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封建社會那麼漫長?

鵬友程


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所致。

華夏曆史的發展進程,被儒生們給阻礙了。

秦始皇焚書坑儒,只不過是坑了儒教一家,卻被儒生們罵了幾千年。

而漢武帝劉徹受儒生董仲舒慫恿,罷黜百家,坑了百家,卻被儒生們歌功頌德,評功擺好。

這不是有失公允嗎?

等於說,自漢武以後,中國的歷史是儒教的歷史。

歷朝歷代的無能君王,為維護自己的家天下,利用儒術大搞愚民政策。

歷史又由儒生們編寫,視百家為旁門左道,大肆排擠打壓。所以,漢武以後的歷史記載,未必就真實。

如若不是偉大領袖毛主席,領導著中國共產黨,帶領勞苦大眾鬧革命,中國的封建社會還會更久。

吃水不忘挖井人,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不需要理由3644374


關於中國封建社會為什麼綿延那麼長?自從新中國建立以來,便是學者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雖然我們並不是專業的學者,只是歷史領域的愛好者,讓我們來談一下吧。

中國的封建制度,從商鞅變法,也就是公元前三59年在秦國確立,公元前21年隨著秦始皇嬴政,中國封建政治制度開始,向整個華夏地區推廣。然而秦始皇所推廣的封建制度只是封建政治制度。也就是說,封建制度初步形成是在商鞅變法,正式確立是在秦朝。而完全奠定統治中國的基礎則是漢武帝董仲舒時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封建社會,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封建政治之路,第二,封建禮教文化制度,第三封建經濟制度。這三者互為保障,互為依託,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綿延2000多年的根本基礎。

由於封建政治制度的強大。封建社會中權力長期集中在中央。從郡縣制實行,地方官員的任命權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再到漢武帝時劃分全國為13個州部。每個州部派一名敕使監察地方官員彙報給皇帝。再到唐代的道每道設大總管一人。再到元明清三代的行程至,整個地方政府全部都在中央政府的直接垂直管理下。這就保障了國家的統一,社會的穩定。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社會革命就會很少發生,即使發生,那也只是提議而已,只是一個政權推翻另一個政權,而不是一個社會革命另一個社會。

第二,擁有完整的上層建築,即封建禮教文化制度。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中國實際進入了儒家社會的思想政治,這時的儒家已經不是單純的儒家,而是經過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家及雜糅了法家大一統觀念,陰陽家的天命神權觀念,還有道家的清靜無為觀念。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儒家思想理論。而這個思想理論所附屬的是一系列的禮教文化,它的核心是君權神授,天人感應,三綱五常三從四德。這些從根本上保證了皇帝的權威性和封建文化的不可挑戰性,由於在這種思想文化的影響下,人們根本不會產生任何反抗思想,這是封建社會統治的強大思想武器。

第三,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主體的封建經濟,為封建社會的延續奠定了極為強大的經濟基礎。中國自從秦漢以來,便是形成了一家一戶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自耕自足,在沒有天災人禍的太平年代,人民的生活根本沒有什麼大的波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然知足。這就從經濟層面扼殺了人們去探索去買賣的積極性。這讓中國的人民形成了狹隘的小農經濟思想,他們心中只想著上有皇帝下有土地。皇帝英明,土地富裕。便可以安安穩穩的度過了一生,就不會去反抗起義。

封建政治制度,封建文化制度,封建經濟制度的完善,是中國封建社會綿延2000多年的強大支撐。

縱觀歐洲的社會歷史,歐洲封建帝制實行最長的國家,法國也不過才有1400多年的封建歷史。而中國是從商鞅變法到1912年清帝退位,封建制度綿延了2300多年。這也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為什麼那麼艱難的原因,強大的封建政治制度,封建經濟制度,封建文化制度。你是其中的原因。

以上僅是我個人觀點,謝謝評論指教。






舊事舊人歷史說


有一句話叫‘’存在即合理‘’,意思是存在的事物總有其合理性。封建社會在中國能夠存在幾千年,也自有其合理性。

封建社會的國家結構就像一座金字塔,在塔頂的是皇帝,俯視天下,乾綱獨斷;皇帝之下是丞相(或宰相),總理朝政;丞相以下有禮、兵、刑、工、戶、吏六部,分掌各口;有御史監督百官,向皇上諫言。地方有總督、巡撫、府、縣。現代國家其實也從封建社會脫胎而來,只是分工更細。

這一套完整的封建國家結構能有效地對全國進行統治。

封建社會也有法律,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須守法,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隋文帝的兒子秦王胡作非為,強行向富商放高利貸,被人舉報後被削去王爵,逮捕治罪。

封建社會保護私有財產,允許自由遷居,允許民眾持有武器,對民眾管束較為寬鬆。

封建社會的讀書人可以通過科舉考試踏上仕途,‘’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並不是幻想。

百姓有冤可以到縣衙門口擊鼓鳴冤,聽到鼓響縣大老爺必須升堂問案。此外還可攔轎喊冤甚至‘’告御狀

‘’。

民眾只要上皇糧、交稅、出傜役、守法,是可以過平安日子的。

因此老百姓盼望的是有個好皇帝和清官,至於封建社會那一套制度卻也能適應了。

當皇帝昏庸,官吏貪腐,民不聊生時,民眾則揭竿而起,將舊皇朝推翻,建立一個新皇朝,如此週而復始,延綿數千年。


山楂樹2094


中國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開始,至公元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止,封建社會在中國統治了二千多年。之所以經久不衰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完全是因為中國有獨特的治國神器和人文環境。

一.君權神授。秦始皇明確提出了朕為天子,擁有四海。自從漢武帝時期的大儒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理論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主張後,一套完整的治國綱目逐步建立起來。

二.三綱五常。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仁,義,禮,智,信。

三.大一統。誰統一了中國,誰就是授命於天,就是至高無上的皇帝。否則就是亂臣賊子。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岳飛在滿江紅詞中抒發自己的情懷~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河山,朝天闕。時至今日,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都是國家頭等大事。忠君報國,位卑未敢忘憂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已經融入民族的血液之中。

四.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勤勞智慧,人傑地靈。中國自給自足,男耕女織。看看兩千多年前的南昌海閽候出土文物,看看一千多年前大唐法門寺地宮出土文物,看看千年前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享受那繁華都市生活......。


哈哈95128931


自秦漢以後直到滿清,我們習慣稱為封建社會,其實應該稱為中央集權社會,地方太守,刺史,總督都由皇帝中央任命,不算能封建制度。封建,各地封侯,地方主要官員世襲自治。中國傳統的中央集權制度能夠維繫兩千年,甚至影響噹噹今,儒家確實是一大主要原因,它宣導忠君,皇帝是世上萬事萬物的所有者,統治者,權柄中心。即便沒有這樣一個人,民眾也要製造出這樣一個人來依賴,仰靠。這和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區不同,他們的信仰大都是天上的神,不是地上的人,君權神授。這點在歐洲較為典型,國王不可肆意妄行,在多數情況,國王的號令都需要仰仗地方諸侯,貴族力量。


用戶7658047330863


這個問題是個違命題!從,世界看,除了共產主義國家是民主制外!任何國家都是封建王權制!美國的特朗普,俄羅斯的普京權力都是王帝!他叫幹啥你不幹啥這能做到嗎!我呸呸呸呸!放大老虎進行掠財是王帝,抓大老虎也是王帝,平民百姓在現實中是不可能抓虎,放虎的!中國相對於西方國家是國外侵略多,掠奪多!特別是滿清的揚州三屠……以及近代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都繞不開中國。第三次世界大戰也不可能繞道中國!因為中國是魚米之鄉。只要沒有戰爭,隨便什麼朝代都是有飯有肉吃的。以前毛澤東時代!一個上海的本地人,一天能釣魚200多斤,一到夏天,隨便拿個腳盆,面盆/一個人l小時,能吃三天。進過毛澤東的30年發展。人口猛增到15億。後來,貴州老來了,雲南老來了,浙江人口猛增到3億!魚米之鄉傾刻煙消雲散!到處是打群架,殺毛雞的貴州老,四卅老!浙江人山窮水盡!因此浙江,江蘇。江西,湖南,湖北總是多災多難!中國的科學技術全面哀敗還是從唐朝後開始的!唐朝後由於長期的八股文,更本沒有數理化一直到清朝滅亡。落後的責任不能歸糾於王帝身上。應該是歸糾於體制內部的八股:文身上。說句良心話,將王帝如果是吳三桂那中國存在嗎?


Rock181538653


因為天下為公,家天下開朝皇帝出身於民,深知前朝滅亡教訓,故暗合天下為公這一人倫天理,順應民意而興,後來世襲者深居宮中與民脫離而不知民生民意,與天下為公這一天道人倫漸行漸遠,民怨聚積到一定程度,就只能用槍桿子推翻它了。這裡面其實隱藏著人社會的一個人倫天理,如果自然界的規律一樣。人類社會其實也應該有很多定律,但是很少的人去提煉,若提煉的話,也可弄出類似牛頓三大定一樣的東西,那麼社會科學就能成為像自然科學一樣的規律,法律法規若都在這些天下為公定律下制定,G家不強大才怪!

中國五千年朝代不但更替,小日本兩千年來只有一個朝代。蘇聯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卻僅六十九年就被更替。這些都說明世襲制與民主制其實都是表象,透過現象看本質,天下為公定律才是社會科學中的普遍規律,只有暗合此規律,不管是世襲制還是民主制,人民都能安居樂業,社會秩序和諧共生,就會國泰民安,偏離了這一定律,社會就會出現矛盾,當矛盾聚積到民眾難以承受之時,就只能改朝換代了。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些正好暗合天下為公定律,人民江山人民保,反動派想反也反不了,其實也是對天下為公定律的闡釋。公平正義是立世之本,天下為公是治世之魂。


俗世存真


封建,即分封建國,這種分封制體制早在秦統一中國建立中央集權的皇帝獨裁體制後,即告消逝。劉邦仿秦建立中央集權,有過親族功臣短暫分封建國,但八王之亂後,及予以取締。所以,封建制,應以秦統一中國後為終點。自秦漢以降,中國的政治體制基本為君主獨裁下的中央集權制。之所以稱之為“封建”,乃是近代一部分知識分子照搬西方政治術語的倒錯,毛澤東把它定義後,郭沫若緊跟而定義為獨裁專制落後的代名詞。而實際上,兩漢以降,雖屬中央集權,但皇帝獨裁的很少,以唐宋為代表,其體制為君權與內閣相權相互制衡,君主獨裁幾率很少。即使是明朝,真正獨裁的皇帝少,宰相集權則時有之。只是到了清朝時,對君主實行跪拜製成為定製,過去上朝的站立會議,被跪地上奏取代,臣子與君主形同主僕,稱之為官員奴隸制更靠譜。


用戶2039123882542


生產力落後和生產資料單一導致國家無法產生大資本家,皇帝是最大的地主,又長時間的限制民間商業活動,到了近代才出現了蒸汽機,與其說是資本主義取代了封建王朝,不如說是蒸汽機推翻了奴隸主和大地主。束縛在土地上的人民有了謀生的第二個手段,從以前忠於土地忠於皇權,變成忠於企業忠於老闆。大資本家有了錢,繳稅就多了,繳稅多自然就需要話語權,這個時候糾纏生了議會。隨著農業經濟佔國家GDP的比重越來越小,皇帝的話語權就越來越小。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隨著未來社會的發展,國家概念可能會消失,既然蒸汽機可以推翻皇權,那麼互聯網大數據極有可能淡化國家,實現真正的全球一體化。時代還在進步,最終人類會實現共產主義。


貓哪個咪的6105021230


首先一點中國封建社會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皇權集中制,法律在人民之上,國家在法律之上,皇帝又在國家之上,所以說法律的地位是極其低下的。開國明君的統治下自律的皇帝會讓國家以及人民都會比較健康發展,但是碰到昏君,因為沒有能夠限制和束縛他的東西存在所以就會使國家畸形發展民不聊生。

封建社會在帝王的統治下別說成熟的憲法,就連憲法都沒有,往往有些皇帝說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是實際是不可能的,畢竟沒人敢審判皇帝,所以封建社會最大的一個弊端就是過高的權力,皇帝集合了,行政權,司法權和立法權。

任何一任皇帝建立的都是皇家至上的國家,皇權不可旁落的理念,所以不可能出現共和制的國家,即使朝代負滅,新朝代上臺依然沿用舊體制。

中國長時間較為封閉的發展模式使得國外先進文化理念,政治思路無法正常傳入中國,再加上中國在清初之前在世界範圍內一直都是最強的存在,這些政治理念同樣無法以戰爭的方式傳入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