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油市場七大騙局,你知道嗎?

機油市場七大騙局,你知道嗎?

一、假洋牌子氾濫

美國有上億輛汽車,但美國小包裝車用潤滑油品牌只有7個,全世界發達國家的潤滑油品牌也就十幾個。

但在中國市場上美國品牌就有3000多個,洋牌子有5000多個,99%以上是花費1萬元在美國註冊一家離岸公司,每年交代理公司2000元管理費,假冒美國品牌在國內銷售,純粹是掛羊頭,賣狗肉,所以內行人從來不用假洋牌子。

二、用專用潤滑油概念搞欺騙

潤滑油是標準化通用產品,只有API質量級別和SAE粘度級別,發達國家從來就沒有出現過專用潤滑油,真正的跨國公司的產品6~7個品種。

而在中國到處充斥著各種車型的專用潤滑油,小公司有,大公司也有,所有專用潤滑油都是欺騙、誤導用戶得伎倆。

三、濫用新技術名詞,濫用高級...

濫用新技術名詞,濫用高級、超級等概念誤導用戶。所謂納米潤滑油、陶瓷潤滑油、磁性潤滑油等都是偽科學,潤滑油是液體,納米是長度單位,哪來納米液體,陶瓷液體?

潤滑油是標準化產品,研發一個達到API標準的潤滑油配方,需要1億美元以上。目前世界只有潤英聯等幾大添加劑公司專業研發新配方,通過銷售添加劑向潤滑油公司提供,各潤滑油公司根本就不具備開發新配方的能力。真正達到標準的潤滑油就是最好的潤滑油,潤滑油只有合格與不合格之分,高級、超級、頂級都是胡說八道。內行從不會選用所謂的納米潤滑油、陶瓷潤滑油、磁性潤滑油等。

四、瞎標註潤滑油級別

用戶本來應該按潤滑油標籤上標註的API、SAE級別選擇潤滑油,但在中國千萬不能再相信包裝上的標註:

其一,美國標準有多高有人就敢標註多高,比如SM 20W-50,CJ-4 20W-50等等,其實際水平也就是SC 50,CC 50,標註級別與實際級別相差可達5~6個檔次;

其二,瞎用API標示:凡是在標籤上潤滑油型號處標註API XX的潤滑油可以肯定是劣質潤滑油,因為這些廠家連潤滑油的ABC都不懂可能生產出合格潤滑油嗎?比較一下真正的跨國公司的產品標註就會明白了。

五、跨國公司敢造假

跨國公司產品在中國出現絕不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故意造假。

某著名跨國公司生產的合成潤滑油SL 5W-40中國技術監督局抽檢CCS(低溫動力粘度)指標不合格被召回。

六、換油期問題

同樣的汽車,同樣級別的CI-4潤滑油,在美國換油期是10萬公里,在中國就成了1~2萬公里,只能說明是偽劣產品。

歐美柴油發動機換油期一般5—10萬公里,汽油發動機換油期一般2—3萬公里,在中國是多少?

七、發動機內部油泥積碳多

使用合格潤滑油,發動機中不會有油泥積碳,會產生油泥積碳的潤滑油是質量非常低劣的潤滑油。

但現在很多發動機內部都很髒,有大量油泥積碳,而這些發動機的換油期還不到標準換油期的1/3,這也是假冒偽劣產品氾濫的直接證據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