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學習丨用講道理上好高校思政課

方小年 方圓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要求,在教學中要“把一些道理講明白、講清楚。”“講道理”,無疑是我們講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根本依循。

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大道理

中國共產黨人是靠馬克思主義起家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老祖宗”的理論,是大道理。中宣部和教育部組織專家把“老祖宗”經典著作中的大道理編寫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簡稱“原理”),作為高校思政必修課排在第一;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編寫成《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簡稱“概論”),作為高校思政必修課排在“原理”之後。

可見,“原理”和“概論”兩本教材敘述的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的基本理論。它向世界表明:“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我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思政課教師擔負著對大學生進行黨的指導思想教育的政治責任,我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怎樣把教材中敘述的大道理講清楚?在教學中我們要力爭做到:一要講清楚理論的基本概念,做到概念務必準確;二要講清楚理論的基本觀點,做到觀點務必科學;三要講清楚理論間的邏輯聯繫,做到邏輯務必嚴密。哪位老師講清楚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大道理,說明這位老師專業基礎紮實,達到了思政課教學的基本要求。如果你僅僅把教材上的內容從第一章到第十章背得爛熟,就妄稱自己是一個優秀的思政課教師,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你的教學內容還僅僅停留在理論是什麼的層面,完全沒有或根本不會應用。

講清楚運用理論解決學生關注的實際問題的小道理

理論聯繫實際是大道理,教師聯繫實際解決學生關注的問題是小道理。理論聯繫實際是黨的三大作風之一,也是思政課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明確指出:“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於應用。”它要求我們:一是要學習馬克思主義;二是要通過調查研究瞭解實際。所謂實際,就是問題、就是矛盾;三是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我們通過思政課教學,體現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學生實際的統一,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理論聯繫實際,就是理論聯繫問題、解決矛盾。

思政課教學要聯繫哪些實際,教學要講清楚哪些道理?如“原理”課教學中關於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哲學思考;運用質量互變規律的原理,闡述“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的哲學道理,等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中,從人的本質理論引申出個人與社會的關係,聯繫學生生活中的人生困惑展開教學;從道德的內涵及其本質,讓學生明白道德的歷史變遷,聯繫生活中的道德案例,幫助學生做出正確的道德評價,等等。《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應該抓住“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這兩大歷史任務,講清楚兩大歷史任務與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道路及選擇改革開放關係的道理。講清楚了小道理,學生就能“沿著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

講清楚大道理管小道理、小道理服從大道理的邏輯關係

講清楚大道理,就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學習理論最有效的辦法是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通過“認真看書學習,弄通馬克思主義”。弄通馬列的相關著作,你才會知道“原理”教材中原理的源,知道中國化理論成果的源,講起“原理”課來就能得心應手。中國化理論成果的著作也要讀。講“站起來”,就要從毛澤東等人的著作中去尋找答案;講“富起來”,就要從鄧小平等人的著作中去尋找答案;講“強起來”,就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學習經典著作要做到:一是真讀。弄通馬克思主義的前提就是認真看書學習,養成讀書的學習習慣;二是真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裝懂。把教學搞好,必須“以本為本”,但不能滿足於教材,必須依據教材找到理論的源頭;三是真信。科學理論要進學生的頭腦,首先必須進教師的頭腦。

講清楚小道理,就必須強化學科意識。國家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是與思政必修課程相對應的。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和對高校思政課教學問題的研究是一致的。前者側重於理論研究,後者則側重於把理論研究的成果應用到思政課的教學中。思政課教師潛心於學科建設,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都會得到逐步提高。因此,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入研究,與我們聯繫實際、講清楚小道理是聯繫在一起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執著堅守,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守得住底線,立志做大學問、做真學問”。

總之,講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大道理,教師必須旗幟鮮明、亮明底色;講理論聯繫學生實際的小道理,教師必須分析到位、說服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完成“鑄魂育人”的千秋偉業。

(作者單位: 湖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