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人群不知道的:這種營養素的攝入量,比補充大量蛋白質更重要

我是老楊,一名營養師,力量舉運動員,在健身和健康領域,每天都會有無數人編織雞湯和謊言,我正在做的,就是告訴你關於科學健身和飲食的真相。

如果我的文章讓你感到不適,我很抱歉,但是,

老楊不說謊。

——————————————

幾乎我所認識的每一位運動健身愛好者,都有“蛋白質缺乏恐懼症”,生怕自己蛋白質吃的不夠,但與此同時,他們對碳水化合物(以下簡稱碳水)的重視程度,普遍都太低了,這不僅會導致你的訓練水平無法進步,某種意義上也浪費了你每天攝入的那些大量蛋白質。

健身人群不知道的:這種營養素的攝入量,比補充大量蛋白質更重要

碳水化合物是容易被忽視的知識盲點

通常來說,不運動者,相比運動者,對碳水、蛋白質的重視程度,往往在兩個極端。

不運動者,特別是追求苗條的女生,還有我們父母輩的老人,他們很多時候會因為追求“瘦”,或者因為節儉,日常飲食裡包含了大量的碳水(主食+水果+蔬菜),而肉蛋奶的攝入量就很低,這導致碳水超標,蛋白質卻遠遠不足,這種飲食結構所帶來的結果,就是一直處於蛋白質分解大於合成的負氮平衡狀態,身體會逐漸虛弱。

健身人群不知道的:這種營養素的攝入量,比補充大量蛋白質更重要

而運動人群相反,幾乎我所認識的每一位運動健身愛好者,對蛋白質都非常重視,總是擔心蛋白質吃的不夠,實際上,你往往攝入了過多的蛋白質,這並不會帶來額外的增長。

健身人群不知道的:這種營養素的攝入量,比補充大量蛋白質更重要

而他們對碳水重要性的認識,就差的很遠,這種飲食結構所帶來的結果,是碳水攝入不足,提前出現疲勞,影響訓練表現,同時,珍貴的蛋白質不得不用作燃料來給身體供能,很多都被浪費了。

為什麼碳水化合物如此重要?

人體能夠以糖原的形式,來儲存一部分糖(以及少量血糖),當我們進行運動時,無論你做有氧還是無氧,都需要糖來燃燒給機體供能,但隨著運動時間的持續,體內的糖原糖儲備不足,這既會導致肌肉疲勞,也會導致神經疲勞,所以,充足的碳水,對於提升運動表現和訓練容量,至關重要。

碳水是在我們體內分解產生熱量的第一大營養物質,如果碳水攝入不足,那麼你攝入的珍貴蛋白質,便不得不分解來產熱供能。

此外,我們體內蛋白質的合成,也是需要耗費能量的,它也依賴碳水化合物來供能,所以如果碳水攝入不足,即使攝入高蛋白,蛋白質的合成也不會顯著增加。

所以,攝入充足的碳水,可以讓你“節約”蛋白質,否則身體對蛋白質的需要量,就會更高。

碳水攝入量的理想範圍是每天食物總熱量的45-60%,我們運動的時間越長,強度越大,對碳水的需求就越高。

健身人群不知道的:這種營養素的攝入量,比補充大量蛋白質更重要

補充碳水化合物的策略

我們日常所需碳水的主體部分,來自正餐,而我們的主食應當以複合碳水為主,如燕麥,紅薯,雜糧雜豆,來讓我們全天的供給和血糖波動,保持在一個較為平穩的水平。

健身人群不知道的:這種營養素的攝入量,比補充大量蛋白質更重要

而運動前後,以及運動過程中呢?

為了提高運動表現,我們需要攝入快速碳水,來及時補充體內的糖儲備。

運動前90分鐘開始進行高碳水膳食(以加餐的形式)已經被證實能提高運動員的耐力水平,如果在實際操作中不方便加餐,我個人會更建議在運動前0.5-1小時內,吃一根香蕉,即可達到效果。

而在運動過程裡,我們可以通過攝入含糖飲料(濃度為6-7%,最容易被身體吸收),需要注意的是,超過這個濃度的某些所謂“運動飲料”,比如紅牛,因為滲透率高,無法起到補水的作用,反而會加速細胞脫水,你會越喝越渴。

運動飲料的滲透率,在包裝上一般都有營養標籤,找到它的含糖量換算一下即可。

運動一結束,你應當迅速補充糖原(以及蛋白質),那麼一頓富含碳水(比如米飯、饅頭)與蛋白質的正餐,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健身人群不知道的:這種營養素的攝入量,比補充大量蛋白質更重要

這樣的碳水補充策略,既可以滿足運動需求,也會減少因攝入過多快速碳水而引起的對肥胖的擔憂。

注:本文部分內容和數據來源:《高級運動營養學》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丹•貝納多特博士,美國運動醫學會理事,也是美國國家運動隊的營養師,為體操、馬拉松、花樣滑冰等多支運動隊提供營養指導。

這本書覆蓋了,不同項目的運動員,對營養的一些特殊要求,以及備賽、恢復、減重、特殊訓練場景下的營養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