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天》:青春白驹过隙,只得野蛮生长

《过春天》:青春白驹过隙,只得野蛮生长

“少女青春期的焦虑“这样的主题,总让人不经意间就联想到那部被延迟很久才上映的电影《狗十三》。但《过春天》和《狗十三》完全不同,《过春天》讲述的是另一个身份感强烈的主人公佩佩的故事,和《狗十三》中李玩的人设脸谱相比,她显得更具有辨识度。

每个人的青春期,都经历过迷茫与叛逆、焦虑与憧憬,不同的是所成长的时代和环境,填充了不同的故事框架,但青春期的内核是一致的:从无感自我、到寻找自我、再到坚定自我。

~ 1 ~

青春期,隐忍度过

《过春天》:青春白驹过隙,只得野蛮生长

很多描写青春期的电影都充满了歇斯底里、奋不顾身、横冲直撞的戏剧冲突,那样的青春不是没有,只是《过春天》展现给我们的是更真实的、属于普通人的青春,虽然内心暗流波涛汹涌,但表面看来,是安静、隐忍度过的每一天,那才是大部分人经历的青春。相比较而言,前者的狂声哭叫,也许会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青春期的冲动与抗争,但后者的静谧却来的更真实、克制和意味深长。

当我们站在中年人的视角,再回望自己的青春时,不是单纯的抓住那些遗憾不放,因为认可了自我,所以我们也感怀,青春期,我们曾经过的那样懂事。而正因为我们当时的懂事的青春,甚至那个本来可以轰轰烈烈、本来被默认可以叛逆不羁的时间段,就那样在一眨眼间,悄无声息的匆匆而过了,甚至周围的大人都未察觉。但对走过青春期的人而言,无论是哪个人,其实那一段人生的重要阶段,都曾经历过苦苦的挣扎…

《过春天》的导演白雪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视角,冷静、克制的记录下一个群体、一个时期的少年他们所经历过的青春的样子,以同样少人问津的人物身上,用镜头记录下她们经历的自我成长,也让更多人,或者说是走过青春期的人可以回望,真切的感受到导演在镜头语言下要表达的深意。

~ 2 ~

单非人 & 水客

《过春天》:青春白驹过隙,只得野蛮生长

说到观看本片必须要了解的大背景,不得不提到“单非人”和“水客”两个概念。

“单非”一般指父母双方有一方是香港人,与香港有密切的联系,而另一方是内地人的情况。与此相对的是“双非”指父母都不是香港人,却跑到香港生孩子的叫“双非”。前些年政策收紧,港府为了保障本地孕妇的能得到优质的服务,宣布只允许“单非孕妇香港生子”,即指夫妻需有一方是香港籍,才可以在香港分娩入港籍。

本片的主人公佩佩正是这群人中的典型代表—单非人。她的父亲是香港工地上做苦力的劳工,母亲则是大陆人,居住在深圳。父母离异后,佩佩跟随母亲在深圳生活,但她每天要过境去香港读书。

佩佩和学校里的好友Jo约好了要在圣诞节一起去日本旅行,出于自尊和内心本能的好强,佩佩决定找兼职做,自己赚钱攒旅行费。

于是为了赚钱,佩佩关注到了做“水客”这样的职业。因为她自己“跨境学童”的身份,每天要往返口岸过关,而每天从香港携带Iphone过境,交给深圳的水货收货人,这样的兼职,可以说是契合身份,且轻松可以完成的事情,因为收入不低,这成了佩佩的首选。她甚至忽略了这种行为背后要承受的风险,乐此不疲。

事实上,当一部电影能以这样一个大时代、大背景、小人物、典型事件为切入点去探讨人生的时候,它本身的意义已经被放大。而导演之所以能选取这样的开先河式的叙事角度,也得益于她自己多年在深圳生活的经历。

该片是2007年就已经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白雪,十年磨一剑的处女作。不谈内核、不谈精神,她所记录的这件事和这个特殊的人群,以其题材的新颖、已经稳扎稳打、令人信服。

而导演白雪也坦言:“《过春天》不单单是一个讲青春成长的电影,它背后包含的社会性是比较丰厚的,透过佩佩能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表现出这个时代的变化,这才是这部影片最大的贡献。”

~ 3 ~

青春期的友情、爱情、亲情

友情、爱情和亲情是每个人的人生中不变的主题,同样在青春期,随着个人的成长,看这3种情感的视角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正是这种变化,让一个人变得成熟,让人的生命变得厚重。

关于友情

《过春天》:青春白驹过隙,只得野蛮生长

处于青春期阶段的人,是脆弱而又敏感的。电影中的主人公佩佩,有个好朋友、好闺蜜Jo,但这个朋友无论是容貌性格、还是家境身份都远胜于她。

Jo生的漂亮,性格开朗且家境优渥。她不用死磕学习成绩,出去旅行也不用自己负担,甚至在读书期间肆意的谈着恋爱,也不用担心被父母责骂。而同样年纪的佩佩却活成了另一种光景。她的父母离异,父亲又重组家庭,她不但感受不到完整的父爱,就连母爱也变得马虎,母亲终日流连于牌桌、酒池,对她不管不问,母女两个的经济来源不稳定,生活拮据苦涩。

而在青春期自我未被唤醒的阶段,佩佩是盲从的。她跟着Jo参加包括游艇派对这样的娱乐活动,被灌酒有人给她挡,完全是个跟班、随从、附属品的身份。

《过春天》:青春白驹过隙,只得野蛮生长

但随着她开始有了去旅行的梦想和冲动后,继而“水客”行为带货成功,给她带来的成就感、掌控感不断增加,她开始意识到她的内心有更多的渴望和需求,她的自我在慢慢觉醒。

她开始审视附属品一样的友情,本来两人来自不同阶层、在这种差别和对比之下,友情变得模糊和不再坚定,当佩佩的自尊感不断上升,两个曾经的姐妹花,思想上已经难回到最初的同步和互相欣赏,那些暗暗滋生的羡慕、妒忌、夹杂着对命运的不公、生活的不友好带来的愤愤,让佩佩想反抗,于是就在这样的夹缝中,佩佩的青春、心中的自我开始肆意生长。

她想要一份爱情,也渴望得到更多的尊重。所以她最终为自己认定了的爱情和Jo反目。

然而,命运就像是个爱开玩笑的老人家,当她与Jo反目的时候,却意外的发现了生活的真相,原来上天没有那么多的垂帘和偏爱,在闺蜜看似幸福的生活表象下,处处充满了“欺骗”,而这也让她一开始的中烧的怒火渐渐平息,她甚至对这个可怜的人,充满了同情与怜悯。

关于爱情

《过春天》:青春白驹过隙,只得野蛮生长

与闺蜜男友阿豪之间的懵懂的情感发展,也成就了一种青春的醒悟。

一开始,佩佩对阿豪虽然心生爱慕,但是碍于朋友Jo的存在,她保持了克制冷静。但随着接触的增多,她却渐渐发现,这个表面人帅气、又家境富裕多金的公子哥,原来处事是这样的冷静事故,而且在他有限的生命里,却生出和年龄不相称的老成。当她慢慢开始去解读、理解这个异性的时候,他们的关系也变得格外亲近。

那个为了夹带“水货”互相捆绑手机的一幕,是影片中不得不提的惊艳之笔。

两个懵懂的少年在长镜头下,单独相处于狭窄的小屋、昏暗的红色光线下影射的是内心的冲动,而彼此间每个动作的小心翼翼,无比克制更反衬了内心情感的汹涌。那种紧张的表情,大家都一言不发,配上厚重的鼻息声,再加上迷幻的BGM配乐,一切都显得那么青涩又纯粹,那是只有经历过青春期暧昧的人,才有的情感体验。而那一段体验最终回忆时是甜蜜还是酸涩、随着后来渐渐觉醒的自我,在每个人的心底留下不同的颜色。

当阿豪知道花姐要佩佩带枪过关的时候,出面劝阻。那是一种保护、一种关心,还是出于其他什么,在他们恋爱未满、若即若离的关系中,佩佩的选择似乎已经告诉我们,这份感情,在她心中的位置。

关于亲情

《过春天》:青春白驹过隙,只得野蛮生长

人一生都在追寻和思索的难题是,我是谁,我来自哪里,又将去向何处。亲情带给我们的是归宿感。而佩佩的青春期,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开始是模糊而混沌的。

父亲在香港生活,生命里除了她,还有另外一个家庭和孩子,她无法和这个生自己的人建立更深刻的联系,甚至要偷偷摸摸的和他见面相处,这样的亲情让她无奈,却也无力反抗。

而母亲整日浮萍一样,她甚至连自己的生活都没有活明白,更加无法为女儿佩佩指路。甚至佩佩十分厌恶母亲这样的生活,更加不想自己的将来会像她一样。

她的生命,就像在雨中奔跑的自己,看不到前方的路通向那里,也无法回望来路,一切都迷茫不知所向。

于是她渴望更多的人和事,让自己的生命变得丰满,所以即使是夹带手枪,即使阿豪劝她不要做危险的事情,但她想尝试,那时候她已经不是为了赚钱,她想要做的是和命运一博,对束缚的挣脱,就像那只她放生回大海的鲨鱼,和不想被束缚在浴缸一样逼仄的成长空间里的自己一样,她想要生命更多的可能性,成长就是那么一瞬间的跨越了,野蛮却悄无声息。

~ 4 ~

华丽转身后,是与全世界的和解

《过春天》:青春白驹过隙,只得野蛮生长

时间是最好的药,它能治愈一切伤痛。

在主人公佩佩,经历了那一场夹带枪械的事业崩塌后,再回望自己的友情、爱情、亲情,她完成了一场从人生低谷到现实再到重塑自我的华丽转身。

在给花姐做带货妹之后,佩佩与三点一线的狭小生活圈子之外的人搭建了紧密的人际联系,再到和阿豪一起背着花姐私自带货,佩佩完成了完整人格的形成,即使后来被公安抓个现行,但这样一个自己做决定、并勇敢承受结果的心理过程,强大了佩佩的内心,更让佩佩实现了最终的自我肯定。她开始意识到她的自我在不断被强化,她不再依赖别人、依靠别人,她开始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进而去理解身边的人、包括父母、好友的无奈。

最后,当佩佩带母亲去爬香港的最高山,俯瞰香港全景的时候,佩佩的青春期的成长已经完成。

她不仅要主宰自己的命运,更能敞开心扉面对自己的母亲,并且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力量去承载母亲的人生,而对于与阿豪的爱情,是无疾而终还是继续前进,都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她已经意识到自己生命的方向和使命。而友情,收到Jo的明信片之后,也变得云淡风轻,剩下的只有那些单纯、美好的回忆,永远留在那一刻...

~ 5 ~

青春期,慢不下来

《过春天》:青春白驹过隙,只得野蛮生长

平遥组委会给予《过春天》的颁奖词提到:

白雪导演的《过春天》是一部优秀的类型片,其独到的力度与新颖的题材,引人入胜,令人信服,讲述了中国的当下和明天。

而组委会给女主角黄尧的颁奖词提到:

她的活力与朝气在荧幕上闪耀,她对角色的诠释敏锐而真实,她让我们切肤地体会到年轻一代正在如何穿越这个瞬息万变的复杂新世界。

黄尧所饰演的佩佩,在跨越青春期最痛的一刻,表现出的坚韧、勇敢是我们在青春期类型片里少见的,但不可否认,我辈人就是这样走过青春最痛的蜕变的,它的的确确应该拿出来歌颂。

在生活的暴击不期而遇,全体的不幸和天不垂怜一起袭来的时候,青春即使脆弱、敏感,但不能停留、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和懈怠,只有勇敢的跨过去,才能破茧而出,完成蜕变,别无他路可选。除了影片的取材、剪辑手段的新颖之外,这也是导演要输出给年轻人最重要的情怀和启示吧!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