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禮儀師:每一個職業都能煥發光彩

特报 | 殡葬礼仪师:每一个职业都能焕发光彩

殯儀館禮儀師因為職業特殊,他們總是身著黑色正裝,神情嚴肅,甚至也從不和人說再見,畢竟沒人願意總是見到他們。

冰冷、呆板,或許是大多數人對他們的印象。

卸下身上那層厚重盔甲的他們,在生活中與工作中到底是什麼樣子?每天主持告別儀式,又是否會給他們留下心理陰影?

文|何鑫 陳淑君

圖|來自網絡

△ 點擊收聽音頻。

特报 | 殡葬礼仪师:每一个职业都能焕发光彩

考過電工證 修過火化爐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殯葬專業的學生都要拿兩個證,一個是電工證,一個是駕駛證。

電工證是為了修火化爐,駕駛證是為了開靈車。

曉曉留著長頭髮,白皙的臉龐搭配一副黑色細框眼鏡,看起來就跟鄰家女孩一樣普通。

她說自己進入殯葬行業,完全是因為害怕畢業之後找不到工作,於是曉曉“先斬後奏”瞞著父母,偷偷地將自己的計算機專業改成了殯葬專業。

“父母親擔心我將來在別人面前都抬不起頭,不捨得讓我去做這個行業。”曉曉的父母不明白,自己引以為榮的女兒,怎麼竟然“淪落”到去幹這種晦氣的工作。得知消息的他們,急忙趕到學校,逼著曉曉將專業改回來。

特报 | 殡葬礼仪师:每一个职业都能焕发光彩

△ 火化爐。

執拗的曉曉知道這條路不好走但也沒有屈服父母的權威,堅持要讀殯葬專業。

“修改專業的流程他們不知道怎麼操作,然後我也沒幫他們,後來他們就放棄了。”

曉曉沒有想到的是,殯葬專業所需學習的東西遠比她想象得要複雜,小到書法、繪畫,大到防腐、修復,甚至連易經都要學。理論的課程對於曉曉來說並不難,難的是實際動手操作,在學這門課程之前,她甚至從未見過遺體。

第一次去長沙市殯儀館實習,曉曉才見到了真正的遺體,“他們躺在那裡毫無生命氣息,和我們平時看的人是不一樣的感覺”,她至今仍記憶深。

曉曉實習的時候還去過火化機廠,拿著電烙鐵修火化爐。“如果說我們懂得這些基礎知識的話,遇到一些故障問題,馬上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方便和專業技術人員溝通。

做殯葬行業,繞不開的是來自他人異樣的目光。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

特报 | 殡葬礼仪师:每一个职业都能焕发光彩

△ 殯儀館禮儀師。

曉曉讀書期間吃飯的飯盒放在飯堂,如果被其他專業的同學知道這是“殯葬專業的人的飯盒”,他們不僅不願意將自己的方盒與其放在一起,甚至還會嫌棄地將曉曉們的飯盒扔掉。

工作後,陌生人對於他們這一行的歧視表現得更加赤裸與直接。

曉曉曾記得一次開發票,填完單位之後,服務員沒有收曉曉的零錢,轉頭還將把她用過的餐具也扔掉了。

曉曉一直小心地維護著自己這份職業的尊嚴,但周圍人的目光依舊如潮水般無孔不入,就連自己的父母也無法“倖免”。

有的同事會當著面取笑曉曉的父母,每一次回家,總有人一次又一次地向曉曉確認她的工作,“再確定一下你讀的是那個專業、你去的是殯儀館,然後我才想到原來我還會給他們造成困擾”。

特报 | 殡葬礼仪师:每一个职业都能焕发光彩

△ 殯儀館禮儀師。

內心的有不痛快是難免的,不過曉曉還是嘗試著去理解他們不友好的行為。

她不斷地告訴自己,其實這並不是一件什麼大事。朋友聚會,別人要是邀請她,她就去,別人不叫,她也不會主動去湊熱鬧。她逐漸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許多“殯葬人”一樣,他們主動縮小交友範圍,擔心給別人添堵了。

小小四方廳堂 細味人生百態

廣州市殯儀館的逝者告別廳並不大,但裡面卻濃縮著世間百態。

曉曉作為告別儀式的禮儀師,見過形形色色的人群,人與人之間的遮羞布會在這個告別廳中統統脫下,只剩下最原始與最真實的一面,虛情假意的人不在少數。

有的人在別人面前就哭的特別傷心,沒人的時候就在那裡抽菸,嘻嘻哈哈的,為人子女的都有、不是很親的人也有。

特报 | 殡葬礼仪师:每一个职业都能焕发光彩

△ 殯儀館禮儀師。

曉曉一開始對這些人都不屑一顧,直到後來殯儀館的老師傅告訴她,“他們的家庭情況如何,我們就無從得知”,無論來者是誰,作為服務人員,都要以禮相待。

有人是虛情假意,當然更多的是真情流露。

曾經有一位很年輕的爸爸去世了,妻子抱著孩子來送別。孩子要是比較大,懂事的話,會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但如果是一兩歲的孩子,他媽媽在那裡哭,然後他在那裡玩,趴在棺木邊上喊“爸爸、爸爸”這些時刻讓曉曉感到無能為力,“你很想去幫他做一些什麼,但是你什麼都做不了那種”

人性溫暖的一面,在告別廳中也會被無限地放大。

曉曉是兩個孩子的媽,她很怕為那些夭折的孩子主持告別儀式,“特別是自己當了父母之後,看到小孩子都覺得他們的容貌那麼可愛睫毛長長的,每一次看到都會難受。”看著那些悲痛欲絕的父母,曉曉的內心都久久不能平復。

特报 | 殡葬礼仪师:每一个职业都能焕发光彩

△ 殯儀館禮儀師。

相比於逝者,曉曉覺得更難面對的是家屬。有一些人會向他們提出各種無理的要求。

因為廣州市殯儀館處理的遺體多,一般都在第三天才能拿到骨灰,有家屬會嫌棄殯儀館動作慢,對曉曉她們的工作表示不理解。

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況,曉曉都會選擇冷靜下來,去理解家屬的心情,畢竟大家的目的是想把這件事情做好,“只要慢慢和家屬進行溝通都能講得通。”

從2000年進入廣州市殯儀館開始,曉曉已經在這裡渡過了19個年頭,她也從懵懂的少女成長為丈夫的妻子,孩子的媽媽。有時回想當初修改專業走上殯葬這條道路,曉曉說自己有過迷茫和糾結,但並不後悔。

如今的曉曉對殯葬行業有著很多自己的想法,她不停地學習別的殯儀館的做法,將他人的優勢與自身條件結合,策劃出了許多更人性化的告別儀式。曉曉始終相信,無論什麼職業,只要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去做,都能獲得他人的尊敬。

特报 | 殡葬礼仪师:每一个职业都能焕发光彩

△ 殯儀館禮儀師。

排版 | 何鑫

校對 | 張櫓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