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和大年初一怎麼過才有年味?

如水人生145069415


最有味道的年,是從前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耍龍舞獅、張燈結綵缺一不可的年。尤其在很多農村,大年初一清晨五六點鐘就開始走親訪友拜大年,而且先拜誰家再拜誰家都有規矩有順序,感覺是既有意義又年味十足。

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搬進樓房,越來越多的區域執行禁炮令,越來越多的單位或村子不再鬧紅火,似乎年味正在逐步減淡。

所以以後想把年過的有味道,就只能靠自己了。比如我家今年經過開會討論之後,決定邀請幾家親戚一起來我家過年,十幾號人住一起共度跨年夜。大家提前到場共同進行屋子的新年裝扮,一起擺裝飾、掛燈籠、貼窗花,一起準備年夜飯,給孩子們買了魔術彈之類的小花炮,晚上燃放之後一起看春晚、包餃子,並有多個遊戲環節。初一在孩子們拜年之後準備了抽獎環節,既有紅包也有玩具。然後各自各自分頭回家拜年,初二重聚一起看電影,初三大早一起去趕廟會。

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很多人選擇自己的小家庭休閒放鬆或者出遊,一年到頭難得和親戚在一起大聚會。其實真正的感情還是親情,能夠一大家子人住一起過年,我感覺這會是很特別的一次體驗,原本擔心有人要睡地鋪會有點鬱悶,沒想到孩子們首先興高采烈的表示要睡地鋪,親戚們都認為這一定會是一次好玩又有紀念意義的除夕夜。


城市發展報告


其實年味的缺失除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態感受的不同以外。更多的是對於過年的敬重越來越少。小時候我們依稀還會記得有很多過年的規矩說詞。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發現現在的年過得越來越簡單,過得越來越敷衍。其實想要年過的有意思,不是去尋求各種各樣的刺激。而是要去用心和家人去交流去感受。傳統文化的重新普及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不要再去精簡,不要再去西化。把傳統文化重新拾起來。讓節日真正有一個節日的樣子。最最重要的一條,少玩手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