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哲學歷史和邏輯等務虛的科目為什麼有用?

現在的人們最講究實用,經常會提出學習哲學有什麼用?學習歷史有什麼用?學習高等數學有什麼用?學習英語有什麼用?學習邏輯學有什麼用?對於這個問題需要分三個層面來回答:

一是在求學的時期,國家教育政策就是這麼規定的,不想學也得學。一個小孩子,如果沒有學習熱情,最好就是玩,什麼都不要學。可是國家和家庭怎麼能夠遷就小孩子的幼稚想法。其實,學習數學、英語之類的東西,人們無法預測以後究竟有多大用處。本人當年由於數學成績差,在大學沒有學習高等數學,成為終身憾事。不管有沒有用,一些基本的東西還是要學的。做為中國人,不能說不學習中國歷史吧。不學習中國歷史,那你如何解決從何而來的問題?如果要有世界眼光,不能不學點世界史吧。如果想對當代國際社會有所瞭解,不能不學習一點國際政治吧。

有的人認為學習邏輯沒有什麼用處。因為我們沒有學習邏輯也會思維。這種意見有片面性。不錯,大多數人甚至是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學過邏輯,在一般情況下也確實能夠正確地思考,但是也會犯邏輯錯誤;如果有了邏輯知識,就可能少犯或者不犯邏輯錯誤,怎麼能夠完全否定邏輯知識的作用呢?

沒有學過邏輯學的人,思考問題是不自覺地遵守邏輯規則的。正因為不自覺,所以犯了邏輯錯誤也同樣不自覺,甚至不知道在哪兒犯了邏輯錯誤,更不知道為什麼會犯。學過邏輯學知識,就有可能自覺地運用邏輯知識去思考,自覺地防止錯誤。

從第二個層面講,即使歷史、哲學、邏輯是務虛的東西,也是要有專業人士的。沒有哲學、歷史專家,這類專業如何進步和發展呢?

從第三個層面講,專業是次要的,思維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東西。人們總是有一個嚴重的誤解,以為進入學校是學習知識的,其實學校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知識。知識只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背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東西。知識會遺忘,舊知識總是解決不了現實世界日新月異的新問題。

大學畢業以後,有多少人是從事本專業工作的呢?大部分都不是。那他們又是如何適應新工作的呢?靠的不是大學裡學習的那一點知識,而是吸收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說這也沒用,那也沒用的,多是無知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