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東四,列東四、西單、鼓樓前之首

在半個多世紀前,東四地區仍然是北京最繁華的商業區之一,以東四西大街(舊稱豬市大街或大市街)為例,便可窺其一斑。

在這條街上有豬店、鵓鴿市、小羊市、豆腐巷,還有幾家古玩店、大油鹽店、魚店、肉槓(豬肉店)、“羊肉床子”(牛羊肉店)和飯館、切面鋪和山東人開的“黃酒館”等。其中可列入“老字號”之列的有萬聚興、追古齋古玩店;同和樓、匯豐飯館;大成、德厚魚店;普雲樓、振陽樓肉店及芙蓉齋糕點鋪、汪元昌茶莊、一品齋帽店、荊華鞋店。

街上還有鐵鋪、電料行、粉房等等。如果再追溯遠一點,這條街北側有太原堂飯莊。太原堂飯莊佔地很大,有三層院落,後院分東、西兩院,臨街處還是二層小樓。據老人回憶,太原堂飯莊曾與什剎海的會賢堂飯莊齊名,一度十分紅火,其所招待的客人以東城富賈為主,清末民初之際,這裡天天高朋滿座,車水馬龍。

老東四,列東四、西單、鼓樓前之首

在東四西大街的南側,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曾有“東四商場”,是集購物、餐飲、娛樂為一體的大商場,與西安市場,東安市場內容和形式一樣,京城許多曲藝演員都曾在這裡獻藝。在“東四商場”東邊是弓箭大院,當年此處製作弓箭的作坊有17家之多。

老東四,列東四、西單、鼓樓前之首

在東四西大街上最有名的是豬店,即買賣、宰殺、加工生豬的作坊,據《北京經濟史資料》所載,此地在1919年參加北京豬行商會的就有54家之多,它們都分佈在東四西大街南側及豆腐巷衚衕內。有趣的是豬店幾乎都沒有正式字號,以店主的姓氏和綽號命名,如程大店、侯三店、蔣二店、高八店、邳五店等等。1949年之後人民政府提倡“愛國衛生”,這些豬店都遷到郊外大紅門去了。據考,東四西大街原本稱馬市街,後因豬店雲集才改稱為豬市大街,1956年之後改稱東四西大街。

東四東大街,現稱朝內大街,當年也是很熱鬧的,其中街北的古道觀三官廟前,還是北京的估衣一條街,集中了幾十個估衣攤。

正如京城民諺所云:“四牌樓東、四牌樓西,四牌樓底下賣估衣”。

估衣泛指舊衣,至少是穿過的衣物,在舊社會許多人買不起新衣,這樣使這個行業得到發展,尤其是春夏、秋冬之交更換衣物時,賣估衣的生意是很興隆的。

老東四,列東四、西單、鼓樓前之首

在東四牌樓東路南,曾有著名的永安堂藥店,這家藥店的歷史和規模,決不亞於同仁堂。這條街上的“朝內菜市場”,是北京四大菜市場(東單、西單、天橋)之一,是由“糖市”(早年的批發市場)發展而來。最早的“糖市”在豬市大街,上世紀50年代初,拓寬馬路和遷走豬店之際,將街內的小商小販遷到了朝內大街的萬曆橋附近,政府蓋了大棚,小販們從此結束了“雨來散”的生活,在大棚內各設攤檔,後來就成為了大菜市場。如今在十字路口東北的朝內菜市場,是物美超市,其地位和經營模式與昔日的朝內菜市場有所不同。

在東四北大街,當年有許多老字號,如聚慶齋糕點鋪、森春陽食品店、源聚永綢布店、惠蘭芳香蠟店、大興果局、德一茶莊和虎記年糕店等,在許多老人的記憶中,還有一家“曹記書店”。書店是家庭式的,但書的種類很多,而且都是新書。在上世紀60年代以前,這裡成了孩子們閱讀的場所,什麼小人書(連環畫)、蘇聯的革命小說和魯迅、郭沫若、巴金等大作家的作品應有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