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雷州吸引不了更多想做事、能做事的鄉賢回來?

回雷州工作後很少有機會能與同學朋友相聚。在雷州工作的同學畢竟是少數,而志同道合者更少。我的幸運在於,無論在哪裡工作總能遇到有趣的朋友,比如也在雷州工作的L就是志氣相投的朋友之一,我回縣城就時常與他相聚暢談。

有一次我回雷州約他吃晚飯,當時他還在辦公室加班,等忙完已快到8點。那天我們沒有喝酒,但免不了談到彼此最近的工作情況,說此處他的心情顯得有些沉重,邊搖頭邊說:沒什麼激情了,現在最想做的事是離開雷州,努力通過遴選考到大城市。我聽完時一愣,但是對他的無奈與失落也是感同身受。

朋友L是一名三觀正、有才華、想做事的公務員,不僅文章寫得好,尤其是詩歌更棒,同時,他還有深厚的家鄉情結,對雷州文化十分感興趣,宿舍書架上有關雷州的書籍就有30多本,這類書比我當年在圖書館看到的還多。回雷州後他也開了個人公眾號,一是寫雷州文化,二是寫自己所思所感。他對家鄉雷州的熱愛是基於自身的文化基礎。正是因為有一顆“為家鄉做點事”的赤子之心,他才決定報考雷州某清水衙門,亦希望借政府平臺發揮自己在雷州文化研究的優勢,為雷州的文化旅遊添磚加瓦。用他的話來說:如果不是因為是自己的家鄉,也不想回雷州工作了。

為什麼雷州吸引不了更多想做事、能做事的鄉賢回來?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一個十幾二十人的政府部門,實際幹活的只是他們兩個年輕人,如果他們不幹,很多工作就只能拖著,況且有些工作其他人也幹不好。記得那天去吃飯的路上,他還說忘記拿辦公室的垃圾下來扔了,我問為什麼要你扔垃圾,他說如果他不扔,辦公室沒有人拿去扔的,比如他們每人的座位都有垃圾桶,但垃圾總是往他位置的垃圾桶裡扔。我一聲嘆息,不知如何回應。如今他們單位也要派遣工作人員下鄉扶貧,但是沒有人願意下到村裡,毫無疑問他又被“幸運”挑中了。下鄉扶貧非常不容易,不僅要長期駐村,而且工作壓力大,搞不好以後還可能因此而背責任。

我沒有資格評論體制問題和某些公務員慵懶,只是和他感嘆這樣的環境十分悲哀。不是因為雷州公務員福利待遇不好,也無法否定公務員的穩定性,而是害怕這種環境有一天會把這個有做事激情的年輕人磨得毫無鬥志,甚至把一個善良本分的實幹者變得“人不人鬼不鬼”。朋友L之所以想離開雷州,也許正是這個環境給不了想做事人平臺,甚至會把人也變得面目全非。我亦無奈:如果我們改變不了環境,那麼能做的是不被環境所改變,而要想不被環境改變,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逃離這個環境。你要做的不是鶴立雞群,而是離開這群雞。

我對他的這種想法非常理解,之所以理解是因為我也面臨同樣的困惑。如果不謙虛的說,我和L有相同的家鄉情結,雖然我不承認自己是個理想主義者,但我和他的一些行為卻帶有理想主義者的痕跡。我當初選擇回雷州鄉下工作,就是一種任性而感性考慮。一是喜歡雷州文化,想借助一個平臺為家鄉的文化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我還年輕,還有機會為自己的選擇承擔代價;二是因老闆陳為雷州做的事而感動,我雖然只是微不足道的個體,也希望從他的經驗中學習到一點東西,也為自己積累一些資本;三是離家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多些。

為什麼雷州吸引不了更多想做事、能做事的鄉賢回來?

可惜,歲月是可怕的,它除了能讓你看清生活的本質是毫無意義之外,毫無意義。在鄉下這一年,逐漸發現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不僅僅差了一條溝,而是差了好幾條街。在這裡,時間被瑣碎的事撕得破碎,激情被複雜的人際關係漸漸磨滅,不知道哪一天醒來會不會覺得自己活得如行屍走肉。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應該說對農村的問題心知肚明,然而這種艱難還是出乎我的意料。這裡最突出的還是交通問題,偏遠的鄉村出入不便,想回縣城比較苦難,有時等了1個小時都沒有車出去。從縣城回鄉村上班,每次到村口只能打電話讓同事過來接,一次次麻煩別人也覺不好意思。記得有一次下著毛毛雨,我淋著雨拎著電腦站在路邊,天色灰暗,冷風呼嘯,騎車經過的路人紛紛投來異樣的眼光,我突然覺得大概是自己腦袋進水了才這樣吧。

對很多年輕人來說,短期的工資待遇已不是考量工作的最重要因素,他們更關心個人在組織中的發展,並且在工作中能否體現價值,擁有成就感。談不上什麼吃不吃苦,更多的時候只是滿腔的熱血和激情,終免不了與古往今來鬱郁埋首的人落得同樣結局,曾經的雄心壯志和理想,終免不了被當成日常生活的垃圾清除掉。話說我倒挺感謝這段在鄉下工作經歷,通過近距離接觸這裡的人與事,認識到新時期下農村的新問題,理解了在雷州想做成事有多不容易,也更加意識到自己回來雷州很多東西都改變不了。現實的耳光能讓人清醒認識到社會的殘酷,清醒了,體悟了,終於發現自已什麼也做不了,反而踏實了。

為什麼雷州吸引不了更多想做事、能做事的鄉賢回來?

為什麼雷州吸引不了更多想做事、能做事的鄉賢回來?

為什麼雷州吸引不了更多想做事、能做事的鄉賢回來?

實際上,我們在茫茫的人海之中微不足道,無論是在政府還是在公司,沒有說離開誰就運轉不了。我們的工作只是流水線的一道工序,看似對整條生產線很重要,其實沒那麼重要,生產線的工序可以通過變革被更新掉,即使沒有你這個零件,很快會有新的零件補充。人的一生能做的事十分有限,有些人通過一已之力改變一個村或一個地區,但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在我們還沒能力去改變這些東西時,最重要的還是先去改變自己,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情懷是個好東西,但沒有遇到適合的伯樂為你創造環境時,終究不能當飯吃。人總要生活,也要理想,但不能理想化,這是對所有理想主義者的提醒,當然也包括我。

寫這篇文章的意思並不是為了訴說我與朋友L回雷州工作如何不得志,或者對我們所遭遇的挫折有什麼不滿,畢竟每個人活得都不易。在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已的選擇權,有什麼不滿,或覺得不值得可以離開,沒有什麼好抱怨。如果說能起到什麼作用,可能最多隻算是個引子,讓一些有志之士去思考:為什麼雷州吸引不了更多想做事、能做事的鄉賢回來?即使他們回來了,為什麼又留不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