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對信譽的解讀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不善者反之,欺其鄰國,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於敗。所利不能藥其所傷,所獲不能補其所亡,豈不哀哉!昔齊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晉文公不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棄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廢徙木之賞。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稱刻薄,又處戰攻之世,天下趨於詐力,猶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況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臣司馬光曰:信譽,是君主至高無上的法寶。國家靠人民來保衛,人民靠信譽來保護;不講信譽無法使人民服從,沒有人民便無法維持國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騙天下,建立霸業者不欺騙四方鄰國,善於治國者不欺騙人民,善於治家者不欺騙親人。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欺騙鄰國,欺騙百姓,甚至欺騙兄弟、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一敗塗地。靠欺騙所佔的一點兒便宜救不了致命之傷,所得到的遠遠少於失去的,這豈不令人痛心!當年齊桓公不違背曹沫以脅迫手段訂立的盟約,晉文公不貪圖攻打原地而遵守信用,魏文侯不背棄與山野之人打獵的約會,秦孝公不收回對移動木杆之人的重賞,這四位君主的治國之道尚稱不上完美,而公孫鞅可以說是過於刻薄了,但他們處於你攻我奪的戰國亂世,天下爾虞我詐、鬥智鬥勇之時,尚且不敢忘記樹立信譽以收服人民之心,又何況今日治理一統天下的當政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