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信凱:新型職業農民,你願意當嗎?

說到職業,我們往往很快會想到老師、醫生、警察、工人等等,而農民卻常常被大家遺忘,這跟長期以來大家的一些誤解與偏見有關。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一個新的名詞逐漸被大家所熟知,那就是“新型職業農民”,農民與職業緊密掛鉤在一起,而且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這一群體正在迅速壯大。2019年2月28日,農業農村部公佈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農村新型職業農民已經超過1500萬人。擁有高收入、懂得高科技、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形象,越來越鮮明,也越來越有吸引力!那到底什麼才是新型職業農民?應該如何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究竟擁有怎樣的創富機會呢?《中國經濟大講堂》特邀重量級嘉賓朱信凱,為您深度解讀《新型職業農民,你願意當嗎?》

◆◆

嘉賓簡介

◆◆

朱信凯:新型职业农民,你愿意当吗?

朱信凱,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朱信凯:新型职业农民,你愿意当吗?

(以下為演講全部內容)

我今天想給大家首先講的就是怎麼理解農業。大家在高考填志願的時候,總不願意去填農業的志願,總不願意去報農學院,為什麼呢?你肯定心裡對農業有一種天然的、認識上的偏見。當然一提到農民、農業、農村,大家首先會想到“三農”,我想“三農”實際上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們的叫法,我覺得那個時候農民、農村代表著貧困,農業代表著貧窮。在當前這樣一個社會歷史條件下,我們對農業、農村、農民的概念要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一、如何重新認識農業、農村和農民?

我們現在的農民更多是身份的概念。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實際上,最終我們的農民也會成為一種職業,就是農業產業的從業人員,他的收入不會比城市裡面的工人低,它應該是城市裡人嚮往的一種職業。

未來這種代表著貧窮的鄉村和農村慢慢就消失了,變成了小型的城鎮、微型的城鎮,它的居住環境特別好,社會化服務體系特別地完善,甚至於是城裡人嚮往的地方。

無論農民和農村怎麼轉變,要記住,農業是永恆的。它是一個集技術、經濟、政治和國家安全於一體,與整個人類的進化史相併存,並隨社會發展與進步越來越表現為多功能性的、永恆的魅力產業。我們看,99%的食物是來源於農業,只要我們人類活著,無論再高的科技水平和發展狀況都需要吃飯,只要是需要吃飯就需要農業。即使通過高科技把人類送上了太空,實際上在太空生存中最大的障礙就是可持續的、多樣化的食物供給,這還是農業的問題。大家現在一方面提到農業就皺眉頭,同時自己天天在想追求自然、健康、原生態,追求鄉愁,而你追求的這些東西來自於哪裡?來自於農業。所以,我專門提到為什麼我們許多的城市居民非常喜歡看《舌尖上的中國》,那是因為《舌尖上的中國》講的就是食品、農產品,是農業提供的。

形象地講,過去的農業主要是滿足嘴,現在的農業不僅要滿足嘴,嘴要可口,眼要秀麗,鼻要芬芳,耳要動聽,現在的農業要滿足的是全方位的、五官的感受。習近平總書記講過,叫“百業農為先,農興百業興,世界各國皆通此理”。前兩句大家都會講,但第三句你未必會講,也就是說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論你的經濟發展到什麼階段,農業的地位是始終不會變化的。美國早就不是一個農業社會了,但是實際上,美國的內閣部委裡面除了五角大樓國防部,農業部可能就是最大的一個部委了,它管理著整個全國,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全食物鏈的管理。包括我們講歐洲、法國、德國,它們對農業的重視,都是有一個龐大的農業頂層設計。所以,今天我首先帶給大家的就是農業的新概念,希望大家能夠記住這個概念。

朱信凯:新型职业农民,你愿意当吗?

新型職業農民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並達到相當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近幾年,國家一直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一項重要工程。2019年3月,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解讀《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0年)》時再次強調,每年要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00萬人以上。這些“綠領精英”們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正在改變著公眾對農民形象的傳統認知,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那麼,我國從事農業產業人員的現狀如何?新型職業農民有何特點?其他國家又是如何培育職業農民的呢?

二、我國農業從業人員現狀如何?

我們國家目前農業從業人員也有老齡化的趨勢。1996年的時候,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比重大體佔農業從業人員的8%;到了2016年,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在農業的從業人員裡面佔到了22%。所以,我們未來的農業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應該還是非常明顯的。

從農業從業人員受教育程度來看,大專以及以上的農業從業人員的比重佔的很低、很低,只有0.9%。這當然就得看大家看中的是什麼,如果你看中的是機會,那你就要抓緊時間幹了,我們農業從業人員裡面文盲的比重還很高,目前還有大約佔6.5%的比重,小學大體是37.4%的比重,初中農業從業人員大致佔48.6%,高中佔6.6%。所以我們農業從業人員受教育的程度相對是比較低的,因為一個初中生和一個高中生,他們接納新知識的能力,接納新技術、新的商業模式的能力,那是呈指數級的差別的。

從我們國家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的數據來看,我們國家小農戶的勞動生產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4%,僅僅是歐美髮達國家的2%,所以它很難在大宗農產品的生產上獲得競爭優勢。所以我們要加快推進農民的職業化進程,這是我們當務之急,要儘快地從傳統農民、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高校畢業生當中培養新型的職業農民,使他們成為提升小農戶、帶動小農戶的有生力量。

三、新型職業農民有何特點?

我們來看職業新農民應該具備什麼特點。我想,職業新農民三個特點必須要有:情懷、能力和尊嚴。

首先你要有情懷,你要熱愛農業、熱愛農村,願意把農業事業作為自己的追求,這一點非常重要。情懷實際上就是你一個人的興趣,我們很多的農業大學的大學生回鄉去創業,承包大量的土地去規模經營,去作特產養殖等等。我想,實際上商機是一方面,情懷是他們出去創業的基礎。

第二個要有能力、有文化,要有技術、會經營。為什麼我說高中畢業就一定比初中畢業要好,因為我們專門作過研究,高中畢業生接納新知識的能力要比初中畢業生高得多,所以我們講要有文化,你才能懂技術,你才能夠會經營,有些人說我沒有上過學,我經營頭腦一樣可以的,但至少是不規範的,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現代市場的意識。

第三個方面,那就要有尊嚴。

2018年起,在每年的秋分季節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為什麼設這麼一個節日?很簡單,就是要讓中國的農民有尊嚴,有幸福感,有獲得感。我做過幾年中法學院的院長,我覺得法國的農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農民了,政府對他們那麼好。實際上發達國家的農民是一個社會嚮往的職業,是大家都願意去做的職業。當然,即使你想做農民,你也做不了,因為你沒有那麼多土地,沒那麼多資源。

我們來看日本的一個案例:日本的自立農戶一年的家庭收入轉換成人民幣的話,是49.7萬人民幣,在家庭收入裡,農業的收入大概是41.4萬元,是以農業收入為主。日本的自立農戶除了農民以外的,非農民的一般居民家庭收入是多少呢?33.8萬元,明顯地低於專業農戶、自立農戶的每年的收入,當然日本每年還有大量的非農業人口轉移到農業領域來。

所以職業新農民的三大特點就是情懷、能力和尊嚴。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職業新農民一定是這個樣子的。

四、其他國家如何培育職業農民?

我們來看看世界上其他的國家是怎麼樣來培育職業農民的,大概可以分為三種模式。

一種就是東亞模式。東亞模式就是超小型的農戶加農協,像日本、韓國,還有我們國家的臺灣地區。這個裡面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典型的做法就是國家來統籌規劃農民的教育培訓,農業和教育部門分工協作,農協在這個過程當中發揮了一個非常主導的作用。日本應該是在1947年的時候,就出臺了《學校教育法》,它規定將舊制的農業學校改製為新制的農業高中,也就是日本的高中教育裡面,有相當大比例的是農業高中的教育。高中畢業之後就直接獲得了可以從事農業的資格,如果你想提升,說我感覺到還不夠,沒問題,它還有後續的職業農民的繼續教育的體系。它都、道、府都有一些農業大學,另外他還有專門培訓農民的一些短訓班等,而且它在1947年還出臺了《農業合作社法》,在這部法律裡面規定,農業高中培養出來的農業專業的實用人才就是農業合作社的骨幹,法律通過大量的立法來把它的農業職業化的教育固化到它的基礎教育裡面,同時又有一套完整的完善的職業農民未來的繼續教育的體系。所以,日本農民的素質也是挺高的。

我們再來看北美模式。超大型農場主加私營企業為主的農民職業化模式,代表的國家就是美國和加拿大。最典型的特點就是“三位一體”的農民培育體系,科研、教育、推廣。以美國為例,美國主要是靠政府推動贈地大學來做農民職業教育和農業技術推廣的工作。在1862年和1890年這兩年美國分別出臺了兩部《贈地法案》,規定所有的州根據州里面擁有的國會議員數量,政府給每一個國會議員3萬英畝的土地,議員來經營,用土地的收入來支持一所大學,這就是贈地大學。如果你這個州有兩個國會議員,就可以拿到6萬英畝的土地,然後你去經營它,經營的錢就用來支持辦贈地大學。我們大家現在到美國去看到的很多大學,包括我們講的加州系列的一些學校,包括馬里蘭大學、康奈爾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都是贈地大學,它最優勢的學科就是農學,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它有一個天然的職責,法律給它界定的職責,你像康奈爾大學,你就要為你紐約州培養農業技術推廣的人才,以及職業新農民,或者講農民的職業培訓、職業教育,你有這個責任,所以它是這麼一種體制。

第三類是西歐模式,主要是代表的國家就是英國、德國和法國。

典型的做法就是政府把農業證書制度與農民考核相結合,農民接受相關農業教育培訓之後,需要通過相應的考試才能獲得證書,取得從事對應農業生產活動的資格。這個裡面最典型的是法國,我認為法國應該是世界上對農業、對農民教育最重視的國家,好像沒有之一。2018年的法國政府的財政預算,給農業的財政預算裡面將近三分之一的比重用在了農民的教育上,持續了這麼多年的農民教育的培訓,使得法國它構建了一個非常完整的、系統的農民職業教育的體系,所以在法國的農民接受職業教育的比重是世界上最高的。法國高等農業教育的學生的數量也在過去的四十年間翻了三倍多,並且它的生源越來越多樣化,所以在法國做農業是不缺人的。法國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農民要持證上崗,而且農民幾乎每年都要接受培訓,法國的浪漫,法國的優雅的酒莊,實際上在背後它的農民還是很拼的。

我們介紹了三種不同的農民職業教育的模式,總結一下,實際上主要有四個方面的經驗:

一個是這些國家普遍的重視農民教育培訓的立法。把農民教育培訓的管理機構、實施主體、運行機制,包括經費的來源作了一個明確立法,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當然我們現在也開始關注這個問題,無論是中央立法,全國人大的立法,還是地方立法,也都在不斷地向職業農民的培養、向職業農民培訓方面來傾斜。

第二個就是普遍的保障農民教育培訓投入充足。這一點很重要,也就是說能用錢解決的都不是問題。第三個就是普遍的重視農業經營資格的准入。也就是說,不是誰都可以從事農業的,在法國,農民一定要拿到證書持證上崗,包括北美、歐洲、日本,實際上都有一個資格准入。目前中國也在推資格准入,當然相對來講還不是那麼普遍。第四個就是普遍重視農業後繼有人的問題。所以我們現在要從各個渠道來發掘新型的職業農民。

從智慧農業到特色種養植,從農機服務到鄉村旅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新農人”在農產業中,尋找到了自己的創富之路。在河南,“全國種糧大戶”趙保獻創辦的許昌保獻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擁有無人植保機、糧食烘乾機等設備,社員138人,每年累計作業面積近10萬畝。在廣東,返鄉創業農民劉根,在體型短小、長相呆萌的巴馬香豬身上尋找到了商機,高質量養殖加互聯網銷售,已經年入百萬元的他,正在成為家鄉脫貧致富帶頭人。在浙江,已經有104位新型職業農民獲得高級職稱,高級畜牧師、高級農藝師、高級獸醫師。從經濟收益到社會認同,新型職業農民已經讓“農民”不再只是一個身份,而成為了一種職業選擇。未來,新型職業農民應該如何發力?又有哪些可以借鑑的創業模式呢?

五、新型職業農民擁有怎樣的發展機遇?

1智慧農業

未來中國的大農業應該怎麼發展,我想有兩個最典型的路徑,其中一個就是智慧農業,甚至於人工智能的農業。像黑龍江農墾,基本上已經實現了農業的現代化,他們通過互聯網、通過物流網來實現對整個耕地的土壤、水情、風力等等的操控,完全都是自動化來實現的。還有植物工廠,未來可能在相當程度上會成為農產品供應的一種新的供給模式。什麼叫植物工廠?就是我不再需要大量的耕地,我像蓋樓一樣,在這樓裡面我就可以種各種各樣的農作物,通過營養液、培養基或者是土壤,一層層累起來,以工廠的形式來進行農業生產。現在我們幾乎可以控制到,這種葉菜,它的生長只需要某一個波段的光,直接用這一波段的光來照它就可以了。未來可能蓋兩棟植物工廠,海淀區人吃菜的問題,大體就能解決了。而且你生產出來的蔬菜還是綠色的,甚至是有機的,因為完全沒有農藥,也不用化肥,什麼都不用,就是用培養基長出來的,是原生態、原汁原味的。實際上這種植物工廠目前在國內很多地方已經開始在設計,農科院的東門有一個很大的溫室,是國家重點的實驗室,裡面就是在做這種東西,那兒就代表了智慧農業的最前沿的,你到那裡以後就會發現,原來智慧農業這麼偉大,它未來一定會改變我們的生存模式。包括那個實驗室裡的智慧廚房,甚至把你的一些個人信息輸入給它以後,它就能告訴你應該吃哪種蔬菜、要和哪種蔬菜搭配,然後它就自動採摘,過來就給你炒好了。實際上未來智慧農業所帶給大家的,應該是根深蒂固的一種生存方式的革新。

陽臺農業未來也是智慧農業一個很重要的發展方向。大家追求什麼?追求吃得安全;怎麼樣才能吃得安全?自己種最安全;怎麼種?我在陽臺上就可以實現。針對不同城市的氣候特點 規劃設計好,這個月適合種什麼種子,種到幾月份,然後再換其他的種子。一戶家庭通過在陽臺上種蔬菜,基本上可以滿足日常的家庭蔬菜供給,同時還收穫了其它的東西。因為農業天然就是綠化,我們還收穫了生態,還收穫了綠色食品或者是有機食品,同時還收穫了科普——小孩子可以看看這植物是怎麼樣一點點長起來的。所以這就是農業多功能性的體現,這就是未來智慧農業的發展方向,這也是鄉村振興過程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創業方向。

2鄉村的社會化服務

江蘇崑山有很多特色民宿,這些特色民宿實際上就是鄉村的社會化服務的優秀樣板,它是把鄉村旅遊做到了一個極致,你到這兒就可以找到你的鄉愁。像周莊地區,它就是由村集體把農民或者漁民長期閒置的房子租過來,重新裝修。因為它的位置是在村裡面,旁邊就是小橋、流水,遊客就可以親身體驗到當地的傳統和風土人情。所以未來的民宿,比如特色民宿,應該是鄉村振興過程當中,尤其是在城鄉結合部、在大城市周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發展方向。

實際上未來整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相關的各個環節,都是蘊含著無限的創新和創業的機會。那麼小農經濟在什麼條件下可以實現現代化呢?在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前提下,它可以實現現代化。也就是說農戶適當的土地規模經營,整個設計到農業生產的全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從技術指導到生產資料,到種子購買,到最終的收穫,都由社會化來提供。這個樣子實際上一方面降低了大規模農戶的成本,同時還帶動了整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各個鏈條的發展。我認識一個人,他搞了一個突突農機,一到該收穫的時候,他自己建了一個電商平臺,別人到他的平臺上來註冊,註冊了以後,誰家說我這今天需要收割,直接叫一個突突拖拉機來給他收割掉了。對用戶來說自己只需要付一畝地一百多塊錢,成本很低,而且還不需要自己去買大型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所以小農經濟對應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完善和發展,是小農現代化的根本出路,我們要大力發展面對小農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尤其是對於我們中部以農業為主的省份更是這樣的。

3四種創業模式

面對鄉村振興,農民該如何創業呢?我們總結了四種創業的模式。

一種是平臺服務助推模式。政府搭臺、市場引領、農民參與、企業幫扶。政府實際上要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西方經濟學裡講政府什麼都不要管,市場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好。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發展的經驗證明,一個有為的政府在經濟增長過程當中作用是巨大的,我們需要政府搭臺來唱這出戏。

第二種模式是青山綠水支撐模式。強調生態保護基礎上的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本質上就是把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山,再也不能把我們的青山綠水汙染掉,浪費掉了。在我小的時候,縣城裡面有一條非常漂亮的河,就是因為一個造紙廠,一夜之間變成了臭水溝,至今都是這個地方的負擔。我們過去的發展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如果保不住青山綠水,連人都會保不住,哪來的金山銀山?所以環境、生態是第一位的。

第三種模式是我們叫做賢才能人的引領模式。習近平總書記提到,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要積極培養本土人才,鼓勵外出能人返鄉創業,鼓勵大學生村官紮根基層,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現在看一些發展比較好的典型的村落,基本上都有很好的帶頭人,所以賢才能人是發展的根本。

另外就是龍頭企業帶動的模式。龍頭企業這個詞實際上是中國的專有名詞,是中國發明的。為什麼發明這個呢?實際上就是為了讓這些企業充當龍頭來帶領鄉村、帶領合作社、帶領農民發展起來,所以才叫它龍頭企業。現在中國國家級、省級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幾千家,這幾千家的龍頭企業,確實在引領鄉村發展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龍頭企業要把利讓給老百姓,把利讓給鄉村,讓給合作社,讓給普通的農民,這就是龍頭企業的帶動模式。

在最後,我們給創新、創業的農民五句口訣,希望能夠對他們創新、創業有用:第一是邊幹邊學,打工積累經驗,返鄉做賢才。確實很多青年人在農村,他一定要在城市裡面來看一看,來積累一點經驗,然後返鄉做賢才。第二是學文件,把握政策導向,選準創業點。第三個是擼起袖子加油幹,立足當地特色,念好山海經。要靠山吃山,要靠水吃水,你要知道怎麼吃才行。第四個是勤動腦,線上線下聯動,抓住好機遇。第五個是傳幫帶,村民同舟共濟,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這是送給我們創業農民的五句口訣,希望能夠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