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的能決定高考成績嗎?

灬輝輝


中考真的能決定高考成績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一名學生的中考成績對高考成績的作用。

中考成績優異,是一名學生進入重點高中的最佳“跳板”。按照正常情況,中考考得非常棒的學生,很容易進入重點高中;如果中考的成績非常拔尖,那麼這名學生十有八九會成為一所高中重點培養的對象,這種學生如果不是在思想上嚴重開小差或其他什麼原因導致學習能力嚴重下降,那麼他(她)在高考的時候考取不錯的成績,我覺得難度是不太大的。


中考成績不錯,那麼正好說明學生的底子是非常好的,這種良好的底子是其在高考中脫穎而出的一大前提。正常情況下,中考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其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應該沒有多大的問題,而傳說中的“高考狀元”,十有八九在中考成績不錯的學生中產生。因為哪些高考比較出色的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的數年時間中在學習上都是“一路高歌”,在學習和考試中“勢如破竹”般考入心儀的學校。

但是,要說中考的成績能直接決定高考成績,我覺得無異於瞎扯淡。

中考的成績展示的不過是初中三年的成績而已,而高考試卷知識點的覆蓋面明顯要比中考試卷要大得多:高考英語的詞彙量比初中英語要多得多,高考數學比初中數學的難度要大得多,高考語文的閱讀理解和作文的要求也比初中語文高上一個大臺階。

學習的過程,始終都是一個“逆流而上”的過程。一些中考時成績不是特別理想的學生,到了高中階段開始意識到高考的重要,認識到學習的作用,他們往往會耗盡“洪荒之力”努力刻苦,這種學生在最後的高考中,只要智力因素不存在太大的“短板”,那麼想要在高考中取得不錯的成績,並不是一件難如登天的事情。



反之,中考考得好,而在高中三年蹉跎歲月混日子,這種“吃老本”的行為必定是不可取的。我們知道,中考考得好,多刷題,多死記硬背也能考取不錯的分數;但高考不單單靠記憶力,還考察一個學生在解題中的靈活應變能力。中考考得好最好不要用鼻孔看人,更不要再課餘時間拼命玩網絡遊戲,畢竟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太過驕傲自滿的初中“學霸”,遲早會在高中的時候“過氣”,其在高考的時候也難免“折戟沉沙”,名落孫山。

高考,是一個“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競爭過程,哪怕再牛的學霸,也會在高考的時候繃緊警惕弦。如果你是一名高中生,一定要努力刻苦,因為自己的成績不理想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成績比你好得多的那些牛人比你更努力!


微雨潤苗


本人真實經歷,2014年中考,總分810分,我考了514分,全班八十多人,我考了七十多名,那年剛好過重點高中線,上了個最差的普通班。高一上學期我上課走神,睡覺,講話所以成績特別差,九門科1050分,我只考了四百多一點九門科,五門三十多分,其中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可謂差的不能再差,到了高一下學期後。選了理科,彷彿自己突然開竅了,就拼命學習,到了學期期末,數學從三十多分考到一百分左右,數學全班第二吧!語文也從六七十分考到九十多分了,英語沒怎麼學考了五十多分,物理化學從三十多分考到了五十多分,生物能考及格了,六門總分400左右,全班五十多人,排進前十把。到了高二,我學習更刻苦了,高二結束時考了500分左右,全班第二,全年級一百五十名以內這樣,問了一些初中那些學習好的,也都500分左右,我不比初中那些成績好的差了。高三這一年,簡直就在拼,最後考了628分,全班第一全年級前十。其實中考和高考沒有太大的關係,考的好可以上好的高中,但最主要的是你有沒有認真努力的學習!


星際蘑菇


中考不能決定高考成績!

我在重點中學從事數學教學近30年,從我所教的學生和所瞭解的情況來看,中考成績不能決定高考成績!

我舉兩個學生的例子,供大家思考!

例子1.2018年高考,我們的一個學生以裸分考進清華大學,並且由於裸分分數高,還可自選專業,高一入校時她的成績在年級50名之外,高一學年她的成績在全校也不是最好,但總的來說是一直上升的。

例子2.他是我們的學生也是我同學的孩子,初中時由於貪玩,中考成績不理想,交6000元的擇校費(當時市裡的政策規定各高中學校都招一定比例的擇校生),2014年高考考了接近676分,超越了很多當時入校時的高分同學。

從上面的例子來說,雖然是個例,但是也足以說明中考不能決定高考。再看看各地市考北大、清華等名校的學生,有幾人是當時的市狀元、縣(區)狀元?中考考得好只能說對高中學習有很大幫助,但不能說中考決定高考成績。即將進入高一的新同學,要有信心完成高中學業,但願下一位成功的就是你!

上面兩位同學的成功也並非偶然,下面幾點可以借鑑:

第一.心中都有明確的目標。不僅有高中三年的總目標,如考入理想的醫科大學,學成之後治病救人奉獻社會;而且將三年的總目標分解成各學段的目標,如近期成績達到多少分,趕上心中的目標同學。甚至每天都有目標,例如利用晨讀的自學時間背多少個單詞,利用晚飯時間複習哪個學科的筆記,在目標的引領下時間被充分利用。

第二.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有力於高中的學習。例子2中的學生由於在初中滿足於聽懂了,老師佈置的作業完成了的被動學習,在中考時基礎不牢應用能力不足的問題就顯現出來,到高中後這種被動學習的習慣被徹底改掉。他們都有預習的習慣,經過預習課本、做課後練習,帶著問題聽課,提高了課堂效率,使得難點、易錯點、易混點、知識盲點、疑問點都能得到解決,即便還存在問題,通過課堂上與老師的交流很快得到解決。這種主動學習的效率非常高。

第三.課上記好筆記課下循環複習。由於預習,課堂聽課的效率和針對性就非常高,課堂上把聽課感悟、好的解題方法、知識的應用案例都做好筆記。並且經常對筆記上的內容進行循環複習,加深理解,主動應用到後面的學習中,慢慢的將知識變成了自己的能力。

第四.充分利用好每次練習、考試。對每次練習、考試都認真對待,不只是關注分數,更重要的是關注試卷中出現的問題,追尋產生問題的根源,徹底解決問題,讓這些問題成為自己上升的臺階。

當然還有其它的方面,積極參與學校的活動讓活動中的體驗成為成長的養分,並且都很熱心幫助同學等,在給學生講題的過程中鍛鍊了自己的思維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總之,講方法、肯付出、勤練習、善總結你的高中生活一定會充實而高效!

我是數學好學,一直服務學生在一線,請關注,獲得更多專業指導。


數學好學


本人真實經歷:我中考那年,中考我們這錄取分數是430分,當時連抄帶蒙考到了400分,但是分數不夠,最後久經輾轉上了一所普通高中,現在讀高二,暑假完高三,班內成績前20(班裡60人)如果按理說我連最低等高中的錄取線都沒到,我應該比我班裡的任何人都要差,可是我現在沒有,高三給自己的目標是班內前14(我班比較強).所以我想說只要努力就有可能成功,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基礎很重要,現在英語仍然是我的攔路虎。。我正在補齊這塊短板!!!加油!!!決戰2019!!!


放下胸器跟爺走起


我侄女中考失利,花錢去了一所不錯的高中,我老家村裡的一位學生成績不錯,正式考上的,但是,高考成績出來後我侄女的成績遠遠高於她那位同學,我一個表侄子中考成績我不知道,只知道他初中時我教過他音標,高考第一年考了個專科,第二年考了個不錯的學校,現在是博士,科研能力超強,工作也定下來了,山東大學威海分校,這說明什麼呢,學習是個堅持的過程,虎頭蛇尾不可以,中考成績決定不了以後,誰笑到最後誰笑的最好,


先正己後教人


成績只是代表過去,中考成績不能完全決定高考成績,兩者之間不存在必然的關係。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況且學生的成績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中考成績有時還看學生的發揮。


從教三十多年的教學經歷中,這樣的學生見得多了。2008年的時候,我帶畢業班班主任,當時班上有兩位同學成績不上上下,一位是苦幹類型的,學習踏踏實實,規規矩矩,中考時我們也沒有看好他,另一位八年級從上海轉回來,學習雖然不是苦幹類型,平時學習輕鬆,但他講究學習方法,課堂上非常認真,當然腦子也靈活,基本功也紮實。學習之餘,經常打打籃球,喜歡體育運動,模擬考試成績也不錯,當時大家都看好他。沒曾想中考時沒考好,成績出來時比那位同學少二十多分。這兩位同學雖然都被我縣最好的高中錄取,苦幹類型的同學進了當時的火箭班,這位考差的同學進了普通班。三年高中下來,高考放榜時,當時在普通班的這位學生超出一本一百多分,被複旦大學錄取。而那位在火箭班的同學高考失利,一本分數出點頭。後來聽這位中考成績考得好的同學說,當時高一在火箭班時學習壓力較大,班上不少同學都是縣城的,暑期他們高一課程都學習過了,而且老師上的比較快,很不適應,加之信心不足,成績慢慢掉隊了。他說如果我當時分在普通版或許成績會好些。

人生的成功不是隻看起點,一開始誰跑得快誰就是贏家,而是一段長跑,看你的持久耐力。雖然中考的成績不能決定高考成績,但是它能反映學生的基礎,只要你學習態度習慣好,到高中階段照樣能取得好成績。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沒有付出那有收穫,只有你的努力決定你的將來。


江南煙雨220667845


從事初中英語教育20多年,我認為中考肯定能夠決定高考成績。

每年都要送走一批初中畢業生,那些學生初中畢業後,還會邀著幾個人一起到學校看看,也經常和他們聊起各自生活學習情況。

中考只有一次,而高考可以有許多次。初中畢業九年義務教育結束了,對學生進行分流,有走入不同高中的有讀職高技校的,有走入社會的。對於進入高中的同學,在和同學們之間的聊天過程當中可以看出,重點高中和普通高中哪怕同一所高中不同檔位班級之間,無論從學風、師資和硬件設施來比較,都有天壤之別。

剛剛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叫我把他孩子找人從普通高中轉到重點高中去,他說他孩子班上學生抽菸喝酒談戀愛,晚上吵的覺都睡不了,甚至老師在前面上課,學生大搖大擺的從後門進進出出。從歷年高考錄取情況來看,重點高中的普通班比普通高中的重點班都要考的好。

中考決定高考成績,我想主要是因為中考決定著你進哪一所高中進入那個高中的哪一檔次班級?然後給你匹配的學風師資教育設施,讓你能夠在高考中取得怎樣的成績。

上面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個人觀點,歡迎關注留言,共同探討教育教學問題。


秦山之巔


決定不了。

按照這個邏輯的話,小升初的成績已經決定了高考的成績。拋開極端如果普通高中或者民辦高中都上不了只能讀技校的不說。只要中考成績不是特別差,一般來說三年完全可以改變一個人。自身的例子來說,我高一讀的普通班,然後高二進了實驗班。我們學校實驗班跟普通班甚至考試的試卷都是不一樣的,而且實驗班經常補課,普通班是不補課的。但是我有很多高二都沒進實驗班在普通班讀了三年的高考也有幾個比一本線多出40多分的,很多沒考進實驗班通過其他方式進來的,最後也是二本都沒上去。

中考成績無非決定了你在哪一個學校,差的或者好的。我們不否認中考考的好的,進入好的高中底子好更容易掌握知識,但是這個影響是很有限的,更多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拿的一副差牌把它打好的例子。

事在人為。


劉文龍數學


中考成績不能完全決定高考成績,畢竟還有三年的時間,一切都充滿了變數和未知,但中考對高考的影響是巨大的。一般來說,中考成績不錯的,高考取得優異成績的可能性會大很多,當然也有一些中考成績不錯的,在高中逐漸落伍了;雖然也存在中考成績一般,然後在高中完成逆襲,但真的不多,這是低概率事件。

中考對高考的影響有最重要的兩點∶

1.中考成績決定你能以什麼樣的基礎進入高中。學習是一個持續性過程,基礎很重要。高中的課程建立在初中課程的基礎之上,內容更多,難度更大,對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學生在基礎和思維方面的儲備和訓練不夠,那到了高中學習起來會相當吃力。初中對很多知識點的學習都是比較淺顯的,考察的深度和難度都不大,在高中會深入去學習。舉個簡單的例子,初中數學在學習分式,不等式,函數等內容時,都比較淺顯,上了高中去解題時對分式和不等式的運算有了更高的要求,就讓很多同學感到知識有脫節,難度大。讓初中同學很頭疼的函數在高中會繼續初中,內容更多,難度更大。所以說,初中數學學不好,高中數學真的是舉步維艱。那麼中考的成績就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高中學習的潛力。

2.中考決定了能進入一個什麼樣的高中,對高考成績的影響也至關重要。在如今優質師資和生源集中程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不同高中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高考成績就是一個最直觀的體現,跟學霸做同學,雖然會壓力很大,但在這樣一個有著濃郁學習環境下學習,學習狀態會更好,成績自然也會好一些。如果處於一個學習狀態不好的環境下,自己也會慢慢變得懶散,成績最終肯定會受到影響。重點中學不管是在985、211重點大學的錄取率,還是在一本、二本的上線率方面都呈現出絕對碾壓狀態。在今年高考成績公佈後,發現本市的的文理科前十名基本上都被一所學校所包攬。

看看這張網上找到的某一年重點高中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的人數統計:


個人有這樣的經歷,當年中考成績還不錯,本來可以進入縣上的一所重點高中,結果因為一些事,去了很普通的一所高中,身邊的同學成績都很一般,自己雖然也在學,但沒有了你追我趕的那種氛圍,感覺到高中生活過得很閒散,在輕輕鬆鬆的就度過了,高考成績在班上和學校也還算不錯,可是距離自己的目標還相差很遠,與中考時與自己成績不相上下,高中去了重點中學的同學的高考成績相比,差距很大,所以現在時常在想,如果當時去了重點高中,會怎麼樣,當然,生活是沒有如果的,所能做好的就是把握現在。


胡老師數學教育


中考真的能決定高考成績嗎?

從大概率上來說,中考能決定高考。原因有這麼幾點:

第一,中考成績決定了上什麼樣的高中,在普高還是重高,高考成績肯定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第二,中考能考出好成績的學生,一方面自身基本功紮實,且又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另一方面,這是一種勢頭,一種慣性,不出意外,只要正常延續,就能產生加速度。這些是取得新進展的內因所在。

第三,重點高中為學生的進步提供了更好的平臺,有出色的師資、良好的環境、良性競爭的氛圍、優良的校風班風以及方方面面的其他助力。這些點點滴滴的優勢合在一起,就是幫助學生快速成長的有利外因。


我孩子的同學驗證了這一點。他們一幫從小學就在一起的同學,初中也進了同一所學校,之後開始分出高下,我孩子中考提前自招進的縣一中實驗班,高考考了個211。其他一起進實驗班的,最差的也考上了一本。當時他們班全校第一的考的是市一中自招班,高考走的是上海交大自主招生。

而在縣一中普通班的同學,最好的也有一個在高二時考進重點班,高考考到211西南交大去了。最差的達了一本線,走的是比較不錯的二本院校。 而考進普高二中的那些同學,幾乎是銷聲匿跡了,據說最好的才達到了本一線,大多數都二本以外,去上了三本學校。發榜後相約去見初中班主任時,普高的同學來參加的不足一成。



但是,凡事無絕對。看似不變的事物裡藏著各種各樣的變化。

第一,有的學生心理素質不過關,無法適應重點高中的節奏和壓力,變得自責、自我懷疑,最後掉出競爭行列,被遠遠地甩在隊伍之外。還有驕傲放縱,自以為了不起的輕狂少年,不能迅速轉變身份,把過去的榮耀變成了沉重的包袱,從此步履維艱,進步緩慢。

第二,有的學生中考成績不是自身實力的真實體現,有較大的幸運成分或水分。比如某些學校切塊指標的最後一名,其絕對成績並不過硬,只是相對本校本年級來說,剛好幸運地拿到了重點高中的入場券。進場之後,立馬現出原形,慘遭一連串的打擊,就此懷疑人生。


第三,有的家長對進入重點高中的孩子期待值過高,致使孩子每天都處於緊張狀態之下,結果反而每況愈下,一日不如一日了。

但總體來說,中考的成績決定高考成績的比例很大,所以應該把握好每一天,踏實勤奮。“欲築其室者,先築其基。”高考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系統工程,從一開始就要做好點點滴滴,些微的疏漏都會帶來巨大的隱患。高考,從中考開始,此言非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