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與家人時常關係緊張,不妨花兩分鐘看看此文。

當代眾多女作家中,最為欽佩的是楊絳先生。除了她的安靜、優雅、淡定、從容、博學、多才,還有她那充滿著恩愛與和諧的家庭,總能讓人心生羨慕。

如果你與家人時常關係緊張,不妨花兩分鐘看看此文。

在作品《我們仨》中,有兩個鏡頭讓我印象非常深刻,而且每次都會逐字、逐句細細品位。

  • 鏡頭一

錢鍾書在世人眼裡,是個十足的書呆子+生活白痴。他一輩子分不清左右腳,60歲才學會擦火柴。

錢媛媛出生那會兒,錢鍾書來到病房,告訴妻子,說自己在家裡“幹了壞事”——他把墨水瓶打翻了,害得房東家的桌布被染。

楊絳說:“不要緊,我回家洗。”

錢鍾書說,“墨水呀!”

楊絳安撫他,“墨水能洗掉的。”

回家後錢鍾書把檯燈又砸了,楊絳問清楚了是什麼燈,說,“不要緊,我會修。”

對於妻子的“不要緊”,錢鍾書深信不疑,且充滿感激。

楊絳出院後,結婚前十指不沾陽春水的錢鍾書為其燉了雞湯,一直悉心照顧愛妻。

如果你與家人時常關係緊張,不妨花兩分鐘看看此文。
  • 鏡頭二

楊絳和錢鍾書在廚房裡做活蝦,楊絳開始假裝內行地說,蝦,我懂的,得剪掉須和腳。

結果她剛剪了一刀,蝦在她手裡抽搐,她急得扔下剪子,扔下蝦,逃出廚房,然後又走回來。

錢鍾書問她怎麼了,她說:“蝦,我一剪,痛得抽抽了,以後咱們不吃了吧!”

錢鍾書說,蝦不會像她這樣痛,他還是要吃的。沒關係,以後吃蝦,都由我來剪。

遇事,開口指責,數落一番,這是很多夫妻的日常。換了別的夫妻,這上面兩種狀況,很可能會怨懟,會大吵一架。

然而錢鍾書和楊絳——他們這對有修養的夫妻,一個犯傻,一個包容;一個犯錯,一個溫柔地說,不要緊。

如果你與家人時常關係緊張,不妨花兩分鐘看看此文。

生活裡的大風大浪畢竟是少數,那些融在柴米油鹽的修養才最令人動容。

遇事不指責,運氣會更好

遇事不斷指責他人的人,只會盯著腳下的泥濘怨天尤人,更有甚者歇斯底里起來殃及無辜,賤你一身晦澀的泥點子。

遇事不指責的人,像太陽,渾身散發著正能量,毫無保留地溫暖他人。

遇事不指責的人,像一棵樹,既能給身邊人蔭涼,也懂得感恩風雨的洗禮和灌養。

遇事不指責的人心寬,能欣賞別人的好,也能容下別人的不好。

遇事不指責的人有責任感,能勇於擔當,也能解人於困境。

遇事不指責的人熱愛生活,和他在一起你會被激發出對生活的熱愛,會發現人生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