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曲折的德國克虜伯:從野蠻生長的戰爭機器,到追求持續存在的工業玩家

小姐姐有話說:

克虜伯(Krupp)集團是享譽世界的德國工業巨頭,曾經是著名的軍火供應商,為大清帝國的國防,提供過重要的武器裝備。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克虜伯每個月就能為德國提供3000門大炮和900萬發炮彈。

第二次世界大戰,克虜伯每個月就能為德國提供1800輛坦克,還有大量軍車。

168年內,克虜伯歷經了戰爭,毀滅,清算,重組,危機,工業4.0,正一步步蛻變。

今天我要和你聊聊:

經歷曲折,開啟德國製造的克虜伯集團。

經歷曲折的德國克虜伯:從野蠻生長的戰爭機器,到追求持續存在的工業玩家

19世紀末,克虜伯兵工廠的鑄炮車間

克虜伯的誕生

第二次工業革命成就了德國的迅速崛起,並使德國反超英國。

要知道,最早的【德國製造】源自於英國侮辱性的商標法規:

1887年,英國規定所有從德國進口的商品必須標註“德國製造”字樣,以此將價廉質劣的德國貨與優質的英國產品區分開來。

19世紀末,電力大規模應用,煤炭和鋼鐵工業飛速發展,勞動者逐步離開鄉村,以工廠和工業為核心形成了新的人口集聚,一個個新的工業中心城市出現。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德國的魯爾區。克虜伯集團就發源於魯爾工業區的埃森。

1811年,老弗雷德里希·克虜伯在德國魯爾區創立了克虜伯鋼鐵廠。

經歷曲折的德國克虜伯:從野蠻生長的戰爭機器,到追求持續存在的工業玩家

克虜伯鋼鐵廠,德國第一家鑄鐵廠

1826年弗雷德里希過世時,將鑄鋼的秘密和一個生產幾乎陷入停頓的小廠,留給了自己的兒子——阿爾弗雷德·克虜伯。

阿爾弗雷德也是日後克虜伯集團的奠基人。

經歷曲折的德國克虜伯:從野蠻生長的戰爭機器,到追求持續存在的工業玩家

阿爾弗雷德·克虜伯

阿爾弗雷德·克虜伯通過技術改良,發明出了無縫車輪——一種堅硬耐用的新型車輪,它為火車的普及提供了基礎。

無縫車輪很快成為了暢銷品,阿爾弗雷德也建立起了克虜伯工業帝國,一躍成為當時歐洲最大的工業企業。

經歷曲折的德國克虜伯:從野蠻生長的戰爭機器,到追求持續存在的工業玩家

克虜伯生產的火車車輪

克虜伯集團的標誌正是為了紀念無縫車輪這一發明,形象地由三個連在一起的輪子表示。

下圖為1875年,阿爾弗雷德·克虜伯為克虜伯集團註冊的logo:

經歷曲折的德國克虜伯:從野蠻生長的戰爭機器,到追求持續存在的工業玩家

最早的克虜伯logo

然而,民用鋼鐵並不能滿足克虜伯的商業野心。

1844年,克虜伯開始為普魯士軍隊生產鑄鋼大炮。

經歷曲折的德國克虜伯:從野蠻生長的戰爭機器,到追求持續存在的工業玩家

1867年,德國展出克虜伯軍工廠生產的全鋼線膛後裝大炮。

克虜伯大炮,口徑280毫米。炮管長11.2米、重44噸,仰角可達30度,有效射程19760米,炮彈3000米內可穿透65.8公分的鋼板,每分鐘可發射1—2發炮彈。

1870年,它幫助俾斯麥統治下的普魯士戰勝了奧地利和法國,奠定了普魯士的統一,也讓克虜伯的軍備生產能力聲名遠揚。

清朝引進克虜伯火炮

在李鴻章的積極運作下,第一個中國代表團於1866年7月27日,首次參觀了位於德國埃森的克虜伯鑄鋼廠。

經歷曲折的德國克虜伯:從野蠻生長的戰爭機器,到追求持續存在的工業玩家

李鴻章(中間坐輪椅者)與克虜伯家族的合影

作為中國洋務運動的產物,1894年廈門胡裡山炮臺建成,炮臺裡配備的大炮由清政府從德國克虜伯引進。

整個炮臺完整地保存了當時的結構佈局,為清末東南海防要塞。

經歷曲折的德國克虜伯:從野蠻生長的戰爭機器,到追求持續存在的工業玩家

清代 廈門胡裡山炮臺上的克虜伯大炮

克虜伯大炮擁有兩尊280毫米的口徑,360度的射角,威力無窮,成為戰略性主炮臺、指揮台,是廈門要塞的“天南鎖鑰”。

不僅如此,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中的威海衛清軍海岸炮陣地中,清朝政府使用的大炮也由克虜伯生產。

經歷曲折的德國克虜伯:從野蠻生長的戰爭機器,到追求持續存在的工業玩家

克虜伯大炮 清末旅順炮臺

二戰時,為德軍軍備供應商

在二戰(1939~1945)中,德軍的軍備供應商便是克虜伯,它負責製造裝甲車、坦克、潛艇等重要裝備。

舉兩個栗子:

二戰中,德軍駭人聽聞的800毫米超級大炮——"古斯塔夫"、“多拉”就是克虜伯造的。

經歷曲折的德國克虜伯:從野蠻生長的戰爭機器,到追求持續存在的工業玩家

古斯塔夫重炮

在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古斯塔夫"一炮打穿了蘇軍30米深的地下彈藥庫,重達7.1噸炮彈的劇烈爆炸,擊沉海灣戰艦。

經歷曲折的德國克虜伯:從野蠻生長的戰爭機器,到追求持續存在的工業玩家

古斯塔夫列車炮的第二門炮——多拉,炮高:12m

二戰後,克虜伯幾乎被摧毀

二戰結束後,克虜伯的負責人阿爾弗雷德·克虜伯於1948年被判處12年監禁,克虜伯的工廠則交由英軍接管。

隨著納粹德國的戰敗,克虜伯集團大部分的工廠也被摧毀。

經歷曲折的德國克虜伯:從野蠻生長的戰爭機器,到追求持續存在的工業玩家

二戰前的克虜伯兵工廠

馬歇爾計劃於1947年提出,1949年初開始實質性啟動,其重點是重建歐洲經濟而不是城市。

也就是說,在戰後之初,德國政府無法發佈指示和提供資金,德國人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力量。

舉個栗子:許多教會將從公眾中募集到的資金投入到城市重建中。

隨著戰後德國經濟的復甦,克虜伯也在20世紀50年代實現重新崛起。

經歷曲折的德國克虜伯:從野蠻生長的戰爭機器,到追求持續存在的工業玩家

二戰時的克虜伯兵工廠

克虜伯集團一方面買入多家企業,另一方面放棄軍工,轉而投入到造船、橋樑建設、機械設備等非軍事工業。

20世紀60、70年代之後,煤炭和鋼鐵行業呈現衰退之勢,克虜伯也陷入財政危機。

1999年,克虜伯與蒂森合併,成立了蒂森克虜伯集團。

經歷曲折的德國克虜伯:從野蠻生長的戰爭機器,到追求持續存在的工業玩家

1961年的克虜伯工廠

遭遇金融危機

2008年金融危機,蒂森克虜伯再次陷入危機之中。

美國和歐洲的主要市場對於鋼鐵的需求不斷下降,克虜伯不得不降低對鋼鐵業務的依賴,實施多元化經營。

2017年,蒂森克虜伯宣佈與印度鋼鐵企業塔塔鋼鐵達成初步協議,合併雙方的歐洲鋼鐵業務,成立新的鋼鐵公司,新公司隨即成為歐洲第二大鋼鐵集團。

同樣是2017年,蒂森克虜伯裁員2500人,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經歷曲折的德國克虜伯:從野蠻生長的戰爭機器,到追求持續存在的工業玩家

印度塔塔鋼鐵廠

工業4.0中的克虜伯

2013年7月,德國政府發佈工業4.0戰略,核心目標是“智能製造”。

在工業4.0中,德國人不走美國互聯網的路徑,而是根據自身在製造研發領域的優勢,力圖實現彎道超車。

蒂森克虜伯集團則是德國工業4.0的忠實跟隨者:

經歷曲折的德國克虜伯:從野蠻生長的戰爭機器,到追求持續存在的工業玩家

蒂森克虜伯生產現場

2015年10月,工業4.0發佈了工業數據平臺,蒂森克虜伯積極響應:

開發創新的商業模式,提供智能產品和服務,打造數字化的生態,守護工業數據空間。

蒂森克虜伯的電梯製造成為了德國工業4.0的標杆。

經歷曲折的德國克虜伯:從野蠻生長的戰爭機器,到追求持續存在的工業玩家

蒂森克虜伯的電梯製造現場

後記

如今,克虜伯沒有了過去的野心與的狂妄,克虜伯要的不是征服,也不是佔有。

克虜伯意識到,作為一名工業領域的重要玩家,順勢而為,一直存在,不下牌桌,比自己贏多少更為重要。

目前,蒂森克虜伯集團旗下有670個子公司,僱員超過199,000人,銷售額達380億歐元(約2888千億人民幣),

其產品範圍涉及鋼鐵、汽車技術、機器製造、工程設計、電梯、及貿易等領域,成為德國第五大工業公司。

克虜伯集團從戰爭,毀滅,清算,重組,危機,工業4.0中,正一步步走向未來。


經歷曲折的德國克虜伯:從野蠻生長的戰爭機器,到追求持續存在的工業玩家

小姐姐最愛的日本女星之二:常盤貴子

以下是頭條號日本製造業內參發佈過的好文章,感興趣的可以閱讀一下:)


你的每一條留言,小編都會虛心閱讀,小編一直都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