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聯合國擁有三個席位,為何至今都未公佈另外兩個是誰?

darva叫西林


這段歷史還是很有意思的,確實很多人不清楚1945年的時候美國和蘇聯除了獲得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權之外,還有額外的兩個聯合國席位名額,可以增加兩個投票權。

其實不只是美蘇,英國也類似,可見當時是個標配。


畢竟英美蘇是二戰勝利國,他們需要在戰後維持更大的影響和權威。而當時國民政府卻沒有這樣的待遇,法國更沒有,他們只是被解放的“大國”,為了西方世界的平衡才被列為常任理事國的。

英國一直以英聯邦老大自居,認為這些國家都是自己的下屬或者認同自己的利益。所以英國在聯合國成立的時候,除了自己一票之外,還讓3個自治領進入聯合國了。

這其實是不符合規範的,畢竟聯合國要獨立國家。但當時就是如此,強國就可以討價還價。這3個自治領一個是印度,一個是澳大利亞一個是新西蘭。

這些地區其實都為二戰做貢獻了。比如印度,甚至派兵到巴勒斯坦支持英國人打隆美爾,所以英國認為它們也應該進入聯合國,成為創始會員國。

蘇聯仿照這個例子,讓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也成為UN創始成員國。其實他們已經是蘇聯的一部分了,不過蘇聯聲稱他們是主權國家。別的國家也沒辦法。

既然蘇聯和英國如此,美國也有可以挑選兩個州進入聯合國的權利。但是美國一直沒有這麼做。

第一是難以選擇,第二是擔心出問題。

難以選擇比較好理解,畢竟無論英國還是蘇聯,他們選擇的國家都是在二戰中做過很大貢獻的,甚至也都有獨立的經驗和獨立作戰的經驗。

而美國的這50個州,沒有什麼單獨在戰爭中貢獻的經驗。畢竟憲法規定各州權利平等,在50個州里選2個,其他的肯定不服。這從憲法角度也難以取捨。

擔心出問題是也與之相關。畢竟無論是印度還是澳大利亞,他們都已經或者接近獨立,甚至在外交和軍事上都有自己的自主權。即使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在蘇聯憲法裡,也明確寫入加盟共和國可以自由加入和退出的。也就是他們名義上是有主權的。

如果美國選擇兩個州進入聯合國,也就意味著他們有主權。那麼對美國未來國家領土完整和統一,會帶來禍端。

美國人還是深謀遠慮的。

1947年印度獨立,這顆女王皇冠的明珠不屬於女王了,而且印度獨立後就成為第三世界的領頭羊,在很多問題上和英國立場相悖。

蘇聯更慘,解體的原因就是加盟共和國按照憲法自願退出的原則,退出蘇聯,結果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一發不可收拾。


你如何看待當年的聯合國?


木春山談天下


美國是聯邦制國家,50個州地位平等,三個席位根本不夠分,怎麼可能公佈?再者,一個席位或者三個席位,對於美國來講區別不大,都能夠輕而易舉的控制聯合國。

在聯合國建立之初,蘇聯擔心美國一家獨大,影響蘇聯的利益,要求給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15個席位。如果答應蘇聯的要求,那將極大地影響聯合國的正常運作。因此,美國總統羅斯福與英國首相丘吉爾並沒有答應蘇聯的要求。不過,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蘇聯爭取到了3個席位,那就是俄羅斯、白俄羅斯與烏克蘭都擁有一席。但是,以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而言,烏克蘭與白俄羅斯那兩席是形式上的,而非真正擁有了獨立自主的投票權。

首先,美國是聯邦制國家,難以分配3個席位。既然蘇聯有了三個席位,美國也要求有三個席位。與蘇聯不同的是,美國是真正的聯邦制國家。在聯合國剛剛成立的時候,美國一共有48個州。首先,美國不可能給美國海外屬地聯合國席位,那樣等於承認海外屬地獨立地位。其次,美國各州在政治上完全平等,例如在參議院的席位都是2個。聯合國給了美國3個席位,根本不可能分給美國48個州中的任何2個。如果分了,既會引起其他其他各州的不滿,還容易引起其他政治問題。所以,美國一直凍結那兩個席位。

其次,美國也沒有必要公佈那兩個聯合國席位。在聯合國安理會,美國有英國、法國兩大盟友,還擁有一票否決權;在聯合國大會,美國的“五眼聯盟”盟友、北約盟友、非北約盟友等遍佈全世界各地,每一次聯合國大會表決,美國都不會吃虧。更何況,聯合國總部在美國紐約,最大的繳費國也是美國。可以說,美國在聯合國的主導地位無可動搖。即使多了兩票或少了兩票,也不會影響美國在聯合國的地位。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聯合國演講

最後,多出席位就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美國是當今世界第一強國,承擔的聯合國經費最多,高達22%。那麼,聯合國會費是按照什麼標準進行劃分呢?每三年,聯合國根據全世界各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口,以及支付能力等因素予以確定,但是各個成員國最高分攤比例不能超過22%。按照國民生產總值、支付能力等因素,美國需要分攤的比例遠遠超過22%,因為有最高上限,美國一直承擔22%的聯合國會費。如果美國公佈其他兩個席位,那就意味著美國人需要繳納更多的聯合國會費,精明的美國人當然不會這麼做!

歡迎大家討論,您認為3個席位對美國是否有意義?


美國觀察室


美國是目前在聯合國唯一擁有三個席位的國家,其中一個席位代表美國,另外兩個席位暫時空缺,且美國也並未使用。

當然,現在的美國也不敢使用三個席位的權力了,因為另外兩個曾經擁有三個席位的國家,都已經走向了分崩離析,美國如果也胡亂使用三個席位的權力,說不定美國也會隨之出事。

世界上第一個要求在聯合國擁有三個席位的國家是蘇聯,因為蘇聯的龐大,以及蘇聯在二戰中的損失和貢獻,蘇聯為加盟共和國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也各爭取到一個席位。因此,在聯合國內,蘇聯是“一國三票”的國家,蘇聯也實際使用了這種權力。諷刺的是,導致蘇聯最終解體的主力,恰恰就有這兩個擁有席位的共和國。蘇聯解體以後,所謂的三個席位也成為了歷史。

蘇聯擁有聯合國三個席位的做法,得到了英國的支持。英國支持蘇聯的目的,同樣是為了擁有更多的權力。因為英國在世界上擁有眾多的殖民地,這些殖民地也就成為了英國索要席位的藉口。不過,英國比較悲催,在聯合國建立不久,印度以及其他殖民地就先後脫離英國了。因此,英國的另外兩個席位再也沒有了用武之地,連藉口都找不到了。所以,印度獨立以後,英國迴歸到了只擁有一個席位的正常國家之中。

當蘇聯、英國都要擁有聯合國三個席位的時候,美國也不甘心落後,要獲得同英蘇對等的權力。於是美國利用美國也是一個聯邦,以及美國擁有菲律賓殖民地為藉口,也索要了三個席位的權力。不過,遺憾的是,美國還沒有使用這個權利,菲律賓就獨立了。此後,美國為了避免各州權力過大,擁有更大的權力而脫離於美國的情況,於是開始擱置擁有三個席位的權力。因此,美國從始至終也沒有使用這三個席位的權力,也不打算把這個權力分享給美國的任一一個州。


蘇綻


在聯合國,目前共有193個正式成員國和2個觀察國,每個成員國都在聯合國擁有席位,代表本國行使在聯合國的權力。但實際上並非每個成員國都是一個席位,其中有兩個國家擁有三個席位,這兩個國家就是蘇聯和美國。

▲聯合國總部大樓▲

二戰勝利後,美國、蘇聯、英國成為最大贏家。三個國家的首領在二戰結束前,就開始計劃籌建聯合國。但在誰能成為聯合國創始成員國時,三巨頭產生了分歧,羅斯福主張所有在《聯合國家宣言》上簽字的國家都應該加入聯合國,除此之外,美國還想拉攏8個沒有和軸心國交戰的國家入夥。斯大林一看就不幹了,你憑空拉攏8個國家過來幹什麼,誰都知道這8個國家是你的小夥伴,在關鍵問題上這8個國家肯定向著你美國。既然你拉人,那我也拉人,但是蘇聯那個時候已經沒人可拉了,這可怎麼辦?斯大林掐指一算,計上心來。我雖然沒有別的國家可拉,但是我有加盟國啊,這15個加盟國,都應該在聯合國有1個席位。羅斯福聽了後差點沒氣死,你有15個加盟國,那我還有50個州呢,是不是美國應該在聯合國擁有50個席位啊。會議最後在爭吵中不歡而散。

▲雅爾塔會議三巨頭▲

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召開,繼續商討上次未完成之事宜。因為分歧太大,這個時候的斯大林已經開始妥協,但他仍然要求蘇聯至少保留3個席位。他向美國施壓:“這個方案行,咱們就談下去,不行咱們就散夥”。羅斯福一聽,你這是威脅我啊,散夥就散夥,誰怕誰啊。但就在這時,一直在旁邊抽菸的丘吉爾說話了,他吐了一個菸圈,說了幾個字:“我支持斯大林”。原來,蘇聯和英國早已私下達成協議,蘇聯放棄佔領希臘,換取英國在會議上支持蘇聯。這讓羅斯福相當尷尬。迫於兩國的壓力,再加上美國當時為了讓蘇聯儘早出兵抗日,最後羅斯福選擇了妥協,但是美國也要求在聯合國另外追加2個席位。

▲聯合國制憲會議▲

1945年4月25日,聯合國制憲會議在舊金山開幕,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到場參會。別人一看,怎麼蘇聯多了2個席位,斯大林說了一句:“因為我在二戰死的人多”,其他人一聽就沒脾氣了。6月25日,兩個蘇聯加盟國正式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成為聯合國創世成員國。但美國也同時獲得了3票,只不過美國50個州,每個州都差不多,給誰都不合適,如果單獨給其中的2個州,一是容易引起矛盾,造成不團結。二是還有可能引起國家分裂。所以美國這兩個席位一直沒有啟用,但美國在其政府網站依然聲稱“美國至今仍保留在適當時候增加兩個聯合國代表席位的權利”。

▲中國重返聯合國▲

1971年10月25日晚10點,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就“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進行表決,歐洲21個國家投出了23票,這在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原來蘇聯老大哥怕新中國通不過,第一次使用了三張投票權。雖然這2票最後看有點多餘,但老大哥的心意是滿滿的。


大國縱橫


題主這個問題的答案實際上很簡單:因為自從1945年聯合國制憲會議召開到現在為止,美國在聯合國擁有的三個合法席位中的另外兩個根本就沒有國家或者是地區,你讓美國如何公佈得出來這“另外兩個國家”是誰?不過,美國可並不打算放棄這兩個席位,美國國務院網站上到現在還寫著:“美國至今仍保留在適當的時候增加兩個聯合國代表席位的權利”。

從理論上來說,每個國家在聯合國中、在世界上的地位都應該是平等的,聯合國各會員國都應該只擁有一個代表席位,也就是“一個國家一票”。但理論不等於現實,人類文明、科技發展雖然進步很大,但這個世界依然遵循著大自然的法則——弱肉強食。美國實際上並不能算是唯一一個在聯合國擁有不只一個席位的國家(至少曾經不是唯一),還有就是前蘇聯、英國,蘇聯與美國一樣也擁有3個席位。1991年蘇聯解體,美國就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聯合國擁有3個席位的國家了,美國一直都未使用過。



美、蘇在聯合國都擁有3個席位,這沒什麼好說的,完全是由實力來決定的——這就是美國與蘇聯爭奪聯合國代表權的結果。在聯合國多出2個席位來支持本國,現在看上去似乎沒有多大意義,到現在為止,聯合國總共有193個會員國,多出的這2個席位的佔比太低。但在當年可不一樣,聯合國成立之初創始會員國總共51個,多出2票很容易改變投票結果。隨著這些年的發展,聯合國得以不斷壯大,美蘇當年搞出來的這2個席位意義或者說是作用沒那麼大了。


實際上,這是前蘇聯為爭奪在聯合國更大的發言權的提議——蘇聯原本提議的是自己的16個加盟共和國也得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每個加盟共和國都得擁有一個席位,但美國不同意。1945年2月,蘇聯、美國、英國就此事進行協商,在英國首相丘吉爾的支持下,最終俄羅斯在聯合國擁有3個席位的提議成了協商的最後結果。美國的殖民地菲律賓、英國的殖民地印度、蘇聯的白俄羅斯等雖非獨立國家,但都因此獲得了1個席位——成為了聯合國創始會員國。


蘇聯多出2個席位,美國自然也不肯受損失,同樣增加2個席位——對等原則。而英國支持俄羅斯自然也不能“空手”,做為大英帝國殖民地的印度得到了1個席位,這就是對丘吉爾的獎勵。美、蘇、英搞的這個特權,為的就是讓本國在聯合國擁有更大的發言權,以便能夠讓本國獲得更多的利益,或者是推翻不利於本國的提議草案等。美國擁有三個席位,顯示出:聯合國就是大國分配利益、管理世界的地方,而大國在聯合國中無疑更有發言權,如現在的美國,就是把聯合國作為它實現美國霸權的一個工具。


儒道之主


原因很簡單,美國從未真正動用過在聯合國的另外兩個席位。“一國三席”問題,源自聯合國創始時蘇聯對於聯合國席位分配的異議。二戰結束後,蘇聯作為四大盟國之一理所當然成為了聯合國創始成員國,但在聯合國的席位分配問題上蘇聯與西方國家分歧嚴重。

原來,西方國家在二戰前曾普遍不承認蘇聯作為主權國家的地位、只認為蘇聯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組成的聯合體,這種情況在二戰期間發生了改變,不料卻被蘇聯在聯合國席位分配問題上鑽了空子。

蘇聯堅稱作為自身二戰期間反法西斯陣營的主要國家,在對德作戰中各加盟共和國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因此其15個加盟國都應該具有聯合國會員席位——當然了,傻瓜都明白這只不過是蘇聯為了防止美國在聯合國一家獨大而開出的價碼。對此,美國當然予以反對,而英國卻基於與蘇聯相同的目的對蘇聯表示支持。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蘇聯為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這兩個加盟國爭取到了兩個席位,而作為對等措施美國也獲得了三個席位(美國的理由是作為一個聯邦制國家,美國擁有菲律賓這個殖民地,然而1946年7月4日菲律賓就脫離美國統治成為獨立國家了)。

按照美國憲法規定,美國各州州權一律平等,因此美國無法將另外兩個聯合國席位分配給任何一個州。而除各州以外,美國還擁有關島、北马里亞納群島邦、波多黎各自治邦、美屬維爾京群島和東薩摩亞這五個海外領地,其中波多黎各在領土範圍和人口規模上相當於一個小型國家,而關島作為美國最東端的領土地位較為特殊,理論上美國為這兩個海外領地分配聯合國席位沒什麼問題,只不過這同樣會牽扯出一堆麻煩事——對於美國國內來說,如何解釋海外領地的席位分配、特別是說服國會通過相關法案是個讓人傷腦筋的問題;對於國際社會,美國謀求增加聯合國席位,勢必會遭到很多國家的反對和顧慮,這難免令美國陷入外交被動。因此,美國根本不會自討沒趣地動用另外兩個聯合國席位,也就無從談起“公佈”另外兩個席位的所有者了。


軍機圖


聯合國目前有193個會員國,但是聯合國剛成立時只有51個創始會員國,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才有193個會員。按照常理來說,每個國家在聯合國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擁有一票投票權,但是在聯合國當中蘇聯和美國卻都擁有三個席位,也就是三個投票權,這彰顯了聯合國是大國利益的體現,大國在聯合國中更有發言權。

二戰結束前夕,蘇、美、英三國就開始籌備成立聯合國。1944年9月21日至1944年10月7日,蘇、美、英三國代表在華盛頓特區的敦巴頓橡樹園舉行聯合國籌備會議,針對聯合國創始會員國的資格問題,美國提出在1942年簽署《聯合國家宣言》的26個簽字國基礎上再增加8個未同軸心國作戰的國家名單,這其中主要是拉美國家。

蘇聯認為美國將拉美國家拉入聯合國創始國,而拉美國家跟美國關係好,這會增加美國在聯合國的支持票數,所以蘇聯認為只有同軸心國作戰的國家才能加入聯合國創始國。如果美國要拉拉美國家加入聯合國創始國,這對蘇聯來說十分不利,因為當時真正支持蘇聯的國家沒有幾個,只有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國家。所以,蘇聯就提出自己的16個加盟共和國也要加入聯合國創始會員國,不過蘇聯的提議遭到美國代表的強烈反對。

1945年2月蘇、美、英三國領導人在雅爾塔舉行會晤,會上蘇聯再次提出加盟共和國的聯合國代表權問題,蘇聯認為至少應該有兩到三個加盟共和國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蘇聯準備把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作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的代表,因為他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也做了貢獻。 美國總統羅斯福對此表示為難,他說:“如果我們給某個國家一票以上的代表權,那我們就違反了每個成員國只應該有一票表決權的規定。” 英國首相丘吉爾也想讓英國的自治領獲得聯合國代表權,所以就支持蘇聯的提議,這使羅斯福總統顯得比較孤立。

從當時情況來看,英國和美國還有一些殖民地,比如英國的殖民地印度在當時還不是獨立國家,但是印度成為了聯合國創始會員國。美國的殖民地菲律賓也不是獨立的國家,也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因此英國和美國作為宗主國在聯合國也不是隻有一個席位或一個投票權。

而在當時,雖然對德戰爭已經結束,但是美國還是希望蘇聯能夠對日出兵作戰,所以羅斯福只好同意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作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這樣蘇聯在聯合國就擁有了3個席位。當然,蘇聯擁有3個席位,美國為了同蘇聯取得對等地位,也為美國增加了2個席位,這樣美國在聯合國也擁有了3個席位。但是美國當時全國有48個州,各個州在美國聯邦內地位都是平等的,這兩個聯合國席位安在哪個州的頭上都不合適,所以美國就一直未啟用這兩個聯合國席位。現在,美國國務院網站在介紹聯合國的創建過程時,依然聲稱“美國至今仍保留在適當時候增加兩個聯合國代表席位的權利”。

1945年,聯合國制憲會議在美國舊金山召開,會議同時邀請了蘇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三國參會。之後,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代表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蘇聯在聯合國就正式擁有了三個合法席位。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時候,蘇聯就動用了三個投票權投了贊成票,美國雖然反對,但是美國只投了一個反對票,並未啟用另外兩個投票權。

所以,美國雖然在聯合國擁有3個席位,但是由於美國各個州都是獨立平等的地位,美國為了避免引起各個州的不平衡和國家不穩定,美國就一直未啟用另外兩個席位,所以外界也不知道美國最終將另外兩個席位安排給誰!


銘蘇先生


美國現階段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全部一騎絕塵,想做的事很少有辦不成的,實在辦不了的也不缺那兩票。

作為超級大國,所有的發達國家都是美國的小弟,剩餘的國家多數不敢也不願忤逆美國的意願,那兩票對美國來說九牛一毛。

大家熟知的一國三票的就是蘇聯了,1971年在中國獲得一票否決權的那次投票上,蘇聯怕中國通不過,首次使用了三票的權利。

再說說美國三票的問題,如果美國行使這個權利,最有可能的是德克薩斯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獲得,畢竟這是美國影響最大經濟也最發達的兩個州。

大家是不是很熟悉?畢竟美國鬧獨立我們是喜聞樂見的,下。

如果你是美國人,你會把投票權給這兩個州嗎,顯然是不可能的,畢竟西方發達國家要求獨立的地方此起彼伏。

把投票權給這兩個州不是鼓勵他們獨立嗎,這兩個州可是美國的文化輸出中心和科技中心,少了這兩個州,美國還能算超級大國嗎。

如果美國把投票權給這兩個州,相信其他國家是喜聞樂見的,至於其它的州,有哪個能競爭的過這兩個州嗎?



晴空聞雷


強者在利益面前就像貪婪的小孩子似的,都喜歡多吃多佔,1945年創建聯合國的時候,世界上的兩個超級大國美國與蘇聯都想擴大自己在聯合國的勢力,都變著法子想突破一國一席位的規則,多佔幾個聯合國成員國的席位,美國總統羅斯福與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展開了激烈的博弈,最後在英國首相丘吉爾的攪和下,美蘇達成了妥協,都獲取了“一國三票”的特權。

蘇聯方面,除了蘇聯自己的一個席位外,還使加盟國中的烏克蘭、白俄羅斯也獲得了聯合國創始國的地位與聯合國成員國席位,美國方面也得到了聯合國的三個席位,但只有美國註冊在案,另外兩個席位一直空置著,就像沒人住的空置房似的,因為美國當時有48個州((阿拉斯加、夏威夷還沒升級為州),給哪兩個州都不合適,沒有一碗水端平,國內會出亂子,所以,美國多拿了兩個聯合國的席位,實際上並沒什麼用處,只是體現了美國的特權而已。對於美國、蘇聯,真正有巨大作用的是聯合國安理會的一票否決權!所以,只能講美國這兩個超級大國極其貪婪、無恥,即使在利益面前也凌駕於世界各國之上。

而美國在龍國恢復聯合國的的一切合法權利的聯合國大會投票表決中,投出了三張反對票是一個謠言,真實的情況是美國反對龍國重返聯合國,投了反對票,但並沒有啟用另外的兩張選票,倒是蘇聯啟用了手中的三張選票,都投了贊成票(包含烏克蘭、白俄羅斯的選票)。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第1976次會議表決由阿爾及利亞、阿爾巴尼亞等23個國家提出的要求恢復龍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的提案,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結果取得壓倒性的勝利,恢復了所有的合法權利,包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在這個會議表決中投出反對票的西方大國只有美國(壞透了);歐洲當時有28個主權國家,西班牙、盧森堡、希臘、塞浦路斯投了棄權票,投棄權票的只有馬耳他這個小國,其他的23個國家都投了贊成票;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都投了反對票,他們對我們的敵視是有悠久歷史的;亞洲裡投反對票阻止我們重返聯合國的國家分別是:日本、高棉共和國(柬埔寨)、菲律賓、沙特。

而非洲投贊成票與反對票都是最多的大洲,其中,對我們投贊成票的國家有27個,反對俺們重返聯合國,投了反對票的非洲國家高達15個,分別是:岡比亞、中非、尼日爾、乍得、剛果民主共和國、加蓬、利比里亞、馬拉維、南非、斯威士蘭、萊索托、布基納法索(上沃爾特)、貝寧(達荷美)、科特迪瓦(象牙海岸)、馬達加斯加。


飛狼


其實這個問題在於二戰後期法西斯戰敗已經基本上成為定局,在二戰裡面出力最大的幾個國家之間在關鍵時刻謀劃制定世界新格局,而經過了二戰的徹底洗牌,世界格局已經非常的明朗,在這種局面下做為出力最多的蘇聯和美國都已經在做自己的打算,畢竟二戰雙方只是暫時性的同盟,一旦共同的敵人倒下,雙方之間的利益矛盾就會完全顯現,事後也的確是如此。

而聯合國的成立的確是為了制定新規章制度的產物,當然做為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出力最大的國家之一,美國和蘇聯當然想在創建聯合國這個組織的前提下想在裡面獲得更多對自己有利的權利了,而聯合國本來都是一國一個席位,但是做為出力大國美國想拉攏自己的心腹加入創始國裡面,但是蘇聯一看這樣不行,你美國突然拉攏兩個國家進來,那你美國都佔便宜了,為了公平蘇聯要求蘇聯加盟國每個國家都應該獲得一個席位,這下子美國坐不住了。

最後雙方不歡而散,沒有形成雙方共同的平衡點,在後來的一次會議裡面又對合法席位的事情進行商討,蘇聯堅持要加盟國獲得合法席位,美國覺得這樣自己吃虧了,所以也不同意,最後在英國的撮合下雙方各退讓一步,蘇聯和美國各獲得三個席位,蘇聯自己佔用一個席位,剩下的席位一個給了烏克蘭另外一個給了白俄羅斯。

而美國的三個席位也就是投票權,美國自己用了一個而另外兩個一直空著沒有使用,其實不管用不用,美國自身就有一國三票的權利,只是美國一直不這樣使用,就憑美國的實力和在聯合國的特殊身份地位,一票就足夠做很多事情,多一兩票其實美國現在也根本不在乎,因為沒有對手,所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投票是走過場給面子,不投票美國也一樣做誰也拿他沒辦法。

當然關於這樣的一國三票權,其實在我們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時候,蘇聯也曾經動用三票權給我們投贊成票,歐洲總共有23票同意一票反對,而蘇聯破天荒的用三票贊成,美國在當時並沒有使用三票,只是使用了一票反對,其實美國當時也知道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已經沒辦法阻擋和改變,所以多一票和少一票已經意義不大,最後也只是投了沒有意義的反對票表明立場給其他國家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