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在外地上大一,為什麼家長每次在車站送行他都不回頭看父母最後一眼?這是個什麼心理?

暖手茶


因為在這個階段,他的心裡只有遠方與夢想。對家鄉或者親人離別沒有感覺或者概念。

在這個年齡段的人,對家鄉是沒有概念的,心中有的是遠方與嚮往。

作為父母是不忍心或者說不捨得自己的孩子離開自己,害怕孩子自己無法照顧自己,當然也希望孩子像自己一樣不捨得自己,但事實卻是:孩子著急去往遠方,去逃離家鄉。

當孩子某一天突然出現了家鄉這一概念的時候,他就會開始意識到,自己對家鄉、對家人的思念越來越強烈、越來越深刻。

這個時候家鄉一般都是存在自己的思念與記憶中,現實生活中的家鄉可能只有冬季。

孩子上大一,應該是剛離開家鄉去外地求學,正是看向遠方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這些行為是很正常的。

身在他鄉,隨著年齡或者社會經歷的增加,故鄉的概念就會慢慢的浮現,當故鄉概念出現之後,再送別的時候,就會有強烈的離別情感。

以前看到過一句話:長大後,離別都是一次小小的死亡。

一個人的長大往往是從離別故鄉開始的,在年少時,故鄉是每個人都想逃離的地方,最後卻是自己最思念的地方,故鄉是一個想回卻回不去,但卻一直存在自己的記憶中的地方。


心理學充電時間


記得一次坐公交,遇到一位父親,突然忍不住哭了起來。當時車上有許多家長,大家就一起安慰他,詢問原因,他難為情地說:剛才我走的時候心理挺難受,擔心孩子不適應,可是她一點不難受,很高興地走開了。


也許有的人認為孩子是不想讓家長看到自己難過,我倒是認為我們有點“自作多情”了。

我們現在對孩子管束太多了,沒完沒了的擔心,沒完沒了的安排,沒完沒了的囉嗦,總以為孩子離不開自己,總以為孩子離開自己會生活不好,殊不知在孩子眼裡你們是在剝奪剝奪他們成長的權利。

孩子需要長大、渴望長大、渴望獨立、願意離開父母的庇護,我認為應該是個好事情,反倒沒有勇氣離開家庭的孩子更讓人擔心。

所謂成長,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修行。


媽咪老師


其實我們年少時總嚮往遠方,不在意流浪,心不願意留在家裡,這是個好現象。這是能長大的。如果最年輕時都不願意離開父母,一輩子貼著父母,那什麼時候能長大啊?我18歲時就想離開父母,但我爸阻止了我。本來應該長大的,因為被親情綁架,反而退回為嬰兒狀態,不能自理,繼續依賴父母的照顧。畢業時突然轉換態度,要求我賺錢給他。我一下子發現,原來他不許我離開,也不許我繼續當孩子,而是希望我一輩子當他的小奴隸?這就是不會反叛父母的悲哀。他們永遠綁著你,用親情綁著你,就算結婚生子了,也一輩子不準分開,直到他們死了。想獨立?想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除非他們死了。有什麼好留戀的呢?如果他們不是出於自己對你的需要,根本不會有那麼多“為你好”。一切都是自私的出發點。嘴上說著:我就當沒生你這個女兒!他們真做的到嗎?還不是哭哭啼啼的跑去親戚那裡告狀?沒有女兒了,你哭什麼?還不是天天惦記著?她18歲了,成人了,正是出去闖蕩的時候,識趣的話就給點錢,任她自己決定生活,不要天天問她在幹嘛。如果不給錢,就別管她自己去賺錢,她去打拼自己的人生,不要過早去索取,更不要橫加阻攔,沒事作個沒完沒了,生怕她這,怕她那,擔心這,擔心那。如果她遇到困難她會求助的,根本不需要你擔心。如果她不開口,她就是想自己扛,你乖乖退出就好了。這不是什麼錯誤,這是年齡所決定的。並不是你四十多了你的就都是對的,她十幾歲就肯定是錯的。不是你老所以你都對。小孩子為什麼都想長大啊,因為大人經常騙人而且欺負人,不會尊重別人?等長大了又都裝嫩,不願意接受自己的真實年齡?因為大人當的太辛苦了,還是當小孩輕鬆啊!所以心態年輕就是指,沒那麼多沉重,很輕鬆,很開心。而衰老則是,心思重,心事多,擔驚受怕,越發封閉,害怕孤獨,活在回憶裡。你不理解孩子不回頭,說明你心態老了,害怕被孩子拋棄。


蔥鹹妹妹


我沒孩子,體會不到父母的心情,但是我記得我大一的時候,我爸爸和姑父送我去重慶,他們走的時候我也忘記看他們一眼。


大一?每次送?多次送他去上學,可能只是習慣性的往前走。我父母和親朋幾乎沒送過我,偶爾送的時候確實是忘記回頭說謝謝,有時候是覺得心裡面有就行,嘴上沒,也不用太奇怪。


看你兒子的性格吧,應該屬於內向性格,就是做多說少,這樣的話,可能會少很多交流,送行也好,平時也吧,其實他的表現應該是差不多的。也有孩子是覺得自己長大了,不需要送行。女孩子的話,不管應不應該,忙不忙,父母都要主動接送,見面方知平安。男孩子的話,第一次送他,就是帶他認路一般,後面就不用送,他自己會學著長大,也必須長大,獨自去別的地方生活。


也不用太擔心,沒什麼問題,很正常。也有可能是他在回頭看你的時候,發現你已不再人群中。一個大一的孩子去遠方,有自己的擔憂,也有自己的期待,默默關注著就好。


有骨有度



健康是天大


每次父親母親送我,我都不哭反而是笑著,不是不哭,是不敢,因為他她們已經是很傷心,在流淚了,我若哭了怕他她們更受不了,當坐上車她們看不到,被東西遮擋住有的時候,迅速擦乾眼淚,再把頭探出窗戶儘量笑的燦爛,所以每次不準父母去車站親送我,可是阻攔不住,他她們會偷偷來,偷偷躲著偷看你,被你發現了還不好意思,但是馬上就是眼淚。有幾次不準父母親送我去車站,藉口是天太冷,可是,他她們會有各種理由,不是提前把手機充電器藏起來,就是把你什麼你不要的丟棄的東西,而且是沒打招呼就飛一般趕來車站給你送來……😔


飛絮153482398


從學生時代過來的,從孩子角度看問題可能是不同感覺。

大學時代是個脫離父母管教,可以學習可以戀愛可以兼職,一切都是自己做主。

這是的心態不在是寒窗苦讀一心只有考試那一種任務,而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生活,有很多的選擇。

當孩子能形成自主選擇和抉擇的時候,作為家長應該很開心。不應該再是管家式或決策者角色來對待孩子,更多應該把天平對中間靠攏,讓孩子和你平起平坐遵循他/她的意見。

家長應該從決策者的地位逐步向諫言者角色轉變,尊重孩子和孩子形成定期的溝通。

回到正題:家長去車站送孩子,孩子不回頭情況。

可能1是孩子還在成長階段,還不是很懂父母的愛和深切的關心。有些孩子可能是一種被溺愛,認為這是理所當然就是不好表現。愛是一種付出,愛是一種犧牲應該被尊重需要對孩子表達出來。

可能2是孩子比較靦腆或內向,不希望被同學或朋友認出自己的父母。這樣的心理情況其實不必太在意,當大學生活逐步的適應,開始接觸多彩的大學生活,必回消失。大學還是能培養學生獨立的人格的。

在讀大學的孩子教育和引導需要家長改變方法,調整以前那種管教方法,應該嘗試平等的去對話和溝通。大學成長的良師益友很多,很多家長在這個裡面佔比很小,因為不知道怎麼去關愛和影響孩子。

建議可以看看一些關於教育書籍,或形成定期溝通平臺,比如書信或郵箱。龍應臺三部曲其中一部《親愛的安德烈》可以看看。



大嘴筆記



不吃窩邊草小劉


當年送孩子上大學,到了學校自己往回返孩子送我上車時,心裡特難受,我也看出他也不好受,但我們兩人都沒表現出來。在回家的火車上遇到一個大姐,跟我說她是內蒙的送女兒來大連上大學,從小未離開過,說著放聲大哭起來,周圍人們都勸,我也勸她,其實我心裡比她還難受。不過現在好了,孩子學有所成,,大人心裡得到安慰。


天道酬勤19868


我不知道你們是什麼感受,我的確每次從家裡走,是不會回頭看我媽最後一眼的,是因為我不敢看,因為我回頭的那一瞬間眼淚馬上就要出來了,真的控制不住,我怕我媽也控制不住......所以都是變過安檢邊流眼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