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初 抗戰中最重要的一條公路全線通車


1941年底日軍襲擊珍珠港以後,加緊入侵東南亞,至1942年5月,已佔領緬甸大部分地區和雲南西部,切斷了中國與同盟國之間最後的陸上交通線滇緬公路。同盟國運往中國的作戰物資,只能經喜馬拉雅山空運,受到極大限制。因此中美雙方決定儘快修建中印公路,粉碎日軍對中國陸路的戰略封鎖。

中印公路也稱為利多公路,這條公路全長1730公里。其中利多至畹町段長770公里,路線經過印度東北部和緬甸北部的亞熱帶山嶽叢林地區,由美軍工程兵部隊配屬中國國民黨軍隊兩個獨立工兵團,並在當地民工協助下構築。

中印公路從1942年11月於利多動工算起,至1945年1月全線通車,歷時2年零3個月。美方投入費用1.5億美元;中方亦投入工程款2億元(中華民國法幣)。築路工程浩大,作業條件惡劣。

中印公路建成以後,同盟國與中國之間恢復了陸上交通聯繫,作戰物資得以通過公路運往中國內地。





第一批通過中印公路運到中國的物資



中印公路通車儀式上,中美雙方代表,有一個是陳納德。





美國斯圖貝克US6卡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