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的抗戰遺蹟 今昔對比照回顧歷史


左圖,1945年3月,美國援華運送物資的車隊途經貴州晴隆“二十四道拐”盤山公路時的情景。右圖:2015年6月24日拍攝的二十四道拐”

滇緬公路上的惠通橋惠通橋由雲南保山愛國華僑捐款修建於1933年,1938年修建的滇緬公路利用惠通橋連接怒江東西岸的保山和龍陵,是怒江上的“抗日功勳橋”。

2015年7月6日拍攝的惠通橋。

抗戰期間,一輛吉普車通過滇緬公路惠通橋旁的老虎嘴。“老虎嘴”在怒江峽谷西岸龍陵縣境內,位於怒江上惠通橋遺址往潞江壩方向約100米處,是一個狀如虎口的懸崖。

2015年7月6日拍攝的“老虎嘴”

抗戰時期的雲南驛機場1942年日軍侵佔怒江以西后,雲南驛戰略地位更加凸顯,茶馬古道、滇緬公路、駝峰航線在此交會,成為盟軍中緬印戰區重要的前線機場。

2015年6月29日同位置拍攝的雲南驛機場遺址

1945年1月史迪威公路通車後,一輛吉普車通過畹町橋駛向緬甸畹町,傣語意為“太陽當頂的地方”。橫跨中緬界河的畹町橋,是“抗戰運輸生命線”滇緬公路中國段的終點。滇緬公路於1938年建成通車後,許多南洋機工經過畹町橋回國參加到運輸國際援華物資的戰鬥中,大批國際援華物資經過這裡運往中國抗日戰場

2015年7月9日拍攝的中緬邊境的畹町橋

抗戰期間美軍吉普車隊通過惠通橋旁的滇緬公路

2015年7月6日新華社記者“重走滇緬路”車隊通過惠通橋旁的滇緬公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