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命关天」糖尿病患者预防“运动性”低血糖的7大血糖警戒值

经常运动能够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然而,运动也是诱发低血糖的因素之一,低血糖可以发生在运动后的2~12小时内,甚至在24小时内。所以运动时减少低血糖尤为重要。

预防低血糖,应加强血糖监测,与饮食、药物等因素相匹配,避免反复发生。另外,一些预防低血糖的措施也与未运动的措施不同,应特别引起注意。

「人命关天」糖尿病患者预防“运动性”低血糖的7大血糖警戒值

本文就从《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12年版》中总结出7大血糖警戒值,以提醒广大糖友。

1.运动中低血糖的发生与运动前的血糖有关,因此如果运动前血糖<5.6mmol/L,应进食碳水化合物后再开始运动。

未运动时血糖<5.6mmol/L,可以不做处理。

「人命关天」糖尿病患者预防“运动性”低血糖的7大血糖警戒值

2.对长时间的运动,可以在运动过程中进食缓慢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比如各种粗粮谷物。同理,外出旅游、爬山等长时间运动,也需要进食吸收缓慢的食物。

未运动时也应减少进食吸收消化快的食物,比如大米稀饭、白面馒头、米饭,减少血糖波动。

「人命关天」糖尿病患者预防“运动性”低血糖的7大血糖警戒值

3.运动后,如果睡前血糖<7.0mmol/L,建议睡前进食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以防止患者夜间发生低血糖的可能。

未运动时,如果睡前血糖<7.0mmol/L不做处理;当睡前血糖<5.6mmol/L,可以喝200ml脱脂牛奶,避免夜间低血糖发生。

「人命关天」糖尿病患者预防“运动性”低血糖的7大血糖警戒值

4.糖友开始规律运动时,应注意观察自身运动改善血糖的效果和反应。

比如在运动前,以及运动后60分钟检测血糖,必要时血糖的监测应持续至运动后的1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未运动时血糖监测只注意餐前与餐后血糖即可,避免血糖的大幅度波动(血糖波动不要超过3.9mmol/L)

「人命关天」糖尿病患者预防“运动性”低血糖的7大血糖警戒值

5.对于饮酒或肝功能受损的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在运动时肝糖输出会减少,有诱发低血糖的可能;口服阿卡波糖的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联合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有低血糖发生的可能。

未运动时: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未见有低血糖发生的报道。

「人命关天」糖尿病患者预防“运动性”低血糖的7大血糖警戒值

6.磺脲类降糖药能促进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而降低血糖。服用这类降糖药的患者,在漏餐、长时间的运动或剧烈运动时要考虑发生低血糖的可能性;格列奈类降糖药也能促进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但其机制与磺脲类药物不同,其作用时间比较短,具有血糖依赖性。但该类药仍然有引起低血糖的可能,

患者在服用该类药后运动需要监测血糖并注意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未运动时,磺脲类与格列奈类仍然有引起低血糖的可能。如果糖友平时在未运动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低血糖,那么运动时,更应高度重视,避免低血糖发生。

「人命关天」糖尿病患者预防“运动性”低血糖的7大血糖警戒值

7.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等强度的步行运动(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70%),有30%的患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血糖低于3.3mmol/L或发生有症状需要处理的低血糖反应。

运动中低血糖的发生与运动前的血糖有关,1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前血糖<6.7mmol/L,在6.7~10.0mmol/L之间,及>10.0mmol/L者,其低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86%,13%及6%。如果按照糖尿病低血糖的标准(低于3.9mmol/l)则低血糖的发生率更高,分别为100%,44%及28%。过量运动可导致运动后数小时或夜间发生迟发性低血糖。

「人命关天」糖尿病患者预防“运动性”低血糖的7大血糖警戒值

给频发运动后低血糖的糖友建议

①明低血糖的原因;

②强化糖尿病教育:让患者明确低血糖的基本机理、常见原因、常见临床症状、监测血糖的重要性以及低血糖的预防措施;

③做好预防和处理低血糖的准备,准备好运动防护设施、血糖仪、碳水化合物以及其他急救设备和药物;

④低血糖的处理:低血糖一旦发生后,除积极纠正低血糖外,还应加强血糖的监测和低血糖事件再发的预防;

⑤低血糖处理后的运动治疗宜从低强度开始,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

「人命关天」糖尿病患者预防“运动性”低血糖的7大血糖警戒值

低血糖现场处理

运动中低血糖和迟发性低血糖,均应立即进食含10~15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建议携带有称重显示的饼干类小包装食物),15分钟后血糖如果仍低于3.9mmol/L,再给予含同等量的食物。15克葡萄糖可使血糖升高1.11mmol/L(建议携带有称重显示的小包装水果糖,比如1颗阿尔卑斯水果糖2克左右,一颗棒棒糖5克左右)。

「人命关天」糖尿病患者预防“运动性”低血糖的7大血糖警戒值

糖友们,掌握了以上规律,运动和预防低血糖就两不误了!


关注公众号:糖医生健康管理(Diabetes_doctor),加入糖友群、咨询内分泌医生,获取更多可靠、实用的糖尿病知识!

小编态度:糖医生立志将最好的理念、最权威的观点、最合理的方法传达给糖友。

欢迎投稿、欢迎交流、接受真诚的建议。愿大家理性学习,尊重作者劳动,小编替为数不多愿意写文章给大家看的医生和专家们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