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五元?除了元神、元氣,其他三元是什麼?

人有五元,即元性、元神、元氣、元情、元精。

元神:即魂魄,人都有的,當沒有時精神就崩潰了,那是行屍走肉;

元神常常與“元性”、“先天之性”混稱。意即父母媾精結胎成形之後,此神為出生前尚未被後天所染之神。不是思慮之神(即意念活動),故表現如嬰兒不識不知而又具備感覺、靈動的狀態。氣功態下,人處於恬淡虛無的境界,此時呼吸綿綿,若存若亡,無思無慮,飄飄欲仙,恍恍惚惚,這一狀態即乃元神所現。其實,《老子》所言“載營魄抱一能無離,專氣致柔能嬰兒,滌除玄覽能無疵,愛民治國能無為,天門開闔能無雌,明白四達能無知,”正是描述元神所主宰的出命活動狀態。


什麼是五元?除了元神、元氣,其他三元是什麼?


元神的本質

就本質而言,元神並非‘超自然力量’。元神與身體共存,失去了身軀的容納,元神無法在五維以下的任何時空中存在,會隨時間的推移逐漸削弱,直至破散。在道家的認識中,元神是人一出生就擁有的。元神泛指人的潛意識,是一個人的人格存在的根基。所謂意念周天,便是逐漸喚醒元神,使“真實的自我”從表意識的“牢籠”中解放的一種效率極差的方式。而狹義上的元神,專指修道者達到“煉氣化神”境界時,所產生的對世界的一種獨特的感官。這種感官,是人類出生以來就有的,是智慧生命的特徵。

這種感官,來自於元神,它是完全科學的,沒有任何神秘色彩,是人類最基礎的本能之一。想要讓元神甦醒,重獲這種感官,就必須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和各方面的素養。所以,從古到今所有修行有成之輩(無論是道佛儒還是基督徒),都擁有大智慧,讓人感覺非常超然,又和藹可親的原因了(通過元神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周圍的大多數事物,包括人的思想情感)。想後天修成“五眼六通”,必須喚醒元神。

元氣:出自腹中,氣不續,人亡;

元氣又稱“原氣”、“真氣”,是存在於體內惟動生命活動的本原物質。元氣是人的生命與天地自然統一的物質基礎,“大人生廠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素問*寶命全形論》);元氣也是生命之源泉,“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莊子*知北遊》);生命活動過程,即是元氣的消長變化及升降出入運動。“人之生此由乎氣”(景嶽全書》),“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素問*六微旨大論》)。人體通過元氣的調控作用,以維持內環境及內外環境間的陰陽平衡。


什麼是五元?除了元神、元氣,其他三元是什麼?



人體通過元氣的調控作用,以維持內環境及內外環境間的陰陽平衡:有人從“場”論角度,認為元氣是一種“動態的生物場”,這種“場”非常活躍,雖看不見、摸不到,但其可產生感覺,能聯繫調節機體內外環境,以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協調。

元氣是中醫的一個概念,流傳了幾千年,用現代的西醫語言來描述元氣就是:每個人的生命力是不同的,這個生命力是人體的各臟器功能的綜合指標。元氣產生於生命形成的同時,來源於父母的遺傳,存在於人體的腎臟。元氣為人體健康的先天之本,是生命的原動力,元氣充裕則身體健康,元氣不足或受損則生病,元氣耗盡則生命終結。在人類的生命過程中,元氣從出生開始,一直到最後離開這個世界,是一個不斷被消耗的過程。可以說,正是我們身體裡的元氣維持了生命的全過程。

每個人生下來以後,身體裡就有父母的先天之氣,被稱為“元氣”。除了這種與生俱來的,同時還有後天的呼吸之氣和水谷之氣,通過這些來維持每個人的整個生命過程。人是天地的產物,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是陰和陽的有機結合,它是一個陰和陽的統一體。在陰氣和陽氣的不斷運動和變化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二”,形成了清陽為天、濁陰為地的陰陽兩極。如果只有陰和陽,沒有“三”,是不會有萬物的。那麼,老子所謂的“三”又是什麼呢?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地氣的上升與天氣的下降,

構成了一種“運氣”的狀態,這種運動著的氣的狀態,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產生的根本原因。

元性:人生下來就附帶著其本身的性格,即本性,是先天的,無法改變;


什麼是五元?除了元神、元氣,其他三元是什麼?



元性指作為具有神識的人所不同與其他生命的“道性”,元性可以說就是一種自在真常之道佔主導位置的本性。換言之即人心的自然清虛之本性。

元情:即最本生的感情,包括七情六慾 ;

元情屬於“義”,指人秉承善之本性,自由發展的感性的具體表現。肯定人們的自主意識,強調個體性與平常心。強調“自得、自成、自道、不倚師友載籍。”也就是說這種元情是無情之情,即不為物所累而善待於物之情,主張超越一切功利的追求,榮辱的考慮、出處隨順自然,以求得個體生命的保全和自由發展,“達於情而遂於命”,反對違反自然本性的欲求。


什麼是五元?除了元神、元氣,其他三元是什麼?


可以說“上義”就是道情,它具有濟安扶危、助人為樂、處善聚緣、助弱扶危、果斷有力、利生捨己、排憂解難、扶生萬物等的一些表現。這些表現都是明顯地超出了內環境之外的具體實施和作為,而不單單只是一個思想和觀念,可以說它就是行道的一種表現,是行德的一種表現。

由於有這些特點和特性,老子才在這裡說“上義為之而有以為”。這個“有以為”就是在實踐過程中雖然具備了上乘的義德,但是這些義德的表現,還必須在後天的有為狀態中去進行實踐,產生的能量又反饋到無為之中。“為而不為,為而有為”,兩者是一個有機的結合。先天占主導地位、後天佔輔導地位的仁德以及義德,這兩者之間相比較,就有一種自然的差異性,把握好了這個差異性對我們修養自己的道德,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什麼是五元?除了元神、元氣,其他三元是什麼?


元情的重要特點就是善待萬物,我們都能善待萬物了嗎?義是否表現在我們的行為之中?如果沒有這些表現,那麼義德就是空的。所以透發於內的仁德,行之於外的義德,兩者之間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要整體把握住,結合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結合自己內環境的點點滴滴,進行綜合性的分析,看看你的五德只是意識上的缺德,還是實質上的缺德?如果只是意識上的提升,那就還需要行道、修德。

元精:就是元陽,現代稱荷爾蒙;

“元精”一名始見幹丹書。又稱“二五之精”,指由陰陽二氣交感而成的先天之精。精為形之基,是人體生命的物質基礎,是生命的本源物質,並具有調節與主宰生殖、生民發育的作用。


什麼是五元?除了元神、元氣,其他三元是什麼?



《古文參同契》說:“元氣之積厚而精英者,稱為元精”。《內經》中雖無“元精”一詞,但《靈樞*本神》“生之米,謂之精”、《靈樞*決氣〉“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以及《靈樞*經脈》“人始生,先成精”之“精”,皆是指元精而言。張伯端《悟真篇*金丹四百字序》明確肯定此精“非淫佚所感之精”,秦漢及以後的道家多論元精,多指“氣之精者”。如《淮南子*精神訓》:“煩氣為蟲,精氣為人。”王充《論衡*超奇》:“天稟元氣,人受元精”,而道教學者則肯定元精不僅僅是氣之精,而且能生元神,即精中含神識種子。

除了五元,我們需要了解的還有五行、五常、五臟、五方,敬請保持關注,【五體】後續將將全方位解答你心中所有的疑問,帶你進入全新科學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