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小概率事件徹底改變了中國歷史?

一百年一場夢


說起“雙十一”,恐怕沒有中國人不知道這日子。但要是提到“雙十”,估計就很多人不知道是什麼日子了。

在中國近代史上,1911年10月10日是一個非常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在這一天爆發了一場改變整個中國的革命,而這場革命的導火索,是一根香菸點燃的。

這就是武昌起義,如果你歷史課本沒仔細看,接下來的故事你務必認真讀一讀。

點燃炸藥

1911年10月9日上午,武昌小朝街,蔣翊武正招呼著一群人開會。蔣翊武是當時武漢文學社的社長,文學社其實是一個革命組織,蔣翊武召集開會的,都是武漢新軍中革命黨人的標營代表。

按照清朝新軍的建制,一個標相對於現在一個團,武漢駐紮的所有新軍,相當於現在一個師,有12000人。按照會議安排,這批清朝軍人準備在10月16日搞一場大起義,佔領武漢三鎮,進而推翻清王朝。

腐朽的清王朝,已經坐在火藥桶,蔣翊武要做的,就是點燃這個火藥桶。

就在蔣翊武他們討論得熱火朝天時,武昌一江之隔的漢口,率先被點燃。

同一天上午,漢口的保善裡,孫武靠在窗邊,檢查臉盆裡的炸彈。

孫武是武漢另一個革命組織“共進會”的負責人,和蔣翊武的文學社是同盟。蔣翊武是總指揮,孫武是參謀長。

蔣翊武

曾經在日本留學的孫武,專門學習新式炸藥技術。此時孫武製造了一個炸藥,計劃在武漢總督衙門後圍牆樓上甩進總督臥室,直接炸死湖廣總督。當時的革命黨人,充滿血性又不失想象力。

這時候,進來了一個人,是共進會另一個負責人劉公的弟弟劉同。當時只有14歲的劉同,很好奇是怎麼製作炸藥的,就進來瞧瞧。

進來看沒問題,問題是他叼著一根菸就進來了。房間也沒有貼禁止吸菸,孫武和同伴們也沒有安全意識。

劉同看得很入迷,隨手彈了下菸灰,接著“轟”一聲巨響。

孫武滿臉是血,呆立在原地。不知道是慶幸還是慚愧,炸藥的質量實在不怎麼樣,居然沒有炸死一個人。但孫武還是被同伴送到醫院,其他人立刻撤離。

巨大的爆炸聲,引來了當時俄租界的巡捕。

豬隊友

接下來的事情,你可能會大跌眼鏡。

孫武他們製作炸藥的保善裡,同時也是共進會的機關總部。策劃起義用的大量旗幟和標語還沒來得及拿走。

更要命的是,還有一本起義人員花名冊。當時名單鎖在保險箱裡,是在一個叫鄧玉麟的人手裡,他剛好出門去買表。

闖進屋子的租界巡捕搜到所有東西之後,大驚失色,立刻交給了湖廣總督。

更無語的事情還在後頭,那個多抽了一口煙壞事的劉同,跟著哥哥劉公一起潛回保善裡,想拿回花名冊。自己挖的坑要自己填,然後就在那裡被守候的巡捕一起抓獲。

14歲的劉同,一下子就全都招了,說他們在準備一場起義。劉同充分詮釋了“豬隊友”的概念。

湖廣總督大喜過望,立刻全城戒嚴,誰也不準進出,然後拿著花名冊,準備一個個抓人。

再把視角調轉到武昌,10月9號下午,蔣翊武得知保善裡爆炸的事情,知道事情要糟。怎麼辦?只能殊死一搏了!

蔣翊武作為總司令決定:提前起義。命令在10月9號晚上12點整,以湖南炮隊鳴炮為號,城內外各軍一齊行動。

這封命令被抄寫30份,在下午四點發放到各標營。最重要一封是給湖南炮隊的,他們負責擔任發槍令的責任。

接下來蔣翊武決定死守小朝街,革命爆發需要各方面的聯絡和指揮,根據地不能沒有,只等炮聲響起。

晚上11點,還沒等到炮聲響起,拿著花名冊抓人的警察就來了。

聽到樓下敲門聲,蔣翊武知道事情不對,告訴大家不要慌,然後抄起一顆子彈就往樓下衝。同為革命黨骨幹的劉復基等人也拿著炸彈跟在後頭。

面對湧入的警察,劉復基抬手就是兩顆炸彈,可惜工藝太差,兩顆炸彈都沒有爆,隨即所有人被捕。

這個時候要是玩遊戲,畫面一定會顯示“Game Over”。但神奇的反轉,又發生了。

槍聲響起

蔣翊武逃出來了!之所以能逃,因為他當時留著長辮沒剪,穿著長馬褂,就跟路人甲一個打扮。

這個時候,革命隊伍裡沒有叛徒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自己人沒有一個出賣蔣翊武,敵人又沒有人認識蔣翊武。

警察也把蔣翊武當做是路人,沒有嚴加看管。蔣翊武在晚上瞅準機會,翻牆逃跑。

湖廣總督又急著邀功,覺得這次小打小鬧的革命行動已經扼殺在搖籃中。抓了32個人之後,就通告全城,沒事了。

這邊營房的士兵,因為計劃暴露,武昌全城戒嚴,士兵不準與外界接觸。那位給湖南炮隊送信的人,也沒有把信送過去。

大家都知道今晚要起義,但是沒人發令槍,真是太烏龍了!這時候,蔣翊武覺得起義暫時無法發動,決定離開武漢先去避避風頭。

武漢革命黨總指揮外出避難,參謀長被炸傷,這場革命是爆發還是停止?

1911年10月10日晚上,武漢新軍第八鎮工程第八營。離原來約定的起義時間,已經過去19個小時。

全城戒嚴中,二排排長陶啟勝開始查房,過程中陶啟勝發現班長金兆龍和士兵程正瀛正在擦槍,旁邊還放著子彈。

陶啟勝質問兩個人在幹什麼,金兆龍回答以防不測。陶啟勝剛準備喊人,腦後就捱了一下,程正瀛動手。

陶啟勝轉身就跑,程正瀛抬手一槍,打中陶啟勝的腰部。武昌起義的第一槍,就這樣打響了。

槍聲驚動了營外工廠第八營的幾位小頭目,他們聞聲奔進營內,結果被程正瀛和其他趕來的士兵全部擊斃。

槍聲還驚動了營外另一個班長:熊秉坤。熊秉坤實際是革命黨在第八營的總代表,就在10日的早餐實際,就跟全營革命兄弟說好,花名冊已經被收集,橫豎都是死,晚上聽到槍聲就起義。

這是這一槍不是熊秉坤打的,而是程正瀛打的。既然槍聲響起,熊秉坤吹起哨子集合士兵。

歷史不是偶然

槍聲響起後,武昌城內各個軍營開始躁動起來。雖然沒有總指揮和參謀長,但新軍各營的革命士兵,就像那盆火藥,只需要一個火星,就能引發劇烈爆炸。

很快起義軍佔領了軍火庫,轟炸了總督府,武昌全城被起義軍佔領。

一天後,漢陽起義成功。兩天後,漢口起義成功。四十八天後,清朝十八個省,十四個宣佈獨立。

八十一天後,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宣佈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一百二十天後,溥儀宣佈退位,清朝滅亡。

看到這,可能大家會覺得,這武昌起義也太偶然了吧?但歷史並不是偶然成就的,更有很多必然因素。

畢竟在之前,有了很多的準備以及動員,士兵的情緒都被調動起來。即使10月10日晚上沒有爆發,也會是另一批人來開啟這個新局面。

當然沒有成功起義的這批人,包括蔣翊武、孫武、金兆龍、程正瀛、熊秉坤等人,人生的結局都不太好。

這就是真實的歷史,或許有很多的巧合,但一定非常慘烈和殘酷。

正是歷史的冷酷,才讓我們對堅定理想併為之奮鬥的人,更多的尊敬和銘記。


林達講故事


毛主席第一次被抓,兩個銀元保住了命。

毛澤東對中國歷史產生的巨大影響,是全世界公認的事實。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任何一個小小的事件,都會影響歷史的發展。

1927年8月18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了中共湖南省委會議,決定發動湘贛邊界秋收暴動。9月6日,毛澤東和中共瀏陽縣委書記潘心源,以及黨員易子義從安源出發,去往銅鼓,具體指揮秋收暴動。

他們裝扮成安源煤礦的採購員,抄小路繞過敵人盤踞的萍鄉,來到了瀏陽和銅鼓邊界的張家坊。


9月7日一大早,三人正在客店吃早飯的時候,忽然遇到了敵人的盤查。當時一個團丁上下打量著毛澤東,惡狠狠的問他:“你們從哪來?幹什麼去?”

毛澤東鎮定的回答:“我們是安源煤礦的採購員,正準備吃完飯去銅鼓採購夏布、桐油。”

另一個團丁過來問:“有證件嗎?”

毛澤東掏出證明信給他們,說:“有啊,你們看,這是礦上的證明。”

幾個團丁看了證明信,沒發現什麼破綻,於是準備放三個人走。就在這時,進來了一個隊長,他聽說毛澤東是採購員,打量了一下三個人說:“我看不像,到有點像共產黨。”

三人急忙辯解,但是這個隊長惡狠狠的說:“少廢話,把他們通通帶到團部去審問,若查出是共產黨或者是共黨嫌疑犯,立即就地正法。”


毛澤東三人就被押出了門外,和其他不少“嫌犯”一起押往民團總部。幸運的是,因為有安源煤礦的證明信,團丁們並沒有用繩子綁住3人。

走到半路,團丁們的看守略有放鬆。毛澤東趁著他們抽菸的功夫,走到了潘心源旁邊,問他:“錢好拿出來嗎?”

潘心源回答說:“捆在袋子裡面,一下子拿不出來。”

“也罷!看機會再逃。”毛澤東身上其實有錢,他是向潘心源傳達準備“逃跑”的信息。

之後,毛澤東故意放慢腳步,走到了隊伍的後面。而且,他還撥弄兜裡的銀元,發出響聲。旁邊的團丁果然被吸引住了,慢慢靠了過來。

毛澤東看到他中計了,於是問道:“大哥,尊姓大名,家境如何?”

這人回答說:“本人姓黃,家裡五口人,靠我掙幾塊賣命錢過活。”

毛澤東於是掏出兩塊銀元塞給他,對他說:“這點錢不要嫌棄,有空去買碗茶喝。”

團丁接過銀元之後,正好看到前面有個大拐彎,前面的人看不到後面,路的一邊還是雜草叢生的山林。於是,他朝山林方向一努嘴,意思是可以跑了。


毛澤東立刻說了聲謝謝,鑽進了山林裡。

等看不到毛澤東的身影了,這個團丁才大喊道:“不好了,跑了一個!”

團丁們急忙去追,趁著機會潘心源和易子義也朝另外一邊逃跑了。

毛澤東被團丁緊緊追趕,一直到了一片開闊地。好在旁邊有個水塘,他趕緊跳進水裡,躲藏在水塘邊的草叢裡。

天色暗了之後,毛澤東才安全脫身。另一邊的潘心源和易子義,也是有驚無險。

據說三人會面之後,毛澤東說:“看來還是銀元管用!兩塊銀元救了我一條命。”

雖然是有驚無險,但聽完之後,確實讓人捏了一把汗。


七追風


努爾哈赤之死

努爾哈赤死於明軍的紅夷大炮,這種大炮是葡萄牙最先進的大炮,因為葡萄牙人的頭髮偏紅色,當時明朝給這種大炮取名為“紅夷大炮”。由於清朝也屬外夷,,出於避諱,清朝改稱“紅衣大炮”。明朝從葡萄牙引進了30門紅衣大炮,其中11門運往寧遠前線,寧遠守將袁崇煥將大炮佈置於城牆之上,寧遠大戰中,努爾哈赤被紅衣大炮擊中,身負重傷,立即撤兵,不久後身亡。古代火炮沒現代火炮先進,也沒現代火炮精準,所以努爾哈赤被紅衣大炮擊中身亡屬小概率事件。
夏無且救秦王

公元前227年,強大的秦國先後滅掉了韓趙兩國,風雨飄搖中的燕國成了秦軍的下一個目標,燕太子丹知道自己無力抵擋秦國的虎狼之師,於是他孤注一擲,派出刺客刺殺秦王。

荊軻刺殺秦王時,夏無且是一名太醫,他把隨身的藥箱扔過去,砸中荊軻,秦王驚覺,拔劍反擊,才得救。秦國制度,官員不可離大王太近,夏無且應該距離秦王兩米開外,用較重的藥箱砸中荊軻,確實是小概率事件。
高平陵之變

公元249年,魏少帝曹芳拜祭位於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及親信陪同前往。司馬懿在洛陽發動政變,以3000死士的兵力應對魏國幾十萬的兵力,居然兵不血刃就奪取魏國的政權,真是中國歷史上的小概率事件。



生活檢驗員


孫中山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

要知道封建帝制王朝,在中國實行了兩千多年了。最終他被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給推翻了,這絕對是一件小概率的事件。

因為那時候的清政府還是很強大的,若不是袁世凱向孫中山妥協。答應孫中山說服溥儀退位,讓位給他當大總統,說不定雙方還會有一場惡戰。

但是,最終並沒有出現這種場面,大清就被推翻了。從此,民主、共和開始深入人心,以後無論誰相當皇帝,都是不可能的了。

這個事件是改變中國曆程的一個小概率事件,從此,在中國實行了兩千多年的制度徹底的結束了。

毛澤東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新中國建立之前,中國人民的自由是受到限制的,甚至還有奴隸制的存在,但是,新中國成立之後,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了世界的東方。

中國幾千年以來,全體中國人民破天荒的頭一次,享受到了真正的民主,自由,獨立與自強。

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小概率事件,但是,徹底的改變了中國的歷史。


鄧小平實施的改革開放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可以說每個朝代,都有實行改革,企圖讓國家變得更強大,讓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

但是,無論那個朝代的改革,都沒有鄧小平實施的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變化大。

現如今中國遍地的高樓大廈,滿地汽車,滿天的飛機。還有現代便捷性的生活,可以說是古代人,連想都不敢想的,但是,最終我們卻是實現了。

我們用電腦就可以辦公,做生意賺錢了。我們發展了多種多樣的經濟,再也不用只靠種地來養活自己和家人了。

這是以往不曾有的,也不敢想的生活。


史學達人


當然是我大宋狙擊手兩次神射啊

第一回是北宋真宗時期,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張避敵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準的力勸,才至澶州督戰。宋軍堅守遼軍背後的城鎮,對峙期間,遼國主將蕭撻凜遭到宋軍威虎軍頭張瑰以三弓床弩射出大箭擊中額頭身亡,蕭太后輟朝五日,迫使遼軍與宋議和,簽訂澶淵之盟。


宋軍的狙擊絕對是小概率事件,但澶淵之盟確立了宋遼兩國百年再無大規模交戰,改變了中國歷史。

第二次也是南宋釣魚城守將飛石擊殺蒙古大汗蒙哥(一說為病死)。

蒙哥是拖雷的長子,蒙古汗國最後一任大汗,他在位期間為蒙古汗國巔峰時期,蒙古軍的鐵蹄已經涉足埃及和歐洲,他自己則領兵攻打南宋釣魚城。

然而,作為專為堅守建立的釣魚城無比堅固,蒙古軍久攻不下,蒙哥非常生氣,於是親臨現場指揮,結果被宋軍旋風炮(一種投石機)發出的彈丸擊中受傷,不久病逝。

蒙哥死後蒙古大亂,征戰的蒙古軍開始返回,改變了世界歷史。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蒙古汗國自此分裂,元朝成為了中國本土政權。


扣毛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就在前幾天讀《史記》,

當讀到商鞅變法這一節時,

變法這件事,估計很多人都知道,

在秦孝公的領導下,商鞅主持了秦國變法,

大大增強了秦國的國力,

並且商鞅創造的一套管理體制,為秦國後來統一六國,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礎。

秦國後來的治國之路,基本按照商鞅制訂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執行。


但是,因為商鞅變法,動到了貴族的奶酪,

特別是為了推行變法,還將太子老師的鼻子給割了,

讓太子很沒面子。

等到太子秦惠王上臺,第一件事,就是抓捕商鞅。

商鞅於是逃跑,而且成功地逃出了國門,

逃到了魏國。

沒想到,當年商鞅在主持變法工作期間,曾經率兵攻打過魏國,

魏國記仇了,

見到仇人來投奔,

二話沒說,就將商鞅抓了起來,但是魏國又不敢得罪秦國,

於是將商鞅又送回了秦國,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商鞅被車裂了,死得很慘。


讀到這裡,忽然想到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如果當時商鞅當年逃到魏國,魏國不計前仇,收留商鞅。

讓商鞅在魏國也實施變法,

會不會從此改寫戰國時代的軍事格局?

完全有可能!

或許,魏國從此做大做強,在戰國七雄中脫穎而出,

變成超級無敵的中原大國。

也許,這個小概率事件,會改寫整個先秦史吧。


一個新視角,能夠打開一個新世界,我是畢大費,歡迎關注,歡迎探討。


畢大費


有哪些小概率事件徹底改變了中國歷史?

決定歷史事件發生發展的往往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歷史事件的發生發展又是必然性因素與偶然性因素的辯證統一,本問題的實質——有哪些小概率事件徹底改變了中國歷史(這一問題)的實質:就是指☞影響、改變中國歷史的必然性因素與偶然性因素之中的偶然性因素即小概率事件……

其一秦王嬴政滅六國,統一全國

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的使用推廣,農耕經濟的發展,郡縣制逐步取代分封制,百家爭鳴出現,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出現戰國七雄,呈現由奴隸社會向帝制時代過度,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趨勢……

這是實現統一的歷史必然性,但是七雄爭霸、兼併,究竟由誰來實現統一則是歷史的偶然性即“小概率事件”……

戰國七雄之中,只有秦國具備了結束分裂割據實現統一的實力和條件,承擔起這一歷史使命……秦國通過“商鞅變法”成為七雄之中實力最強的諸侯國,為秦的統一奠定了基礎,而秦王嬴政審時度勢,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等,順應了時代潮流,實現了統一……

因此,秦王嬴政滅六國,統一全國,就是“小概率事件”,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秦王朝,開創了我國大一統的帝制時代,極大地改變了中國歷史,影響深遠……

其二山海關之戰

1644年,李自成領導的明末農民軍攻佔北京,推翻明朝。明朝降將吳三桂勾結清兵與李自成的明末農民軍在山海關進行大戰,明末農民軍退出北京,不久,李自成犧牲,明末農民戰爭失敗,清軍入主中原……

明末農民戰爭的失敗有其歷史的必然性因素和歷史的偶然性因素……其歷史的必然性是時代的侷限性和農民階級的侷限性,決定了李自成領導的農民戰爭必然失敗……

而山海關之戰是明末農民戰爭失敗的偶然性因素即“小概率事件”,它直接導致了明末農民戰爭的失敗和清軍入主中原,從而極大地改變、影響了中國歷史的發展……

因此,歷史事件的發生發展是其歷史必然性因素和歷史偶然性因素的辯證統一,其歷史必然性因素決定著歷史的發展方向和趨勢,歷史偶然性因素即“小概率事件”又孕育著歷史的必然性,影響著歷史事件的發生發展……但是,要避免歷史偶然性即“小概率事件”的歷史決定論……



逛一逛3


我們在讀歷史時,常常會感慨歷史充滿了偶然,很多重大的歷史事件,似乎總是由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概率事件組成的。這些偶然事件,往往影響了歷史的走向,所以才會讓歷史學家著迷。

在中國歷史上,這樣的小概率事件很多,尤其是一些重要而有權勢的歷史人物因為突然疾病或其他飛正常的原因而死掉了,就會影響歷史大勢的走勢。比如很有名的一個小概率事件是努爾哈赤之死。在一次戰鬥中,努爾哈赤死於明朝軍隊的紅夷大炮,這個大炮據說是當時的強國葡萄牙最先進的武器之一,因為明朝人看到葡萄牙人是紅髮,所以給這個大炮取名紅夷,清朝人則改為紅衣大炮。在寧遠之戰中,寧遠守將袁崇煥用這個大炮擊中了努爾哈赤,可以說是非常意外的,因為這種一炮擊中敵方最高首領的事件,簡直匪夷所思,努爾哈赤只能撤兵,不久就死了。

類似這種事件還有很多,比如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之類,等等。


例外狀態


改變中國歷史的事件有很多,歷朝歷代君王一些不經意的行為和錯誤的判斷,都能改變中國歷史的走向。比如西周時期的周幽王,為博得美人褒姒一笑而做出的荒唐事「烽火戲諸侯」,導致諸侯國對君王的不信任後來犬戎攻破了當時西周首都鎬京,殺死了周幽王,加劇了西周的滅亡,有人會說在烽火戲諸侯之前的西周已經搖搖欲墜,我覺得烽火戲諸侯是導致西周快速滅亡的誘因,沒有這個誘因西周也許可能會延續久一點。



秦國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六國的朝代,秦朝的鐵騎所到之處寸草不生,秦始皇嬴政死在巡視路上,太監趙高的假傳聖旨,跟李斯商議後扶持秦二世胡亥登基,秦末農民生活悲慘,導致的農民起義,讓秦朝快速滅亡。

明末清初的吳三桂本來想率部屬進京拜見新皇帝李自成,途中聽聞李自成的大順軍捉拿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更讓吳三桂氣憤的是愛妾陳圓圓也被李自成搶奪而去,當即返回山海關降清復叛,上演了歷史上著名的「衝冠一怒為紅顏」,為清朝入駐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

影響我國曆史的事件還有很多很多,比如「靖康之恥」「甲午戰爭」「赤壁之戰」等等,我覺得任何事情,存在即時合理。


瀟湘家天下


當然有,我舉幾個例子,大家就知道了。

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是中國古代一次成功的變革記為新發,他讓秦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並且為以後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而且確定了法治的思想。商鞅吸取了李悝、吳起等法家在魏、楚等國實行變法的經驗,結合秦國的具體情況,對法家政策作了進一步發展,後來居上,變法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無論怎樣,商鞅都是成功的,他功成名就後全身而退是一種成功,他被秦惠王車裂也是一種成功,他之所以被迫重返秦國,原因就在於他變法太成功了,後來的無路可走也是成功。他也是第一個通過這種小概率事件走出來的中國人。起碼有記載的是這樣。秦朝之前還沒有任何一個朝代和君主實施過這種危險的變法。因為這樣的變法會使地主階級失去統治優勢。是歷代君王不敢隨便觸碰的。因為國家政權的穩定和社會的穩定都有賴於這些群體的忠誠。雖然商鞅的結局不好,但是他確實改變了歷史,這是不能否認的。

程邈發明隸書“”

這個可能是學習書法的朋友比較熟悉的了,隸書出現前的文字是篆書,因為時代的發展,各國朝代都需要記載歷史和著述,這個時候,文字的書寫速度和簡便就是優勢。而篆書就是因為書寫繁瑣而備受詬病。有一個叫程邈的人,因為得罪了秦始皇被關進監獄。他是秦朝的一個小官,他在獄中度日如年,無事可做,白白浪費時光覺得實在可惜,心想,何不幹出一番事業來,以求赦免罪過?


當時正值秦始皇推行“書同文”政策,以小篆為全國統一文字。其時政務多端,文書日繁,用小篆寫公文固然比以前方便許多,但小篆不便於速寫,還是費時費事,影響工作速度和效率。程邈以前身為獄吏,深知小篆難以適應公務,若能創造出一種容易辨認又書寫快速的新書體,不是更好嗎?腦子裡有了這個想法,程邈便絞盡腦汁地琢磨,於是乎,他在監獄中一心鑽研字體結構,做起文字學問來。於是乎,隸書誕生了,隸書的誕生,徹底改變了中國文字歷史,這一點都不誇張,沒有隸書,就沒有後來的楷書和草書及其他書體。對文化產生深遠影響。所以,我們應該記住這個叫程邈的人。

武則天稱帝

這也是個小概率事件,但是對中國歷史影響極其深遠,武則天證明了女人一樣可以跟男人一樣統治並擁有天下。她的一些統治方法和制度都對日後的李唐王朝及其他朝代產生過影響。因為大家比較熟悉她,我就不多說了。


其實類似的概率事件還有很多。我就說這些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