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共享農莊,大家怎麼看?

慢遊人吳暉


你好,共享農莊是最新的鄉村旅遊模式,通過土地共享、房屋共享,可以讓政府、企業和遊客都獲取最大的收益,也可以豐富當地市民的休閒娛樂活動,在農村中通過認養植物和沉浸式體驗採收可以更加親近自然,也很適合親子週末娛樂活動。


當然,光有大片的土地還不行,共享農莊一般在當地的特色村莊設立,要不斷挖掘當心的特色文化,比如海南就有很多黎苗村落,將當地文化融合進共享農莊的發展規劃中,保護當地生態環境,不做太多人為的破壞,更多的是優化改善,讓村落變得整體一致,包括村莊的道路和房屋,都修飾地更精緻,讓人們有來遊玩居住的慾望。


作為一種新型的旅遊模式,目前三亞有幾個做的比較好的共享農莊,各有特色,玩法也很豐富,我在這裡給你介紹一下吧。


中寥村


中廖村,位於三亞市吉陽區,村莊西接G224國道,南鄰三亞繞城高速和東線高速,交通便利,距海棠灣約10公里,距亞龍灣約12公里,距三亞中心城區約25公里,半小時車程可輻射三亞重要的旅遊度假區及中心城區。



青塘村


青塘村位於海棠灣區中南部,西側緊鄰彎坡路,東側與林旺鎮相望,周邊有高端度假酒店為代表的海濱度假帶,地理位置十分獨特。青塘村人口稀少,主要以黎族為主,具有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底蘊。



西島漁村


西島漁村,至今有近500年曆史,有4000多原住民,這裡有用珊瑚蓋的房子,有清澈的海水,這裡沒有四個輪子的汽車,沒有喧囂,小孩子可以赤著腳,在巷子裡玩。



大茅遠洋生態村


大茅村因轄區內的大茅山而得名,該山位於駐大茅部隊大門斜對面海榆中線旁的山頂上,據當地村民口口相傳,原先這個山峰四周生長有大片茂盛的茅草,因此有人稱此山為“大茅山”。



而這座大茅山四周有盤山環繞,正好位於整個村的中間,在遠山往此處觀看時,整個村落像坐落在山洞裡,故又有“大茅洞”之村名。



優越的區位地點


大茅遠洋生態村位於三亞市東北部甘什嶺的淺山地帶,地形中低周高,四周群山環繞,盆內散落村莊、河流、田洋。因山地生態環境特殊,四季溫暖,氣候宜人。



豐富的自然資源


大茅遠洋生態村的自然生態資源豐富,坐擁1200畝三濃水庫,背倚青山(甘什嶺省級自然保護區),貫穿碧水(12km蜿蜒的大茅河),規劃總面積約1178.69公頃(17680畝)。



獨特的人文風情


大茅村下轄17個自然村小組,是一個典型的黎族村落,保留下完整脈絡的農耕文明與黎族文化,黎錦、藤編、biang酒、打柴舞等傳統手工藝亟待保護與傳承。


biang酒製作過程


藤編


黎錦


整齊靚麗的騎行道


在充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理念下,遠洋集團組織實施對原有山村道路的改造升級,為三亞市民與遊客提供一條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村的健康休閒步道。



大茅騎行綠道一期全長14km,且對外承接各類賽事及拓展活動。騎行綠道起點位於中廖村委會入口,途徑裡二、裡一、下塘、上塘、下鹿、上鹿、下半嶺、下半嶺村等數十個自然村落,終到三濃水庫,並接至海渝中線,全程鋪設彩色瀝青路面,和專業騎行道路標線。



LuLu的生態農莊


作為大茅遠洋生態村首期樣板體驗區,Lulu的農莊已於2018年10月1日正式對外試營業。這裡具備海南獨有的現代農業生態園,由四棟高標準現代化智能玻璃溫室構成。總佔地面積15552㎡,遠洋集團和北京蘭德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採用世界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成果打造集新品種引進、推廣,新技術集成創新,農業休閒觀光和青少年戶外主題科普課堂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化示範區。



在Lulu的農莊內,擁有大片的綠地供孩子們奔跑玩耍,組織拓展小遊戲。



如今的小朋友,有了更多鍛鍊大腦的玩法、更多互動交流的形式,比如——真人CS遊戲!Lulu的農莊內有著廣闊的空間和豐富的植被,可以讓孩子們在現場體驗刺激的CS遊戲,搭配上效果逼真的音響,讓小朋友們感覺如身臨其境一般。



這裡還有原汁原味的鄉村美食,椰子雞、海南粉等本地特色食品應有盡有。



最後,如果需要住宿,還有14棟童話木屋,四種不同主題仍君挑選。



如何到達大茅?


①海南環島東線高速與海榆中線(224國道)交匯口往五指山方向5km處,自駕導航請搜索“遠洋生態村”

②北汽共享汽車網點——大茅Lulu的農莊

③公交20路線:亞龍灣站——下嶺村站(前行1.5km)——大茅山莊方向


LuLu的農莊


我認識一個做共享農莊創業者,根據我跟他的接觸,的我覺得非常好,全域旅遊時代,應該把海南的旅遊特色繼續放大,讓全省人民都可以共享旅遊帶來的紅利。


先來說共享農莊,其實這個項目研究,很火了,很多人都在做。我就認識一位,他是在海南做土雞養殖的。大家都知道,海南人喜歡吃雞,他也抓住了這個機遇,做起了共享農莊。目前做的還可以,有固定的用戶,一方面“共享”的方式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進來了,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吃到原生態的土雞和土雞蛋。現在在電商上很火的“跑步雞”就是因為它的養殖環境和養殖方式獲得用戶的認可,所以即便它們的價格比市場裡要貴,但是大家也都願意去買。


再加上都市忍對農村生活的嚮往和好奇心,他的農家了和民宿也做的有聲有色。試想想,遊客到這裡來,可以吃到自己養的農家土雞,農家特色美食,又可以在民俗裡小住體驗農村生活,這是多麼美好的一種體驗。


再說到鄉村旅遊,這個旅遊方式在海南各地都很火。每個市縣都開始抓住幾個有特色的鄉村做成示範性美麗鄉村。從市場的反應上來看,這個模式非常成功。以往遊客來海南旅遊就是看大海,很少接觸到海南的鄉村。通過美麗鄉村的建設,一方面把海南的農村推廣了出去,另一方面開闢了一條村裡的致富道路。使農民也吃上了旅遊飯,增加農民的收入和給農民增加了就業崗位。在家門口就能謀生,不用外出打工。


小城三亞


不得不說,人們的旅遊觀在慢慢發生轉變。

從以前簡單的觀光轉變到現在的度假休閒。以往,一說起旅遊,大多數人的印象就是去外地看新鮮的東西。

那時候人們的旅遊觀念是簡單的出外走走看看,開拓眼界,漲漲見識。注重感官的體驗!

而現在人們心中的旅遊,更注重的是一種身心的放鬆,減壓的同時,追求的是一種悠閒健康的生活態度。

所以,整個海南的旅遊業也在隨著進步,從以前的大力開發景區,把景區建設的更加的美觀更加地新奇,而近幾年,來三亞旅遊的人不僅僅停留在景區了。

更希望海南能提供一種悠閒自然的健康生活情調,一種度假式的旅遊,去景區消費的人也逐漸在減少,更多的人是在海邊悠閒享受自然,在雨林享受健康清新的空氣。

而雨林和大海還遠不能滿足人們來海南的悠閒度假。所以,開發海南特色的農村旅遊來擴大海南旅遊的板塊勢在必行!同時,海南農村也有著內陸更具特色的優勢。

第一,海南是黎族苗族居住地,充滿的濃郁的黎苗風情,對於遊客來說,這種新奇的文化風情充滿著特異的吸引力,比如三月三,比如黎族美食山蘭酒,魚茶。

第二,海南是長壽之鄉,遊客可以在農村中體驗到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海南人民對生活的悠閒態度,可能值得內地去很多人去效仿,與自然為伍,悠閒自在,崇尚平淡,這樣的生活態度對於在城市裡喧鬧的人們來說,是一種很好的迴歸借鑑。

第三,海南農村有著最純淨的生態環境和綠色飲食資源。海南是一塊淨土,目前來說,海南尚無大型的工業企業,政府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也是全國之首。在海南農村完全是一種桃源般的生活,健康綠色的生活,是我們每一個現代人需要去接觸的生活方式。

所以,在海南開展鄉村旅遊,其實是一種旅遊的趨勢,一種對生態迴歸的旅遊理念。

駿達君誠心邀請各位遊客來三亞駿達車技表演館看一場世界級的汽車特技表演哦!


三亞駿達車技表演館




前兩年李軍領導提出這個概念以後,得到了國家農業部等相關部門的重視,最近沈領導在兩會報告中也提出過再建一百個美麗鄉村。領導們的出發點都非常好,海南的廣闊農村的生態資源發展前景也非常美麗。



但作為一個旅遊行者,特別是美麗民宿的策劃師和操盤者,我在實踐中,卻發現海南共享農莊有三大問題,丞待解決。



第一,是市場目標定位的問題,也就是說你與誰來共享?



海南的鄉村農場,應該來說經過30年的發展有了很大進步。但是,靠天吃飯的農業,豐收時,農產品賣不出去;天災人禍時農產品產量又不高。每年大約600萬噸果蔬有將近一百萬噸銷不出去。因為市場在大陸,訂單操控在二販子手中,沒有固定的大陸目標客戶市場的海南農業,一直在發展中起伏不定。



所以許多朋友在海南做私人農場,都是慘淡經營,包括臺商。那麼,從傳統農場過渡到共享模式,最主要的問題是要解決跟誰共享?



海南近1000萬人口中,80%是農民。你要跟海口或三亞兩大城市兩百萬人口的中產階級共享嗎?且不說中產階級,在海南不多,就是大部分在海口擁有千萬以上資產的海南本地人他們都在鄉村,有自己的宅基地祖屋和田地。



所以,共享農場如果定位在海南本土市場太小。



那麼,與大陸的企業家來共享海南天然獨一的農場嗎?理論上市場很大,但實際操作起來難度更大。因為,你是要與北上廣的城市、或長江三角洲、或珠江流域的市民共享嗎?一條瓊州海峽隔斷了我們的理想。



不錯,每年冬天,幾十萬候鳥的東北老人來了,但他們主要是來買房、租房養老的。沒有多少人有實力或精力、耐力,來到我們海南偏遠的鄉村,在炎日下共享我們的汗水。



這就是為什麼,海南很多美麗鄉村雖能建得很漂亮,但是沒有多少人來旅行居住,很多設施還在曬太陽的現狀。也是海南許多美麗民宿一直髮展不起來的主要原因。



第二,共享農場的最核心問題就是土地的定性。



因為從出臺的文件來看,海南的共享農場對土地用性,是規劃的很清楚的,就是不能把鄉村的農業用地變成房地產或旅居用地。



因為共享農場的土地性質,都是老闆與村民以流轉或承租年限的方式進行的,而按國家規定,是不能改變土地的農業性質。



所以,農場的土地性質的侷限,讓共享農場在發展中很尷尬。



別說因為這個土地用性,沒有多少大宗企業家來投資發展,就是已經投資了一些農場的老闆,也常常跟我發牢騷,因為你在農場所建的房屋,連“臨建”都報不了。

農場上所建的各類房屋,只要有鋼筋水泥,城管隨時可以違規建築拆除。



這就是很多企業家不敢投入海南共享農場、民宿及美麗鄉村的最主要原因。



第三個就是共享農場的盈利模式。

因為海南目前為止,以共享農場發展起來的一些點,沒有幾個成規模或盈利。比較有名氣的一些鄉村民宿酒店,如瓊山世外桃源等,在發展中還有許多問題,沒得到各方幫忙來解決。

這個模式最重要的就是作為共享農莊,你拿什麼東西來與人家共享?

目前很多人一擁而上,都沒有搞清楚,你是拿土地還是拉土地上的房屋還是拿農產品,或者是椰風海韻,與別人共享。



共享農場的投資者,或旅居者與當地農民的關係,與當地政府的溝通,達到共盈,目前尚處在摸索階段。



但是從前景來看,以共享農場的模式,以旅居的方式,應該是海南鄉村發展的一條比較好的思路。



所以建議相關政府在探索這條發展思路的道路上,應該採取以點帶面,根據海南的特點將中央文件與海南的實際結合,出臺有利於解決以上三個問題的一些扶助政策。



打消企業家投資的顧慮,勾通、培養和教育農民,對外地來共享者予以信任。讓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人在我們海南,湛藍如洗的天空下,和諧共生,共同發展。我以為,這是我們當前必須要解決的一些實際問題。


剛峰看世界


眾所周知,旅遊業是海南的支柱產業,從2017年的海南省旅遊局發佈的數據來看,2017年1-11月份海南省共接待國內外遊客6016.14萬人次,累計增速12.2%,旅遊總收入達到了719.4億元,比上期同期相比增長24%,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到出兩點:①海南省整個旅遊市場的蛋糕是非常大的,潛力巨大;②海南省遊客數量逐年增長,說明國內外遊客對海南旅遊也的認可在提升,人們對旅遊的需求在增長。

海南2016年GDP才剛突破4000億,在32個身份中排名第28位,經濟相對比較落後。要實現鄉村的脫貧致富,可以把旅遊業作為切入口,發展鄉村特色旅遊,打造旅遊風情小鎮,作為海南旅遊資源的補充,同時利用海南龐大的旅遊客流量,來實現鄉村的脫貧致富,鄉村人口的增收。

在海南鄉村旅遊做得比較成功的案例有博鰲風情小鎮,北仍村,目前正在投資興建的還要靈山風情小鎮……結合海南自身本土的優勢,通過外來資本的運作,加上專業的營銷運作,相信在未來海南會湧現出一大批自然生態、富有特色的鄉村風情小鎮。同時,鄉村旅遊低碳環保,符合海南的綠色發展之路。



共享農莊的興起一方面是共享這種商業模式的火熱,共享模式的成功盤活了很多周邊資源。另一方面是田園綜合體的持續升溫,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鄉村振興的提出,海南結合兩者提出以共享農莊作為抓手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在資金政策上扶持力度都很大。共享農莊並不是什麼新詞,在去年9月在京舉行的創新創業“雙創周”上,就提出來了以共享農莊的形式改造農村閒置房,經過一年的運營來看,總體上到達了政府、開發商、農民、市民的“四贏”局面,當然這樣一種模式在北京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京城偌大的市場作為支撐的。海南同樣具備這樣的市場潛力,依託每年巨大的旅遊客群,形成互補共贏也是相當具有可行性的。


湯俊,現任北京創行合一規劃設計院執行院長

旅遊項目要規劃,要方案,怎麼辦?

諮詢老師:bjtj1717 或頭條號私信聯繫


湯俊旅遊規劃


暫且拋開一些專業的東西,先說說海南的治安狀況,雖然總體上不錯,但是一些鄉村的人文包括治安狀況真的很差,治安好的只是固定的那麼幾個出名的農莊鄉村,其實大部分的鄉村都很落後,這就會涉及到一個問題,遊客過來共享已經出名的村莊後,會不會去附近或者其他市縣的農村看看。如何能做到和諧發展,而不是隻是在某個市縣搞某幾個出名的東西出來。更應該徹底,摸清海南所有自然村數量,怎麼樣來鏈接整體聯動,那些突出的農莊農村已經覺得很膩,更像是一個旅遊景點,而不是鄉愁。個人看法。


海島房源動態


無論怎麼發展,基礎建設要規範建設啊。海南有個很大的問題不知道大家有同感沒有。就是城市規劃太亂,無論海口還是三亞到處都是城中村。據本人瞭解政府規劃一塊地讓其自己蓋房子才能給蓋房子的補助,所以很多城中村建設的不規範,樓挨樓、街巷狹窄、排汙簡單。走進去臭氣熏天。隨著海南的發展,這些樓房早晚要淘汰,為啥現在不廢除這個荒謬的政策繼續浪費錢呢?從現在就應該統籌規劃,正規設計住房,把扶貧的錢用在合理的建設中。


堅果8981


所謂旅遊島丶應該讓全省人民共享旅遊資源,遊客到旅遊公司報名,甴旅遊社安排旅遊路線你方式已往陳舊,很多人都喜歡從登上海南島就可以玩到那裡,住到那裡,吃到那裡,隨時有導遊引導,隨地有車輛接送,所貝海口必需在三個港口和三個機場的上落點都設有接待點,旅客進點向他們介紹旅遊景況,聽取他們意義根據全島讓旅客有所理解,三個港口及三個機場,以及重點驛站隨吋都有車輛調度和導遊派配,讓全省形成一個旅遊網。如果管旅遊的人懂得當今搞旅遊應該讓旅客象坐公交車那樣上落客自由,以此去研究服務,事情可能會成功。那種所謂三天兩夜,或是四天三夜……兜著旅客購物或消費的定線旅遊已成往事。做什麼事都應有革新精神。


用戶TAIYAN


共享農莊,就是望梅止渴,畫餅充飢。中央對農村基本制度的嚴厲保護,壓根就沒打算給資本下鄉的空間,小打小鬧一下還可以,且前提政府的公共資源供給要先進入,包括基礎設施、法治、公共服務等。

千萬不要忘了,國家發展的城鎮化戰略並沒有改變,鄉村振興只是為了生態託底和緩解一下農民進城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