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最妙的一首山水詩,意境深幽,後人贊其為絕唱!

韋應物是唐朝山水田園派詩人,其山水詩景緻優美,清新自然。他以描寫景物和隱逸生活著稱,偶爾也會在和平之中展露出一絲幽憤之情,寫一些反映民間疾苦的詩,頗富有同情心,是中唐藝術成就較高的詩人。

韋應物最妙的一首山水詩,意境深幽,後人贊其為絕唱!

就他的山水詩作來說,在藝術上他常效法陶淵明,也受到了王維的影響。如這首七絕《滁州西澗》寫得優美如畫: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此詩是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韋應物就任滁州刺史時所作。那時候,他常常獨步郊外踏青,滁州西澗便是他常光顧的地方。一天,當他遊覽至滁州西澗(在滁州城西郊野),對眼前西澗清幽的景色喜愛之極,便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

韋應物最妙的一首山水詩,意境深幽,後人贊其為絕唱!

宋顧樂在《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中讚道:寫景清切,悠然意遠,絕唱也。起頭“獨憐”二字很特別,表現了詩人閒適恬淡的心境。宋代王安石也有寫過“綠陰幽草勝花時”之句,寫初夏之景,與此同一立意。首句,寫靜;次句,則寫動。樹叢深處,鶯啼婉囀,似乎打破了的沉寂和悠閒,但其實在詩人靜諡的心田蕩起更深一層漣漪。

後兩句側重寫荒津野渡之景:傍晚時分,突下大雨,西澗水勢頓見湍急。郊野渡口,本來就荒涼冷漠,此刻愈發難覓人蹤。只有空舟隨波縱橫。“春潮”與“雨”之間用“帶”字,好像雨是隨著潮水而來,把本不相屬的兩種事物緊緊連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寫出了潮和雨的動態。這兩句以飛轉流動之勢,襯托閒淡寧靜之景,可謂詩中有畫,景中寓情。

韋應物最妙的一首山水詩,意境深幽,後人贊其為絕唱!

關於這首詩中有無寄託,所託何意,歷來爭論不休。一部分人認為這首詩有政治寄託,說是寫“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但過於穿鑿附會,難以自圓其說。也有人認為詩人用“獨憐”的字眼,寓意顯然,表露出詩人安貧守節,不高居媚時的胸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