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老家,太陽的方言叫什麼?有幾種叫法?

月禾先生


河北省有好多地方叫:爺爺兒。老一輩人叫的多,解放後叫的就少了,但還有。我是滄州黃驊人,小時候,我們老家的土語特別哏,外地人乍去聽不懂,我簡單說幾句,啞不你揍麼掐,俺娾叫俺放牲口掐。你氣的嘛呀?俺渴的薄地。夜隔爺爺出了,俺怎麼找不著你,俺上俺姥孃家了,夜隔兒後上回來笛,你今隔乍沒勁呢,我中午吃的乾的:。有一次一個在天津當工人的回家,他二伯看見了,就問他,你多臻來的,那人回答,我昨天晚上到的家,他二伯急了,你娾x的,剛湊去沒幾日就不說活了,那人趕緊改口,俺夜隔後上到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現在再聽這種當地土語文化,感到好親切,可惜現在在年青人中,再也聽不到了。


老劉頭99


太陽叫yer yer 後綴兒化音,月亮叫月明兒,白天叫白林兒,晚上叫黑甲,早上朝起兒,傍晚叫落盒兒,前些天叫頭印兒,前天叫前印兒,昨天叫雅戈兒,今天叫幾門兒,明天叫明隔兒,後天叫過明兒,未來叫蓋明兒,沒有叫繆家,幹啥叫抓瞎,故意叫呦呦哩,淘氣叫把灰頭,不幹正事叫胡缺德流螚,廁所叫茅得,被子叫蓋地,吃飯叫喝湯,油條叫面托兒,饅頭叫卷得,玉米叫玉蜀黍,花生叫拉伸,說謊叫瞎話溜丟,太多了,知道我是哪兒人不?


花園裡老高153


我的老家:甘肅蘭州,我們小時候在農村。在我們這裡,所有人都將太陽叫“熱頭”,其實是“日頭”,由於方言發音的原因,將“日”說成了“熱”,聽起來讀音不同,但是同一個字,意思相同。


記得小的時候,人們都有在莊院外面曬太陽的習慣,尤其是冬天。大人小孩都靠在牆根前,兩手插在袖筒裡,一邊嘻嘻哈哈跺著腳,一邊聊著天,一邊沐浴著暖洋洋的熱頭。現在想起來,那時的曬太陽雖然顯得很寒酸,但卻是農村獨有的一道風景和樂趣。


如果天連著幾天是陰的,人們就待在家裡,圍著火爐取暖。可是太陽剛一冒頭,眼尖的小孩子們就會非常驚喜,一溜煙跑到屋裡,對著父親大聲喊到:

“爹呀,今個天熱頭出來了!”

“哦!木來就好唄,今個天能曬上熱頭了!”

到如今,我們的老家方言沒變,曬熱頭的習俗還是沒變。

據我所知,西北五省區的好多地方都將太陽叫熱頭,是一種比較通行的方言詞彙。比如青海,好多地方土話也叫熱頭,示例:尕五子,你木事倆我倆兩個曬高熱頭走唄?在青海,也有將曬熱頭叫曬陽窪的。



資深媒體人唐陟



我的老家在偏於一隅的隴東高原上,封閉偏僻的地理環境,卻保留了一部分自唐代以前的官方普通話,即現在的關中方言。當地人聽起來親切舒服,外來人聽起來怪怪的,甚至彆扭!

我們老家對“太陽”的方言,叫法因為年代不同年齡不同,叫法也不盡相同。六七十年代的人們,基本上把太陽叫(日頭,日:音讀er)。現在新生代都叫太陽,但和老家人說話時也把太陽叫er頭。

太陽,這一詞在我老家的方言語裡,環境不同,需求不同,叫法也就不相同。比如它還有一個名字叫(日er頭爺),而這一名稱卻只有在特定的環境下才用,因為需求,加了一個“爺”字。

記得小時候我們一群孩子們,在大冬天的的野外,被刺骨的寒風吹的受不了時,就會找個避風向陽暖和的地方,站成一排,對著太陽喊:“日er頭爺,曬我來!我給你擔水飲馬去!”。反覆循環,伴著歡笑聲,久久迴盪在冬天的天空裡。

這種環境下,給太陽後面多加了一個“爺”字,表明這種氛圍裡太陽是親切的溫暖的,值得尊敬的,就像爺爺一樣尊敬又可愛。慶陽酒說。

反之,太陽在夏天暴曬的時候,大家就不會那麼愛戴太陽了。記得小時候的正午太陽,曬得村子裡的路發燙,孩子們在路上玩耍,路過的大人們就會說:“快到涼樹底下耍去,這陣子日er頭毒得很!”。這時候的太陽不再親切溫暖,而是成了毒太陽。

太陽,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方言稱呼,但總體上是大、上、敬仰等意思的體現。不知你們那裡的太陽,被方言稱作什麼?慶陽酒說君願同你一道探討。


慶陽酒說99


在我們老家,太陽的方言叫“日頭",從小的時候我腦海裡就深深種下的烙印就是"日頭"。那時候特別愛睡懶覺,不起床,母親三遍五遍的喊我們姐妹們起床,老嘴裡喊道:“日頭"都老高了,快起吧!母親那近乎哀求的聲音,成為我生命中那遙遠悠長親切而憂傷的回憶!伴隨我走過歲月的多少個日日夜夜!現在雖然漸漸不叫“日頭"的方言土語了,但有時侯還是忍不住會說道"日頭"也落山了,望著斜陽裡殘留的晚霞,總是會產生許多莫名的瑕想,也會產生一和淡淡的惆悵,與莫名的憂傷!太陽,“日頭"都是一種光和熱。讓人有溫暖,熱情積極向上的力量,叫什麼都感覺到很溫暖美好!


陽光愫語


記得那一年立秋的清晨,我和幾個朋友在田間小路散步,當看到一輪紅日從東邊冉冉升起時,不由得脫口而出:“好美的堯王!(方言音yaowo )”。

朋友一愣,東瞅西望,眼神充滿疑惑:“哪有yaowo (音)?”

我突然醒悟過來,連忙解釋:“這是這一帶的方言,堯王(音yaowo)就是太陽”。

朋友一聽,都哈哈大笑起來:“堯王(音yaowo )就是太陽啊?太有意思了!”。

從此後,他們一見到我就開玩笑:“堯王(音yaowo)來了”,我自然也就有了個外號“堯王(音yaowo )”當時,自己不知該如何解釋。

我這個人,比較喜歡旅遊。逛了臨汾堯廟,襄汾陶寺堯都遺址 這兩個景點後,似乎有點明白了。

我們站在這個歷史的起點處,對我們當地的民俗和方言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當地人把帝堯比著太陽,把太陽稱為“堯王”完全說的通且有意義。畢竟我們是離帝堯最近的人。當然,在我們臨汾市部分地方,也有把太陽叫“熱頭(日頭)”的。

方言有方言的內涵和傳承。

......


雲月孝文


我的老家大同天鎮縣,老年人比如逝去的奶奶那輩人就叫日頭,後來慢慢就不聽說了,都叫太陽。普通話的推廣普及估計方言說的少了,照這樣下去,不久方言就很可能消失。現在20歲以下的孩子幾乎都說普通話,家長也跟著說,有時候姥姥奶奶說的方言孩子們還聽不懂,別說讓他們說了。只有農村的孩子還說方言,聽起來又可愛又好笑。記得有一次我三四歲小外甥用方言說,朵朵姐姐唱歌卡好聽來,跟它拉佬太石,我女兒當時就聽懂了前半句,後半句弄不清說啥,現在農村的小孩子還說方言,不過他們經常看電視,如果你用普通話問他,他們南腔北調也會接你的話說。




l713119l


我們老家太陽就叫太陽,男女老少看到太陽都是叫太陽,“今個太陽毒的很”意思是天氣晴,陽光明媚,萬里無雲。“今個沒有太陽地,適合下地幹活”,意思是天陰了。

老一輩的喜歡稱月亮為“月老孃”,小時候媽媽教我唱的兒歌“月老孃晃晃花,爹織布娘紡花,小毛頭要吃媽,掂個刀割給他,掛到脖頸吃去吧”!

現在想起媽媽教我這些兒歌的情景就像昨天一樣,轉眼媽媽已經過了花甲之年,就連女兒也學會了關於月老孃的好多兒歌,願爸爸媽媽身體健康,祝友友們冬至快樂!


Aaaa111188888


濰坊市寒亭區,過去叫濰縣,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在此做過八年知縣。這裡就是俺從小生長的地方,還人傑地靈的。引領建安文學新風之一的徐幹墓就位於寒亭境內。全國四大民間版畫之一的楊家埠村就在寒亭城區中心附近,其中的楊家埠大觀園是國家五A級旅遊景區。這裡還流傳著許多神話傳說,例如:柳毅傳書與小龍女。嫦娥奔月的故事據說也與寒亭更是密切相關。記得小時候每到農曆八月十五的傍晚,家裡的爺爺、奶奶就讓小孩子捧著自家做的類似沙拉大小的“月餅”,跑到村頭開闊的地方,對著月亮唸月。對著月亮不斷大聲重複著:“唸月來,唸月來,一斗麥子一個來……”。唸完後才能拿回家,再由全家人分享。對了,我們這裡月亮叫做“月明”或“月兒媽媽”,而太陽則叫做“日頭”或“日頭爺”。算是一段童年的回憶吧。






琴簧汗舞


我們這裡是屬於張家口蔚縣,原來古代的燕雲十六州蔚州,蔚州形成了特有的語言,一般稱為蔚州官話語。

這官方語言又不同張家口地區的話,這種官方語言是繼唐朝雲中,山西廣靈蔚縣基本相同,而蔚縣的官方語言以西合營西邊為標準的,要是考古蔚縣是純唐朝遺留下來的語言,現在依然稱蔚縣為官方語言。

我們這裡老人稱呼太陽為爺爺,人們冬天清閒了,農活不做了,就出來到大街能見爺爺(太陽)地方蹲著,站著,閒聊,啦噠(說話),大家稱呼在曬爺爺(曬太陽)。

小孩早上不起來貪睡,大人就喊:爺爺(太陽)都出來照屁股了,快點起來!

像稱呼上午就叫前爺,下午就稱呼在後爺,昨天就稱呼為左各左爺……等等,這些都是民俗文化,各地方都有差異,何況一個縣也有差異,全國偌大,那就稱呼也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