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资深装修设计师的内心独白

我叫阿强,是一名资深家居设计师。这个名字是我姑姑取的,生活不易,她要我以后更坚强。

从离开校园的那天起,觉得自己就长大了,可以独自出去拼搏潇洒,可以努力赚钱,曾经对未来的美好成果做好了天衣无缝的规划,就这样我们开开心心走出了校门。到如今有着挥之不去的记忆,有着酸甜苦辣的事迹!

一个资深装修设计师的内心独白

记得当初,我确实是一个设计小白。没有经验、软件不熟、更不懂家居搭配。重要的是那些老设计天天忙成狗,一个设计方案做几天,完全没时间教我。入职前两天,什么事也不做。每天呆在样板间展厅里,死记硬背每一块地板瓷砖的品牌、价格。终于上手画图时,更像是流水线作业,从别人手里接过空白户型图就开始画。不仅如此,每天下班后还需要进行所谓的新人培训:拿着百度百科上抄下来的无稽之谈,放几张画质感人的PPT,告诉你什么叫“简欧”,什么叫“美式田园”。在他们的定义里,“日式”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塞下两张榻榻米,“地中海”就是要在一切能看到的地方泼上蓝色。工作的过程是不断累积、学习的过程,这么多年里给了我很多很多的经验积累,包括给了我现在的家人,他们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我还清楚的记得我拼命的找公司、见客户,终于在这个公司签成了我的第一个客户,当时别提有多兴奋了。

一个资深装修设计师的内心独白

许多年过去了,现在作为一个自由设计师外加包工头外加家具设计师,我对装修公司有一种既轻视又理解的复杂感情。我多从一个室内设计师的角度来说说感受吧。

首先,很多装修公司的经营模式和有追求的设计师的理念有所冲突,一些低劣的装修公司里边的设计师其实本质就是业务员,自带笔记本会画CAD,然后认识一些效果图公司的人,用一张嘴和效果图来欺骗客户。这种局面形成是由于市场上愿意承受高设计费的客户毕竟还是少数,一些对装修懂点皮毛、动手能力较强的人是不尊重设计师的,他们甚至一分钱设计费都不想掏,而装修基本是一个界面的处理过程,发生的价值几乎都是按面积计算,不像家具可以把设计成本也包含在产品最终定价里,装修公司界面处理的价格不可能给客户报一个明显高于市场各工种平均工费的价格。于是,很多装修公司打出了免设计费的招牌,为什么能免设计费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压根就没有设计,也因此,装修公司根本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去养拿高工资的设计师,相对来说,业务员对他们更加实用,而业务员的收入,自然就是靠拉来业务的百分比提成了。

一个资深装修设计师的内心独白

第二点,装修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逐渐演变为价格战、折扣战、套餐站等各种拿不上台面的营销手段比拼,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报低价用劣质主材后期又发生无数增项,让图便宜的人最终花高价还施工质量没有得到保证。预收很少的水电预付款,但在施工时有意把线管水管多走,能穿墙打洞直行的地方绝对要绕行,能绕上顶打转的绝不走地,美其名曰方便检修,最后决算时的水电发生量是预付款的数倍。到这时候有的业主急了,可急也没用,合同在那白纸黑字签着呢,人家又没骗你,什么,您生气了,哦,对不起,先把钱结清,反正我们钱也赚了,您短期内也不会再置业,所以就不算我们潜在客户了。这就是选择装修公司的试错代价,现在明白了,晚了!这种不健康的手段充斥着如今中国的各行各业,可以说这就是整个中国商业社会的整体氛围,装修公司是一个把利益最大化与企业方方面面良性运转作为目标,并且在整个复杂的运作环节中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机构,变成如今这种样子,是不难理解的。

一个资深装修设计师的内心独白

第三点,是第一点的衍伸,还是所谓的设计师们不务正业,跟材料商勾结,拿高额提成,有时提成甚至比材料应有的价格还高。我认识好几个设计师自己其实就是某品牌材料的代理,于是他们会在施工过程中不顾一切的向业主推销自己的产品。大家应该明白,想做好设计需要多么龟毛多么作死才行,真正的设计师看到设计中某一个细节稍有差错,就想把整个设计都砸掉重建,这感觉就像在完形心理学中当人看到一个椭圆就拼命想把它变为正圆一样让人难以忍受。可如果一个设计师可以为了利益在设计中把不该存在于一个空间的东西拼命往里填塞,试想一下,那该有多可怕。

第四点,为什么要叫装修公司、装饰公司呢?因为他们很诚实,他们是在做装饰、做界面的处理,就像在一面墙上画装饰画一样,他们并没有参与或者只是被动参与到了空间的改善、整个房子尺度的把握。一个环艺系、装潢系的学生来到一个毛坯房,脑子里常常首先想到的是,我要在这面墙做一个造型,我要在这个梁下做一个拱门,而不是像一个真正的设计师那样首先去思考这两个空间是要沟通好呢还是要区分好呢?这里很狭小,用什么手段能让其显得宽敞?这里的结构有些突兀,我能想什么手段在赋予其功能性的同时,将其淡化。和一个长辈聊天时,他说,发现一个空间的缺陷,利用这个缺陷进行设计,让其成为整个空间最大的亮点,就像很多好的文学作品都是这样诞生的。一个好的空间和舒适的空间并不一定要炫技般赋予它不明了的东西,但一定是能让人长时间滞留不感烦躁,明明是经过改善或修饰却又让人觉得本该如此。

一个资深装修设计师的内心独白

许多公司、工作室都提到了对设计师的签单要求时,我就终于理解了: 他们需要的,不过是一群打着“设计师”幌子的销售。

对风格的理解不在一个频道

为了装饰而装饰

不可能存在的“0元设计”

每个人都值得更好的家

任何一个空间应该有它最佳的体验,我愿意身处其中而特别快乐,让自然不再有界,做一个生活的翻译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