民軍總統。


艾思奇(1910年-1966年)雲南騰衝人。歷任中共中央高級黨校哲學教研室主任、副校長、中國哲學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


庾氏三傑,祖籍雲南墨江。著名藝人庾澄慶的祖輩,其爺爺有兄弟五人,老二和老五很早就去世,其餘三兄弟被稱為“庾氏三傑”。老大庾臣堯,清末到昆明開設榮慶和商號;老三庾恩晹於辛亥革命後,任唐繼堯雲南督軍公署參謀長;老四庾恩錫(庾澄慶的爺爺)既從過政,又經過商,亞細亞菸草公司創立者,為了緬懷蔡鍔將軍的追隨者、在1918年遇刺身亡的哥哥庾臣堯和對“重九起義”的紀念,庾恩錫用以“重九”來創立雲南名煙牌號,直到今天,“大重九”還是國內外知名的香菸品牌。


PassageTime


地處中國西南邊陲的雲南省不僅風景秀麗、山川峻美,而且人傑地靈、英豪輩出。古往今來,在雲南這片熱土誕生出了無數歷史名人,實在難以一一列舉。今天筆者就給大家盤點幾位出自雲南省的歷史名人,看看大家瞭解多少。


段譽(1083年―1176年),本名段和譽,又名段正嚴,雲南大理人,他就是金庸先生的小說《天龍八部》中段譽的歷史原型。段譽是歷史上大理國的第十六位皇帝,在位長達39年。《宋史》記載段譽向宋稱臣,受封為大理國王。 段正嚴勤政愛民,是一個好皇帝,他勵精圖治,穩定政局,晚年禪位為僧,94歲才去世。廟號為大理憲宗,諡曰宣仁皇帝。


鄭和(1371-1433),原名馬和,小名馬三寶,雲南昆陽人。中國明朝偉大的航海家、外交家。明朝永樂年間至宣德年間,鄭和率領中國船隊七下西洋,宣揚國威,最遠的一次到達非洲東海岸(今索馬里境內)。他的船隊規模浩大,最多的一次高達28000餘人,62艘鉅艦寶船,對古代中國的航海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不過,保守的明宣宗認為鄭和下西洋勞民傷財過度,最終禁止了這種大規模的航海活動。

楊增新(1864-1928),雲南蒙自人。清末自民國初期,割據新疆的軍閥。楊增新是清朝光緒年間的進士,從光緒三十四年開始進入新疆,先後擔任阿克蘇、烏魯木齊、巴里坤等地的道臺。清朝滅亡後,楊增新被民國政府任命為新疆督軍、省長,成為名副其實的“新疆王”。他主政新疆16年,對內發展生產,對外抗擊沙俄、蒙古國入侵,維護了新疆的安穩。1928年6月,楊增新接受國民政府的任命,擔任中華民國新疆省主席兼總司令,但於同年7月7日被親俄派的樊耀南槍殺。



唐繼堯(1883—1927年),雲南會澤人,民國前期的滇軍領袖,也是滇軍的主要創始者。1915年至1916年,唐繼堯通電全國,組織了武裝反對袁世凱稱帝的活動。1927年5月23日,唐繼堯被逼下野,氣急敗壞而死,但他對雲南的建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龍雲(公元1884~1962年),雲南昭通人,彝族人,原本是唐繼堯的部將。從1927年開始,龍雲相繼擔任雲南省常務委員員主席、38軍軍長、雲南省政府主席、13路軍總指揮、國民黨雲南省黨部主任委員、滇黔綏靖公署主任等職務,成為雲南軍政的一把手,時人稱之為雲南王。


歷史的荒野


雲南地處西南邊陲,氣候溼潤,環境優美,漢族與少數民族雜居。滇緬之境,宜居之所。走出來的名人自然不少,我略作陳述吧。

皮邏閣(697至748),南詔國王,在位二十年,吞為並其他五詔。

段思平(893至944),即大理太祖,大理國的締造者。

賽典赤.贍思丁(1211至1279),元朝塔吉克人,是雲南省第一任長官,大膽改革,深得民心。

鄭和(1371至1433),原姓馬,雲南昆陽人,明朝航海家和外交家。著稱“三保太監”,曾七次下“西洋”,遠至波斯灣和紅海,航程達十餘萬公里,對我國航海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蘭茂(1397至1470),明朝醫學家,音韻學家,詩人,教育家。有《玄壺集》等十九種傳世。

孫髯翁(1685至1774)曾為昆明滇池大觀樓題一長聯,號為天下第一長聯,海內長聯第一佳作。

唐繼堯(1883至1927),滇軍創始人與領導者。並請知名的學者編輯了大型叢書《雲南叢書》,對保存雲南文化意義重而深遠。


綺閣書生


阿詩瑪

雖說歷史上或許並沒有阿詩瑪這樣的真實人物,但是一點也不影響人們對阿詩瑪傳說的喜愛。



傳說,在很久以前,在阿著底這個地方,貧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個美麗的小姑娘,爹媽希望女兒像金子一樣珍貴閃光,就給她取名叫“阿詩瑪”。慢慢的阿詩瑪長大了,像一朵豔麗的美伊花,“阿詩瑪繡花包頭頭上戴,美麗的姑娘惹人愛;繡花圍腰亮閃閃,小夥子看她花了眼;她能歌善舞,那清脆響亮的歌聲,把人迷;她繡花、織麻樣樣行,在小夥子身旁像石竹花一樣清香”。阿詩瑪姑娘不僅長得漂亮,而且能歌善舞,很多小夥子都喜歡她。阿詩瑪愛上了青梅竹馬的孤兒阿黑,立誓非他不嫁,有一年的火把節,她和聰明勇敢的阿黑定了親。



阿黑是個勤勞勇敢的撒尼族小夥子,他父母在他12歲的時候被土司虐待先後死去,他自己被財主熱布巴拉抓去幹活。有一天阿黑上山採摘鮮果迷了路,他在深山密林裡挨餓受凍,又怕回去受到主人的責罰,不敢回去。後來在山上遇到了放羊的小阿詩瑪,阿詩瑪把他領回家,阿黑被阿詩瑪的阿爹、阿媽收養為義子,從此阿詩瑪和阿黑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相親相愛。


漸漸的阿黑長成了個大小夥子,他性格像高山上的青松--斷得彎不得,成了周圍小夥子們的榜樣,人們唱歌誇讚他道:

圭山的樹木青松高

三小夥子阿黑最好

萬丈青松不怕寒

勇敢的阿黑吃過虎豹

阿黑十分的勤勞聰明,無論是種莊稼、養馬、騎馬、射箭還是唱歌,樣樣精通。阿黑彎弓射箭,百發百中;阿黑喜歡唱歌和吹笛子,他的歌聲清脆響亮,他的笛聲婉轉動聽,吸引了無數的姑娘。阿爹格路日明把神箭傳給了他,使他如虎添翼。這一年的火把節,阿詩瑪和阿黑互相吐露鍾情,願意終身相伴,阿詩瑪立誓阿黑不嫁。



財主熱布巴拉的兒子阿支也看上了美麗的阿詩瑪,就請媒人去說親,但不管怎樣威逼利誘都無濟於事。秋天,阿著底水冷草枯,羊兒吃不飽肚子,阿黑要到遙遠的滇南放羊。臨走的時候,他們相互叮囑、依依不捨。熱布巴拉趁阿黑不在搶走了阿詩瑪,強迫阿詩瑪與阿支成親,阿詩瑪寧死不從,被鞭打關進黑牢,但她堅信阿黑回回來救她。

報信的人找到了阿黑,告訴他阿詩瑪被搶的事,阿黑聞訊,快馬揚鞭、日夜兼程敢來救阿詩瑪。他和阿支比賽對歌、砍樹、接樹、撒種全都贏了阿支。熱布巴拉惱羞成怒,指使家丁放出三隻猛虎撲向阿黑,阿黑三箭將猛虎射死,救出阿詩瑪。狠毒的熱布巴拉父子不肯罷休,勾結崖神,趁阿黑和阿詩瑪過河時,放洪水捲走了阿詩瑪。阿黑只聽見阿詩瑪叫了聲“阿黑哥快來救我”就再也見不到她的蹤跡。

阿黑找啊找,從天明找到天黑,從大河變成小河,還是找不到阿詩瑪,他大聲的呼喊“阿詩瑪!阿詩瑪!阿詩瑪!”只能聽見十二崖頂回答同樣的聲音“阿詩瑪!阿詩瑪!阿詩瑪!”

原來,十二崖子上的應山姑娘跳入洪流救走了阿詩瑪並使她變成了石峰,變成了回聲神。從此以後,你怎樣喊她,她就怎樣回答你。阿黑時時刻刻都在想念著阿詩瑪,他每天吃飯時,端著碗走門,對著石崖子喊“阿詩瑪!阿詩瑪!”那站在石崖子上的阿詩瑪便應聲答到“阿詩瑪!阿詩瑪!”;阿爹、阿媽想念阿詩瑪了就對著石崖子喊“阿詩瑪!阿詩瑪!阿詩瑪!”那站在石崖子上的阿詩瑪同樣的也回答道“阿詩瑪!阿詩瑪!阿詩瑪!”

阿詩瑪是雲南彝族撒尼人千百年來的一個傳說,阿詩瑪甜美的歌聲和美麗的形象以及他們動人的愛情故事和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


怪誕先生生


雲南省,簡稱滇,省會昆明,地處中國西南邊陲,與緬甸、老撾和越南接壤,東接廣西,北接四川,西接西藏,總面積39.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600萬人,2018年全省GDP總量近1.8萬億,全國排名第20位。

雲南雖地處西南邊陲,深居內陸,但氣候溼潤,環境優美,風景秀麗、山川峻美,而且人傑地靈、自古人才輩出。古往今來,雲南走出了無數優秀的歷史人物和歷史名人,今天我就列出一個知名度最高的,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雲南省知名度最大的歷史人物要數鄭和了,鄭和不僅在中國歷史上是個極其重要的歷史人物,就是在世界歷史上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歷史上他所率領的鄭和船隊,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力量,深深影響了世界航運史。

鄭和(1371-1433),雲南昆陽人,中國明朝傑出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他在明朝永樂年間至宣德年間,先後七次率領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宣揚國威,最遠的一次到達非洲東海岸(今索馬里境內),規模最大的一次人數多達27000多人。鄭和七下西洋,不但宣揚了大明國威,使中亞各國正式承認了大明繼承元帝國,還廣泛傳播了中華文明,也促進了當時中國同西洋各國的貿易。鄭和遠航所推行的和平外交活動,也進一步鞏固了以中華文化為核心的朝貢體系,進一步穩定了東南亞的國際秩序。可以說鄭和遠航,是個政治、經濟、文化的雙豐收。


蝦果仁


提起雲南名人我想到了頗具爭議的梟雄式人物唐繼堯。唐繼堯是滇軍的創始人,領導者,是民國軍閥之一,雲南會澤人。


他雖然出身於普通家庭,但是父親是個舉人,注重家庭教育,唐繼堯從小就心中有大志,後來他中了秀才並且留學日本,進入日本陸軍軍官學校學習。在日本留學期間,他加入孫中山同盟會。

回國後,唐繼堯在雲南蔡鍔將軍部隊任職,擔任陸軍管帶。後來唐繼堯在蔡鍔派遣下討伐貴州成功,被擁護為貴州總督,民國建立第二年,唐繼堯在蔡鍔之後成為雲南總督。而後他參加了護國運動,護法運動。



唐繼堯一心想做“雲南王”,進而奪取天下,所以不願與廣州國民政府合作。廣州北伐時,唐繼堯居然聯合吳佩孚,阻礙北伐,對抗革命。後來唐繼堯被手下兵諫,看到自己的霸業成空,44歲的唐繼堯抑鬱而病,不久病逝。唐繼堯執政前期興辦教育,發展實業,為雲南的近代化進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紅雨說歷史


很多人對雲南並不瞭解,從“名人”這個角度,我們可以講講雲南的歷史。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元謀猿人的後代↑

1、雲南最早的名人,小編認為應當是“元謀猿人”,不要笑,這可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乃至亞洲最早的人類了,距今約有170萬年,所以,雲南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單憑這一點,就足以奠定雲南的歷史地位了。

↑莊蹻建立滇國,相當於對雲南進行了大開發↑

2、接著往下說,就要說到另一個歷史名人——戰國時期,楚國大將莊蹻(Jiǎo),此人對雲南影響深遠。公元前279年左右,楚頃襄王派莊蹻南征,楚軍沿著長江到巴郡,再從巴郡攻打夜郎,最後打到了滇池,最終評定了西南,差不多就是今雲南全境,他本來打算返程彙報楚頃襄王的,但公元前277年秦軍攻佔了巴郡,莊蹻歸路斷絕,他選擇留在雲南,建立滇國,自立為王,這招真是聰明。

莊蹻把楚國當時的先進農業技術和文化傳播到了滇池,滇國一共存在了三百九十多年,漢武帝時歸降漢朝,但滇王仍保留了統治權,直到東漢中期(公元115年)左右消失。

可以說,沒有莊蹻建立的滇國,雲南實現郡縣制的時間就會被大大推遲,融入中華的時間也會推遲。

↑孟獲在歷史上仍舊是一個謎↑

3、時間來到三國時期,大名鼎鼎的人物就是孟獲了,此時雲南被稱為“南中”,而南中的大王就是孟獲,南中被諸葛亮平定後,孟獲離開了雲南,跟隨諸葛亮去了成都,擔任了御史中丞,直到諸葛亮去世前,南中再無叛亂髮生。不過孟獲是否真有其人,以及是漢族還是彝族,仍存在爭議。

↑沒有金庸小說,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段正淳這個人物↑

4、公元11世紀,南詔大理國第十五任皇帝——段正淳。段正淳能夠當上皇帝,多虧權臣高升泰病逝前歸還權力,但縱觀段正淳在位期間,高氏一族仍掌握很大權力,公元1108年,段正淳把皇位禪讓給了兒子——段和譽!段和譽一共當了39年皇帝,後來因諸皇子爭權奪利,心灰意冷,傳位給兒子段正興,出家為僧去了。

↑鄭和一生傳奇↑

5、明朝最偉大的探險家——鄭和,其實也是雲南人(雲南昆陽寶山鄉知代村人),回族。洪武十三年(公元1371年)冬,明朝大將藍玉攻打雲南,年僅十歲的鄭和被抓做俘虜,押到南京,接受了宮刑成為太監,專門服侍燕王朱棣,之後跟隨朱棣屢立戰功,深得朱棣信賴,成為一代傳奇人物。

↑聶耳是雲南人,英年早逝↑

6、聶耳,雲南玉溪人。國歌作曲者,聶耳從小熱愛音樂,一共創作37首作品,都是在他去世前兩年內寫成的,他的代表作除了《義勇軍進行曲》之外,還有《畢業歌》,《賣報歌》,歌劇《揚子江暴風雨》,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

↑褚時健是一個卓越的企業家↑

7、褚時健,雲南玉溪市華寧縣人,卓越的企業家。文革結束後,51歲的褚時健出任玉溪捲菸廠的廠長,他用了18年時間,把虧損狀態的玉溪捲菸廠打造成亞洲最大的菸廠。1995年,他被人舉報貪汙,受此影響,他唯一的女兒褚映群和妻子馬靜芬被關押在洛陽監獄,次年,褚映群在獄中自殺身亡,褚時健最終被判處無期徒刑(此時他已經70歲了)。

2002年,身患糖尿病,年紀偏大的褚時健保外就醫,同年他承包了2400畝荒山,開始種植橙子,2011年,褚時健再度成為億萬富翁,此時他已經83歲高齡!堪稱傳奇!


我見青史多嫵媚


提起雲南名人我想到了頗具爭議的梟雄式人物唐繼堯。唐繼堯是滇軍的創始人,領導者,是民國軍閥之一,雲南會澤人。

他雖然出身於普通家庭,但是父親是個舉人,注重家庭教育,唐繼堯從小就心中有大志,後來他中了秀才並且留學日本,進入日本陸軍軍官學校學習。在日本留學期間,他加入孫中山同盟會。

回國後,唐繼堯在雲南蔡鍔將軍部隊任職,擔任陸軍管帶。後來唐繼堯在蔡鍔派遣下討伐貴州成功,被擁護為貴州總督,民國建立第二年,唐繼堯在蔡鍔之後成為雲南總督。而後他參加了護國運動,護法運動。

唐繼堯一心想做“雲南王”,進而奪取天下,所以不願與廣州國民政府合作。廣州北伐時,唐繼堯居然聯合吳佩孚,阻礙北伐,對抗革命。後來唐繼堯被手下兵諫,看到自己的霸業成空,44歲的唐繼堯抑鬱而病,不久病逝。唐繼堯執政前期興辦教育,發展實業,為雲南的近代化進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華海影視工作室


168個回答了還邀請啊?哈哈,好吧。

記得不久前剛答了一個關於雲南名人的題目,講了民國時期的三個“雲南王”:唐繼堯、龍雲、盧漢。這三個人從1913年到1949年相繼統治雲南,後一個是前一個的部下和掘墓人。

唐繼堯,雲南曲靖會澤人。滇軍創始人和領導者,滇系軍閥首領。1913年接替蔡鍔任雲南都督,開始執掌雲南軍政大權,後改稱雲南督軍兼省長,直到1927年被部下龍雲等一幫少壯軍官逼迫下臺,統治雲南達近14年之久,期間曾與蔡鍔一起發起反袁護國戰爭,唐任護國軍總司令。還曾任護法軍總裁之一。1927年下臺後不久病逝,年僅44歲。是一個近代史上爭議較大的人物。



龍雲,雲南昭通人,彝族,曾任唐繼堯侍從副官,後來被逐漸提拔為軍長。1927年聯合年輕軍官驅除唐繼堯,開始執掌雲南軍政大權,直到1945年10月被蔣介石解除了雲南省主席等職務,做“雲南王”18年之久。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軍銜。1949年8月通電起義擁護中共。後來病逝於大陸。



盧漢,雲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將領。在滇軍一直做到師長,1938年被蔣介石任命為軍長參加臺兒莊大戰,後來提升軍團長、集團軍總司令、方面軍總司令等,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軍銜。1945年10月繼龍雲任雲南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成為最後一個“雲南王”,直到四年多以後1949年12月通電起義。後病逝於大陸。



除了這幾位民國將領,還有一位我軍赫赫有名的雲南籍將領——羅炳輝。

羅炳輝(1897-1946),雲南昭通彝良人。紅軍和新四軍高級將領。曾任紅軍軍長、第九軍團軍團長,曾率部參加廣昌保衛戰,第九兵團被軍委譽為“戰略輕騎”。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第五支隊司令、江北指揮部副總指揮、2師師長等職務,為開闢皖東根據地和淮南根據地做出突出貢獻。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1946年病逝於戰場。1989年被中央軍委評為36名軍事家之一,也是唯一一個雲南籍的,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電影《從奴隸到將軍》就是以羅炳輝為原型創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