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經歲月-林徽因

《流經歲月》

秋去冬來,楓染塵埃;

歲月流逝,感懷備至;

人生百年,唯心至堅。

有人說,她被季節封存在四月天,伴著窗外的柳絮飛揚在海角天涯,比鄰梁間的飛燕流連在碧波綠楊,相知夢中的白蓮飄揚在無垠星海;也有人說,純淨的她其實比任何女子都懂得調配煙火,所以她不會輕易被往事所傷。想起她,總是在人間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種輕靈和鮮妍的美麗。她,就是林徽因。

流經歲月-林徽因

1904年出生的林徽因,有一個並不算快樂的童年,母親得不到父親的寵愛,被遺忘在冷僻的後院,整天以淚洗面,每當她從前院快樂的回來,總是聽到母親無休止的數落。這時候,徽因心裡就會充斥著對父母又愛又怨的矛盾感情。小小年紀的徽因,內心卻揹負了很多沉重。是後來嫻靜優雅、知書達理的大姑母林澤民教會了林徽因讀書識字。從此,無論是霞光掩映的晨曉,暮色低垂的黃昏,亦或是明月皎潔的夜晚,徽因手捧一冊冊線裝書,讀著書卷裡的詞句。也許她讀不懂其間美好的意象,讀不懂那詩意的情懷,讀不懂冷暖的故事,但是她從此愛上了書,愛上了淡淡的墨香,愛上了錦詞麗句,還有書卷裡那一枝蓮荷的淡雅清愁。

流經歲月-林徽因

後來,骨子裡帶有濃郁詩味和典雅的林徽因不負父親的重望,考上了倫敦聖瑪麗學院,獨居的日子,是那樣的孤獨與惆悵。後來,她在給友人的信中回憶說:“我獨自坐在一間頂大的書房裡看雨,一個人吃飯,一面咬著手指頭哭……理想的我老希望著生活有點浪漫的事情發生,或是有個人叩下門走進來坐在我對面同我談話,或是同我坐在樓上爐邊講故事,最要緊的還是有個人要來愛我。”徽因異想天開的做著美夢,可沒曾想到,那個人真的就來了。於是,24歲的徐志摩和16歲的林徽因,無可避免的相遇了,初見徽因,志摩全身一震,“也許照著了什麼奇異的月色”,初見志摩,徽因眼裡便起了漣漪:“志摩認真的詩情,絕不含有絲毫矯偽,他那種痴,那種孩子似的天真實能令人驚訝。”一見鍾情,從此便一起坐在康橋柳樹下看夕陽,看那夕陽下閃著金波的潺潺流水,談文學,談詩歌……。但這一切都隨著徐志摩的妻子張幼儀的到來而早早的結束了,徽因就這樣降下了帆,拒絕了大海的誘惑。後來,徽因遇到了成熟穩重的梁思成,有相同志向的他們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那天思成問:“為什麼選擇我?”徽因答:“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27年的婚姻生活,思成與徽因相伴相守,直到徽因被查出肺癌晚期,朋友感嘆:“原本你是那樣的溫柔。”徽因笑著說:“溫柔要有,但不是妥協,我們要在安靜中,不慌不忙的堅強。”

流經歲月-林徽因

在混亂的年代裡,任何事都無法改變她的積極與樂觀,她說過:“許多人都做了歲月的奴,忘記自己當初要追求的是什麼。”所以,她不願成為“梁思成太太”,她要做個獨立的林徽因。參與國徽設計,搶救景泰藍工藝,參與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她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說明:“別因為自己是女人,就禁錮了雙腳。真正長存於世的美,從來不止於皮囊,更是一個女人身上散發出來的獨立與智慧。”

流經歲月-林徽因

1955年4月1 日,受盡肺癌折磨的林徽因終於閉上了眼睛。“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沒有陰暗;有貧困,但沒有卑微;有悲愴,但沒有鄙俗。她始終閃耀著一種光輝,溫暖人心,她是愛、是暖、是希望、她是人間四月天。

流經歲月-林徽因

流經歲月-林徽因

逝水流年,孤影沐清輝,斜倚舊事回眸痴;一杯茶,一篇文字,一段人生,一絲回味。

本期《流經歲月》到這裡就要跟大家說再見了。我們下期同一時間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