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發燒,如何判斷是細菌性的還是病毒性的?

青春的感覺


寶爸媽可以從鼻涕的性狀、痰的顏色、以及持續時間等方面來區分。

不管是病毒性感冒還是細菌性感冒,它們都屬於自愈性疾病,家長只需要做好對症護理。

當遇到病毒性感冒時,不要再用抗生素了,沒用!

寶寶體溫超過38.5℃且精神不佳、咳嗽頻繁時間過長、流鼻涕情況超過兩週,就要及時吃藥就醫。


科學家庭育兒


孩子感冒,90%以上都是病毒感染。感冒我們通常分為普通感冒和特殊類型的感冒。普通感冒多數為鼻病毒感染,少部分為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人類偏肺病毒、冠狀病毒、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及支原體感染所致。相對於病毒感染的多發,細菌感染導致的孩子出現感冒發熱多處於感冒病程後期,合併感染的概率較高。特殊類型的感冒也是如此。皰疹性咽峽炎為柯薩奇病毒感染所致,咽結合膜熱為腺病毒3、7型引發。導致流感的幕後黑手是流感病毒。當病毒感染時間較長時,是較容易合併細菌感染的。

這種情況在普通感冒中大家可以窺見端倪:通常孩子在感冒初期鼻涕是清涕,到後期鼻涕便轉為濃涕。由清鼻涕轉為膿鼻涕時即需要考慮合併細菌感染可能。在醫療機構,可以通過簡單的血檢,做一個血常規即可大致判斷出孩子究竟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當孩子病毒感染時,血常規中的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者偏低,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比率相對增高。病毒分離和血清學檢查可以明確致病原。免疫熒光法和酶聯技術以及分子生物技術可以對病原確診做出早期診斷。當孩子存在細菌感染時,血常規可以出現白細胞增高,中性粒細胞增高的情況,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進行咽試紙培養可以發現致病菌。CRP(C-反應蛋白)和PCT(降鈣素原)升高時需要考慮細菌感染可能。

在細菌感染時才有使用抗生素的指針。希望家長們不要一感冒就讓孩子吃“頭孢”或者“阿莫西林”,這樣做並不對症,甚至可以導致孩子的胃腸功能出現紊亂,弊大於利。


兒科恩銘


段醫生講科普,帶你一起漲知識!

孩子的感冒大體分兩種,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主要有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引起,起病急、病情重;普通感冒主要是有鼻病毒、冠狀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在病程中因孩子抵抗力減弱而併發細菌或支原體感染。


不難發現,感冒是有病毒引起,而發燒則可能是病毒、細菌或支原體等。

若要區分孩子發燒是病毒性還是細菌性,需要從下面幾種情況做一個大體的判斷:

當孩子發燒時,如果孩子僅僅是流清涕、打噴嚏、發燒等,精神頭良好,大多是普通感冒,多飲水、注意休息,發熱超過38.5℃時可適當給予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退熱治療。當孩子一開始生病就出現高熱,沒有打噴嚏、流鼻涕等情況,發熱時表現為萎靡不振,則需要高度警惕流行性感冒的可能性,建議及時就診兒科明確診斷。

當孩子開始幾天表現為流清涕、打噴嚏,後續出現咳嗽有痰,不易咳出,發燒反覆,食慾不振,撓耳朵等。此時要高度警惕合併細菌感染,例如肺炎、扁桃體炎、中耳炎等等。

當孩子以咳嗽,特別是乾咳為主要表現,發熱並不明顯,也沒有鼻涕時,則需要高度警惕併發了支原體感染。

而孩子去醫院就診後,區分發熱原因,大都通過查血就可以明確:

血常規👉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大都表現為淋巴細胞的增高;而細菌感染多表現為中性粒細胞的升高;支原體感染在血象上多沒有特異性表現。


C反應蛋白(CRP)👉病毒感染時,CRP基本不升高;細菌感染時,CRP多表現為升高。

支原體抗體👉IgM陽性提示急性感染期;IgG陽性則提示感染過支原體,已處於恢復期。

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段醫生答疑在線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4953f6d19fd2beb028a04d8309e78606\

用戶50776775742


細菌性感冒發燒一般帶有腹瀉,治用炒鬼針草加少許粘貼草水煎茶飲,外用芒硝敷臍和水分穴,一至三天可愈。病毒性感冒發燒一般體質差(免疫力低下)引起,外用芒硝敷臍和水分穴,內服清上溫下湯,(一至三天可愈)。各位老師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