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婆跟媽餵養孩子的觀點差異較大時怎麼處理才好?

何立武律師


寶爸你好,

這個問題我可以給點建議。

老婆和媽媽,作為兩個不同陣營的育兒代表,老婆往往更傾向於最近學習的育兒知識,而媽媽則更傾向於過去的育兒經驗。確實難免有不同的育兒建議,甚至差異非常大。



像我跟我的家婆也有過這樣的育兒觀念差異大的時候。就說輔食,當寶寶還沒滿月的時候,家婆看到寶寶好像吃不飽奶那樣,就說給加“餈”吃才飽,當地稱呼,“餈”就是大米磨成的米粉,吐槽加嘮叨說過好幾次了,但是我就堅持國際衛生組織建議的,六個月前堅持純母乳,最後五個多月,觀察了寶寶想吃輔食了才加的。

中途我是怎麼處理這個矛盾的呢?一開始家婆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我沒有馬上贊同,因為大概知道好像加輔食是比較晚才加的,然後上網查資料,看到很好的正確觀點,就轉發給家婆看,給她科普一下,然後也口頭上解釋一下,說先不加,如果去體檢時發現身高體重跟不上再考慮加母乳以外的食品。後來她又提起,我就再科普,主要是說純母乳餵養的時間,加輔食的時間和加輔食的目的等等。



雖然意見非常不同,但要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不要破壞婆媳之間的感情和溝通,老人家有時候不理解年輕人難免的,他們以前沒有我們現在的年代網絡發達,已經習慣了參考老方法做事情的思維,新事物的接受需要一定時間,可以平常適時引導一下老人,育兒方法要與時俱進。

當然了,有一些老人的老方法也是很使得的,不能全盤否定。遇到不能確定老人的育兒建議好不好的時候,不妨放手讓老人去實施看看,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效果不理想再放棄也不遲。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對不對。



總結來說,老婆佛系一點,只要問題不大,就放手讓老人去“沿用老方法”;老人的方法和觀念明顯是錯的,要堅定老婆的立場,並巧妙更新老人的觀念。始終懷有感恩的心,要時刻保持老人沒有義務幫帶小孩,老人幫帶了,就更好,不幫帶,也沒有錯的心態,會更好處理意見不一的情況。

作為寶爸身份的話,那就是幫助採用更好的育兒方法了,而不是“看人”來幫,維護好婆媳關係,平常也要多學習育兒知識,多參與育兒。

希望可以幫到你哦。如果想了解其他實用育兒經驗和知識,也可以關注我其他文章。


愛芽育兒


首先:看下餵養方面真正誰的方法是對的

第二:如果沒錯,孩子主要交給了誰在帶,就要放心去信任她

如果是老人,餵養方式沒錯,那就不要管那麼多,放心交給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