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團長我的團》中阿譯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拖拉機257329030


阿譯不是假,是在那樣的環境下,他沒有找準自己的位置。

他的軍銜最高,上級讓他對很多事情負責,但他沒上過戰場,炮灰們哪個會把他當回事。他想融入炮灰,但又一次次的被炮灰們霸凌。


炮灰們甚至覺得他是叛徒,因為上級讓他彙報炮灰們的一舉一動。


他總是扭捏的一個,動作誇張,語氣誇張,看起來與劇中的環境格格不入,但即使外在的表現是這樣,他也是真正的炮灰團中的一員,是一名合格的炮灰。


他能即時用日語歌與對面的日軍對嗎,他把軍歌牢記在心,看似柔弱其實一身腱子肉。關鍵時候絕不掉鏈子,對於團長的崇拜與愛,他一分錢都不少,他說過:如果能做一天他,我願意死去。


書中的阿譯頭像,一個城一個城的勸導國軍投降,終於他遇到了阿譯。阿譯已經不是那個毫無經驗的新兵蛋子了,他已經擁有赫赫戰功、被部下崇拜的真正的長官了,他真的在某種意義上踐行自己的話——成為死啦死啦。因為南天門上的38天,阿譯長官無論到哪裡都要囤積眾多糧草,他餓怕了,他也怕自己的炮灰們捱餓。一頓飽飯之後,阿譯自殺了。沒有團長的世界,他看不到光亮。


他永遠是團劇中、書中格格不入的那個,但這份格格不入卻入了我的心。


世界驚奇實錄


阿譯可能是作者埋藏的一根隱線,如果電視劇把小說拍全了,阿譯會是一個閃亮的明星。。。作為一個沒能進入官僚圈的失敗者,其實阿譯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學生,成績好,並且有理想。死啦用過的戰術,他基本都學會了,團座借虞師炮火,把炮灰撤回禪達,阿譯也學著把打南天門的殘部撤回祭旗坡,死啦拒守樹堡,後來阿譯當團長也建了個類似樹堡的工事,把解放軍折騰夠嗆。。。阿譯也把部下處的像兄弟一樣,這幫人願意為他打仗。。。阿譯是文弱,但是他自學能力非常強,並且價值觀很正。前期之所以融不進炮灰,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如果能拍全小說,可以看到阿譯從不成熟轉向成熟,最後自盡了,也說明他一直沒有放棄理想,對理想很執著。


創造了好幾次冷天


阿譯這個角色十分之魔性,他知道什麼是對錯,卻做不到。如果他想努力,他就必須和老兵油子同流合汙。

他的能力不上不下的,有的方面很高,有的方面極差,其他的都是一般般,他很願意學習,又能學會。可是論文比不上孟煩了,體力比不了迷龍,槍法距不辣太遠,武功比不上喪門星。

他認為上級是對的,就正大光明的當唐基的線人,他覺得龍文章是對的,只要龍文章揮揮手指頭,他就會衝上去。

他注意自己的形象,他甚至有一副假襯衣領子。

可是我們往往很同情他,這是為什麼?

我來告訴你,如果今天的你我穿越到阿譯的身上,我們就活脫脫變成一個一樣的阿譯長官。我們的能力和阿譯是不相上下的,我們最多能在軍官培訓班拿到績學獎章,我們知道畫籃球三分線,我們有像他那樣的熱血,我們會盡力學習。

可是我們在那群殺氣騰騰的老兵面前,就是個阿譯,我們做不成龍文章,我們最好只能做到阿譯長官那樣,我們做不了克虜伯的殉葬,我們就是阿譯,你,和,我。

就是阿譯,所以在看阿譯的時候,我們總覺得他那麼魔性。


李勉9


團長這部小說之所以牛逼,不是因為他站在統治者的角度來書寫的,而是他站在平民百姓的角度來書寫這一場戰爭。沒有了慷慨激昂、躊躇滿志,那是大人物的專利。有的只是在那種殘酷的環境下,中下階層的人們如何面對即將亡國亡種的民族浩劫。

這就是人性!

他們軟弱,他們無奈,他們被拋棄,他們可憐;儘管如此,他們還是挺了脊樑,他們渴望勝利,渴望被人尊重,更渴望為民族大義出一分力,就算是他們搭上性命,他們也做了。

虞嘯卿:愚蠢的咆哮的公卿!他們是官二代,是體制內成功的青年才俊,是既得利益最大的受益群體。他們一腔熱血、慷慨激昂、躊躇滿志,相對於他們的本職工作,他們更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如何擴大自己的既得利益。再如何擴大自己的既得利益的同時,一個滿腔熱血的愛國青年,變成了一個權謀機詐的官僚老油條。

理想和現實,他們選擇了現實!

孟煩了:一個書香門第的知識分子,中層階級。他們讀過很多書,瞭解官場上的機詐權謀,你瞭解那些機詐權謀全部的全部手段。他們更懂得如何去忽悠最底層那些沒有知識愚昧無知的人們。

這樣一個人是很容易上位的,他是學生兵,更關鍵的是也很愛國。但是要命的是他卻有了一顆他不該有的東西,就是這個東西讓他一輩子一事無成無所作為。那個東西就是憐憫,對最底層人們的憐憫。如果他不憐憫,不慈悲,可以一個勁的忽悠那些傻大兵去送死,去成為他自己的墊腳石,但是他沒有。

同樣的理想和現實的抉擇,他混過去了。沒有為理想殉道,也沒讓現實改變自己,選擇自己成為一個普通人。跟他同樣選擇的,還有張立憲!

迷龍蛇屁股不辣谷小麥,要麻豆餅克虜伯都是普通人,都是炮灰!

阿譯,是最可悲的一個!他覺得他有知識,他跟別人不一樣。他拼命學習,自以為能有一番作為,到頭來卻發現自己學的跟現實東西完全不一樣,沒有學到一樣實用的東西,成了一個體制教育的犧牲品。

他不是官二代,也不是書香門第,他是寒門貴子。倔強、自卑。

理想裡面,他眼裡的、他認為的戰場就應該是:一槍熱血衝上去,馬革裹屍還家鄉。可真正的戰場遠比理想的殘酷,是不停的消耗不停的折磨,不停的忍辱負重。

他一腔熱血,滿腹經綸,卻沒有孟煩了虞嘯卿肚子裡面的真正的知識,他無法融入到上層階級。但是她付出那麼多的心血,學到那麼多的東西,又加上別人糊弄他,給他那個虛職,又無法融入到底層軍兵的人群裡。同時他也不甘心,不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傻大兵。所以他倔強!!

在領導、在上層人士面前,他就是一個傻大兵。在底層那些平民百姓的眼裡,他又是一個不合格,不入流的軍官。所以他自卑!!

在他們的眼裡,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是別人給的,他們沒有自己真正的三觀。他堅持著別人給他的理想,一直堅持著。

直道遇上了龍文章,他在龍文章的手底下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在這個社會大學裡面,他跟一個完全沒有受過一丁點體質教育的人,他學到了東西,最後他成為了一個合格的軍官。

終於,他融進了上層社會!!太不容易了!終於獲得了他一輩子想要的東西,榮譽,尊嚴,自信,地位!!

可是沒過多久,他這個拿命換過來的飯碗保不住了。國民政府這個鳥巢完蛋了,他這個鳥蛋還能保得住嗎?

投共?他受到的教育不允許!!就算真的幹了,他還能保住自己現在擁有的東西嗎?

死了算了!!所以他自殺了!

他的自殺,不同與克虜伯。龍文章是克虜伯的神,是他的信仰,信仰崩塌了,還是被自己人推倒的。那樣的話,人活著還有什麼意思?所以克虜伯自殺了。

克魯伯斯因為自己的政府推倒了自己的神,對這個政府徹底絕望了,所以他選擇自殺。

阿譯沒有,在他們的神被推倒之後,它堅強的活了下來。是因為在那個時候,他被上面的人認可了。他認為他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終於擁有了自己想要擁有的東西。所以他活著。

他死了!不是為理想殉道!雖然他也有理想,但是這個時候是對他理想和現實的雙重打擊。所以他自殺了!



老虎盆景


阿譯是一個在炮灰團中與其他炮灰都不相同炮灰。

阿譯有文化,他自尊又自卑,精神層面上他不甘把自己降低到與炮灰們同一層次,可他又一事無成,很多方面還不如那些炮灰們。煩了也有文化,但阿譯他怕煩了,因為煩了跟他一樣有文化,不但自己玩世不恭,而且一眼看透了阿譯。因為煩了開始時也滿腔熱血,但在現實面前碰壁之後,為了生存能很快的隨波逐流,而阿譯不能。阿譯他又不由自主流露出內心的真實,結果只換來炮灰們的嘲諷。看到阿譯的表現,讓人想笑,細細一想難免心酸。

他渴望成為一個勇敢的人,他成不了虞嘯卿,成不了死啦死啦,連煩了都比他強。煩了至少都有個偽裝的堅硬外殼,但阿譯連裝都裝不出。實打實的硬核桃虞嘯卿更是自不必多說,阿譯面對虞嘯卿雙腿直哆嗦,只有仰望的份。死啦死啦這個妖孽一樣的怪物,他身上的魔力阿譯永遠也學不來,所以他佩服死啦死啦,並出乎意料的敢於在唐基面前承認這個事實。

阿譯最後明知是死,但他還是帶領增援的炮灰衝上了南天門,最終成為了一個勇敢的人。小說中他為了部下的生命著想被煩了勸降後又自殺,這時的阿譯完全成為了一個自己心目中想成就的自己,一箇中國人從古至今崇尚的“士”!

阿譯的身上有太多太多我們這些普通人的影子,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阿譯成就了自己,而我們沒有做到。


阿呆的老大


《我的團長我的團》在2009年上映,影片影響力不低於電視劇《亮劍》!

《我的團長我的團》主要講述了國軍在雲南一帶的鬥爭!

阿譯可以說是這部劇中的靈魂人物,儘管總是那麼格格不入,遇到困難,他總是鼓勵大家,勇敢面對,敢於做炮灰,所以說阿譯在這部劇中的作用非常之大!

對於阿譯而言,沒有什麼比國家興亡,為父報仇更為重要,從一個膽小的文官,慢慢變成一個打死不後退的硬漢,我覺得此人物設定的非常好!





辣椒影視廳


這段時間因為一直找不到什麼比較好的消磨時間的好電視劇,於是又重新去把《團長》翻出來看了看。

之後網易雲音樂就給我推薦了《野草閒花逢春生》這首歌。

阿譯作為炮灰團裡唯三的知識分子,但卻是唯一一個沒有經歷過真真正正戰鬥的人,小太爺煩啦書香門第從學途中投筆從戎,從最開始的壯懷激烈到後面一路敗到中緬邊境的小城禪達,他變得消極,悲觀。克虜伯,同樣作為一個學生兵,也是一路敗到禪達。

只有他沒有經歷過這些,他逃到禪達的原因只是因為上海淪陷之後他的父親被日本兵當了靶子,他作為軍官訓練營的一員,少校軍銜,卻從來沒有打過仗。

這點,他甚至不如連炮灰團都厭惡的東北軍李烏拉。

他渴望壯懷激烈,卻從未經歷過這些。就像他自己說得你有,他死都不想變成炮灰團那些人那樣的活法,渾渾噩噩。所以在龍文章出來之前或者出來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他從未融入過炮灰團。

迷龍說他裝,其他炮灰也不喜歡他身上那些死板的書卷氣息,他看不上那些混吃等死的炮灰團,而那些炮灰團也不太看得上這個滿懷壯懷激烈卻和他們同樣混吃等死的沒打過仗的少校。

在禪達收容所的時候唯一能和他說上話的也只有作為學生兵的煩啦,但煩啦同樣厭惡或者說不喜歡這個滿懷壯懷激烈的人,他當初的壯志在一場場的敗仗中已經消磨殆盡了。

他軟弱卻比炮灰團的任何人都要堅定,他精打細算渴望融入炮灰團卻又害怕自己變得和炮灰團一樣。

在審問龍文章的時候他歷數龍文章的罪行,讓炮灰團的眾人都盤算著回去怎麼數落他的時候,他畫鋒一轉說“如果能犯下他那樣的罪行,吾也寧死!”

煩啦一直是作為炮灰團裡嘴最毒的存在,但其實算起來,阿譯比他還要厲害,但他只是不願意成為這樣的人。

在遇到龍文章之後他一直是炮灰團的臉面,或者說他和唐基是一路人,為虞嘯卿和龍文章打點上級關係的人,他可以為了一個不多不少的豆餅去唐基面前哭得像個娘們;也可以在明知道沒有後援的情況下任然選擇帶著炮灰團的衝上南天門與他從禪達收容所出來的兄弟們共生死。

他和唐基是一樣的人,但卻又有很大不同。

唐基無論怎麼看都像一個壞人,但他同樣有過阿譯的壯懷激烈,但現實需要他變成一個壞人的樣子,去為虞嘯卿打點和爭取。

而阿譯因為龍文章的緣故,雖然同樣需要去打點和爭取,但卻少了唐基需要的那些算計。那個時候炮灰團們已經是一個整體,沒有那些勾心鬥角,所以他不需要唐基的這些。

龍文章給了他希望,於是他甘願成為龍文章手下的一個簇擁。他在後面依舊軟弱,但卻也十分剛強,他如同一個溜鬚拍馬的小人,卻比誰都在乎炮灰團的那些兄弟們。他壯懷激烈,從來沒有絕望過。

他渴望成為龍文章那樣的人,並且後面也真的成為了那樣的人。

後來團長自殺的那一天,他又哭得梨花帶雨。

後來煩啦去招降他的時候,他的作戰室裡依舊放著那首悲傷的《野草閒花逢春生》。他眼神悲傷的對煩啦說“煩啦,你衝上去了,你找到希望了。我又跑了,我沒有希望......煩啦,我好想他們......我總是做錯,我不想再錯了。”之後舉槍自殺。

煩啦從阿譯的帳篷裡出來之後,阿譯手底下的兵在他死之前下得投降命令下依舊軍紀整齊但卻都神色哀傷,他們保留了最後的體面為自己這樣一位長官送行。

在死之前他都還想和煩啦或者炮灰團吃上一頓白菜豬肉燉粉條,但沒了,那個時候什麼都沒了。

龍文章死了,迷龍死了,要麻,豆餅,蛇屁股,克虜伯,獸醫,摧勇,康丫死了;不辣殘了帶著一個日本兵湖南了,董刀帶著弟弟的骨灰回四川了。

炮灰團早在龍文章死的時候就沒了。


春光乍洩噢


最近又看了一遍《團》,對比其他劇,還是《團》更能觸動人的靈魂。劇中所有人物都是不可或缺的,他們完全真實再現了那個時代,那些活在戰爭中和戰爭邊緣的普通人。特別是在對待國家民族、個人榮辱、生與死、情感良知、是非取捨上,這些小人物表現各不相同,但又在大義上殊途同歸。即使早已遠離了那個年代,現在的人看後也不禁感同身受。

阿譯這個角色非常重要,是少數幾個貫穿全劇主要人物之一。阿譯身上體現了複雜的人性,怯懦、斯文、勢利、虛榮,但也善良、勇敢、大度、團結。他能力不強,卻有成為龍文章那樣人的理想;智謀不高,卻甘於服從顧全大局;他勢力虛榮,卻珍視友情;他膽小怕事,卻能與戰友拼死一搏。他逐漸從一名窮酸氣的科班出身的低級軍官,飽經戰火洗禮,最後終於成長為一名具備英雄氣質的軍人,恰恰是作品塑造的最真實的地方。

世界上就是有無數個阿譯這樣的人,相信你一定遇到過,他們看起來很“假”,但卻無比真實地存在著,甚至你可以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莫染餘生


注意戰術動作!!



湖南兵不辣哥


林譯,上海人,沒打過戰的少校軍官。

副團長+督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