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李詠們的逝,為我們敲響生命的警鐘

預習60歲 | 2018李詠們的逝,為我們敲響生命的警鐘

2018年,有太多曾經熟悉的面孔或高調,或悄然無聲的逝去。他們都不是自然死亡,而是因為疾病、因為癌症,治療無效而離去,這實難不讓人扼腕、不讓人惋惜。

網上有一個問卷調查是“你體驗過的最疼痛的經歷是什麼?”

如果是現在問我,我想說,是口腔潰瘍。

當為了名、為了利益、為了心中爭那一口氣,而對自己的身體發狠、讓自己的情緒發怒、心煩意燥,因為心態沒有調整好,著急上火,當不注意健康飲食,成日與垃圾食品為伴的時候,口腔潰瘍就會悄然而至,從來不提前打招呼。

而這種多年常常來襲的不痛不癢的小毛病,常常折磨的一個人精神不振,時時刻刻的疼痛,對下一次的忽視身體、忽視健康也都做了最強烈的反抗。

疼在嘴巴,說話、吃飯、喝水都痛的那種切實的感受,驚醒我反思自己的行為,開始重視健康!

~ 1 ~

什麼是笑到最後

笑到最後,就是健康的活著。

當一個人沒想明白怎麼活這一生的時候,往往最是迷茫,但誰不是迷茫著活到老。功成名就、擁有數不盡的財富,對一個人來說很重要,但前提是,你得健康的活著。

10月李詠離開了,9月單田芳、臧天朔離開了,都是因為癌症。他們都是一代大師,都曾在自己所奮鬥的領域揚名立萬,但隨著生命的逝去,一切都不再。

有人說當你不滿意現在的生活,當你因失戀、因落榜等等感到沮喪,當你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出路和人生方向的時候,請你去醫院、去急診室、去殯儀館呆上幾天,在那些地方,你會第一時間領悟到什麼叫“生命脆弱”,領悟到為什麼要“敬畏生命”,領悟到什麼叫“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當一個人離去之後,無論是高官富豪、還是普通人,隨著身體脈搏停止的那一刻起,一切都戛然而止。親人也好、朋友也好,除了目送一具冰冷的屍體進入熔爐,化成灰燼,什麼也做不了。再多的悼念、再奢華的儀式,最後都回歸平靜,剩下的只有活著的人如往常一樣一遍遍重複著生活,逝者只是身邊最親近人內心的痛,對這個世界而言,除了人走茶涼的無奈,什麼也沒有。

~ 2 ~

生活不易,好好活著

李詠,曾在一檔綜藝節目中,以《生命中的最後一天》為題發表演講:

“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一天,各位你們會做什麼,我會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靜靜地待著,我不會有道歉,也不會有離別,更不會抱怨。我只會感謝,我要感謝能和你們再次相聚,我也要感謝你們對我的關心,我更要感謝現場的各位,還有電視機前所有的觀眾朋友,謝謝你們,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李詠在美國抗癌17個月,得癌的時間可能更久,這個過程中沒有媒體的炒作、沒有賣慘叫苦、也沒有重病消費,一絲風聲沒有走漏。就像倪萍的兒子眼疾一病就是10年,周濤為了拯救得了自閉症的女兒從央視辭職一樣,他們在熒幕上留給觀眾的是輝煌、在生活中卻承受了普通人無法揹負的心酸代價。

李開復得癌症那年52歲,他曾在他的書《向死而生》中這樣形容,我這是在修死亡學分。因為癌症他改變了對世界對人生的態度,認識到健康及家人的重要性。學著養生,堅持運動,減少自己的工作,注重保養身體,多點時間陪伴家人。

人生就是這樣,為你打開一扇門的同時,也關上一扇窗。如何在事業、家庭;健康、拼搏之間取捨平衡需要大開悟、大智慧。

經濟學家生動的描繪了健康對人生的意義:健康等於1,只有擁有健康,人才可以去努力工作,去創業財富,去享受生活。但沒有健康的身體,你所有的努力只能歸0。

~ 3 ~

讓好習慣生根發芽

小說家村上春樹自從決定寫小說後,每天早晨4點起床,寫作4小時,跑步10公里。他現在70歲了,一直筆耕不輟,去年還出版了兩篇小說。

村上說:世界上時時有人嘲笑每日堅持跑步的人:“難道就那麼盼望長命百歲?”我卻覺得因為希冀長命百歲而跑步的人大概不太多,懷著“不能長命百歲不打緊,至少想在有生之年過得完美”這種心情跑步的人,只怕多得多。同樣是十年,與其稀裡糊塗地活,目的明確、生氣勃勃地活當然令人更滿意。跑步無疑大有裨益。

每日跑步對我來說好比生命線,不能說忙就拋開不管,或者停下不跑了。忙就中斷跑步的話,我一輩子都無法跑步。堅持跑步的理由不過一絲半點,中斷跑步的理由卻足夠裝滿一輛大型載重卡車。我們只能將那“一絲半點的理由”一個個慎之又慎地不斷打磨。見縫插針,得空兒就孜孜不倦地打磨它們。違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則,哪怕只有一次,以後就將違背更多的原則。

這裡舉例村上春樹,不是叫每個人都去跑步。而是我們要認識到為了強健體魄,必須做點什麼,而且要堅持下去的重要性。

正如村上春樹所說:我能夠堅持跑步二十年,恐怕還是因為跑步合乎我的性情,至少“不覺得那麼痛苦”。人生來如此:喜歡的事兒自然可以堅持下去,不喜歡的事兒怎麼也堅持不了。意志之類,恐怕也與“堅持”有一丁點瓜葛。然而無論何等意志堅強的人,何等爭強好勝的人,不喜歡的事情終究做不到持之以恆;做到了,也對身體不利。所以,我從來沒有向周遭的人推薦過跑步。“跑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大家一起來跑步吧”之類的話,我極力不說出。

~ 4 ~

好心態才會更健康

疾病從來都是突然發現的,卻不是突然發生的。

一個人在患病之前漫長的10年、20年,糟糕的生活習慣、扭曲的心理狀態都在為疾病的突然爆發埋下種子。

作家流沙河先生,詼諧幽默,豁達樂觀。20世紀50年代末的“反右”運動中,他因《草木篇》被打成大“右派”,押送回老家金堂縣勞動改造。“文革”中又被戴上“牛鬼蛇神”、“人民的敵人”的帽子,連續被勞動改造20年。可他始終保持著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恬靜從容,笑看人生。如今已奔八旬的流沙河,兩鬢如霜,雙眼睿智深邃,神態灑脫超然,做事手腳利落,行走健步如飛。問其養生秘訣,答曰:養心。

比起沒有好的運動,沒有好的心態更摧殘人生、消耗生命。

癌症高發、抑鬱症、自閉症高發,在這樣一個人人追名逐利的時代,每個人都為了表面的風光疲於奔命,卻忽略了對心的滋養。

有句話說的好,熱鬧是一種消耗,熱鬧過後人會個感到累和空虛;而寧靜是對人的一種滋養,內心或多或少會長出點什麼。在習慣了在人群中尋找比較後的地位、在熱鬧中尋求存在感和價值的生活後,人一旦回到平靜,反而不知道如何自處,所以有人在平靜的生活中變得狹隘、多疑、悲觀、絕望。

然而大多數人、大多數時間需要面對的是平凡的每一天。如何能把自己的心態擺正,能於大富大貴之後、大起大落之後還能擺淡然視之,找到一份內心的平靜,是決定一個人的生命能否走的長遠的關鍵。

周潤發晚年無子女、決定將自己的全部身家捐獻給慈善事業;小哥費玉清在父母逝去後決定退出娛樂圈;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回到初心,找到屬於內心的平和與寧靜,才能看清繁華背後的唏噓、才能放下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一切。

追逐、折騰固然也是一種生命意義的體現,但當你閱盡繁華後還能找到一種生命存在的讓自己舒服的方式,不再執著於榮華富貴、不執著於外界評說,找到一種與世界與自己和平共處的姿態是一種大開悟。

~ 5 ~

只有生生不息,才不辱使命

生命從出生開始註定走向死亡。

然而面對那些突如其來的逝去,我們之所以扼腕、之所以痛惜,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才華,更因為他們未完成的使命。

張小嫻說,父愛對於一個女孩來說是這世界上比任何一個男人都深的愛。然而李詠的離去,直接導致女兒在還未成年之際承受“青年喪父”的悲苦。大概他心中也有無數的不捨和擔憂,沒有父親的庇護,沒有父親給女兒撐腰,未來的人生中,她要面對多少健全家庭的白眼、多少不成器男孩的輕視,誰也不知道。如果在受了委屈之後,只能靠在母親柔弱的肩膀上哭泣,女孩只能選擇放棄做公主,逼自己變堅強。

還有一種痛是讓自己的父母,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是多大的不孝。那些過早離開這個世界的人,留給父母和子女的是一輩子的痛,和永遠無法彌補的心靈創傷,外人無法體會。而那些生前在生意場、在名利場上稱兄道弟的朋友,最終只會上演一出人走茶涼的好戲,什麼都不會留下。

莫言說,我此生只需要對生我和我生的人負責。這也道出了人生而為人的初心和終極使命。

生命寶貴、且行且珍惜。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