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手术麻醉师的压力,唯有“重口味”才能释放

一位手术麻醉师的压力,唯有“重口味”才能释放

✍️ 编 辑 / 子 澜 出 品 / 自由气质

今天早上已经是阿凌第33次跟我说她想回家了。

24岁的她孤身漂在郑州,作为一名手术室的麻醉医师,一年365天活动在手术台附近的方寸之地,的确枯燥了些。时间久了,难免生出了倦惫之意。我也曾劝她,趁年轻该多尝试,总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她只是摇摇头,说个“不”字。第二天又早早的奔向了手术室。

一位手术麻醉师的压力,唯有“重口味”才能释放

和往常一样,快到5点的下班时间了,忙碌了一天的神经和躯体渐渐的松懈下来,也有空闲和身边同事聊聊一天的工作。刚提起上午的病人身体状态,突然被通知加三台急诊手术,病人情况十分严重,放松的心瞬间提回来,立刻进入紧急的准备状态。

等一切忙完,抬头看看墙上的表,时针指向了10,病人从手术室推向病房之后,阿凌才彻底松了口气,收拾完器械靠着墙动也不动歇了会儿,约缓了五分钟,强撑着累到僵硬的身体去隔壁洗浴室洗澡,当强劲的水流从巨大花洒里喷洒出来时候,水汽在房间里升腾弥漫,一股温暖清透的味道从鼻间传到心肺,激活了身体的每一处细胞,此刻大脑全然放空,在水花四溅的哗然声中仿佛可以冲刷一整天的辛劳与疲惫。

一位手术麻醉师的压力,唯有“重口味”才能释放
一位手术麻醉师的压力,唯有“重口味”才能释放

△阿凌的日常工作场景

走出医院时候,已经接近11点了。外面的空气凉凉的,街道上冷冷清清,偶有三两个急走的行人。从中午到这会儿,什么都没吃,胃里空空的,她一边走着一边想着吃点什么。阿凌喜欢吃口味稍重的食物,从重庆火锅到川湘菜馆儿,从新疆烧烤到山东酱肘子,从来没觉得要吃口清淡的缓缓,头上不住的长痘,最多也是喝几杯开水,算是对吃辣的一种补救。

一位手术麻醉师的压力,唯有“重口味”才能释放

有时候,我实在看不下去她长时间吃口味这么重的食物,提醒她注意饮食,停止吃两天辣椒。

她跟我解释:“刚来面试上班时候,郑州没有亲友可以提供任何帮助,兜里也没有很多钱,只能暂住一晚上十几块钱的集体宿舍,白天抽时间在医院附近寻找租房的信息,每天过的特别累,压力大得恨不得下一秒就逃回家,吃辣的会刺激神经,觉得很爽,缓解了一堆压力。总觉得生活稳定下来会好点,后来生活是稳定了,可工作上一直都是忙、累。吃辣的习惯一天天被延续下来,现在不吃辣会觉得生活少点什么。想戒掉,每次都坚持不了一星期,所以渐渐放弃了。”

一位手术麻醉师的压力,唯有“重口味”才能释放
一位手术麻醉师的压力,唯有“重口味”才能释放

△阿凌最喜欢吃的重庆火锅、四川水煮鱼、芝士披萨

路边夜市摊,重庆小面的馆子还闪着灯。她带了一份酸辣粉回去吃,回屋坐下来就开始像老奶奶一样絮絮叨叨跟我讲一天里医院发生的事情:“做手术的宝宝是多么听话乖巧、某女病人的丈夫是多么忠厚善良、领导又讲了新段子、那个一向讨厌的同事出了糗……”就着一天发生的事情似乎更下饭,新闻说完,饭也吃完了。

一位手术麻醉师的压力,唯有“重口味”才能释放

△阿凌经常吃的酸辣粉

她坐着缓了缓说:“我想回家,可我更想好好工作。应该早早看惯生老病死,我也呆了几年了,怎么就是没学会呢……每天和不同的病人接触,他们都带着痛苦和希望来到这,我和同事们特别希望他们都可以痊愈出院,但是……毕竟我们不是神仙啊。我每天上班的动力就是一台台可以挽救生命的手术,这是他们全部的希望和寄托。”她说完又叹了口气。

一位手术麻醉师的压力,唯有“重口味”才能释放

△阿凌少女心的杯子

我沉默下来,心底一片潮湿,不知道该接上什么话。睡前关了灯,她习惯性跟我说了句,好想回家啊……

我终于懂了这句话。

在每个早出晚归的日子里,她的主要身份是一名“医护人员”。习惯去关怀病人“疼不疼、暖不暖?”在最紧急、最迫切、最被需要的时刻,永远坚守在第一线。可是出了医院大门,望着熟悉而陌生的街道,会想念家人,会觉得孤单,会渴望被关怀、被温暖。

一位手术麻醉师的压力,唯有“重口味”才能释放

△阿凌培植的多肉

阿凌,一个在自己的位置上挚诚努力着的普通医护从业者,更是一个柔软可爱的姑娘。一颗大心脏扛住了生活的风风雨雨,自己作了自己的臂膀。还有千千万万个像她一样在工作岗位上付出了青春和热情的人们,都值得我们好好爱啊。

一位手术麻醉师的压力,唯有“重口味”才能释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